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辐射探测学期末试题及其答案1

合集下载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辐射探测中,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 A. 强- B. 弱- C. 相同- D. 不可比较2. 以下哪个设备不用于探测α粒子:- A. 盖革计数器- B. 闪烁计数器- C. 半导体探测器- D. 静电计3. 核辐射探测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比X射线:- A. 强- B. 弱- C. 相同- D. 不可比较4. 核辐射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 α射线- B. β射线- C. γ射线- D. 中子5. 核辐射探测器中,用于测量辐射剂量率的是:- A. 个人剂量计- B. 环境监测仪- C. 放射性物质分析仪- D. 核素识别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核辐射探测中,________ 是一种测量辐射能量的设备。

2.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核辐射探测中,________ 是一种常见的α射线探测器。

4. 核辐射探测中,________ 是一种可以测量β、γ射线的探测器。

5. 核辐射探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免受________ 的伤害。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核辐射探测中,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2. 描述在核事故应急响应中,核辐射探测器的作用。

##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一个γ射线源,其活度为1.11 GBq,距离探测器1米。

已知探测器的效率为30%,求探测器在1小时内接收到的γ射线数。

2. 一个β射线源在空气中产生的β粒子的平均能量为1 MeV,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为40%,若探测器记录到的β粒子数为1000个,求源的活度。

## 五、论述题(20分)论述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注意:请考生在答题时,注意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

第二章 气体探测器1、设由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极系统,极间距离2cm ,内充氩气1.5个大气压,二极板上加了1000伏的电位差。

问正离子由正极表面漂移到负极表面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由w p dp εμμμ+++=()=(公式2.6a )和d t w +=得 ddp t u μ+==22 1.51.371000⨯⨯⨯=4.38(ms )2、气体探测器两端收集到的离子对数和两端外加电压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分为哪几个区? 答:复合区、饱和区、正比区、有限正比区、G-M 计数区、连续放电区。

3、设在平行板电离室中α离子的径迹如图所示,径迹长度为L 。

假设沿径迹各处的单位路程上产生的离子对数N 相等,且电子的漂移速度W -,求电子的电流脉冲。

(假设α粒子的径迹是在瞬间完成的)解:(1)当o t t 0<<时,o D L cos t w --=θ eNL I t w D -()= (2)当0max t t t ≤≤时,exN I t w d-()= 由三角形相似,可推知,D tw x cos --=θ因此,New I t D tw Dcos ---()=()θ(3)当max t>t 时,max d t w-= ,I t ()=0 4、离子脉冲电离室与电子脉冲电离室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1)工作条件:前者 RC<<T +后者 T -<RC<<T +(2) 脉冲贡献:前者是正离子的贡献,后者是电子飘移贡献;(3)优点:前者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后者可获得较高计数率。

(4)缺点:前者脉冲较宽,限制了计数速度。

后者不能精确测量粒子的能量。

5、有一累积电离室,每秒有104,粒子射入其灵敏体积并将全部能量损耗于其中,已知E α=3.5MeV ,电离室内充的纯氩气,试求累积电离室输出的平均电流。

解: 064195.31010 1.61026.4E n e Q ne I t t tαϖ-===⨯=⨯⨯⨯ =3.211010-⨯(A )6、有一充氩的电离室(F=0.2),试计算用它来测定5MeV 的粒子能量时,所能达到的最佳分辨率。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核由什么粒子组成?A. 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质子和电子D. 中子和电子答案:B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哪种性质会发生变化?A. 质量数B. 电荷数C. 核外电子数D. 核内质子数答案:A3. 下列哪种粒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存在?A. α粒子B. β粒子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A4.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哪种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比例D. 核外电子数答案:C5.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哪种因素有关?A. 原子核的质量B. 原子核的电荷数C. 原子核的体积D. 原子核的表面答案:A二、填空题1. 原子核的组成粒子中,带正电的是______,带负电的是______。

答案:质子;电子2.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数量减少到原来的______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半3.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的质量亏损有关,质量亏损越大,结合能______。

答案:越大4.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______。

答案:能量5.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______。

答案:能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核的组成及其性质。

答案: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结合能等。

2. 放射性衰变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简述其特点。

答案:放射性衰变主要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类型。

α衰变是原子核放出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过程,导致原子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被放出,导致原子核电荷数增加1;γ射线是原子核在能量状态变化时放出的高能光子,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 核裂变和核聚变有何不同?答案: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释放出能量;核聚变是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也释放出能量。

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_1-10章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_1-10章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最新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_1-10章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与辐射探测学1-10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答案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答:总能量()MeV....c vc m mc E e 924003521511012222=⎪⎭⎫ ⎝⎛-=-==;动能()MeV c vc m T e 413.011122=⎥⎥⎥⎦⎤⎢⎢⎢⎣⎡--=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g u m m 23220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kg c E m 12285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u .U M;u .U M045582236043944235236235==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MeV.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MeV....,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答案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答案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答案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是研究核辐射的性质、产生机制、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辐射测量和探测技术的学科。

下面是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的答案参考:1.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是指核物质发生放射性衰变时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波的过程。

常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2. 核辐射的产生机制是什么?核辐射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原子核的自发衰变和核反应两种形式。

自发衰变是核物质内部没有外界原因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衰变过程,而核反应是核物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核变化过程。

3. 核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有哪些?核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包括电离作用、激发作用和相互作用距离的特性。

电离作用是指核辐射通过与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将其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的过程;激发作用是指核辐射使物质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发生变化,但并没有电离的过程;相互作用距离的特性指的是不同类型的核辐射在物质中的相互作用长度和穿透深度的区别。

4. 核辐射的测量与探测技术有哪些?核辐射的测量与探测技术主要包括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核废液谱仪等。

电离室是一种通过测量核辐射在气体中电离产物的形成量来确定辐射强度的装置;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特殊的电子结构对核辐射进行测量;闪烁体探测器则是利用某些材料在受到核辐射后会产生可见光信号的特性进行测量;核废液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放射性废弃物中放射性核素种类和浓度的仪器。

5. 核辐射的应用有哪些?核辐射的应用涉及核能、医学、工业等领域。

在核能方面,核辐射被用于核电站的能源生产;在医学方面,核辐射被用于放射治疗、核医学诊断等;在工业方面,核辐射被用于材料检测、气候变化研究等。

此外,核辐射还被用于食品辐照处理、碳测年等。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越长,衰变越慢b.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产生机理是一样的d.重核裂变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质量亏损解析:由基本概念可知abd说法是对的.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但产生机理不同,故应选c.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增加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弱的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解析: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由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又因氢原子放出光子,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少,故a错.α射线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强的,所以b错.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故c 错.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因其物理、化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

答案:d3.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氢聚变产生的,大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会启动另一种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 ,那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产生的.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m2 <m2 =m2 =3m2-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元电荷e,π0介子不带电.如图15-1所示,两匀强磁场方向相同,以虚线mn为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今有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b1中,其轨迹为圆弧ap,p在mn上,k-在p点时的速度为v,方向与mn垂直.在p点该介子发生了上述衰变.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沿v反方向射出,其运动轨迹为如图虚线所示的“心”形图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5-1a.π-介子的运行轨迹为pencmdpb.π-介子运行一周回到p用时为=4b2d.π0介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根据左手定则可知π-介子的运行轨迹为pdmcnep,所以选项a错误;π-介子在磁场b1中的半径在磁场b2中的半径由题图可知r2=2r1,所以b1=2b2,选项c错误;π-介子运行一周回到p用时为选项b正确;π0介子不带电,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答案:b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制核武器的钚239 由铀239 经过4次β衰变而产生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g的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变为15 gd.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核子总数减少解析: 发生2次β衰变,a错误.20 g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c错误.在核反应中质量数、电荷数都守恒,d错误.所以只有b正确.答案:b7.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如2008年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聚热技术.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聚变反应产生的,下列核反应属于聚变反应的是( )解析: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四个选项中只有a为聚变反应,b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c是铀核的裂变反应,d是铀核的α衰变.答案:a8.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解析:a选项正确,核反应方程为b选项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该物质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c选项错误,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选项错误,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则解得即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答案:a9.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c.“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δe=δmc2d.“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解析:“人造太阳”是利用海水中的21h和31h聚变而产生大量能量的.放出的能量可利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求出,其中δm为质量亏损,所以a、c项正确.答案:ac10.静止的衰变成,静止的衰变为,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的轨道如图15-2所示.由此可知( )图15-2a.甲图为的衰变轨迹,乙图为的衰变轨迹b.甲图为的衰变轨迹,乙图为的衰变轨迹c.图中2、4为新核轨迹,1、3为粒子轨迹d.图中2、4为粒子轨迹,1、3为新核轨迹二、填空实验题(11题6分,12题6分)11.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15-3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 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图15-3解析:从放射源射出三种射线,分别为α、β和γ射线,其中α射线被铝箔挡住,只有β和γ射线穿出,又由于γ射线不带电,所以在偏转电场中不发生偏转.综上分析,可知图中的射线a为γ射线,射线b为β射线.答案:γ β12.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开发利用原子能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图15-4(1)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请选择其中的两位,指出他们的主要成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在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54为三种射线在同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请从三种射线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名称和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解析:设中子质量为mn,靶核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v0=mnv1+mv2由能量守恒得解得在重水中靶核质量mh=2mn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c=12mn与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15.(14分)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1)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2)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多少能量(3)已知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1026 j,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4)若太阳质量减少万分之三,热核反应不能继续进行,计算太阳能存在多少年.(太阳质量m=2×1030 kg,mp=3 u,mhe=5 u,me=55 u)解析:(1)(2)δm=4× 3 u-( 5+2× 55) u=6 uδe=δmc2=6× mev=mev=4×10-12 j.(3)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为×1026 j,则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为(4)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太阳还能存在的时间为(年)可得则答案:(1)(2) mev (3) mev mev。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习题集第⼀章习题1-1 当电⼦的速度为2.5×108m ·s -1时, 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MeV? 1-2 将α粒⼦的速度加速⾄光速的0.95时, α粒⼦的质量为多少u? 合多少g?1-3 t=25℃, p=1.013×105Pa 时, S+O 2→SO 2的反应热q=296.9kJ ·mol -1, 试计算⽣成1molSO 2时体系的质量亏损。

1-4 1kg 的⽔从0℃升温⾄100℃, 质量增加了多少? 1-5 试计算239U, 236U 最后⼀个中⼦的结合能。

已知:()MeV 307.47238,92=?;()MeV 572.50239,92=?;()MeV 916.40235,92=?;()MeV 442.42236,92=?。

1-6 当质⼦在球形核⾥均匀分布时,原⼦核的库仑能为RZ Z e E c 024)1(53πε-=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0r 取m 15105.1-?。

试计算C 13和N 13核的库仑能之差。

1-7 已知:()MeV 125.313,6=?;()MeV 346.513,7=?。

计算C 13和N 13核的结合能之差; 1-8 利⽤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236U, 239U 最后⼀个中⼦的结合能, 并把结果与1-5题的结果进⾏⽐较1-9 计算K 42原⼦核每⼀个核⼦的平均结合能?1-10利⽤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64Cu, 107Ag, 140Ce, 238U 核的质量, 并把计算值与下列实验值进⾏⽐较, 说明质量公式的应⽤范围。

u Cu M 929756.63)(64=;u Ag M 905091.106)(107=;u Ce M 905484.139)(140=;u U M 050786.238)(238=;1-10利⽤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64Cu, 107Ag, 140Ce, 238U 核的质量, 并把计算值与下列实验值进⾏⽐较, 说明质量公式的应⽤范围。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本文为原子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按照试题题目和答案的特点,采用以下格式进行书写:一、选择题1. 原子核中所包含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被称为:A. 原子序数B. 质量数C. 原子量D. 原子核数答案:B2. 下列元素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 氢、氦B. 氧、氮C. 氧、锂D. 锂、氘答案:D二、填空题1. 氢气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____个中子。

答:0或1(氢的同位素中存在一个中子的,即氘)2. 质子总数为7,中子总数为8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____。

答:15三、分析题1. 描述原子核结构的模型有哪些?请简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答:原子核结构的模型有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

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汤姆逊模型认为原子核是一个带正电的均匀球体,质子和电子混合分布于其中。

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则认为原子核是一个紧凑且带正电的体积,质子集中分布于其中。

- 卢瑟福模型提出了散射实验,通过对α粒子的散射观察,得出了核的直径较小且有正电荷的结论。

玻尔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子绕核定址和能级的概念。

- 汤姆逊模型没有给出精确的原子核结构,而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则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具体的原子核结构图像。

四、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答:原子核的裂变指的是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裂变通常发生在重元素核反应中,如铀核反应。

原子核的聚变指的是两个或更多轻原子核合并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同样也会释放能量。

聚变通常发生在太阳和恒星中。

它们的不同之处如下:- 裂变是重原子核分裂,聚变是轻原子核合并。

- 裂变释放的能量较大,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大。

- 裂变更容易实现,但聚变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 从能源利用角度来看,裂变是当前的核能利用主要形式,而聚变则是理想的未来能源。

五、论述题请根据自己所学和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 原子核的稳定性是如何保证的?请详细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1学期
《核辐射探测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代码 2 4 3 1 4 0 9 8 0 命题单位国防科技学院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教研室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带电粒子的射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重带电粒子的射程与其路程_________。

2.根据Bethe公式,速度相同的质子和氘核入射到靶物质中后,它们的能量损失率之比是
_________
3.能量为2.5 MeV的γ光子与介质原子发生康普顿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范围为_________,
反冲角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

4.无机闪烁体NaI的发光时间常数是430 ns,则闪烁体被激发后发射其总光子数目90%的光
子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

5.光电倍增管第一打拿极的倍增因子是20,第2~20个打拿极的倍增因子是4,打拿极间电
子传输效率为0.8,则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系数为_________。

6.半导体探测器中,γ射线谱中全能峰的最大计数率同康普顿峰的最大计数率之比叫做____。

7.电离电子在气体中的运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探测效率是指___________与进入探测器的总的射线个数的比值。

9.若能量为2 keV的质子和能量为4 keV的α粒子将能量全部沉积在G-M计数器的灵敏体积
内,计数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之比是_________。

10.当PN结探测率的工作电压升高时,探测器的结电容_________,反向电流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湮没辐射
2.量子效率
3.电子脉冲电离室
4.分辨时间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电离室的工作机制?屏栅电离室相比一般的平板电离室有什么优点?
2.有机闪烁体中“移波剂”、无机闪烁体中“激活剂”,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简述PIN结探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PN结探测器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4.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各有什么优点?用于α粒子探测的主要是哪类探
测器,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22分)
1.一个平面型高纯锗探测器,两端P+区和N+区的厚度均为1 mm,中间高纯锗的厚度为10 mm,则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厚度大约是多少?若灵敏区的电场强度为500 V/cm,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分别为3800cm2/(V·s)、1900cm2/(V·s),则输出电流信号的宽度范围大约是多少?(12分)
2. 能量为1 GeV的质子束垂直射入灵敏区厚度为50 mm的闪烁晶体,若质子在电离室工作气体中的平均能量损失率为60 keV/cm,闪烁体的光能产额为Y=4×104/ MeV,若光子完全到达光阴极,并且平均每4个光子可以在光阴极上打出一个电子,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系数为M=105.试计算光电倍增管输出电荷量的大小;若总的输出电容为C0=100 pF,则输出的电压脉冲的幅度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