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与传统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修身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修身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发现自己长大了荀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恶”。

刚降世的我们不管母亲的喜怒哀乐,饿了就哭喊着要吃奶水;聆听着父母的谆谆教诲,我们开始成长,逐渐的走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牢笼,但是还是稚气未脱,商场货架上的玩具吸引着我们,我们开始将父母的教诲放之脑后,撒娇哭闹着要得到心爱的玩具,也不管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后来我们进入校园,受着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朋友的关爱,早已同刚降世的婴孩时期的我们相比判若两人,但是谁又能拍着胸脯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呢!因此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从孩童,成年,中年到老年!从前的我,感觉自己虽然算不上是一个大好人,但,至少也算不上一个恶人,可仅仅几个学时的修身学习,发现自己真的错的太离谱,原来自己不经意间曾经伤害过好多人,却还自以为是他人之过;许多日常自以为十分正当的言行,今日看来也是那么的粗鲁,不雅;许多自以为芝麻大小的小事,却早已是一种扬恶的行为!。

自小我就是一个公认的乖乖女,没有责骂,有的只是父母时不时的夸奖陪我成长,于是,渐渐的我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何许人也。

对于父母的教诲,开始变得有些不耐烦,对于自己的兄长开始变得有些不守规矩与任性,对于年过半百的老人,言语中也多了几分玩笑与不敬!《弟子规》·入则孝,讲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则弟,中讲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第一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心里咯噔了一下,一种莫名的羞愧感油然而生。

还记得在家里的时候,每当轮到我收拾碗筷,母亲总是不放心的在旁边看着,嘴里还不停的唠叨着“桌角要擦干净。

碗底座也要记得洗洗。

灶台别忘记抹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不放心就别叫我洗嘛!”每每此时我总是这样不耐烦的回应。

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感觉真像襁褓中的婴孩,幼稚,任性,不知父母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还总是无理的顶撞,父母再三的重复只是希望我们做的更好而已。

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备受宠爱也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说也奇怪,自小就和老姐的磁场相合,于是少有冲突,但是对哥哥就不一样了,从小到大引起的大小战役如今也不计其数了、。

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作文汇总三篇

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作文汇总三篇

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作文汇总三篇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作文 1马年伊始,__台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民间走访活动,这一话题也得到人们的热议以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自古至今,由中到外,几乎没有一家是没有家风的,例如说,傅雷家书就是傅家家风的传承及对后代们的教诲的家风的典例。

还有的比较熟知的,那大概就是清末重臣曾国藩了。

曾国藩曾以“修身,齐家,__,平天下”九个赫赫大字警示自己及子孙,他一生忠于国家和自己的子民,从不做违心的事,他本身的修养就极高,在朝中享有盛誉也因此才委以重任。

他对家族每一位成员严苛以待,这也是曾家在__长盛不衰的原因,家风不一定必须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它其实相当于一种信仰,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去恪守的一种信仰,就像晋商坚持“诚信经商,客户之上”的原则一样。

潜移默化,慢慢传承下去,渐渐浓缩,最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形成了这种精神的精华所在,并从中获益,一般来说,家风都是些比较正义,比较美好的词语形容的`,比如诚信,自强,老实,孝顺等等。

我还记得年后某夜晚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旁谈心时,爸爸也适时问我:“你说说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想了想问你往日的一些琐事,父母对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些说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细数出来。

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恰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折射出我们的家风。

父亲朗然大笑,褒奖了我的小机灵。

其实,回归正题。

家风是对__数千年来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传承。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

一个人在家庭里所熏陶的比学校里的各种人所感染形成的性格会有所不同。

家风就像基因一样,是一个家庭独有的特色,这样的家风才体现了一个家庭的__性、特殊性。

亿万个家庭,亿万种家风,这样凝聚为一体便是我优秀的__民族的传统文化。

作为新世纪即将的领头人,我们应承担好这一家风,将它们完美地凝聚为一体,形成__特色的民族风,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作文 2__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年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年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024年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2024年严以修身心的体会作为一个当代青年,我深切意识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我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在202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修身养性之路指明方向。

首先,我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了解到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原则和人生智慧。

例如,我研读了《论语》、《大学》等经典,深受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启发。

他们教导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我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用温和与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注重自己的品行和修养。

其次,我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音乐、戏曲等都是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

我学习了中国画的基本技巧,通过作画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修养。

同时,我也欣赏古典音乐和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欣赏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智慧。

此外,我还开始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

2024年的世界传统文化日,我参加了各类活动,如书法比赛、茶道表演等,这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步。

通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深刻体会到修身养性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

只有通过锤炼自己的品格、增强自己的修养,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在2024年,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身养性,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品格的人。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更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渠道。

在2024年,我选择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关注传统艺术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修身养性。

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之论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之论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之论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很多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很深刻的影响。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

修身为第一要务。

孔子曰“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治其国者,先修齐其家。

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

可见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为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的人。

我认为,修身就是要修德、修识、修能,其中修德是修身之本。

古今中外,没有人敢否定道德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那是他个人的失败,一个民族没有道德的约束,那么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从古至今,评判一个人道德高尚与否的标准各有不同。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是一个忠臣孝子。

没有父母,我们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我们的祖国我们不可能在这个世界生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样的诗句我们不难发现,那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仅告诫我们要孝敬父母,更告诉我们了不仅要养,还要敬。

对于我们的祖国,我们常把它比喻成我们的母亲。

“祖国啊,我的母亲”我们经常吟诵着这样的诗句。

祖国,给了我们生活的热土,给了我们劳作的空间,给了我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更给了我们一个民族的精髓----民族精神。

如果对父母我们不能孝敬,对祖国我们不能热爱,那么我们有愧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所以一个人要想修德首先要做到是一个忠臣孝子。

其次,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朋友我们要两肋插刀。

我们要做到有朋自远方来,悦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輒,其何以行之哉?”所以要做到讲究诚信,对朋友一定要真诚。

对他人还有一点,我们要宽容对待他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告诉我们应怎样对待他人。

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做到和善宽容有好的和他人相处。

最后,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精选5篇)

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精选5篇)

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精选5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我们应该怎么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1众所周知,文化兴,民族兴;文化衰,民族衰。

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遵循这么一个定律,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

这便是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的灵魂作用。

随着传统的民俗活动等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京剧等优秀剧种在流行音乐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势头中濒临危机,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因后继无人逐渐衰落,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它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射了传统民族精神的逐渐缺失。

因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

那么,谁来承担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

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也有着自己应尽的责任。

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泡沫文化所淹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想不仅仅是记于心中那么简单。

我们要守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血脉,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一直发光发亮的遗产。

譬如,国粹京剧,诗词歌赋,我们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美德,各类传统节日等等。

这是在我们华夏子女血脉里流淌的使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忽略它放弃它呢?也许,我们无法杜绝外来快餐文化的侵略,但是民族使命要求我们记得在情人节送玫瑰的同时,也必须记得七夕时牛郎织女的相会,我们知道在感恩节吃火鸡的同时,也必须不忘元宵时的汤圆,我们必须记得每个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这代表了中国,代表了中国文化,代表了我们没有忘记,我们在走着自己的文化之旅,我们欣赏国外的很多风景,但我们绝不摒弃我们的文化大餐,我们在学习,我们在传承,我们在进步。

从传统文化看个人修身

从传统文化看个人修身

从传统文化看个人修身(一)前言根据公司要求,按照柳老师的安排,从现在开始,员工培训要有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间是四个小时。

关于职业道德,内容很多,有修身的,有守纪的,有追求的,有创造的,等等。

修身是最基础的,我今天就从最基础的修身讲起,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能够使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能够对大家明白如何修身有所助益。

修身,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个人修身的内容。

老子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孔子讲“人者仁也,亲亲为大”。

墨子曰“兼爱”,“非攻”。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修身是人生成功的必修课,古人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儒家子弟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排在最前面,把“修身”作为人生修炼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

我们现在通常讲“做事先做人”就是这个意思。

知识非常重要,技术非常重要,等等。

但是这些所谓很要的东西都应该和“修身”统一起来,按我们习惯的说法,就是要把所谓重要的东西和人生有价值的、积极的、健康的东西统一起来,服务于修身,这样的人生才会圆满、丰厚,充满意义。

有的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跑得快”和“方向对”哪个更重要?就人生而言,当然是“方向对”了。

前段时间有个叫博尔特的人又刷新了世界短跑的纪录,他首先是方向跑对了。

如果方向错了,成绩是不能记的。

有的人的问题就出在把这两种情况没有弄清楚。

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误越大。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什么意思呢?主是方向错了,无法挽回了,只有悔恨加身了。

那么人应该如何修身呢?人应该修身成什么样呢?从理论上讲,不好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从现实中看,历史上有很多修身的范例。

关于个人修身的方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向前人学习,另一个是“实践出真知”。

关于人生,人世间的看法很多。

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地理范围,一个性格特征,所形成的关于人生的看法,都会各有差异,很难找到一个大一统的认识。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5篇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5篇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5篇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精选篇1)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

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

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要行得正,坐得端。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无私奉献境界。

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教育!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精选篇2)太阳徐徐升起,带着些朦胧的,柔美的光晕,在初醒的万物上点起层层明媚的暖意,罩上人们的眼眸,唤起心中最遥远的记忆。

远处,古迹旧楼中的一砖一瓦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中华文化的印迹正在全国的各个角落熠熠生辉。

依稀地,往昔幼时的家乡模样在眼前浮现:也曾踱步房中努力背诵王之涣的诗句,只因他代表着家乡永恒的骄傲;也曾捧书细阅《西厢记》中的每一情节,只因被这如同家乡诸多纯情一般的爱意所打动;也曾漫步于永乐宫中观赏每个壁画,只因这一描一画间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

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

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作为新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学着做一个讲礼貌的人,弘扬我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修身,养性,争做祖国新一代的栋梁。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篇1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

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

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

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

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

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

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

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

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

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

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篇2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知识的大宝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与传统文化论文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学古人之言行改自身之弊端
中华千年文化,历史传承,各位古圣先贤为后人树立了众多学习的榜样。

古人之言行对于现代生活的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应了现代生活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践行古圣先贤的言行呢!又有多少人与先贤们的言行相背离呢!
学习了修身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后,对于古圣先贤有了一定的了解,《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众多古代经典更是让人获益匪浅!回想自己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习惯,再想想古人,不免自惭形秽!所以我们要学古人之言行,改自身之弊端。

对于我自己过去的生活,有顺也有败,有挫折也有成功。

有时候命运就是爱捉弄人,高中时的我膝盖出了问题,医生说是天生盘状半月板不适合运动,很容易损伤。

由于自己当时并不知道,最后出了问题,几乎不能走路了。

就这样,住进了医院,手术台我就上了两次,最终治愈的差不多了。

我想说的是有时候一些事情虽然是天注定的,但是我们依旧有能力去改变它!袁了凡先生的命运不就是这样吗?命由我作,福自我求!由先前的命中命中无子变为膝下有两子。

袁了凡先生是靠自己的积德行善为自己改变的命运,并且教育自己的子孙学会积德行善。

高考,对于所有的高中生来说应该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然而我的第一次高考失败了,正如古人的落榜!古人对待落榜,几乎全部都是发奋努力,专心读书,等待下一次机会。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年龄的问题,只是一味读书,立志报国。

正如《了凡四训》中讲到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然而现代的我们,失败后只是有一少部分会选择
继续奋战,无奈的我也不得不走上了这条路。

新的机会必须环一种方式来对待,新的一年我改变了许多,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几乎是不被任何事打扰。

学习古人那种秉烛夜读,悬梁刺股的精神,改掉了那些懒散的坏毛病。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人的一些东西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仍然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单单针对我个人来说,平时生活中的许多言行是必须要向古人学习的。

我本人属于做事比较鲁莽,不顾后果的人,说话总是欠缺考虑,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话说多,不如少。

我还是那种比较爱管闲事的人,对于一些看不过的事情总是想说两句。

后果就是惹祸上身。

正如古人所说“话说多,不如少”,不该多言之处,切不可多言。

我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必定会对我的未来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来自己也没有当回事,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深有体会。

我在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换届竞选采取答辩的形式,我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十分自信的。

但是就是答辩当天,由于我的说话方式以及平时做事的一些方式不太合适,竞选失败了!现在想一下,如果我是去企业面试工作,还是以那种方式,我能成功吗?这些问题如果继续存在的话,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命运,所以必须改过!学古人之言行,改自身之弊端。

学会发现自身的弊端,并且积极改过。

《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我所说的改过并不是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的彻底,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现代的,对于有些事情并不能要求的太过苛刻,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知错能改就可以了。

对于袁了凡先生自身改变命运的方式,我们也应该认真地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不说做到积德行善吧,但至少无愧于心。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千万不要被命运所阻碍!还是那句话: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古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