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散文阅读及积累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教学 方法指导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一、认识事物特征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全文,欣赏细致精彩的 景物描写,找出描写所托之物外形特征、生存 环境的相关句子和词语,并加以归纳、提炼, 才能认识全面、立体的“所托之物”,才能准 确分析这些特殊事物的特征。
如《紫藤萝瀑布》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寻 找描写紫藤萝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认识它的特 征。
三、挖掘文本主旨
在阅读理解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 解文章主旨的钥匙。
文眼的位置: ①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般在结尾部分(从 位置来判断) ②通过议论抒情来揭示(从表达方式来判断) ③隐藏在所托之物的精神品质中,需要读者 提炼归纳(但往往可以保留文章一些关键的原词)
四、注重内引外联
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以课文为基点,根 据阅读内容方面的链接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 等方面的训练,实现对本类文章的深入解读。
如《紫藤萝瀑布》中点睛之笔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二、体会作者感情
途径二:扣时代背景 散文阅读教学切忌盲目咬文嚼字,脱离时代, 必须把散文所蕴含的情感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去 理解。
如在分析作者赏花的感受时,可以适时地介绍文章 创作背景,从这个背景角度再来领悟作者回忆十多年前 家门之外花朵的稀零的深刻用意。
二、体会作者感情
途径一:品相关语句 1.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细细品 味一段、一句、一词的妙处,让学生在反复品读妙 词佳句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的含义与作用,深刻揣 摩作品的丰厚意蕴。
如《紫藤萝瀑布》中不停生长、迸溅、忍俊不禁、辉 煌等词语描述了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2.引导学生会寻找、多关注直接点染情感的抒 情性议论性语句。

托物言志散文教案

托物言志散文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托物言志散文读写结合活动教案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中学张腊梅活动目标:1、学习写作托物言志散文2、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作文写作重点、难点:状物:外描情态内绘神韵抒怀:联想自然情感鲜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写作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内容。

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大多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属于咏物抒怀的文章,或借物抒情,或寓意于物,或托物言志。

是一般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提升,本单元选编了五篇优秀的咏物抒怀散文,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会阅读咏物抒怀散文,写作咏物抒怀散文就至关重要,是写作复杂记叙文的一个契机,是记叙文写作的新的里程碑,因此是值得师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探究的。

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探究,欣赏了美好的事物,领会了美好的情感,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了布局谋篇,是不难写出像样的咏物抒情散文的,掌握了基本的文学样式,随着阅读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发展,他的散文就会自然而然健康发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写作教师导语:郁达夫说过:散文就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粒沙”和“半瓣花”就是所借之物,“见世界”和“说人情”就是所抒之情怀。

1、抒怀是灵魂灵魂之美美在高贵文章美在作者的情怀,或叫立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读者,使得读有所获。

此类散文美在情怀。

状物的目的在于为抒怀做铺垫。

2、状物是身体身体之美美在丰腴外描情态:作者对所借之物观察仔细,描绘真切。

例:整体上给作者的美感——壮美.局部给人的美感——优美.作者诉诸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成功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的,有丰厚意蕴的紫藤萝。

内绘神韵:往往需要将“物”人格化,也就是对“物”的外显情态进行拟人化的描绘。

例如《白杨礼赞》其中“靠拢”、“向上”又是拟人化的描绘,从而表现白杨“正直”、“团结”、“上进”的内在神韵。

3、联想是桥梁桥梁之美美在沟通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往往都有作者的联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紧扣特征,赏析语言辅导讲义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紧扣特征,赏析语言辅导讲义 新人教版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紧扣特征,赏析语言课前一开心幼师和初中语文老师俩人各自羡慕对方:初中语文老师说:“你看,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可爱!”幼师回答:“他们多调皮你不知道,而且哄孩子睡觉多难。

——你看你多好,一上课他们都睡着了——你是肿么做到的呢?”知识梳理阅读思路:思路整理——规范的表达:赏析——①选词/ 修辞②物象的特征(先外后内)③作者情感/ 读者共鸣④主题指向: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一种人生态度温故知新题一:茼蒿①秋天来了。

A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

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

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⑤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

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

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砍削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潜藏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B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

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

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

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

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⑪利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⑫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

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⑬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⑭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把握要点,读懂文章,感知形象辅导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把握要点,读懂文章,感知形象辅导讲义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把握要点,读懂文章,感知形象课前一开心词说2018:人艰不拆我伙呆何弃疗另眼相看感无言高大上知识梳理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阅读思路:金题精讲题一:茼蒿①秋天来了。

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

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

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⑤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

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

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砍削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潜藏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

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

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

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

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⑪利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⑫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掌握《托物言志群文》的精华内容。

2. 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鲜明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能够通过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写作素养。

二、教材分析1. 《托物言志群文》由南朝梁代的萧统所编,包括《梁诗》、《梁文》和《梁传》三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群体文学作品。

2. 本文主要以《梁诗》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其优美的诗歌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内容以课文朗读为主,重点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鲜明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写作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1 教师出示一幅唐代画家顾恺之的《洛阳图》,并请学生描述画面中的具体内容;1.2 教师解释画面,指出唐朝时期富有诗意的绘画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正文环节(40分钟)2.1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大声朗读课文中的选段,让学生跟读;学生分组或单独朗读诗歌,逐段深入理解和把握。

2.2 分析课文(20分钟)2.2.1 文学格式分析文本采用五言古诗格律,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2.2.2 文学特点分析诗歌以托物言志为主题,把日常生活物品比喻为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2.2.3 表达手法分析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意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2.3 艺术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体验,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和情感抒发的深度。

3. 练习环节(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小练习题,摆脱文本的束缚,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自由写作等途径,进行应用性训练。

4. 合并环节(5分钟)教师恢复课堂秩序,对全班进行温馨提示和表扬。

四、教学方式1. 朗读课文2. 讲解课文3. 班内讨论分析4. 教师提问和反馈五、教学评估1. 正确理解和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鲜明特色。

2. 能够准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 第10讲 散文阅读之托物言志-教学文档

【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 第10讲 散文阅读之托物言志-教学文档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

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

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展示生活。

它需要作者抓住自己对人生和自然感悟最深的某个侧面,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或回忆,或移情,深入挖掘,由小见大,由此及彼,来揭示生活的真谛。

二、复习预习关于三散文写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

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

总之,我们欣赏散文,分析作者表达感悟的方式,要有品酒的心情和细心。

因为“一篇好的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美,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阅读示例]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

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

“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

“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

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

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

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山那边微笑了。

“我想着”的不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吗?“我”的感悟借灯来传情。

托物言志类散文教学文案

托物言志类散文教学文案

(二)抽打心中的樱桃花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

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

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

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

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

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

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

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

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

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

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

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

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

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1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3分)18.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学案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学案

学案随堂演练秃的梧桐(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2)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3)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6)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7)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8)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10)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让艺术的精灵 腾飞》等。散文集《鸟情》、《瞬间解读》的一 些篇章被选作中学、大中专教材及《中国新文学 大系》等选本,《鸟情》获河南省儿童文学一等 奖,省政府优秀图书奖。 主编《中国人的奥秘》 丛书、《朋友散文》丛书。
《生命赋》示例
托物言志类散文整体把握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找出所托之物
生长得很顽强, 很自信,很精神
有着坚忍不拔 的生命追求
显示出强劲的 生命力
3、理解散文所言之“志”
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要顽强追求,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 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 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
反问句的作用:
1.反问可以加强语气,有强调作用(结合文章 内容)。 2.并且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中 的气势和说服力。
托物言志类散文 阅读和积累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 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 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 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 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认识。
二、散文的特点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 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 力;
1、生动优美句示例: (1)早春……使者。 点评:万物尚未苏醒而柳芽已顶着严寒冒出来, 一个“顶”和“冒”字,把柳芽坚韧的生命力展露 无遗,把它比喻成报春的使者,更表达出作者 的敬佩之情。(对象、特点、感情)
(2 )麦收过后……第一乐章。
点评:这个句子中,“窜出”“探头顶破”等词语 极富表现力,不仅写出了豆芽初生的过程,还揭示 出它内在生命力的强大。而“满地象是用五线谱写 成的生命第一乐章”,比喻巧妙,形象地写出了初 生豆芽的外在形象,而且还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充 满情趣。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侧重点 不同,散文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抒情散文: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 感情,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
叙事散文:侧重叙事,以写人记事为中心 议论散文 :侧重于议论,反映作者对生活
的见解
根据表现手法不同,散文还可分为:
借景抒情类 托物言志类 情景交融类
挺拔的巨树 洋

茂密的森林 着

绿的草原 大

成熟的庄稼 生

盛开的鲜花 力
柳芽
引更
棉芽
起细 我微
豆芽
异更 常不
花蕾
深显 刻眼
怪柏奇松 的 的
震事 骆驼草 颤 物
苔鲜
2、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外部环境,理解它
的象征含义
柳芽
棉芽 豆芽
细微而不显眼
开始、希望、 突破、展现
花蕾
怪柏奇松 骆驼草 苔鲜
生存条件极端恶劣
托物言志类散文一般结构框架图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 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 象征物。 《春》《济南的冬天》《爱莲说》 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 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 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 生存环境等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 特征比较鲜明,所处环境比较特殊,只 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或者分析 它所处的环境,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 质。
骆驼刺属豆科、落叶草本,主要枝上多刺,叶 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 花可开放20 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十 分发达,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 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 物,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 绿叶,故叫骆驼剌,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 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 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等等
托物言志类散文 阅读技巧
托物言志的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 (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 具体的“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 木,或者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 的志向,情感或理想的寄托。作者的个人 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加巧妙,也更 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 于表达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 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如何做阅读笔记
(1)美词5~10个 (2)美句3~5个(短小精练,优美 或富有哲理,便于记诵) (3)美段1~3个(三句话以上)
一、词汇积累 万木峥嵘 瑰丽峰巅的想象 热烈的情感 严峻的理性 坚忍不拔
二、美句鉴赏(赏析、点评) 生动优美的或富有哲理的
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1、写作的角度 2、内容的角度
三、仔细品读课文,揭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 最终所赞美的对象,而是借这种事 物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等,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 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 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 达的情感或感悟之间的相似点。
主旨的揭示往往有一定的规律
(1)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一般在结尾部分; (从位置来判断)
(2)通过议论抒情来揭示; (从表达方式来判断)
(3)隐藏在所托之物的精神品质中,需要读 者提炼归纳。(但往往可以保留一些关 键的词语)
孙荪简介
孙荪(1943~ ),原名孙广举,河南永城人。中 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历 任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员、校报主编 、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干部,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理论研究室主 任、所长、研究员,河南省文学院院长。
2、哲理句示例:
(1) 生命就是开始,就是突破,就是 希望,就是创造,就是追求。
点评1:运用排比手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生命 的本质,句式短小精练,富有气势,读来琅琅 上口。
比喻的作用?
沙打旺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抗 旱能力极强,有耐寒、耐瘠、耐盐、 抗风沙的特性。沙打旺生长第2年后 的植株,再生能力很强,每年可割鲜 草2~3次。一般广泛栽培在丘陵山地 、 沟壑、 沙丘等干旱瘠薄地带,作 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饲草和绿肥 ,对恢复和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能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