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不合格标本记录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标本采集技术水平和质控措施的改进对策进行讨论,旨在提高标本采集质量和准确性。

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提出了加强标本采集技术培训,加强质控措施的必要性。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未来和研究意义和启示,总结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检验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将有助于提高标本采集流程的规范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医疗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关键词】检验科、不合格标本、分类统计、分析、原因、改进对策、标本采集技术、质控措施、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意义、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检验科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合格标本的出现频率也逐渐增加,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不仅影响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也增加了临床诊断的时间和成本。

对于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及原因探究已成为检验科的重要课题。

不合格标本并非一成不变的问题,其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对策,提高标本采集技术水平,加强质控措施,最终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改进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检验科的发展和临床诊断的质量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造成不良影响。

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对于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确保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收 的 12 7份不合 格 标本 。 1
12 方法 .
将 不合 格 标 本 按 照 科 别 、 目 内容及 不合 项
3 讨 论
格 原 因分析 统计 。
2 结 果分析
3 1 不合 格标 本 发 生原 因 从 我 们 统 计 的数 据 分 析 , .
造 成标 本不 合格 主要 因素是 与护 理 人员 业 务 不熟 练 、 责
关 。肿瘤科 为 1 4 % , .2 考虑 原 因是 与病人 用 药 以及放 化
疗 等 因素有 很 大关 系 。急诊 科 稍 高为 11% , 急诊 病 .5 与 人 病情 急 , 需处 理病 情 , 急 检验 项 目多 等原 因有关 。 为究其 不 合格 标本 原 因 , 们 深入 临 床 和抽 血 室 等 我

态 , 留取 标 本 不 合 格 的 主 要 原 因 。其 次 为 中 医科 2 是 .
表1 l1 7份 不 合 格标 本 统计 分 析 2
2 、 % 传染 科 14 % , 虑 与这 两个科 室 离 医院 主病 区距 .9 考 离 远 , 本 存 储 运 送 以及 护 士 技 术 水 平 等诸 多 因 素 有 标
2 1 不 合格 标本 发生 原 因分类 及构 成 比 在不 合 格 的 .
12 7份标 本 中 , 血标 本 占首位 达 2 . 1 , 1 溶 6 7 % 还有凝 血 、
任 心不 强 、 实规 章制 度不 严等 有 很 大 的关 系 。但 以上 落
数 据也 反 映出各 科 因收 住病 人特 点 的不 同 , 合 格标 本 不
脂 血等也 占相 当大 部分 ; 次 是 尿便 标 本 不 新 鲜 、 少 其 量
发 生率也 有 差异 。儿科 的不合 格 标 本 发生 率 最 高 , 其 究 分别 占 1 .9 与 9 8 % 。痰 细 菌 培 养标 本 也 有 很 大 原 因是 因为 小儿 对采 集标 本 不配 合 , 便 留取 不 能按 时 6 1% .6 尿 部分 不合格 。见表 1 。 间要 求 , 静脉 采 血难 度 大 , 其 新 生 儿 血 液 处 于 高 凝 状 尤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对策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对策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为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提出建设性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400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400份标本进行分析,有11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7.5%。

其中,公共卫生器具不合格35件,占不合格率的31.8%;水质检验不合格案例数为40起,占不合格比例的36.3%;空气不合格案例数为18起,占不合格案例数的16.3%;一次性餐具不合格数为17件,占不合格数的15.4%。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标本本身有问题,达不到检测的基本条件,由于交付不及时,标本的质量有问题。

在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控制中,应加强水质和公共用具的监测。

此外,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使检查过程及时规范,提高检查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原因分析;质量控制引言在医学临床中,微生物检验一直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过去经常出现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合格和误检的情况。

但是,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微生物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检测微生物的仪器也在不断更新,研究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工作也得到提高。

合格、准确的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致病菌和致病机理,可以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因此,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有所改进,但是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微生物检验过程仍然需要加强和谨慎对待。

在医学学术领域,一些相关文献指出,要提高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从质量控制入手。

同时,微生物技术的提高可以帮助人类更有效地监测和检测传染病,也可以在医院消毒和卫生细菌学的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检验融合了分子科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等多门学科。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1. 检验人员接收标本时,要认真核对,发现不合格标本,如标本量不够,用错采血管,尿便混合等情况,及时电话联系临床科室,通知护理部重新采集。

2. 检验人员接收标本后,血液标本离心后发现标本严重溶血应及时通知护理部重采集。

3. 检验人员核对报告时,发现结果异常与临床诊断不符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查找原因,确认是否与标本质量有关,如有关应重新采集。

4. 检验结果回报后,临床反馈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应该结合临床医生检查标本采集的每个环节,如果是标本问题重新采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023-10-29•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处理措施•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目录•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的注意事项01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患者在接受检查前未按要求禁食或进食不当,影响检验结果。

饮食不当运动影响药物干扰患者在进行检查前进行剧烈运动,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影响检验结果。

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03患者因素0201采血部位不当、止血带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采血不当采集标本时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标本。

标本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导致标本丢失或被替换。

标本丢失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采集后未能及时送检,导致部分成分发生变化。

标本运送及保存因素运送不及时标本采集后未能按照规定保存,导致成分发生变化或细菌繁殖。

保存不当标本标识错误或模糊不清,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标本标识错误仪器故障检验仪器出现故障或维护不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检验方法不当检验人员使用的检验方法不正确或试剂选择不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质量控制不足实验室质量控制不足,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标本检验因素02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处理措施原因分析由于患者不配合、采样时间不当、采样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

处理措施在确认标本不合格后,应重新采集标本,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重新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告知其采样方法和目的,取得其配合。

重新采集标本原因分析患者对采样方法和目的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其在采样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配合。

处理措施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采样方法和目的,以及如何正确配合采样工作。

同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医务人员对采样流程和操作规范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其在采样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当操作。

原因分析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对采样流程和操作规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不合格标本分析

不合格标本分析

2015年2月份不合格标本拒收分析一、2015年2月份检验科标本不合格拒收共48例,现将拒收科室及原因列表如下:科别条码错误拒收原因(例数)合计脂、溶血抗凝血错误量不足混入异物输液影响时间过长重复抽血过量儿科 4 4 血液病 1 1 急诊科 4 4 肿瘤二 1 1 妇科 1 1 呼吸内二 1 1 心内一 1 1 心内二 2 1 3 呼内一 1 1 骨一 1 1 骨四 1 2 3 普一 1 1 普二 1 1 内分泌 1 1 普三 1 2 2 1 5 神外 2 1 1 3 心胸外 1 1 肾内 2 1 3 中医科神内一 1 1 2 4 神内二 1 1 2 1 5 ICU消化一 1 1 消化二 1 1 皮肤 1 1共计 6 19 15 2 0 2 2 0 4 48二、不合格标本拒收主要原因及发生科室:从统计分析看,48例不合格标本主要为:脂血、溶血,抗凝血错误,量不足或过量、条码错误。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脂、溶血,共19例标本,占总数的39.6%。

溶血多为儿科不好抽血,还有急诊、ICU也常见,由于长时间卧床以及多次不断抽血,导致患者抽血部位淤血,不容易抽取血样;脂血原因多为未向患者较交代清楚,未空腹采血所致。

其次为,抗凝血错误,共15例,占总数的31.2%,发生科室比较普遍,分析原因为护士对标本采集要求仍不熟知,需继续加强培训。

三、改进措施1.加强新入职护士的标本采集方面的培训,掌握各类标本的采集要求。

2.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尽量配合,有利于采血和检测的顺利进行。

3.建议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2015年4月份不合格标本拒收分析一、2015年4月份检验科标本不合格拒收共54例,现将拒收科室及原因列表如下:科别标本类型错误(溶血、脂血)拒收原因(例数)合计标本容器错误标本采集量错误抗凝标本凝集错误血培养污染重复抽血条码错误采集时间错误过量神内二 1 1 2 神外一 1 1 2 消化二 3 3 骨四 1 1 2 ICU 1 1 2 内分泌 2 1 3 新生儿 1 1 神外二 1 1 儿一 4 3 1 8 乳腺二 1 1 皮肤一 1 1 普外五 3 1 4 普二 1 1 心内二 2 1 1 4 血内 1 1 急诊 1 1 肿瘤一 2 2 乳腺一 2 2 心内一 1 1 呼吸一 1 1 骨三 1 2 1 4 普外三 1 1 泌尿 2 2 4 肾内 1 1消化一 1 1共计19 9 13 1 11 1 54注:以上为不完全统计二、不合格标本拒收主要原因及发生科室:从统计分析看,54例不合格标本主要为:脂血、溶血,抗凝血错误。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

方法:择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后,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观察组。

对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前、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比对分析。

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23.68%,标本采集量过多或不足、凝血、溶血现象、以及延迟送检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0%,相比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可有效促进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提升,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标签:检验;血液标本;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促使其对生命健康安全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过程中基础项目,对诸多疾病的早期迹象都有迹可循,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治产生关键性的影响[1]。

故优化和规范临床血液检验流程,可有效促进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升。

鉴于此,本文特就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展开探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后,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区间23-54岁,平均年龄(38.31±1.3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24-53岁,平均年龄(38.34±1.29)岁。

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明显性(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针对以往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进行統计,分析不合格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 LIS 统计检验科 2019 年 8 月
1 日~2020 年 7 月 31 日拒收的所有不合格标本, 送检 标本类型包括血液和体液标本。
1.2 方法 1.2.1 不合格标本的类型 根据 LIS 中已设定的 相关拒收原因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主 要包括: 标本采集量不正确、 检验医嘱申请错误、 标 本类型错误、 容器错误、 标本凝固等。 1.2.2 不合格标本的科室分布 根据 LIS 统计所 有科室的不合格标本数量并计算百分比。
△通讯作者: 丁乐顺, E-mail: YT2127048@。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 年第 32 卷第 6 期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2021,Vol.32,No.6
·61·
16.77% (111 份), 标本凝固占 11.48% (76 份), 标 本采集容器错误占 5.74% (38 份), 标本类型错误占 5.14% (34 份)。
2 结果
2.1 不合格标本率 自 2019 年 8 月 1 日~2020 年 7 月 31 日检验科共 收到标本 405936 份, 其中不合格标本共计 662 份, 不合格率为 0.16%, 符合本实验室设定的不合格标本 率 <1%, 低于文献报道中的不合格率 0.56%[5]。 2.2 不合格标本类型分析 检验科 662 份不合格标本中, 不合格标本类型分 析如图 1。 其中标本采集量不正确所占比例最高, 为 24.32% (161 份) , 其 次 为 检 验 医 嘱 申 请 错 误 占
(烟台市中医医院,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及时制定干预措施, 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 确保检验质量。 方 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 (Lab Information System, LIS) 统计本院 2019 年 8 月~2020 年 7 月所有不合格标本, 根据 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 结果: 共收到 662 例不合格标本, 标本不合格类型主 要有: 标本采集量不正确、 检验医嘱申请错误和标本凝固等。 不合格标本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和肺病科等。 结论: 采集合格的标本是临床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 根据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和科室分布, 我们通过采取加强 与临床的沟通、 定期培训等持续性改进措施, 切实做好检验前质量控制, 保证检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