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集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合集下载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西湖》总导演夏燕平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纪录片《西湖》精美解说词第一集 西湖云水

纪录片《西湖》精美解说词第一集 西湖云水

纪录片《西湖》精美解说词第一集西湖云水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传统医药的站位上,来划分我们的文化版图。

黄河流域,是针灸文化圈,长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江南一带,则是汤药文化圈。

这种汤药文化圈的概括,真是挖到了江南文化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针灸”“本草”不同的是,“汤药”的“汤”字盖指液体,而两个读作“商”音的“汤”字便可以用来形容横无际涯的水势,因此这汤药文化圈的说法,是直截了当地扑向了水的主题。

一代代前人,有的以风水谈玄,有的为《水经》做注,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关于水的文化遗产。

不过,在今天我们再去追溯西湖的来历,已经不必求索于《周易》问诸于阴阳了。

这是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时期的西湖地区,此时这个地方正处在强烈的火山喷发期,炙热的岩浆不停地从岩缝中喷涌而出,就这样,岩浆不停地流淌着,燃烧着,终于有一天,外流的大量岩浆造成了地壳的塌陷,于是火山口成了洼地,而这洼地便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余秋雨:西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是海水,后来由于潮汐带来的泥沙和长江带来的泥沙,使它和大海的通路封住了,它就变成了内湖。

接下来的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片洼地的轮回,却从没有因为岁月的缘由,而停下它的脚步,直到一万两千年前后,海潮的出没使它变成了澙湖,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于是一个被后人称作西湖的胡泊,便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余秋雨:西湖有一个奇迹般的问号,也就是说它怎么会这样美丽,它为什么变成奇迹呢?就是它不是天造地设的美景,它不是黄山,它不是张家界,它不是长白山天池,这些都是天造地设的美景,西湖不是。

曾仕强:第一个,西湖的水一年比一年清澈。

西湖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加大,这怎么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人家只有缩小啦。

余秋雨:但是请注意这样的一个内湖,显而易见,它一定是年年蒸发天天蒸发,那么杂草丛生,然后会越来越变成一个盐碱地,然后什么也不是。

到如果西湖变成一个盐碱地的时候,周围的生态也就完全变化了,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湖文明、杭州文明根本就不存在了,一个荒凉的海滩而已。

【推荐】杭州西湖解说词-优秀word范文 (17页)

【推荐】杭州西湖解说词-优秀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杭州西湖解说词篇一:西湖导游解说词西湖导游解说词欢迎大家来到风景如画的西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所有到过西湖的游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花港观鱼公园,它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西湖时做诗而得名。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走出花港观鱼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苏堤。

苏堤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修筑的。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

坐着游船游览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湖上有三岛,其中三潭印月岛最着名。

在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

三潭印月景观层次分明,空间变化多端,建筑布局匠心独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饱览美景,流连忘返。

在三潭印月的左边可以看到西湖的另一美景雷峰夕照,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

在右边有西湖名气最大的断桥。

西湖还有很多美景,今天就先介绍到这。

新店中心小学五年级林鑫篇二:杭州西湖旅游导游词 (共5篇)篇一:杭州西湖导游词杭州西湖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随着船的徐徐开动,我们开始游览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杭州西湖。

西湖同瑞士莱蒙湖并称为当世东西辉映的明珠。

西湖水域面积为5点6平方公里,包括岛屿则是6点3平方公里。

杭州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西湖旅游,已恢复西湖旧观,开展了一系列的西湖西进工程。

现有水域面积为6点5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为2.27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

所以很多游客来到西湖都会问可不可以到湖里去游泳。

我说可以。

但是你要改姓了。

改姓“沉”。

不是耳朵陈。

男士叫“沉到底”先生,女的叫“沉到底”小姐。

因为西湖淤泥相对比较深。

深入西湖历史文化的导游词

深入西湖历史文化的导游词

深入西湖历史文化的导游词欢迎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来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西湖!我是今天的导游,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这片美丽的湖泊。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请大家跟着我,一同探索西湖的美丽!一、西湖的历史变迁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天堂”。

而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这里曾是吴越文化的重要中心。

随后,隋朝和唐朝时期,西湖的地位逐渐凸显,成为文人墨客和帝王贵族游览赏景的胜地。

直至今日,西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西湖的自然景观1. 西湖水质清澈透明、四季如画。

湖水广布,湖心有三个小岛:南屏山、花港观鱼和浮白塔。

东、西、北三面湖岸各有一条堤岸,因而形成了西湖“两山一湖、三面一堤”的独特景致。

2. 这里山水相映,如画般美丽。

西湖周边遍布了许多著名的山峦,如北高峰、北高峰和南屏山等。

这些山峦云雾缭绕,给西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三、西湖的历史文化遗迹1. 雷峰塔:位于南岸的雷峰塔是西湖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塔身高42米,历史悠久。

攀登雷峰塔,可以俯瞰整个西湖的美景,感受历史和现代的交融。

2. 孤山:坐落在湖中央的孤山是西湖的地标之一,它是由主峰和副峰组成,形似一座孤立的小山。

孤山上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是了解西湖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

3. 龙井:西湖附近的龙井茶也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龙井茶,并了解茶叶的采摘、制作和品味过程。

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四、西湖的文人墨客1. 李白、苏东坡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他们用诗歌和文章形容西湖的美景,并将这片湖泊描述为“人间秀丽之境”。

来到这里,您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文人墨客的灵感所在,感受他们的创作情绪。

2. 这里的文人墨客还影响了当地的建筑设计和园林艺术,让西湖的景观更加独特而美丽。

杭州西湖景区讲解词

杭州西湖景区讲解词

杭州西湖景区讲解词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杭州西湖景区。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中心,被誉为“天堂之湖”,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领略西湖的独特魅力。

一、西湖的地理和历史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它是由天然湖泊淤积而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湖泊。

西湖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具规模,唐朝时期更是名声大噪。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的湖泊形成西湖的形成始于大约1.5亿年前的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湖面由小到大,渐渐形成了今天的西湖。

在漫长的岁月中,西湖经历了多次变迁和人工疏浚,最终形成了现今我们所见到的美丽湖泊。

三、西湖的文化遗产西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就是“西湖十景”。

这十景分别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双峰插云、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和花港观鱼。

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内涵。

此外,西湖周边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园林,如灵隐寺、岳王庙、黄鹤楼等,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西湖的旅游景点西湖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断桥和苏堤。

断桥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因传说中的白蛇情缘而广为人知。

苏堤是一条人造堤岸,堤上杨柳依依,碧水蓝天,风景如画。

此外,还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著名景点,值得一游。

五、西湖周围的古建筑西湖周围分布着许多古建筑,最著名的是宋城和岳王庙。

宋城是一座展示宋代城市风貌的大型主题公园,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荣景象。

岳王庙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庙宇,内有岳飞的塑像和岳飞纪念馆,展示了岳飞的历史功绩和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六、西湖的特色植物西湖的特色植物以荷花和桂花最为著名。

荷花是西湖的市花,夏季盛开的荷花别有一番风味。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树,秋季桂花盛开时,满城飘香,令人陶醉。

七、西湖的特色美食西湖的特色美食以龙井茶和小笼包最为著名。

西湖导游词讲解三分钟(精选5篇)

西湖导游词讲解三分钟(精选5篇)

西湖导游词讲解三分钟(精选5篇)西湖讲解三分钟篇1西湖导游词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湖风景区,我是本次游览的导游,下面的时间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西湖的卓绝风光。

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

西湖处处有胜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西湖十景”。

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

我们的船已启动。

在步入西湖之前,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

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之后是苏白二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

走进西湖,入眼便是西湖清澈纯净的水,湖面如镜,难怪济公把它当作酒,白娘子把它当作泪。

被延长的时空,被渲染的情爱,总有在曲曲折折中落尽的时候。

于是,走过黛瓦碑亭,走过人生的精彩。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

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为西湖三绝,而西泠桥则和断桥、长桥并称为三大情桥。

长桥苦短,梁祝相送十八里;断桥不断,一把伞,延续了千年的等待。

现在,船已驶向孤山的正门,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重檐亭子,这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

走过重檐亭,我们便到了白堤。

早在千年前的唐朝,白堤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

在白堤的尽头便是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可见断桥其实是堤断桥不断。

在白堤的另一头,当年的人是否已到达彻悟的彼岸?檐亭上的额匾“我心相印”,是禅语,是理解,是一切走过后的释然。

庄子说,唯道集虚。

虚,心斋也。

除却这淡淡的感伤,现在,我们的船已驶向终点----苏堤。

苏堤春晓,美丽的景色也告示着这次游览的结束。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我们能够再次相聚,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

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

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篇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周嘉瑜。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西湖的三潭印月。

西湖是闻名中外的一个景点,古人苏轼曾经挥笔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现在正好下着小雨,来,大家看那几座山,是不是若隐若现呢?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这就来看看被称为西湖第一胜景的“三潭印月”吧。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它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

那么,三潭印月是谁创设的呢?相传是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创设的。

苏东坡非常喜欢西湖,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句,西湖景区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堤。

你们知道三潭印月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上排列着若干圆洞,如果在月明之夜,洞口就会糊上薄纸,塔中燃上灯光,洞形会印入湖面,呈现出许多月亮,夜景非常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样的一景了吧?请你们在三潭印月岛上自由活动吧!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篇2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丁导游。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浏览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西湖。

现在我们坐车来到了西湖的断桥。

传说《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时候就是在这座桥上呢!断桥一端连着北山路,一端连着白堤。

有些人会问:断桥又没断,为何叫断桥呢?因为,这和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有关了。

冬天下完大雪,桥上一片雪白。

因为桥的一面朝阳,所以那一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

这时,远看去就像桥断了一样。

现在我们走完了断桥就来到了著名的白堤。

有人知道这条堤为何称白堤吗?告诉你们吧,因为当时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为了防止西湖被湖里的泥沙真满,所以就用淤泥修筑成了这条白堤。

白堤位于西湖的中央,是个很好的观景点。

游客们请抬头看下前方宝m塔,像宝剑一样矗立在宝m山上,多像一位守卫着西湖的战士。

白堤上最美的是植物,瞧!两旁一株桃花一株柳,使人们感觉留连忘返啊!现在往我的左手边看去,西湖的湖面绿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

西湖十景解说词

西湖十景解说词

杭州西湖十景解说词同学们,来杭州之前,你们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

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乘船去游览西湖吧,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 3.2公里,东西宽约 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

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

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

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到隋朝它才真正固定下来,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

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他们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茑。

一、苏堤春晓大家好,“苏堤春晓”作为西湖十景之首,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那么为什么叫它苏堤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做杭州太守开始说起。

其实苏东坡在杭州当过两次官,在第二次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北宋元佑五年时,他发动杭州军民以工代赈、开浚西湖,巧妙地把疏通西湖挖出来的淤泥连接成了长达2.8公里的长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集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是东南佛国。

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除了庙宇林立、高僧大德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佛家义理通过日常生活渗入杭州人的饮食起居,一年一度,历时三个月的声势浩大的“香市”便是足证。

不仅东南大地,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皆“认祖归宗”。

道家在西湖有著名的“葛洪炼丹处”等十多处道观。

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于是杭州有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二十多座。

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五座清真寺。

西湖是唐诗宋词。

许多人初来乍到却似曾相识,是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文学的西湖: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文传千古的还有:李清照、林和靖、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元明清时的马可·波罗、于谦、袁宏道、张岱、袁枚、郑板桥、康有为、陈曾寿……近当代的名人孙中山、张静江、蒋介石、司徒雷登、鲁迅、周作人、戴望舒、郁达夫、李叔同、夏衍、毛泽东、周恩来……西湖是“勾栏瓦舍”。

中国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肇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戏和文自此合璧,南方人谓之“戏文”。

汤显祖、关汉卿、李笠翁、洪异等都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有过充分的表演。

中国有四大民间故事,其中两个故事的发生地传说在西湖:《白蛇传》和《梁祝》。

《白蛇传》被中国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所演绎,《梁祝》更借以西湖的音乐——越剧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誉满世界。

西湖还有《红梅记》(李慧娘)和《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都成了戏。

西湖是“壮怀激烈”。

西湖不乏秀美,西湖也有壮美,悲壮之美。

旷日持久的宋金、宋元战争中,产生了一代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宗泽、刘铸、吴价、吴磷、岳飞、辛弃疾、陆游、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除了“忠骨岳坟”,西湖还有安葬了后来的民族英雄于谦、张苍水,世称“西湖三杰”。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鉴湖女侠秋瑾“面对故国湖山,埋骨西泠”。

徐锡麟墓、章太炎墓、陶成章墓、浙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墓、史量才墓、蒋百里墓……您还觉得西湖仅仅是秀美吗?中国两千年的文明演进,我们都可以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找到她的发端、发祥和发展。

这或许是许多惊艳西湖的人们被《西湖》惊艳的缘故,也是我们创作团队最初的奢望。

第一集西湖云水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传统医药的站位上,来划分我们的文化版图。

黄河流域,是针灸文化圈,长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江南一带,则是汤药文化圈。

这种汤药文化圈的概括,真是挖到了江南文化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针灸”“本草”不同的是,“汤药”的“汤”字盖指液体,二两个读作“商”音的“汤”字便可以用来形容横无际涯的水势,因此这汤药文化圈的说法,是直截了当地扑向了水的主题。

一代代前人,有的以风水谈玄,有的为《水经》做注,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关于水的文化遗产。

不过,在今天我们再去追溯西湖的来历,已经不必求索于《周易》问诸于阴阳了。

这是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时期的西湖地区,此时这个地方正处在强烈的火山喷发期,炙热的岩浆不停地从岩缝中喷涌而出,就这样,岩浆不停地流淌着,燃烧着,终于有一天,外流的大量岩浆造成了地壳的塌陷,于是火山口成了洼地,而这洼地便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余秋雨:西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是海水,后来由于潮汐带来的泥沙和长江带来的泥沙,使它和大海的通路封住了,它就变成了内湖。

接下来的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片洼地的轮回,却从没有因为岁月的缘由,而停下它的脚步,直到一万两千年前后,海潮的出没使它变成了澙湖,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于是一个被后人称作西湖的胡泊,便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余秋雨:西湖有一个奇迹般的问号,也就是说它怎么会这样美丽,它为什么变成奇迹呢?就是它不是天造地设的美景,它不是黄山,它不是张家界,它不是长白山天池,这些都是天造地设的美景,西湖不是。

曾仕强:第一个,西湖的水一年比一年清澈。

西湖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加大,这怎么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人家只有缩小啦。

余秋雨:但是请注意这样的一个内湖,显而易见,它一定是年年蒸发天天蒸发,那么杂草丛生,然后会越来越变成一个盐碱地,然后什么也不是。

到如果西湖变成一个盐碱地的时候,周围的生态也就完全变化了,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湖文明、杭州文明根本就不存在了,一个荒凉的海滩而已。

那么比较早的时候,这一带的人就想保护住已经开始出现的内湖生态。

2002年,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在仅与西湖有一江之隔的萧山,发现了已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它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还要提早1000年,在跨湖桥文化遗址中,有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这便是这件同样经历了8000年岁月的独木舟。

可以说这一次被称作当时的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国水文化的最为形象的注解,8000年以前所打造的船只虽然搁浅,但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民们所生活过的东南大地,却留下了无尽的连天水网。

网,是岁月的脉络,船,是泽畔的图腾。

古老的《诗经》是先民的歌唱,站在水边的先民们,曾经这样唱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这个“杭”字,与代表水上行舟的“航”字,原本就是一个字,但是当舟船文化随着海潮的退落渐渐远去,文明却在大地上扎下了深根,于是便有了杭州的出现,出现在水的家乡。

余秋雨:那么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的前期,隋炀帝挖运河的时候把杭州作为一个运河的终点,那个时候大家就认真来对待了,就是努力地希望能够用堤坝把湖和海隔开来。

其实这件事情很早就做了,钱塘,就是当时的一个堤坝,把它隔开来。

接下来呢,就是一定要用运河的水来冲这个水,让它变淡,越来越淡,然后再把这个已经淡了的湖呢,做了6个井,通向人口聚居的杭州,作为6井。

在所有表达乡情的词汇里,有一个人们常常会用的到的成语“离乡背井”。

井,并不仅是生活的符号,而且是家乡的象征。

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其实并不是“床榻”的“床”,而是“井床”的“床”,他是看见了洒满井床的月光,才写下了那首家传户颂的怀乡之作。

不过,杭州人对于井的情感,还来自于一种更为特殊的缘由。

正因为杭州的出现是缘于海潮的起落,所以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饮用之水都带着海潮的咸苦,因此城中居民对生活用水的依赖,便唯有储满淡水的西湖,可是全城的居民如果都去西湖取水,其间是怎样的奔波劳苦,可想而知。

直到唐代宗时期李泌来任杭州刺史,这道苦涩的难题才得到了解决。

不过这李泌却又是离乡背井,因为他的家乡是在那一片遥远的八百里秦川。

按照史料的记载,李泌的做法是“开凿六井”,然而,这六口水井说是水井,实际上却是水池,池中的水道又径与西湖相通。

自六井开凿以后,西湖之水才在真正意义上注入杭州古城,滋润了千家万户。

正因为这六井依然存在的缘故,今天当我们扒着井栏向井中探头而望的时候,便一眼望见了唐朝。

但是,我们望见的却不仅是李泌的恩泽,而且还望见了另一位杭州刺史的功德,这真是上善若水呀。

(公元822年)白居易来到杭州做刺史,距离李泌开凿六井已经四十年,由于这时的西湖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所以每逢旱天,西湖便变得很浅,而且一逢雨季,湖水又溢满全城。

余秋雨:在9世纪的20年代,来了一个第一流的诗人叫白居易。

白居易来到杭州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有问题的西湖,你想,西湖从原始的开掘一直到隋炀帝的时候经过一点整治,但是整治的力量也是不够的。

白居易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西湖呢?就是杂草雍噻,水量越来越少,周边的土地有待于它来灌溉,海水不能灌溉只能用淡水灌溉,但是它本身已经很少的水了。

白居易面对这个西湖的时候,他是行政长官,他必须有所作为。

为了整治西湖,白居易便主持了一项为时三年的水利工程,并在自西湖北岸到武林门一带,修造了一道长长的堤坝,这道堤坝经过古城的变迁,早已隐入了“参差十万人家”而不复存在,但是杭州的历史却永远不会忘记它,这道理非常的简单,杭州,已经是西湖的化身。

断桥所在的这道白堤原本叫做白沙堤,自打被称作白堤之后,它便具有了人赋品格,一个“白”字,既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忆念,杭州的百姓曾在这里迎接过流浪于仕途的江州司马,却又希望这位理水的诗人不要“抛得杭州”,而在美丽的白堤之上作千载勾留。

余秋雨:白居易这个大诗人,他把自己最辉煌的年月执行在这个水利工程师所要做的事情上,让杭州的人忘记了他是一个诗人,更忘记了他是中国第一流的诗人。

我说他故意把诗藏在石块间,藏在水草丛中,故意的。

不过他如果真的在那写很多诗的话,后代杭州的诗人就不敢写诗了,因为他太伟大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