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及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轻工业行业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轻工业行业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轻工业行业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一、轻工业分类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相对,也互有交叉。

轻工业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新版《轻工行业分类目录》,轻工行业共分为18个大类行业。

根据行业管理实际,将轻工业划分为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用品和轻工机械装备四大领域,含盖家电、电池、陶瓷、五金、食品、日化、轻工机械、工艺美术、礼仪休闲用品、文教体育用品等31个行业门类。

二、轻工业企业数量其中,2020年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为21453个;塑料制品行业企业数量为16592个;文体及工美行业企业数量为9016个;皮革及羽绒服行业企业数量为8470个。

三、轻工业营收及利润轻工业是助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产业,能够为社会群众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

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轻工业营业收入为19.5万亿元,同比下降1.5%;中国规模以上轻工业利润为1.3万亿元,同比增长0.8%。

其中,2020年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为4.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业营业收入的24.6%;食品制造行业企业营业收入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业营业收入的10.1%。

其中,2020年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利润为2001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业利润的15%;酿酒企业利润为1792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利润的13.4%。

四、轻工业出口分析由于新冠疫情列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但部分国家还是出台了限制措施,轻工出口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中,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出口交货值为4430亿元;塑料制品行业出口交货值为2420亿元;皮革及羽绒服行业出口交货值为2335亿元。

五、轻工业发展趋势分析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在全球扩散速度加快,不确定性因素有所上升。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

轻工产业发展趋势

轻工产业发展趋势

轻工产业发展趋势轻工业是指利用非金属和非能源原料,以轻便的机械和简单的工艺制造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轻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轻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智能化、绿色发展、服务化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轻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轻工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中,数字化制造、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对轻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新技术,轻工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设计,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智能化智能化是轻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在轻工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智能传感器等先进技术,轻工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特别是在生产线上,通过智能设备的使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整体优化。

三、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轻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加强监管,轻工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轻工企业能够达到绿色生产的目标。

此外,推动可持续发展也是轻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四、服务化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轻工企业需要从传统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的运营商。

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轻工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轻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轻工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市场。

同时,轻工企业还应该借助国际资源和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轻工业发展现状

轻工业发展现状

轻工业发展现状轻工业是指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要生产对象,主要以人工劳动为主的制造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轻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将从行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轻工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轻工业的规模逐年扩大。

当前,我国轻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尤其是家电、纺织、造纸、化妆品等领域,产量和销售额均居全球前列。

制造业对国内就业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其次,技术创新在轻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轻工业开始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智能家电、环保纺织材料、绿色化妆品等新兴产品逐渐崭露头角。

同时,企业也加大了对研发机构的投入,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也为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的轻工业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消费升级,新的产业领域逐渐兴起。

例如,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正快速崛起。

同时,一些跨界融合的产业,如智能家居、互联网+时尚、绿色环保产品等也开始涌现,丰富了轻工业的产业结构。

最后,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是对轻工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空间巨大。

尤其是面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更大,有望成为轻工业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轻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生产过剩、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因此,我国轻工业需要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断前行的中国轻工业——65纪念文讲(1)

不断前行的中国轻工业——65纪念文讲(1)

不断前行的中国轻工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

轻工产品涉及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吃、穿、住、用、行、教、乐等多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包括食品、造纸、家电、家具、皮革、塑料、照明电器、文体用品等19大类45个行业。

建国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轻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已成为轻工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

2013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万亿,利润1.7万亿,进出口贸易总额6834.58亿美元,贸易顺差4332.2亿美元。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9.7%、20.9%、25.3%。

一、辉煌的成就(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我国轻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在旧中国遗留下一付烂摊子的基础上,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建成一批骨干企业,为保障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努力。

在建国之初和“一五”期间,解放了的轻工职工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不避艰险,艰苦奋斗,在创业初期就很快设计生产出了新中国自己的“建国瓷”、百吨轨道衡、第一批军用物资、拉出第一根钨丝、生产出第一批荧光灯、第一批铜网、第一批手表、第一批开剥的猪皮,建了第一个甘蔗育种场和第一个酒花基地,还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法”……这些在现在看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是来之不易的创业成果;这些成绩,推动了经济建设,支援了抗美援朝,更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信心。

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轻工产品仍然紧缺,多数消费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甚至连简单的日用小商品如缝衣针、发夹、钉鞋钉、洗衣板、钮扣等都出现紧缺。

1978年,轻工消费品中三大件代表之一的手表,全国平均每百人拥有仅为1.95只;肥皂等洗涤用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0千克;全国啤酒产量仅为40万吨;牙膏、火柴、电池、灯泡、饭碗等都供应紧张;日用家具、皮鞋等成了很难买到的奢侈品;家用洗衣机和房间空调器分别只有约370台和220台的生产量。

“中国制造”的轻工制造业之都

“中国制造”的轻工制造业之都

“中国制造”的轻工制造业之都马守知(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邮编:455000)从清早起床用的闹钟,到厨房里的咖啡壶、茶壶和陶瓷餐盘,直到熄灯睡觉使用的床头灯和台灯,生活消费品中的“中国制造”随处可见,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制造”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这些国内外畅销的产品是在哪里制造的?中国轻工业特别是生活消费品的“中国制造”中心到底在那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轻工业?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

如:食品、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电器、文教体育用品工业等,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中国制造”的样板——“温州制造”迅速崛起的温州,让我们瞩目:就是在这里,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

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纺织、玩具类1. 中国服装之都——宁波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著名“红帮裁缝”故乡,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中国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都出自宁波人之手,中国第一所服装学校也是宁波人创办。

近年来,宁波服装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服装企业达180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1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12%,并形成了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洛兹、爱伊美、太平鸟、唐狮、维科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自1997年以来,宁波依托特有的服装文化渊源和良好的产业优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国际服装节,服装节已成为宁波市最重要的地方节日和大型文化经贸活动。

如今,服装产业已成为宁波支柱产业之一,宁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和重点服装出口基地,并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服装之都”。

2.丝绸之府——杭州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

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引言中国工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工业发展的进程、特点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工业起步阶段(1840-1949)1.中国工业前现代化状态在1840年前,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工业化程度较低。

主要的产业是农业和手工业,其中手工业以纺织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代表。

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份额。

2.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工业起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

这些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和建立工厂。

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工业技术和产品,这为中国工业的起步提供了契机。

3.自主创新与民族工业兴起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的工业创新。

包括胡雪岩、章太炎等人在内的一批爱国商人和知识分子,在中国各地兴办了一批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涉及矿产资源的开采、轻工业以及一些诸如造船、造纸等行业。

工业化进程(1949-1978)1.新中国成立与计划经济体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和调控,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农业集体化和国有化也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到1962年,中国相继实行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这两个五年计划主要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包括钢铁、石油、机械等行业。

中国通过引进苏联的技术和援助,大力发展重工业。

3.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农业集体化的推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供应。

这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食品,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同时,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农机具和化肥等生产工具,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4.农业与轻工业的发展在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国的农业和轻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和小型企业的兴起,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来源。

一些以纺织、食品、家电等为主的轻工业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轻工业,什么是重工业?

什么是轻工业,什么是重工业?

什么是轻工业,什么是重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轻工业主要指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部门,包括: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

如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纸浆及造纸,食品制造等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

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化学纤维及其织品、火柴、生活用木制品等工业。

轻工业产品大部分是生产消费品,一部分作为原料和半成品用于生产,如化学纤维、工业用布、纸张、盐等。

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重工业与轻工业对应,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

重工业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制造业、电子及电器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包括冶金、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建筑材料等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

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

重工业按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三类:采掘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锯材及人造板工业等工业;加工工业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重工业工业。

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重工业产品大部分用于生产,少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如电力、生活用煤、小轿车等。

轻工业有哪些

轻工业有哪些

轻工业有哪些轻工业是指利用相对简单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工业部门。

它主要以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品为主,如纺织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食品加工、饮料生产等。

轻工业的产业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下面是对轻工业中几个主要领域的简要介绍:1. 纺织品和服装:纺织品和服装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纺织品包括各种纱线、面料和纺织制成品,如床上用品、窗帘、桌布等。

服装则是通过裁剪和缝制纺织面料而成的各种衣物。

2. 鞋帽制造:鞋帽制造业是轻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鞋和帽子的制造,包括运动鞋、休闲鞋、高跟鞋、靴子等。

鞋帽制造业通常需要精湛的手工艺和丰富的设计经验。

3. 家居用品:家居用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如家具、家电、厨具、卫浴用品等。

家居用品制造业需要考虑到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的因素。

4.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是轻工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它包括各种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如糕点、面包、饼干、巧克力、果酱等。

食品加工业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饮料生产:饮料生产业是轻工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它包括各种饮料的生产和加工,如碳酸饮料、果汁、咖啡、茶等。

饮料生产业需要关注产品的口感、品质和保质期等方面。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轻工业还包括陶瓷制造、玩具制造、化妆品生产等。

轻工业产品通常具有规模大、生产周期短、消费频率高的特点,因此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轻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同时,轻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轻工业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化的轻工业生产过程通常会利用先进的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轻工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如纺织品和服装、鞋帽制造、家居用品、食品加工和饮料生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工轻工是轻工业的简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总产品按它的最终用途可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第二部类是生活资料。

轻工业是和重工业相比较而言,轻重工业的划分是以产品用途为依据的。

目前国际上对轻工业尚未有一个严谨的、统一的概念。

在中国,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群体的总称,是制造产业结构中的一大分类,它是部门经济分类管理的产物。

日本认为,轻工业属于制造工业。

制造工业按商品用途分类时,不少于75%的产品用于家庭的为消费资料工业,不少于75%的产品供给企业的为生产资料工业。

消费资料工业的代表为食品工业、服装工业、家具工业等。

生产资料工业的代表是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轻工业是一种消费资料工业。

美国亦认为,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区别在于是否从事消费品的生产,而不在于所用的机器或工厂的类型,代表性行业如纺织工业、家用电器工业和食品工业等。

在苏联,轻工业就是纺织工业、缝纫工业、皮革工业和玻璃工业等的总称。

轻工的特点轻工业根据其技术构成、组织结构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1.轻工业是多学科的应用工业。

轻工业的技术基础是化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等。

各个学科的进步给轻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如电子表是随着微电子学的不断发展而升级换代的,它的出现不仅动摇了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机械手表的统治地位,而且使手表的面貌完全改观;化工不断地给轻工业提供新的原材料,合成纤维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衣着,打破了过去天然纤维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合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塑料制品、合成洗涤剂、合成革等许多新的消费品行业;微生物学的发展给食品发酵工业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领域,生产出如酶制剂、高果糖浆、单细胞蛋白等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许多轻工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产品设计是随着文化艺术、美学的发展而变迁的。

如服装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物质文明的活动橱窗。

陶瓷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而且艺术陶瓷陈设品融技艺于一体,艺术搪瓷中的中国景泰蓝享誉国内外。

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征更为明显,它像大百花园中瑰丽多姿的鲜花盛开在世界的东方。

当代消费品的质量指标,不仅是功能和物化性能,还有美学的价值。

产品的美学价值在现代生活中愈来愈重要。

2.轻工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工业,不仅中国轻工业组织形态是如此,各国也大都如此,只是在大中小企业数量和产值上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中国中小企业占轻工企业总数高达99%,就业人数也占99%,总产值占84%。

大中小企业的形成是根据原料和市场的集中和分散,技术的简易、复杂程度,资金的多少,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大型企业多集中于原材料工业,如糖、盐、纸等行业以及必须具有规模经济生产的机电产品工业,如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电冰箱、洗衣机等行业。

中小企业多集中于日用小百货、日用五金制品、食品、工艺美术品、日用化学品等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轻工业是农业、重化工业的连锁工业,是国民经济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轻工业是加工工业,原材料生产是它的“第一车间”,中国轻工业原料有50%~60%来自农业,40%~50%来自工矿业。

食品、纺织、造纸、制糖、烟草、制革等行业的生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轻工业的农业原料基本处于农业自然经济供应状态,即供给什么就加工什么,而发达国家则按工业要求制订农业原料技术标准,按贸、工、农的次序,逐步形成从优良品种的选育、培植、推广到生产、供应的一整套商品生产体系。

轻工业产品的生产离不开金属材料及酸碱等化工基本原料,它们的品种、质量和规格型号配套是轻工生产发展的基本保证。

轻工业技术装备的供应和发展,除了自身的生产和技术改造外,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特别是电子、生物、节能及原材料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应用方面以及大型、高级、精密的技术装备、零部件和元器件的供应方面,都需要机械、电子、化工以及军工部门的大力协作,所以说,轻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一体化的原则。

中国古代文明对轻工的贡献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许多生活用品生产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至几千年以前。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发展人类科学文化事业,推动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见造纸技术史)。

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各类书画用纸生产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印刷术的问世。

唐代刻板印刷术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造纸业的繁荣。

从汉代直至清初,中国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张衡创制了漏水转浑天仪,这是最早的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计时器。

九百多年前,北宋苏颂、韩公廉等创制的世界第一座有擒纵装置的、以水力为动力的、自鸣的机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比17世纪的欧洲锚式擒纵器早6个世纪。

彩陶、黑陶文化的确立,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古老文明。

从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的原始瓷器开始,直至东汉(公元25~220)中晚期成熟的青瓷器的出现,完成了瓷器的发明。

南北朝时,北齐(550~577)首创了白瓷,从而为各种彩绘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们有了比较理想的饮食器皿的历史。

从唐代到清代上半叶,中国瓷器一直垄断世界瓷器市场。

瓷器的制作方法,直到18世纪初期才传到欧洲(见陶瓷史)。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福建沿海居民已开始用海水熬制食盐,到了秦、汉时代,制盐业已成为当时三大手工行业之一。

到了元代,人们又开创了利用海水纳潮晒盐的技术。

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文明古国,而服饰制度(见中国服饰史),原是以礼治国的自然产物,因此,中国自古即有很完备的服饰制度,而其色彩制度更是一大特色。

自秦汉以来,每当易代建国之初,改国号及服装色彩是国策之一。

中国的服饰制度对其亚洲邻国有极大的影响。

丝织、刺绣在汉代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中国的食品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它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有些生产技术已传播到许多国家。

例如大豆发源于中国,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时已有豆浆、豆腐和豆酱。

大豆于12世纪传入日本,19世纪传入美国。

用曲酿酒,是中国特有的酿酒法。

明代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已记载有79种酒和药酒的疗效。

欧洲在19世纪90年代,从中国酒曲中得出一种毛霉,为酒精工业创立了淀粉发酵法。

司马迁(公元前145~?)的《史记》和班固(公元32~92)的《汉书》中均有乳制品的记载,《本草纲目》中对人乳、牛乳、马乳、羊乳的性质和医疗效果都作了详细的阐述。

中国古代文明,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深远影响。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和中国古代的技术都导致了一些经验性的发现和发明,其中有许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63年1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称钟和磨是“为机械工业作好准备的两种物质基础”,在讲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对欧洲近代文明兴起的影响时说:“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近代科技与轻工业的发展发生于18世纪至20世纪前叶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

这些变革导致工业化的发展。

在此以前的几十万年间,人类以体力为主,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各种小规模的生产。

但自工业革命开始以及新工业技术不断发明,复杂的机器代替了人力从事大规模生产,这是人类开发自然的最伟大的成就。

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虽然为时仅约二百多年,但在这期间人类利用机器造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比工业革命以前几万年间的手工制造出来的一切物品的总和还多,因此,近代人的物质享受就远比古代人好得多。

工业革命的传播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即从生活资料工业开始的,到1870年工业革命已传到许多国家,它摧毁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将人类推向一个崭新的世纪。

工业革命发端于纺纱机的发明(1764),以蒸汽机的改进(1765~1784)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因,它不仅加速了纺织业的发展,而且导致近代机器制造业的兴起,结束了手工工场时代,使人类开始进入以大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的工业社会。

19世纪成为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开始出现了科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引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在此时期中,物理学在光学、热力学、电磁学三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对整个科学技术和人类现代文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技术上的最大成就是电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电力时代。

技术上的重大成就还有内燃机的发明,炼钢技术的发展以及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

1840年,英国A.贝恩发明电钟,开创了电技术在钟表领域中的应用,此后电钟得到迅速发展。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首次将电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电灯泡作为第一个家用电器产品进入家庭,为世界家用电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1886年,英国的J.斯塔利制出第一辆合乎实用的自行车,用钢管制成菱形车架。

1888年英国J.B.邓洛普装上充气的橡胶轮胎。

自行车的出现开创了人类用机器代步的历史。

当西方机械文明进入亚非时,最先被接受的就是自行车。

自行车的发展促进了链条、齿轮、轴承等机械技术的发展。

1851年英国胜家公司发明脚踏式缝纫机,为家庭缝纫和服装工业创造了物质基础。

19世纪美国即开始建立成衣工业,1890~1920年工厂技术的改进促使美国成衣业蓬勃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是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

19世纪80年代后,才陆续出现使用机器的较大型的纺织厂、食品厂和日用品加工厂等轻工企业。

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轻工业企业有的是外国资本开办的,如1864年英商在上海开设的正广和汽水厂以及1893年开设的美国烟草公司,也有中国人创办的,如最早的上海造纸局、武昌制革厂、景德镇瓷器公司、北京丹凤火柴厂、烟台张裕酿酒厂等。

中国近代轻工企业,部分是从手工作坊或装配修理行业发展起来的,也有一些是新建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缝纫机、自行车等日用机械行业和制糖、卷烟、葡萄酒等民族近代工业相继涌现,到20世纪10~20年代成为中国民族资本近代轻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木钟、风琴、啤酒、铝制品、台秤、玻璃、保温瓶、搪瓷、打字机、干电池、乳制品、自来水笔等新行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近代轻工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轻工业各行业中,除制浆、造纸、制糖、啤酒、卷烟、味精等行业的少数企业机械化程度高些外,多数行业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仅有20%左右。

第二是技术装备和主要工业原料大多依靠进口。

由于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时间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晚约半个世纪,科学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再加上重工业缺乏基础,轻工业发展没有服务的后盾,所以轻工业所使用的技术装备,绝大部分是购买国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