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病证肺痈
肺病证》肺痈

肺病证》肺痈肺病证 >>肺痈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而出现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的病证。
属于内痈之一。
肺痈病名最早见于东汉的《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解释了痈的含意:“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也。
”肺痈还有肺疮之名。
元代《外科精义·论诊候肺痈肺痿法》说:“大凡肺疮,当咳嗽短气,胸满时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呕脓血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
其呕脓而自止者自愈,其脉短而涩可自痊,浮大者难治。
其面色当白而反面赤者,此火之克金,皆不可治。
”但历代医家多用肺痈之名,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病名:东汉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首先提出了肺痈的病名,“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病因病机:肺痈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古人的认识经历了从外因、内因到内外合邪而病的发展过程。
从外因立论:《金匮要略》认为肺痈是因“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张氏医通·肺痈》也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
”隋代的《诸病源候论·肺痈候》提出了正虚是外邪乘虚致病的重要因素,“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从内因立论:后世医家又进一步认识到内因的作用,如《外科精要》认为“由食啖辛热炙煿,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
”《张氏医通》又提出“或挟湿热痰涎垢腻蒸淫肺窍,皆能致此。
”从内外合邪而论:如果患者素有痰热内停于肺,而又复感外邪,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肺痈之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就提出了“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在肺痈的病机方面,其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性质主要属实热。
第一章肺系第五节肺痈PPT课件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风中于卫,呼气不 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 结痈脓”。
临床治疗:
1.《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未成脓时,治以泻肺去壅, 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已成脓者,治以排脓解毒,用桔梗汤,并提出“始萌
治 治
则:
当以祛邪为原则,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排脓为主。
法:
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未成脓前应予大剂
清热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按照“有脓必排”
的原则,解毒排脓,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消除后,
再予补虚养肺。
.
17
专方辨证论治 1.三仁化瘀汤 金银花、连翘、桃仁各15苡仁、鱼腥草、白茅根各
风热侵犯肺卫,宜清肺散邪;
热壅血瘀,宜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血败肉腐,宜排脓解毒;
阴伤气耗,宜养阴益气; 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则应扶正祛邪。
.
11
证治分类
肺 初期
痈
成痈期
辨 溃脓期
证 论
恢复期
治
.
12
肺痈辨证论治简表
分期
证机
肺 咳痰 痈 胸痛
寒热
复 习 题
兼证 舌脉
治法
主方
初期 成痈期
.
溃脓期
恢复期
阴伤气耗 正虚邪恋
13
预防调护
预防 调护
.
14
预防
肺
Ⅰ.凡属肺虚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肺卫不
痈 固,易感外邪者,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节,
以防受邪致病;
Ⅱ.禁烟酒及辛辣食物,以免燥热伤肺;
预 防 调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三节肺痈

(三)、分证论治
1.初期
审证要点: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 咳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呼吸不利,口 干鼻燥
舌脉象: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病机:风邪犯肺,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疏散风热,轻宣肺气)
五、辨证论治
2.成痈期
审证要点: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 汗出烦躁,口干咽燥,咳嗽气急,胸满作痛, 转侧不利,咯黄绿色浊痰,自觉喉间有腥味, 舌脉象: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胸痛,呼吸气粗,咳吐黏浊痰,10余天后 咳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随后身 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好转,经数周逐 渐恢复。如脓毒不净,可转成慢性 2.病史:多有外感史,或素体热盛
3.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听诊呼吸音减弱,语颤增强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痰培养:可见致病菌 胸部X线:肺野大片浓密阴影,其中有脓腔
2.辨病期 初期:恶寒、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 成痈期: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
咳黄稠痰或黄绿色浊痰、喉中腥臭味 溃脓期:排出大量脓血腥臭痰 恢复期: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痰由脓变稀
四、辨证论治
(二)论治要点
肺痈属实证热证,总以清热解毒,化瘀 排脓为总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 应治法。
1.初期:清肺散邪; 2.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3.溃脓期:排脓解毒; 4.恢复期:益气养阴,
, 中成药
1.肺痈初期: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 2. 肺 痈 成 痈 期 、 溃 脓 期 : 穿 心 莲 片 、 鱼 腥
草注射液 3.溃脓期见咯血:花蕊石止血散 4.恢复期;生脉饮
, 简易治疗技术
1.肺痈成痈期、溃脓期:雾化疗法 2.肺痈:药膳疗法(鲜鱼腥草60g,鸡蛋1个。先将
中医内科学——肺痈

《外台秘要》列肺痈方凡九首,寓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泻肺排脓、益气托毒、补肺养 阴诸法,其中如桔梗白散峻逐排脓,用之得当确有效验。
•
(三)迄至明清,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入、全面。
• 西医学所称继发性、血源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外因
风热
郁而化热
邪热壅肺
风寒
内因
嗜酒过度,过食辛辣厚味 肺经痰热素盛
肺有宿痰(咳喘)
• (三)内外因的相互关系 • 内外合邪,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邪侵袭,内
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 法要诀·肺痈》所说:“此症系肺脏蕴热,复伤风邪, 郁而成痈。” • 正虚邪乘:如疲劳过度,肺卫薄弱,卫外不固, 则外邪乘虚内侵;或内伏之痰热郁蒸致病,成痈化脓。 如《寿世保元·肺痈》说:“盖因调理失宜,劳伤血 气,风寒得以乘之,寒生热,风亦生热,壅积不散, 遂成肺痈”。《辨证录·肺痈门》又说:“盖肺之所 以生痈者,因肺火不散也,然肺火来因肺气虚也,肺 虚而火留于肺,火盛而后结为痈。” • 西医学认为,约有23~29.3%的肺脓肿患者无 明显的诱因,可能在受寒、极度疲劳等因素影响下, 由于全身免疫状态与呼吸道防御机能低落,在深睡时 吸入口中的污染分泌物所致。
“痈”又有“外痈”和“内痈”之分。 外痈——多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如颈痈、腋痈、乳痈等。 内痈——多发于脏腑,如肺痈、肠痈、肝痈等。今天我们讨论的肺痈属于内痈。 《释名》痈,“痈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说文》:痈,“肿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
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 肺叶生疮:《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卫中之风,得荣中之热,留恋固结于肺叶之间,
中医内科学-肺痈

2.验痰法:肺痈病人咳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
痰。
3.验口味: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4.体征:可见舌下生细粒,溃后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指
甲紫而带弯,指端形如鼓槌。
9
诊查要点
❖ 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
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 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 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 不退,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 之可能。
清热化痰; ❖ 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 ❖ 气虚不能托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爽,加生黄芪
益气托毒排脓。
18
辨证论治
❖ 恢复期 主症: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 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 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 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 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 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治法:养阴补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常用药:沙参30、麦冬20、百合15、玉竹15、党 参20、太子参30、黄芪20、川贝母10、冬瓜仁30、 阿胶15、白芨15、桔梗12、甘草6
盛。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 则更易引发本病。 (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 不固,肺经痰热素盛,外邪乘虚侵袭肺脏是发病的 重要病因)
7
病因病机
❖ 肺痈的病位在肺。 ❖ 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 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 病理演变分四个阶段:初期风热侵袭肺卫;成痈期为热壅血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肺痈

③溃脓期
[临床表现]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 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 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 面赤,烦渴喜饮,苔黄腻,质红, 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 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排脓-----桔梗 化痰散结排脓-----苡仁、贝母、
橘红 清热解毒-----银花、甘草 凉血止血-----白芨
[治法]清养补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
减。 滋阴润肺-----沙参、麦冬、百合 益气生肌-----太子参、黄芪 清肺化痰-----象贝母、冬瓜子 养阴止血-----阿胶、白芨 清热解毒排脓-----桔梗、甘草
转归及预后
凡患本病如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在初期即可阻断病情的发展不致成 痈;成痈期能得到部分消散,则病 情较轻,疗程较短。老人、儿童和 饮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气虚弱,或 肺有郁热,须防病情迁延生变。溃 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别病期:根据病程的先后不
同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初 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 为分证的依据。
2)恢复期辨脓毒渐去与脓毒不 净。
3)辨正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2.治疗要点 1)根据病程,分期施治 2)脓毒为邪气盘踞之根,应重视有 脓必排 3)化瘀谨防咯血,补肺重在清养。
④恢复期
[临床表现]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咳吐脓 痰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 渐振,食纳好转,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 卧,气短自汗,盗汗,午后潮热,心烦, 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 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 力。或咳嗽,咳吐脓血日久不净,或痰液 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 延不愈。
本病病理演变,分为4个阶段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对于有肺部疾病家族史或长期吸烟等高危 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和治疗肺痈等相关疾病。
05
肺痈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45岁,长期 吸烟史,因咳嗽、咯吐腥臭痰
、高热持续不退就诊。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 检查,诊断为肺痈。
治疗
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中 药治疗,同时辅以抗生素控制 感染。
03
肺痈的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作用的方剂,如苇茎汤、桔梗汤等 。
中药外敷
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患处,如金黄散、玉 露散等。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肺俞、合谷、尺泽等穴位,以调和气血、舒经通络 。
艾灸疗法
用艾条或艾炷在患处或相关穴位进行艾灸,以温经通络、散 寒止痛。
动,以增强体质。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 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性
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感冒,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戒烟限酒
定期检查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应戒烟 限酒。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咳嗽、胸痛等症状消失,复查肺部影 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诊断 治疗 转归
患者张某,男性,62岁,因咳嗽、咯吐腥臭痰、高热持续不退 就诊。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痈

或气随血脱
变证 脓溃后流入脓腔
-脓胸
恢复期 正虚邪衰阴伤气耗
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 腥臭味转淡,
顺证 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
热,坐卧如常, 脉象缓滑。
溃脓期 是病 情顺与逆的 转折点
溃后音嗄无力,脓血如败卤, 腥臭异常,
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
逆证 饮食少进,身热不退
概述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 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 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 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 脾等治疗原则,对后世分期论治影响较大。
讨论范围
肺脓肿 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囊肿 肺结核空洞
成痈期
证 候:(主) 恢复期:阴伤气耗/余毒不净
(兼)
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咳嗽气急,咳
症咳情吐好 大转量,脓经痰数,周或逐如渐米恢粥复,。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吐有浊时咯痰血胸,中烦呈满黄而痛绿,甚色则气,喘自不能觉卧,喉身热间面有赤,腥 味 , 胸 满 作 痛 ,
(兼) 或气随血脱
感受风热/寒郁化热/邪热熏灼/血热壅聚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 有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脓为首要措 施。
分期论治
初期
分
成
期痈期
论
治溃脓期
恢复期
风热侵犯肺卫,宜清肺散邪;
热壅血瘀,宜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血败肉腐,宜排脓解毒;
阴伤气耗,宜养阴益气; 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则应扶正祛邪。
证治分类
初期 成痈期 溃脓期 恢复期
初期
证 候:(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风热
痰热素盛
邪犯于肺,肺卫不和——初期
痰热壅肺,热壅血瘀——成痈期
血败肉腐——溃脓期
阴伤气耗
正虚邪恋
顺证—— 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 转淡,饮食知味,胸痛减轻,身热渐退, 脉象和缓。
逆证—— 溃后音哑无力,脓血如败囟,恶臭异常, 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 进,身热不退,脉短涩或弦急。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肺痈的临床特征及辨证施治要点。 2、肺痈的主要证型有哪些?其治法、方 药如何? 3、如何理解肺痈与其他肺系疾病的“痰首创“肺痈”病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二)隋唐时期对“肺痈”认识的发展。
《千金方》苇茎汤
(三)明清时期认识更深入。
《医学入门》载验痰法
(四)现代多按病变分期论治。
加强清热解毒
讨论范围
本病主要类似于现代医学所称肺脓肿。
感染性炎症中央性坏死液化破溃空洞 口腔或上呼吸道吸入 血源性 继发性
肺痈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概说
一、概念 二、沿革 三、讨论范围
概念
肺痈是指肺叶生疮,形成痈疡,以发热、咳嗽、 胸痛、咯吐腥臭浊痰为特征的病证。
痈——壅也,肿也。气壅,热聚,血瘀。 外痈:多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如颈痈、腋痈、乳痈等
红肿高起,灼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 内痈:多发于脏腑,如肺痈、肠痈、肝痈等
(二)辨别病期
初期——恶寒发热,咳嗽痰多,胸痛,呼吸不利; 成痈期——身热转甚,咳吐浊痰,喉间有腥味; 溃脓期——咳吐大量腥臭浊痰 恢复期——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痰渐少
二、治疗原则
以祛邪为原则。 (一)主要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 脓。 (二)审病程,分阶段施治。
三、证治分类
(一)初期
1、症状 2、病机——风热袭表,内犯于肺,
(四)恢复期
1、症状 2、病机——阴伤气耗,正虚邪恋 3、治法——养阴益气清肺 4、例方——沙参清肺汤 5、常用药 6、主要加减
[预防调护]
(一)预防: 寒温适度,起居有节,忌烟酒及辛辣 (二)患者护理: 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加强观察,体 位引流,警惕变证。
临证要点
重视解毒排脓法 防止发生大咯血 不可滥用温补保肺药 痈脓流入胸腔者重
险证—— 血块阻塞气道;脓溃流入胸腔,形成 “脓胸”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二)验痰法 (三)验口味 (四)体征
二、病证鉴别
(一)肺痈与其他肺系疾患痰热壅肺证 (二)肺痈与风温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掌握病性
本病属邪盛的实热证候,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
咯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为特征。
其他: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 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 性感染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感受风热
风热上受犯肺 风寒外袭郁而化热
痰热素盛
饮食不节酿生湿热痰浊 肺有宿疾痰热蕴肺
内外合邪,正虚邪乘
邪热壅肺,肺失清肃 痰热成瘀,蕴结于肺
二、病机
(一)病位在肺。 (二)病理性质属热属实。 (三)病理演变过程有初期、成痈期、 溃脓期、恢复期。 (四)溃脓期是本病病情顺与逆的转折 点。
肺气不清 3、治法——清肺散邪 4、例方——银翘散 5、常用药 6、主要加减
(二)成痈期
1、症状 2、病机——热毒壅肺,血瘀成痈 3、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4、例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5、常用药 6、主要加减
(三)溃脓期
1、症状 2、病机——血败肉腐,痈脓溃破 3、治法——排脓解毒 4、例方——加味桔梗汤 5、常用药 6、主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