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_10宇宙速度和飞船的运动轨迹要点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课件-第五节 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课件-第五节   宇宙航行

地球
V1=7.9km/s
v2 11.2km/ s
11.2km/s>v>7.9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 16.7km / s
二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 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 (1)椭圆轨道:地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圆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 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由于万有引 力指向地心,所以卫星的轨道圆心必然是地心, 即卫星在以地心为圆心的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
GM
G
Mm r2
ma
a
GM r2
结论 r越大,v越小 r越大,ω越小 r越大,T越大 r越大,a越小
三、卫星
1.什么是卫星?
以地心为圆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物
c
体,
地球的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
2.什么是近地卫星?
1).定义: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近似等于
a
地球的半径。
2)特点: 最大的运行周期为84.3min
不同的卫星,它们的F向是一定的吗?
一.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1. 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月
亮没有落下来?
2.月亮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人造卫星
v1
GM 7.9km / s R
V3=16.7km/s V2=11.2km/s
法二:v1 gR 7.9km / s
2、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3)卫星的三种轨道: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 与赤道平面成任意角度,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重合时,称为赤道轨道;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垂直时,即通过极点,称为极地轨道,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宇宙三速度

高中物理宇宙三速度

高中物理宇宙三速度篇一:高中物理宇宙中的三速度是指宇宙飞船在环绕地球或行星运行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和平均速度。

这三个速度分别是:1. 逃逸速度:指地球或行星表面的逃逸速度,也就是宇宙飞船要想脱离地球或行星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

逃逸速度分别为地球表面的逃逸速度为 16.6 千米/秒(针对地球)和行星表面的逃逸速度通常为 10 千米/秒以上。

2. 环绕速度:指宇宙飞船在环绕地球或行星运行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环绕速度分别为地球表面的环绕速度为 30 千米/秒和行星表面的环绕速度通常也大于 30 千米/秒。

3. 进动速度:指宇宙飞船在地球或行星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 (或地球) 运行时,所能达到的最小速度。

进动速度分别为地球表面的进动速度为 24.6 千米/秒和行星表面的进动速度通常也大于 24.6 千米/秒。

这三个速度是高中物理宇宙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天体运动、万有引力等知识点。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太空探索、星际旅行等领域,这三个速度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篇二:高中物理宇宙中的三个速度是指在宇宙空间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它们分别是:1. 光速:指物体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约为每秒 299,792,458 米。

它是宇宙中最重要的速度之一,因为所有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速度都接近光速。

2. 宇宙速度:指物体从地球表面发射后,前往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所需的速度。

宇宙速度分为三类:上升宇宙速度、平飞宇宙速度和下降宇宙速度。

上升宇宙速度指从地球表面发射后,向月球或火星发射所需的速度;平飞宇宙速度指物体在太阳系内飞行所需的速度;下降宇宙速度指物体从太阳系内飞向地球或月球所需的速度。

3. 长征五号发射速度:指长征五号火箭将卫星或航天器送入太空所需的速度。

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火箭,能够发射大型卫星或航天器进入轨道。

它的发射速度高达每秒 8.6 千米,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之一。

这些速度对于理解宇宙结构和演化非常重要。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1)已知地球质量m 地和半径R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
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轨道半径r 近似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 ,由Gmm 地R 2=m v 2R ,可得v =Gm 地R
. (2)已知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由mg =m v 2
R 得:v =gR . 2.三个宇宙速度及含义
二、判断卫星变轨时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的思路
1.判断卫星在不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大小时,可根据“越远越慢”的规律判断.
2.判断卫星在同一椭圆轨道上不同点的速度大小时,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判断,即离中心天体越远,速度越小.
3.判断卫星为实现变轨在某点需要加速还是减速时,可根据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
4.判断卫星的加速度大小时,可根据a =F 万m =G M r
2判断.。

高中物理件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件宇宙航行
天体运动
在宇宙中,星体之间的运动受到 万有引力的影响,如行星绕太阳 的运动、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等。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分析
圆周运动
物体沿圆周路径进行的运动,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需要向心加速度来维持这 种运动。
向心加速度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线速度和半 径有关。
开普勒三定律及其意义
引力与轨道变化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 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作用,且引力大小 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 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宇宙航行 中,航天器受到地球或其他天体的引 力作用,导致其轨道发生变化。通过 计算引力大小和航天器的运动状态, 可以预测其轨道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控 制措施。
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原理
能量转化和守恒在变轨中应用
能量转化
在卫星变轨过程中,外力对卫星做功,使卫星的动能和势能 发生转化。例如,当卫星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时,需要消 耗能量克服地球引力做功,这部分能量转化为卫星的势能增 加。
能量守恒
在卫星变轨过程中,虽然卫星的动能和势能发生了变化,但 整个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 况下,系统内部的能量转化是守恒的。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 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 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 律)
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 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 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 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 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 的比值都相等。
意义
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 的规律,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宇 宙航行和天文观测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第七章第四节宇宙航行

第七章第四节宇宙航行

第七章第四节 宇宙航行——精剖细解学习讲义知识点:宇宙航行 1、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解决思路:卫星环绕地球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等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

解决方法: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可得:G Mm R 2=m v 2R 。

得到的结论:v =GMR= 6.67×10-11×5.98×10246 370×103m/s =7.9×103 m/s 。

三个宇宙速度如下表所示:123的运动情况跟宇宙速度息息相关,它们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联立可得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则()A.根据题给条件可以估算出地球的质量B.据题给条件不能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C.第一宇宙速度v1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也是最小环绕速度D.在地球表面以速度2 v1发射的卫星将会脱离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之外【答案】A【详解】A.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根据对近地卫星有联立可得A正确;B.地球体积结合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B错误;C.第一宇宙速度v1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的环绕速度,C错误;D.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v2=11.2 km/s,第三宇宙速度v3=16.7 km/s,在地球表面以速度2v1发射的卫星,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此卫星成为绕太阳运动的卫星,D错误。

故选A。

2、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中考物理神舟十号有关知识

中考物理神舟十号有关知识

中考物理神舟十号有关知识神舟十号,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也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计划的一部分。

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神舟十号的相关知识,包括设计构造、发射过程、返回过程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意义。

一、设计构造神舟十号由航天员舱和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航天员舱是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它包括航天员的座椅、控制面板、氧气供应系统等;推进舱则包含了发动机、燃料储存装置、电子设备等。

这两部分通过连接段相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发射过程神舟十号的发射过程可以分为预发射准备、点火升空和进入轨道三个阶段。

预发射准备主要包括检查设备、给航天员穿上航天服,保证发射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点火升空是指发射火箭点火,将神舟十号送入太空。

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可以解开安全带,进入自由状态。

三、返回过程神舟十号的返回过程分为返回准备、离轨、再入大气层和降落四个阶段。

返回准备是指航天员关闭航天器的各种系统,以保证安全返回地球。

离轨是指神舟十号离开轨道,开始下降回地球的进程。

再入大气层时,航天器将经历剧烈摩擦和高温,所以在设计上考虑了良好的隔热材料和结构。

降落阶段指航天器着陆在指定区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

四、意义与影响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对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自主研发和运营载人航天器的能力,这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神舟十号的成功还体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对提升国家形象和外交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载人航天计划还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在航天器材料、生命保障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综上所述,神舟十号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构造、发射过程、返回过程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神舟十号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彰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高考物理三种宇宙速度知识点精讲

高考物理三种宇宙速度知识点精讲

2019年高考物理三种宇宙速度学问点精讲宇宙速度是从地球表面对宇宙空间放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恒星际飞行器所需的最低速度,下面是编辑老师整理的三种宇宙速度学问点精讲,希望对您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三种宇宙速度巧辨别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星球表面旁边匀速圆周运动时必需具有的线速度,是全部做圆周运动的卫星中最大的线速度.理解第一宇宙速度,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在星球表面旁边,卫星的轨迹半径r与星球的半径R相等;二是匀速圆周运动,卫星所受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供应,即,得,又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约等于重力,即,故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1.8km/s.2.其次宇宙速度其次宇宙速度,是指在星球表面旁边放射飞行器,使其克服该星球的引力恒久离开该星球所需的最小速度,也是能绕该星球做椭圆运动的卫星在近地点的最大速度.地球的其次宇宙速度vⅡ=11.2km/s.我国放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时,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的近地点(离地面高度约600km)时的速度约为10km/s.3.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在地面旁边放射飞行器,能够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速度.地球的第三宇宙速度vⅢ=16.7km/s.4.三个宇宙速度之间的对比以地球为例,三个宇宙速度和相应轨道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卫星在地面旁边做圆周运动时,其运行速度即为第一宇宙速度7.9km/s,当卫星到达地面旁边时,其速度介于7.9km/s--11.2 km/s之间,则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当卫星到达地面旁边时,其速度介于11.2km/s--16.7 km/s之间,则卫星沿椭圆轨道飞离地球,成为绕太阳运动的卫星;当卫星到达地面旁边时,其速度超过16.7 km/s,则卫星能飞出太阳系成为太阳系外的卫星. 三种宇宙速度学问点精讲就介绍完了,更多信息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高考频道!。

探索宇宙相对速度

探索宇宙相对速度

宇宙速度的原理
定义: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例:火箭发射时,火箭向下喷射 燃料,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 箭升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应用:在宇宙速度中,当一个物 体加速或减速时,会产生一个与之相 反方向的力,使其他物体产生相应的 加速度或减速度。
空间折叠技术:空间折叠技术理论上 可以实现瞬间传送,这将极大提升宇 宙速度,缩短星际间的旅行时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虫洞技术:理论物理学中的虫洞技术, 如果得以实现,将为宇宙速度带来革 命性的提升,实现跨越星系的快速旅 行。
人工智能与航天器自主控制:人工智 能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航天器的自主控 制能力,使航天器能够更精确地执行 任务,提高宇宙速度的可靠性。
宇宙速度是衡量航天器性能的重要指标,能够推动人类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宇宙速度的提升有助于缩短航天器到达目标星球的时间,提高探索效率 宇宙速度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更远距离的探索,扩大人类的视野和认知范围 宇宙速度的突破有助于解决太空资源开发、太空旅游等现实问题,推动太空经济的发展
宇宙速度的未来展 望
宇宙速度的探索与 发现
恒星运动:宇宙中恒星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对宇宙速度的探索和发现具 有重要意义。
宇宙速度的探索:科学家通过观测和研究恒星运动,不断探索和发现宇宙速度的 规律和特点,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依据。
恒星运动与宇宙速度的关系:恒星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与宇宙速度之间存在密切关 系,恒星运动的变化可能影响宇宙速度的分布和变化。
宇宙相对速度
汇报人:XX
目录
宇宙速度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可推导飞船的轨道方程。
不过,推导轨道方程的过程比较冗长, 而用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比较简便。
长度取地球半径为单位,速 度以第二宇宙速度为单位。
当飞船的初速度小于 第二宇宙速度时,飞 船的轨迹是椭圆。 当飞船的初速度等于第 二宇宙速度时,飞船轨 迹是不闭合的抛物线。 当飞船的初速度大于第 二宇宙速度时,飞船轨 迹是不闭合的双曲线。
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是万有引力 产生的,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可得 即GME = gRE2。 脱离速度为 vII 2 gRE
mg G
M Em 2 RE
= 11180m/s。
脱离速度又称为第二宇宙速度,飞船轨迹是抛物线。
*{范例3.10} 宇宙速度和飞船的运动轨迹
如果将地球质量ME改为太阳质量MS = 1.98×1030kg,将地 球半径RE改为地球到太阳的初始距离rS = 1.5×1011m,则
MATLAB可视化 大学物理学
第三章结束 湖南大学物电院 周群益老师谢谢您的使用!
vI2 mg m RE
gRE 9.8 6378 1000
=7906m/s
环绕速度又称为第一宇宙速度。
*{范例3.10} 宇宙速度和飞船的运动轨迹
当飞船从地球表面发射时,不计空气阻力,计算飞船的三个宇宙 速度。对于不同的切向发射速度,飞船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差别?
如果飞船能够摆脱地球引力运动到无限远处, 设地球质量为Me,飞船在地球表面的脱离速 1 mv2 G M E m 0 II 2 RE 度为vII,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方程 由此可得 vII 2GM E / RE
2GM S / rS vII
由于T = TE + TS,所以 飞船脱离太阳引力所 T 1 mv 2 S 2 vIII vII v 2 具有的最小动能是 2 这就是飞船脱离太阳系的最小速度, =1.66×104m/s 称为逃逸速度或第三宇宙速度。
*{范例3.10} 宇宙速度和飞船的运动轨迹
当飞船从地球表面发射时,不计空气阻力,计算飞船的三个宇宙 速度。对于不同的切向发射速度,飞船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差别?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飞船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2 d 2 dr d M Em gRE m d2r ] G
r
2

r
2
,
r
dt
2
2
dt dt
0
= 4.2×104m/s 这就是地球到太阳这个距离的飞船脱离太阳的速度。 当飞船以这一速度相对太阳运动时其轨迹相对太阳是抛物线。 vII / 2 = 2.97×104m/s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 vI 如果飞船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运动,只需要获得速度 Δv = v'II - v'II = 1.23×104m/s 就能达到太阳的脱离速度。 2 在地球表面,飞船脱离地球 1 2 飞船具有的最 T 1 mvIII TE mvII 2 小总动能为 引力所具有的最小动能是 2
*{范例3.10} 宇宙速度和飞船的运动轨迹
当飞船从地球表面发射时,不计空气阻力,计算飞船的三个宇宙 速度。对于不同的切向发射速度,飞船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差别?
[解析]如果飞船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其 向心力来源于重力,设飞船质量为m,可得 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e是地球半径。 环绕速度为 v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