电视纪录片解说概要

合集下载

纪录片《苏东坡》概要

纪录片《苏东坡》概要

纪录片《苏东坡》摘要一、雪泥鸿爪1.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2.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入仕:宋仁宗年间(太平之下,积贫积弱)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一急于求成一无效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及变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未能扭转大局。

不久,欧阳修隐居林泉,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始识民生疾苦苏轼《湖州谢上表》:被弹劾讥讽朝政,犯欺君之罪。

后因诗集被捕入狱。

(乌台诗案)3.获救于才华贬官黄州王安石劝谏:“圣朝不宜诛名士。

”苏东坡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东坡第一次为官,到凤翔赴任,在途中他给苏辙写了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二、一蓑烟雨1.诗人“变”农民开垦荒地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间尘封已久的小屋,借给了苏东坡。

惊魂未定的苏东坡整天闭门不出。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逆境面前:焦虑-坦然生计:徐君猷把黄州城内废弃掉的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苏东坡一见倾心。

这本是一块无名高地,因为它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纪录片介绍播音主持文稿模板

纪录片介绍播音主持文稿模板

纪录片介绍播音主持文稿模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部精彩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名为《XXX》。

它是由导演XXX执导,于XXXX年上映。

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探索,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纪录片的背景和主题。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XXX。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采访,导演XXX揭示了XXX的真相,并带领观众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世界。

第二部分:故事梗概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为大家简要概括纪录片的故事情节。

这部纪录片以其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带领观众走进了XXX的世界。

通过讲述XXX的经历和XXX的故事,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XXX的背后故事。

第三部分:亮点剪辑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纪录片的亮点剪辑。

这些剪辑将展示纪录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让观众对纪录片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四部分:导演采访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导演的采访。

导演将分享他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和心得体会。

观众可以通过导演的讲述,更深入地了解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

第五部分:观影感受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为大家分享观影感受。

我们邀请了一些观众来分享他们对这部纪录片的感受和观影体验。

观众的真实反馈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第六部分:总结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对这部纪录片进行总结。

这部纪录片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探索,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XXX,还让观众对XXX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上就是对纪录片《XXX》的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更好地了解XXX,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谢谢大家!注:以上文稿仅为模板,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大地之上 》崛起之地纪录片解说词

《大地之上 》崛起之地纪录片解说词

《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纪录片解说词序言1. 我们身处于一个变化快速的世界,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在不断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而纪录片《大地之上》便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大地之上的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今天,我们将通过解说词的形式,带领观众进入《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的世界,探寻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第一章:大地之力3. 第一章我们将探讨的是大地之力。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地球的崛起,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和动力。

从喷发的火山到崩塌的山峰,大地之力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威力。

4. 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地震动的力量,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地的力量让人不禁敬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宝贵的土地。

第二章:自然之美5. 第二章将带领观众领略自然之美。

《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纪录片记录了地球上各种自然景观的壮美景致,从峡谷、河流到雪山、湖泊,每一幅画面都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瑰丽。

6. 在自然之美的背后,是大自然的创造力和鬼斧神工。

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绚丽的日出,都是大自然恢弘力量的杰作。

第三章:人类与自然7. 第三章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8. 人类在大地之上建立起城市,创造出精美的建筑和文明。

与此我们也在不断发现和探索自然之美,并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总结与回顾9. 通过纪录片《大地之上》崛起之地的解说,我们深刻地感知到了地球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

10. 在这个纪录片中,大自然以宏伟的姿态展现着自己的魅力,而人类也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不断成长与发展。

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这片美丽的大地,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个人观点和理解11. 从纪录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大地之力,同时也思考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唯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地球赋予我们的美好。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解说词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解说词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解说词摘要:一、引言1.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和背景2.节目制作的初衷和目的二、节目的结构与内容1.十六集的划分2.每集的主题和内容概述三、节目的亮点与特色1.独特的叙事手法2.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3.权威的专家解读四、节目的社会影响1.提高观众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激发国民爱国热情3.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引导五、节目的总结与展望1.对节目成果的总结2.对未来类似节目的期待与展望正文:电视专题片《领航》是一部以国家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专题片,共包含十六集。

该片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影像画面以及权威专家的解读,全面展示了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提高国民的爱国热情,激发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

在节目的结构与内容方面,制作团队将十六集划分为不同的主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

例如,第一集《启航》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第二集《破冰》则着重介绍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的艰辛努力;第三集《创新》则聚焦于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国家发展等。

每一集都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领航》电视专题片的亮点在于其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以及权威的专家解读。

在节目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还能听到来自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国家发展历程的深入剖析。

这些专家站在时代的高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国家发展画卷。

《领航》电视专题片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观看这部专题片,他们更加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深感自豪,并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这部专题片不仅提高了观众对国家发展的认识,还积极引导了社会风气,传递了正能量。

总之,电视专题片《领航》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佳作。

它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大型纪录片《文化遗产之路》12集完整解说词

大型纪录片《文化遗产之路》12集完整解说词

大型纪录片《文化遗产之路》12集完整解说词第一集:起源本集介绍了文化遗产的含义和重要性。

文化遗产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它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集:保护与修复本集讲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通过各种科学技术和策略,我们可以保护、修复和保存濒临毁灭的文化遗产,确保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和研究。

第三集:古迹与遗址本集探索了世界各地的古迹与遗址,展示了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独特之处。

这些古迹和遗址承载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第四集:建筑与工艺本集介绍了各种建筑和工艺技术对文化遗产的贡献。

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工艺,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集:艺术与文学本集展示了艺术与文学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绘画、雕塑、音乐、文学作品等形式,不仅代表了各个时代的文化表达,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第六集:传统与俗本集探索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传统与俗,展示了它们在文化遗产中的独特地位。

这些传统和俗代代相传,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第七集:自然与环境本集介绍了自然与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灾难都会对文化遗产产生影响,我们需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以确保文化遗产能够延续下去。

第八集:数字时代的挑战本集探讨了数字时代对文化遗产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寻找适应时代变化的策略。

第九集:教育与传承本集讲述了教育与传承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向更多人传授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第十集:跨文化交流本集介绍了跨文化交流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涵,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十一集:未来展望本集展望了文化遗产的未来。

面对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策略,确保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保存和传承。

电视纪录片解说

电视纪录片解说
视纪录片解说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电视纪录片解说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通过国际交 流,解说员可以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解说风格和特点,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可以为电视纪录片解说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 机构合作,可以共同制作出更高质量的纪录片作品,同时也可以为解说员提供更多的工
通过语言传达出对纪录片的情感 态度,使观众产生共鸣。
情感控制
适度控制情感表达,避免过于激 动或平淡,保持解说词的情感平 衡。
节奏控制
节奏感强
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使解说更具 节奏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适应纪录片节奏
根据纪录片的节奏调整解说词的节奏 ,使解说与纪录片内容相得益彰。
细节呈现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述,展现纪录片的细节,增强观众的感知体验。
细节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述,突出纪录片的主题和亮点。
03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题材与 内容
自然环境
总结词
描绘自然风貌,展现生态多样性,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
详细描述
解说自然环境题材的纪录片,通常以描绘地球上的壮丽风景、珍稀物种和生态系 统为主,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通过解说词的讲述,引导观众深入了解自然 环境的生态平衡、物种演变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详细描述
解说社会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主要关注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民生疾苦和社会变革。通过解说词的讲 述,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反映人民的心声和诉求,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推动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人文关怀
总结词
关注人性、情感与道德,探寻生命的意 义与价值。

大型纪录片《名人传记之路》12集完整解说词

大型纪录片《名人传记之路》12集完整解说词

大型纪录片《名人传记之路》12集完整解说词第一集:成名之路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几位名人的成名之路,其中包括了他们在事业上遇到的挫折、磨练和成功的经历。

比如,张艺谋导演在拍摄电影《红高粱》时遭遇的困难,但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出了一部经典之作;还有章子怡女士的求学经历以及她在国际影坛上的精彩表现,展现出她在艺术道路上的韧性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第二集:成就之路本集将重点讲述名人们在事业领域上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其中有不少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和影响力。

例如,先生作为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曾在1998年推出了中国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了一条稳健发展之路;还有郎朗先生,作为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为世界各国人民带去了音乐的启迪和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和重要使者。

第三集:奋斗之路这一集聚焦了名人们在奋斗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讲述了他们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不断追求梦想和成长的故事。

例如,任正非先生作为华为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历过公司遭遇质疑和打压的困境,但他相信自己的理念和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司的发展,最终取得了成功。

同样,牛根生先生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论和实践,成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在行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影响力。

第四集:革新之路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名人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创新和变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可能。

比如,雷军先生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之一,通过小米的创新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占领了全球市场,成为了新的行业代表;同时,陈凯歌导演通过自己对于中国影视业的思考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现代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展现出了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和魅力。

第五集:贡献之路在这一集中,我们将回顾几位名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包括了他们在慈善、教育、环保、医疗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比如,马云先生通过自己创建的阿里巴巴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受益,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和电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

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

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中华文明纪录片中,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哲学等方面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画卷。

以下为每集概要:第一集:远古篇本集主要介绍了中国文明的远古时期,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夏商周时期,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展示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包括石器制作、农业、文字、礼仪等方面。

第二集:春秋篇本集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诸侯国的兴起和战争、儒家和道家的兴起、音乐艺术的发展等方面。

同时,也介绍了《诗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文化。

第三集:秦汉篇本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秦始皇的统一思想和建筑工程,以及汉武帝的文化繁荣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四集:三国篇本集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三国之间的战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学艺术的发展等方面。

特别是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如曹操、诸葛亮等人的作品,以及三国时期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第五集:唐宋篇本集介绍了唐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唐朝的繁荣和盛世、宋朝的政治和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唐诗、宋词、唐宋诗词的鉴赏和欣赏,以及唐宋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第六集:元明清篇本集介绍了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元朝的统治和文化、明朝的文化和科技、清朝的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元代的蒙元文化、明代的文学艺术、清代的宫廷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第七集:现代篇本集介绍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以及现代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性,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文化。

以上为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通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全面介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位性:应以画面的情绪、气氛为表达的依据(色彩、松紧 等)。
例如,《中华之剑》解说:“这位缉毒者在立下一等功之后, 却不得不隐姓埋名、背井离乡,这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似 乎难以想象的。”(对位性—同凝重)
2.对立性: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表现。 例如,《中华之剑》解说词却是:“在这个领奖会上,一位 老侦察员笑着对我们说:“除非我们牺牲了,人们才会真正 地认识我们。”(对立性—应喜却悲)
再如,《闽土神韵》中“李老君石像”一段:“(仰视)此像高5米, 宽也7米有余,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面目含笑,苍髯飞动,(俯视) 它慈祥地注视着数百年来从脚下走过的芸芸众生。”
注意:画面的不同景别、不同镜头、不同色彩、甚至画面 的不同明暗,都应有不同的心理感觉、语言处理,形成不 同的音高、音量、音长、力度和色彩。
(五)与音乐的情绪、节奏想谐调
1 配合:想象—音乐的风格、情绪、节奏,(靠了解、经 验、请教) 2 出入:心理—接来送去感(高接低送、快接慢送、强接 弱送等) 生理—用气(强弱、长短、气势);用声(音色、 共鸣);咬字(松紧、长圆、);筋肉感(呼吸肌、咬字肌) 注意:1 看有、无配乐,语言处理不同。 2 根据解说需要、身份,设计解说音色。 3男声不要沉、女声不要飘。 4有随音乐旋律、节奏的起伏感。
播这类解说词,要有承上启下之感,点准、突现上下重音。
此外,还有“领起作用”和“归纳作用”。 如:“我国今年真是水果大丰收啊。” (解说在前,水果画面在后,是领起作用,解说语气是领 起的。) (水果画面在前,解说在后,是归纳作用,解说语气是归 纳的。) 总之,每部片子解说词作用不同,但每段都有其独立作 用。不可一种表达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三)与镜头的运动方式、景别、场景相适应
解说,不仅要与画面的“情感、内涵”相依,也要与画 面的“表现形式”相合,才是解说与片子相合的真正内涵。
如,《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中与“苏彤”阿姨相见的解说词:“找到了, 终于找到了,那不就是二十年前曾经照顾过我们的好阿姨吗?” (镜头是“跟拍”,编导想获得一种“冲击力”)可用“动态”的激动 处理解说;不能处理成“静态”的激动。这样与画面的镜头感不符,视听 得不到和谐的刺激,使人感到解说不贴。 又如,《大地永远不会忘记》片尾的解说:“啊,人民不会忘记,大地 不会忘记。”(镜头是“航拍”、外景)可用:辽阔、激情地赞颂; (如镜头改在“室内”、夜深人静时)就该是:内在、深情地赞颂。否 则,不能让人接受。
3 深化主题作用 深化主题,是解说的重要作用。它是通过解说,将编 导的立意、观点直抒胸臆地表露出来,成为全片内容的升 华和精神实质的凝结点。(是点睛之笔)
如:《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解说词(“文革”前北京周家五个孤儿 受到街坊邻里及社会名人、中央首长的关怀,健康成长的故事。) “爱,是一种无行而伟大的力量,虽然不能移山填海,却有着极强 的感情凝聚力。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光明,可以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 塑造一代人的品格。” “爱,是需要有一种牺牲精神的,因为爱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 而不是索取的代价和筹码。只有无私的、忘我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播这类解说词,应具有强调、点指之感,情感应浓烈。
(四)解说词的体裁特征与解说位置
1 解说词的特点: 散化、不完整、不连贯。(有的有句无段、有的有段无章,少 量政论片相对成章。)画面与解说有高度依存性。 2 解说的位置 一般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如风情片) 有的是以解说为主,画面为辅。(如证论片) 也有画面、解说互补,互为转化为主。(如人物片) 3 要有“整全效应感” 又如,《流动的历史》解说词:“每天清晨↗都有↘许多人↗ 在这里↘静静地→等候着→进入↗这座↘神圣的↗艺术殿堂→。” · 解说的“最佳效应感”:是不知不觉的进入,又不知不觉的撤出。 ·“和谐为美”这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解说也是这个道理,局部之 美不是美,整体之美才是美。
4 烘托添趣作用 (烘托气氛、增添情趣) 烘托添趣,是解说的渲染作用。它可以通过解说将画 面上平淡无奇的的形象,引发为情趣盎然的联想,或将画 面中本已具有的情感意向进一步加深、加浓,从而使观众 更好地感受画面语言,欣赏片子。
如:《企鹅》的解说,将一对面对面同时低头叨自己胸前的毛的企 鹅比喻成: “象久别重逢的小夫妻,又象互致问候的绅士。”
1 提示说明作用 提示说明,是解说最基本的作用。它是对与解说词内容 对位的画面进行说明、讲解,使人们对画面内容有更清楚的 认识。
如:《流动的历史》(画面上是“大英博物馆”阅览席的 一个座位)解说词:
“15排7号这个座位,是马克思当年读书和写作《资本论》 的地方,座位下的地板上,留下了这位思想家的印记。” 播这类解说词,应加强解释的感觉。
6 连接画面作用 连接画面,是解说的又一个作用。它是帮助体现编导推 进内容、形成结构的所在。通过解说,可以将表面上互不相 关的镜头画面,有目的和有机的连接起来,使观众形成准确 的理解。
如:《闽土神韵》中对“桥”和“塔”的连接: “建桥的初衷不过是助人渡河,但后来却成为被人称赞的艺 术品,这大概是建造者史料不及的。同样有趣的是,一些本来用 于某种观念的东西后来却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这大概也是建造者 史料不及的。福建沿海的许多石塔便是一例。”
又如:《友谊之旅》—泰、马、新三国旅游纪实 (大象“过人桥”—勇敢者的游戏—亚洲女青年—大象脚在她脸前 晃)李扬的解说词: “这只大象对这位女游客发生了兴趣,以至于动手动脚。”(拟人 化)
5 抒情造境作用 (抒发情感、营造意境) 抒情造境,是解说的艺术点化作用。它往往用虚化的手 法,来表现内心深挚的情感,或以精深的点化来营造高邃的 意境。 解说词有“寓实于虚”的写作特点,具有文采。
2 同期声:最具真实性、现场感。但不重视,也会出问题。
如:《对外开放》的开头,编导手拿话筒在深圳火车站采访, 问一位过来的港客:“先生,您知道深圳的圳当什麽讲 吗?”------对方回问:“你讲给我听,”这时,画面一转, 出现一本古籍,在文字旁有一红道,解说词是: “圳,一条水沟,深圳,一条深水沟。”
2 补充丰富作用 补充丰富,是解说的本质作用。编导往往将不易或不 能用画面来表达的内容,通过解说补充进去,扩大片子的包 容量,使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的理解片子。(集 中体现了解说的优势)(可补充画面以外的内容、知识)
如:《八闽风情》“惠安女”一段(针对惠安女的穿戴,有人说惠安女 是“封建脑袋,民主肚”)根据人们的疑问,编导写了这样一段解说词, 点出了理解的途径。 “闻名遐迩的惠安女以她们奇特的装束和非凡的经历,引起人们的 普遍关注,但你不要弄错了,她们并不是少数民族。那麽惠安女为什麽 要这样穿戴呢?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劈头巾、戴斗笠是为了遮挡烈日, 躲避风沙,兰色和黄色是为谐调天空、沙滩和海洋的颜色。也有的说法 是明代倭寇横行,惠安女与男子并肩作战,包头巾、戴斗笠是为不露真 相,穿短裤是为行动利索。”
(六)与音响效果、同期声相有机
1 音响效果:它不仅营造真实的环境,也可表达人的思想 感情、情绪气氛、人物心理,有象征力与自身价值。 如:《凤凰涅槃》第一集“春风从这里吹起”的解说词: “鸡叫头遍,18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农民兄弟冒死在一张契 约上签名画押,决定把人民公社的土地分了,包干到户联营。 这些农民死也没有想到,他们长满老茧的手这麽轻轻的一按, 居然在一个偌大的中国按响了一片惊雷。” · 如不加音响,语势平,如加音响,语势扬起。(与惊雷声 有机相合) 注意:与音响配合要看音响的:有无、性质、作用、位置。 (同期声也如此)
(三)解说的备稿特点 (以“备稿六步”为基础)
三个方面:全片创意、解说本体、画面图象。
两个阶段:整体把握、具体把握。
一个循环:看解说词(每段到整体)—观画面—(编导的 创意体现在画面语言和解说语言视听两个途径中)—了解创 意(产生整体感、基调、风格)—再回到解说词(整体到每 段,对解说有认识上的升华) 简言之,全方位涉及,循环式过程,整体氛围下的具体 把握。
电视纪录片解说
主讲教师:罗莉
电视纪录片解说
一 电视纪录片的界定与内涵
二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作用与创作特点 三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创作 四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表达
五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提示
一 、电视纪录片的界定与内涵
目前,电视界对“纪录片”与“专题片”的 关系存在四种说法: 1 等同说(二者相同)
2 独立说(各自独立) 3 从属说(双向从属) 4 畸变说(认为“专题片”的提法是中国电视的怪 胎,是为割断与电影的联系生造的名词。) 认同“等同说”,它体现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
又如:《我爱国旗》(画面上是:建国之初,香港艺术家用人体组成的 “国旗图案”、体育馆内举重的中国人、王赣俊展开五星红旗)如不听解 说词,便不知这一幅幅画面中的内涵。 “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恰逢中秋佳节,当时中英两国还没有建交,香 港不能悬挂五星红旗,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就来到香港扯旗山上聚会,用自 己的身体组成了五星红旗,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喜悦。” “1956年世界青年友好运动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举重选手吴镜开在最 轻量级比赛中两次试举均未成功。这时他看到,苏联工作人员已经把一面 苏联国旗栓上了旗杆,等待宣布比赛结束升旗了。陈镜开心里一阵刺痛, 决心为五星红旗再博一次。他把杠铃加大到了133公斤,运足力气。一下子 把杠铃举过了头顶,他成功了,全场掌声雷动。苏联工作人员取下了苏联 国旗。挂上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国歌奏起,陈镜开大步走上了领奖台。” “1984年,科学家王赣俊在登上了航天飞机之前,在怀里揣上一面五星 红旗,当他到达太空飞行时,他取出这面红旗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早已加 入美国籍的华裔科学家,在登上太空时还是忘不了五星红旗。” 播这类解说词,应有较强的补充意味。
三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把握
(一)与片子的目的、风格相贴切
目的: 相同的内容,创作目的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基 调、不同的表达样式。
风格:相同样式的片子,创作方式、手段不同,也会有不 同的表达风格。
总之,与目的、风格相贴切,就是为了求得解说的基调、 风格的准确和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