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

合集下载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杭州西湖,这里是中国最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将为大家介绍西湖的悠久历史和优美景色。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湖的历史。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还只是一个由东、西、南、北四湖组成的水网。

直到南宋时期,西湖才逐渐改造成如今这个样子。

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历史闻名于世。

首先,它的湖山景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区域:西湖本景区、钱塘江景区和新动漫文化创意园区。

在西湖本景区,您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天然岛屿、湖心小屋等美丽景观。

在钱塘江景区,您可以俯瞰到壮丽的江景和龙井茶园。

而新动漫文化创意园区是一个集漫画艺术、创意产业和传统工艺等多个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其次,西湖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断桥、平湖秋月、三潭映月、花港观鱼等。

断桥是西湖的标志之一,它的名字来自于一首著名的诗歌。

平湖秋月是西湖的一片湖泊,秋天的时候月亮会倒影在湖面上,画面非常美丽。

三潭映月是西湖的三个人工湖泊,每个湖泊中都有一座小岛,夜晚的时候月亮会照亮这三个湖泊。

花港观鱼是一片以花为主题的园景,园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给人以美丽的视觉享受。

最后,还有一些与西湖相关的名人故居和文化景点也是值得一提的。

比如,您可以参观中国古代文人苏东坡的故居,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化成就。

此外,还有西湖博物馆、植物园等地方也可以让您更全面地了解西湖的历史和文化。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这里只是对西湖的简单介绍,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和历史文化等待您去发现。

我相信,您在这里会度过一个愉快且难忘的时光。

再次感谢您选择来到西湖,祝您旅途愉快!谢谢!。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西湖》总导演夏燕平西湖并非纯粹的自然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西湖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图像作品,有前途的图像作品,挑战观众的视觉体验。

你必须给人们一些奇怪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奇怪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a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西湖》总导演夏燕平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推荐】杭州西湖解说词-优秀word范文 (17页)

【推荐】杭州西湖解说词-优秀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杭州西湖解说词篇一:西湖导游解说词西湖导游解说词欢迎大家来到风景如画的西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所有到过西湖的游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花港观鱼公园,它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西湖时做诗而得名。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走出花港观鱼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苏堤。

苏堤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修筑的。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

坐着游船游览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湖上有三岛,其中三潭印月岛最着名。

在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

三潭印月景观层次分明,空间变化多端,建筑布局匠心独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饱览美景,流连忘返。

在三潭印月的左边可以看到西湖的另一美景雷峰夕照,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

在右边有西湖名气最大的断桥。

西湖还有很多美景,今天就先介绍到这。

新店中心小学五年级林鑫篇二:杭州西湖旅游导游词 (共5篇)篇一:杭州西湖导游词杭州西湖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随着船的徐徐开动,我们开始游览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杭州西湖。

西湖同瑞士莱蒙湖并称为当世东西辉映的明珠。

西湖水域面积为5点6平方公里,包括岛屿则是6点3平方公里。

杭州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西湖旅游,已恢复西湖旧观,开展了一系列的西湖西进工程。

现有水域面积为6点5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为2.27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

所以很多游客来到西湖都会问可不可以到湖里去游泳。

我说可以。

但是你要改姓了。

改姓“沉”。

不是耳朵陈。

男士叫“沉到底”先生,女的叫“沉到底”小姐。

因为西湖淤泥相对比较深。

深入西湖历史文化的导游词

深入西湖历史文化的导游词

深入西湖历史文化的导游词欢迎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来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西湖!我是今天的导游,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这片美丽的湖泊。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请大家跟着我,一同探索西湖的美丽!一、西湖的历史变迁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天堂”。

而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这里曾是吴越文化的重要中心。

随后,隋朝和唐朝时期,西湖的地位逐渐凸显,成为文人墨客和帝王贵族游览赏景的胜地。

直至今日,西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西湖的自然景观1. 西湖水质清澈透明、四季如画。

湖水广布,湖心有三个小岛:南屏山、花港观鱼和浮白塔。

东、西、北三面湖岸各有一条堤岸,因而形成了西湖“两山一湖、三面一堤”的独特景致。

2. 这里山水相映,如画般美丽。

西湖周边遍布了许多著名的山峦,如北高峰、北高峰和南屏山等。

这些山峦云雾缭绕,给西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三、西湖的历史文化遗迹1. 雷峰塔:位于南岸的雷峰塔是西湖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塔身高42米,历史悠久。

攀登雷峰塔,可以俯瞰整个西湖的美景,感受历史和现代的交融。

2. 孤山:坐落在湖中央的孤山是西湖的地标之一,它是由主峰和副峰组成,形似一座孤立的小山。

孤山上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是了解西湖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

3. 龙井:西湖附近的龙井茶也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龙井茶,并了解茶叶的采摘、制作和品味过程。

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四、西湖的文人墨客1. 李白、苏东坡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他们用诗歌和文章形容西湖的美景,并将这片湖泊描述为“人间秀丽之境”。

来到这里,您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文人墨客的灵感所在,感受他们的创作情绪。

2. 这里的文人墨客还影响了当地的建筑设计和园林艺术,让西湖的景观更加独特而美丽。

杭州西湖讲解词

杭州西湖讲解词

杭州西湖讲解词《杭州西湖讲解词》篇一:杭州西湖讲解词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杭州西湖这颗江南的明珠。

你要是来杭州啊,西湖那是必须得去的地儿。

这西湖啊,就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美。

春天的时候,那西湖边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苏堤上的柳树啊,就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垂下的柳枝像是她们绿色的秀发,随风飘舞。

桃花也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跟那少女脸上的红晕似的。

这时候你走在苏堤上,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花的海洋,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甜丝丝的。

我记得有一次春天去西湖,那湖边有个小姑娘在那儿画画,画的就是眼前这一片春色。

我凑过去看,那画得可真像,小姑娘还跟我说:“叔叔/阿姨,西湖太美了,我想把它画下来带回家。

”嘿,这小姑娘还挺有想法。

夏天呢,西湖就成了避暑的好去处。

湖面上大片大片的荷叶,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荷叶间偶尔冒出几朵荷花,有白的,有粉的,就像从绿色海洋里冒出来的仙子。

我有次夏天傍晚去西湖,那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金黄金黄的,荷叶和荷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美得不像话。

这时候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吹着微微的湖风,那感觉,爽歪歪啊。

也许有人会说,夏天这么热,西湖边能有多凉快?哎,你可别小瞧了这湖风,它就像大自然的空调,吹得人心里都凉快。

再说说秋天,秋天的西湖那是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

湖边的枫叶红了,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

地上也落了不少树叶,踩上去沙沙作响。

我有个朋友说,秋天的西湖就像一首低沉的诗,我觉得还挺有道理。

那时候你沿着湖边散步,看着那湖水,感觉它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周围的一切,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到了冬天,西湖也别有一番风味。

要是下了雪啊,那可不得了。

整个西湖就像一个冰雪王国,断桥上的雪啊,就像一条白色的丝带横卧在湖面上。

这时候就会想起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上相遇的故事,也许这雪就是上天给他们爱情的见证呢。

西湖啊,它不仅仅是一个湖,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

你们说,这样的西湖,能不让人着迷吗?篇二:杭州西湖讲解词朋友们,咱们又来聊西湖啦。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精选18篇)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精选18篇)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精选18篇)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西湖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陆导。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美丽的西湖,希望大家在周末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相传,很久以前,玉龙和金凤得到了一颗明珠,那颗明珠照到哪,哪里的树木就常青,鲜花就盛开。

皇母娘娘得知后,派大将去抢明珠,在抢明珠时,明珠掉在了人间,就是现在的西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景点——断桥残雪。

冬天下雪的时候,太阳映照在断桥残雪的一边,那一边很快就融化了。

而另一边,积雪还没有融化。

从远处看,好像桥断了,这就是断桥残雪的由来。

站在断桥上往远处看,保俶塔挺立在山上,好像一把剑倒插在山上。

向岸边看,可以看见一棵棵粗壮的法国梧桐树。

秋天的时候,从远望去,梧桐树叶红得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球,壮观极了!往湖面上看,里面倒映着蓝天、白云。

水中有许多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游客们,往前方走,就是白堤。

白堤最有特色的是一棵杨柳一棵桃。

春天是白堤的观赏季节。

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垂进湖面,美丽极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就指的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诗人白居易,把它称为白堤。

游客们,我们这次的旅行到此结束。

我相信,你们通过这次旅行,能对西湖有一个美好的印象!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即将要带你们去西湖游玩了。

哦,对了,我姓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导。

我们的大巴车现在行驶在北山路上。

今天,我会带你们去两个地方,分别是断桥和三潭印月。

第一站,断桥到了,你们现在看到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过的,它原本建于唐朝。

这座桥长8。

8米,宽6。

6米,单孔净跨6。

1米,是一座拱形独孔环洞石桥,在西湖诸多大小桥中,它名气最大。

杭州西湖景区讲解词

杭州西湖景区讲解词

杭州西湖景区讲解词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杭州西湖景区。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中心,被誉为“天堂之湖”,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领略西湖的独特魅力。

一、西湖的地理和历史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它是由天然湖泊淤积而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湖泊。

西湖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具规模,唐朝时期更是名声大噪。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的湖泊形成西湖的形成始于大约1.5亿年前的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湖面由小到大,渐渐形成了今天的西湖。

在漫长的岁月中,西湖经历了多次变迁和人工疏浚,最终形成了现今我们所见到的美丽湖泊。

三、西湖的文化遗产西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就是“西湖十景”。

这十景分别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双峰插云、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和花港观鱼。

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内涵。

此外,西湖周边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园林,如灵隐寺、岳王庙、黄鹤楼等,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西湖的旅游景点西湖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断桥和苏堤。

断桥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因传说中的白蛇情缘而广为人知。

苏堤是一条人造堤岸,堤上杨柳依依,碧水蓝天,风景如画。

此外,还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著名景点,值得一游。

五、西湖周围的古建筑西湖周围分布着许多古建筑,最著名的是宋城和岳王庙。

宋城是一座展示宋代城市风貌的大型主题公园,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荣景象。

岳王庙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庙宇,内有岳飞的塑像和岳飞纪念馆,展示了岳飞的历史功绩和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六、西湖的特色植物西湖的特色植物以荷花和桂花最为著名。

荷花是西湖的市花,夏季盛开的荷花别有一番风味。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树,秋季桂花盛开时,满城飘香,令人陶醉。

七、西湖的特色美食西湖的特色美食以龙井茶和小笼包最为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十集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泻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着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是东南佛国。

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除了庙宇林立、高僧大德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佛家义理通过日常生活渗入杭州人的饮食起居,一年一度,历时三个月的声势浩大的“香市”便是足证。

不仅东南大地,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皆“认祖归宗”。

道家在西湖有着名的“葛洪炼丹处”等十多处道观。

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于是杭州有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二十多座。

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五座清真寺。

西湖是唐诗宋词。

许多人初来乍到却似曾相识,是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文学的西湖: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文传千古的还有:李清照、林和靖、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元明清时的马可·波罗、于谦、袁宏道、张岱、袁枚、郑板桥、康有为、陈曾寿……近当代的名人孙中山、张静江、蒋介石、司徒雷登、鲁迅、周作人、戴望舒、郁达夫、李叔同、夏衍、毛泽东、周恩来……西湖是“勾栏瓦舍”。

中国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肇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戏和文自此合璧,南方人谓之“戏文”。

汤显祖、关汉卿、李笠翁、洪异等都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有过充分的表演。

中国有四大民间故事,其中两个故事的发生地传说在西湖:《白蛇传》和《梁祝》。

《白蛇传》被中国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所演绎,《梁祝》更借以西湖的音乐——越剧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誉满世界。

西湖还有《红梅记》(李慧娘)和《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都成了戏。

西湖是“壮怀激烈”。

西湖不乏秀美,西湖也有壮美,悲壮之美。

旷日持久的宋金、宋元战争中,产生了一代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宗泽、刘铸、吴价、吴磷、岳飞、辛弃疾、陆游、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除了“忠骨岳坟”,西湖还有安葬了后来的民族英雄于谦、张苍水,世称“西湖三杰”。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鉴湖女侠秋瑾“面对故国湖山,埋骨西泠”。

徐锡麟墓、章太炎墓、陶成章墓、浙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墓、史量才墓、蒋百里墓……您还觉得西湖仅仅是秀美吗?中国两千年的文明演进,我们都可以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找到她的发端、发祥和发展。

这或许是许多惊艳西湖的人们被《西湖》惊艳的缘故,也是我们创作团队最初的奢望。

第一集西湖云水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传统医药的站位上,来划分我们的文化版图。

黄河流域,是针灸文化圈,长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江南一带,则是汤药文化圈。

这种汤药文化圈的概括,真是挖到了江南文化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针灸”“本草”不同的是,“汤药”的“汤”字盖指液体,二两个读作“商”音的“汤”字便可以用来形容横无际涯的水势,因此这汤药文化圈的说法,是直截了当地扑向了水的主题。

一代代前人,有的以风水谈玄,有的为《水经》做注,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关于水的文化遗产。

不过,在今天我们再去追溯西湖的来历,已经不必求索于《周易》问诸于阴阳了。

这是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时期的西湖地区,此时这个地方正处在强烈的火山喷发期,炙热的岩浆不停地从岩缝中喷涌而出,就这样,岩浆不停地流淌着,燃烧着,终于有一天,外流的大量岩浆造成了地壳的塌陷,于是火山口成了洼地,而这洼地便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余秋雨:西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是海水,后来由于潮汐带来的泥沙和长江带来的泥沙,使它和大海的通路封住了,它就变成了内湖。

接下来的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片洼地的轮回,却从没有因为岁月的缘由,而停下它的脚步,直到一万两千年前后,海潮的出没使它变成了澙湖,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于是一个被后人称作西湖的胡泊,便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余秋雨:西湖有一个奇迹般的问号,也就是说它怎么会这样美丽,它为什么变成奇迹呢?就是它不是天造地设的美景,它不是黄山,它不是张家界,它不是长白山天池,这些都是天造地设的美景,西湖不是。

曾仕强:第一个,西湖的水一年比一年清澈。

西湖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加大,这怎么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人家只有缩小啦。

余秋雨:但是请注意这样的一个内湖,显而易见,它一定是年年蒸发天天蒸发,那么杂草丛生,然后会越来越变成一个盐碱地,然后什么也不是。

到如果西湖变成一个盐碱地的时候,周围的生态也就完全变化了,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湖文明、杭州文明根本就不存在了,一个荒凉的海滩而已。

那么比较早的时候,这一带的人就想保护住已经开始出现的内湖生态。

2002年,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在仅与西湖有一江之隔的萧山,发现了已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它比着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还要提早1000年,在跨湖桥文化遗址中,有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这便是这件同样经历了8000年岁月的独木舟。

可以说这一次被称作当时的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国水文化的最为形象的注解,8000年以前所打造的船只虽然搁浅,但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民们所生活过的东南大地,却留下了无尽的连天水网。

网,是岁月的脉络,船,是泽畔的图腾。

古老的《诗经》是先民的歌唱,站在水边的先民们,曾经这样唱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这个“杭”字,与代表水上行舟的“航”字,原本就是一个字,但是当舟船文化随着海潮的退落渐渐远去,文明却在大地上扎下了深根,于是便有了杭州的出现,出现在水的家乡。

余秋雨:那么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的前期,隋炀帝挖运河的时候把杭州作为一个运河的终点,那个时候大家就认真来对待了,就是努力地希望能够用堤坝把湖和海隔开来。

其实这件事情很早就做了,钱塘,就是当时的一个堤坝,把它隔开来。

接下来呢,就是一定要用运河的水来冲这个水,让它变淡,越来越淡,然后再把这个已经淡了的湖呢,做了6个井,通向人口聚居的杭州,作为6井。

在所有表达乡情的词汇里,有一个人们常常会用的到的成语“离乡背井”。

井,并不仅是生活的符号,而且是家乡的象征。

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其实并不是“床榻”的“床”,而是“井床”的“床”,他是看见了洒满井床的月光,才写下了那首家传户颂的怀乡之作。

不过,杭州人对于井的情感,还来自于一种更为特殊的缘由。

正因为杭州的出现是缘于海潮的起落,所以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饮用之水都带着海潮的咸苦,因此城中居民对生活用水的依赖,便唯有储满淡水的西湖,可是全城的居民如果都去西湖取水,其间是怎样的奔波劳苦,可想而知。

直到唐代宗时期李泌来任杭州刺史,这道苦涩的难题才得到了解决。

不过这李泌却又是离乡背井,因为他的家乡是在那一片遥远的八百里秦川。

按照史料的记载,李泌的做法是“开凿六井”,然而,这六口水井说是水井,实际上却是水池,池中的水道又径与西湖相通。

自六井开凿以后,西湖之水才在真正意义上注入杭州古城,滋润了千家万户。

正因为这六井依然存在的缘故,今天当我们扒着井栏向井中探头而望的时候,便一眼望见了唐朝。

但是,我们望见的却不仅是李泌的恩泽,而且还望见了另一位杭州刺史的功德,这真是上善若水呀。

(公元822年)白居易来到杭州做刺史,距离李泌开凿六井已经四十年,由于这时的西湖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所以每逢旱天,西湖便变得很浅,而且一逢雨季,湖水又溢满全城。

余秋雨:在9世纪的20年代,来了一个第一流的诗人叫白居易。

白居易来到杭州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有问题的西湖,你想,西湖从原始的开掘一直到隋炀帝的时候经过一点整治,但是整治的力量也是不够的。

白居易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西湖呢?就是杂草雍噻,水量越来越少,周边的土地有待于它来灌溉,海水不能灌溉只能用淡水灌溉,但是它本身已经很少的水了。

白居易面对这个西湖的时候,他是行政长官,他必须有所作为。

为了整治西湖,白居易便主持了一项为时三年的水利工程,并在自西湖北岸到武林门一带,修造了一道长长的堤坝,这道堤坝经过古城的变迁,早已隐入了“参差十万人家”而不复存在,但是杭州的历史却永远不会忘记它,这道理非常的简单,杭州,已经是西湖的化身。

断桥所在的这道白堤原本叫做白沙堤,自打被称作白堤之后,它便具有了人赋品格,一个“白”字,既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忆念,杭州的百姓曾在这里迎接过流浪于仕途的江州司马,却又希望这位理水的诗人不要“抛得杭州”,而在美丽的白堤之上作千载勾留。

余秋雨:白居易这个大诗人,他把自己最辉煌的年月执行在这个水利工程师所要做的事情上,让杭州的人忘记了他是一个诗人,更忘记了他是中国第一流的诗人。

我说他故意把诗藏在石块间,藏在水草丛中,故意的。

不过他如果真的在那写很多诗的话,后代杭州的诗人就不敢写诗了,因为他太伟大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