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轮系教案

合集下载

第6章 轮系--电子教案

第6章 轮系--电子教案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动画播放等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各种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列举轮系类型的实例后,让学生讨论各种轮系的特点,并让学生自行举例,加深印像;讲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时,让学生进行自己所列举实例的传动比计算。
2.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各种类型的轮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轮系的特点;通过进行列举实例认识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接下来详细介绍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并举例说明,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自己举例并对学生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说明其在机构传动中的作用。
作业布置
1.
主要
参考资料
备注
作业布置
1.
主要
参考资料
备注
第21次课2学时
章节
第6章轮系6.3分析周转轮系的运动6.4了解轮系的功用
讲授主要内容
1.认识周转轮系及其运动分析;
2.了解轮系的功用。
重点
难点
1.对周转轮系的运动进行对析;
2.各种轮系的功用。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1.了解周转轮系的特点;
2.掌握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了解轮系的各种功用。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周转轮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周转轮系的应用场合及概念;通过实例介绍周转轮系的运动分析。再对各种力的理解,并自己能画出物体的结构简图。

机械基础教案-轮系

机械基础教案-轮系

教师授课教案2016下-2017上学年一学期课程机械基础教 学 内 容旧知复习:1.蜗杆传动的结构、特点、基本参数和几何计算方法。

2.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及润滑形式。

讲授新课: 项目二 机械传动任务4 计算齿轮系的传动比一、齿轮系的类型1. 定轴齿轮系在齿轮系中,如果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都是固定不动的,称该齿轮系为定轴齿轮系。

2. 行星齿轮系在齿轮系运转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是不断变化位置的,且绕某一固定轴线回转,称该齿轮系为行星齿轮系。

二、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 平面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齿轮系的传动比是指输入轴的角速度与输出轴角速度的比值。

一对圆柱齿轮的传动比为i 12=122121z z n n ==ωω (2-34) 外啮合时,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向相反,规定传动比i 取“-”号;内啮合时,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向相同,规定传动比i 取“+”号。

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齿轮系中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也等于各对齿轮的从动轮齿数连乘积与主动轮齿数连乘积之比;首末两轮转向取决于外啮合齿轮的次数,“+”表示两轮转向相同,“-” 表示两轮转向相反。

例2-3 如图2-56中,已知z 1=20,z 2=30,z 3=15,z 4=30,z 5=40,z 6=15,z 7=60,求该齿轮系的传动比?假设n 1=2000r/min ,求n 7=?如果齿轮1的转向如图所示,齿轮7的转向又是如何?2. 空间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空间定轴齿轮系指含有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的定轴齿轮系,如图2-57a 所示。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仍然应用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但传动比的正负号及各轮的转向不能用(-1)m确定,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确定各轮的转向,如图2-57b所示。

三、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通式,用“1”代表第一主动齿轮,用“k”代表最末的从动齿轮,得出i Hk1=HkHnn1=HkHnnnn--1=主动齿轮齿数连乘积轮之间啮合齿轮中所有轮到从从动齿轮齿数连乘积轮之间啮合齿轮中所有轮到从KK11±(2-42)使用公式需注意:(1)转速n1、n k、n H是代数量,代入公式时必须带入正负号。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轮系传动简介1.1 轮系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轮系是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分类:定传动比轮系、变传动比轮系、混合传动比轮系。

1.2 轮系的应用和特点应用:轮系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汽车传动、船舶传动等领域。

特点:传动平稳、噪声小、效率高、传动比精确。

第二章: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1 定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公式:传动比= 驱动齿轮齿数/ 从动齿轮齿数。

2.2 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方法:根据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曲线,确定所需的传动比值。

2.3 混合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定传动比轮系和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相乘或相除得到混合传动比。

第三章:轮系传动比的实验测量3.1 实验目的和原理目的:验证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原理:通过测量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传动比。

3.2 实验设备和步骤设备:计时器、转速计、齿轮组。

步骤:安装齿轮组,调整转速,测量并记录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传动比。

3.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处理:计算实验测得的传动比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分析: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第四章:轮系传动比的优化设计4.1 优化设计的目的和方法目的:提高轮系传动比的性能,降低成本。

方法: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齿形和齿数。

4.2 齿轮材料的选择材料:钢、铸铁、塑料、陶瓷等。

选择原则: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

4.3 齿轮齿形的设计齿形:直齿、斜齿、螺旋齿等。

设计原则:根据传动比和负载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齿形。

4.4 齿轮齿数的选择齿数:根据传动比和齿轮尺寸选择合适的齿数。

选择原则:齿数越多,传动比越大,但尺寸和成本也增加。

第五章:轮系传动比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案例:分析汽车变速箱中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和设计。

5.2 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案例:分析机械设备中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和优化设计。

机械基础轮系计算教案3篇

机械基础轮系计算教案3篇

机械基础轮系计算教案机械基础轮系计算教案3篇机械基础轮系计算教案3篇1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每组一份)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

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

这个点叫支点。

“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

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

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理解传动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2. 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比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传动比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提高对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轮系传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传动比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动比计算,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传动比计算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传动比计算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展示传动比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传动比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动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引入传动比的概念。

2. 第2周:讲解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3周:讲解传动比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练习。

4. 第4周: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解和评估,进行小组讨论。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概念2. 轮系传动的类型3. 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实例分析5. 轮系传动在机械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轮系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4.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机械基础》、《轮系传动》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PPT等。

3. 实物模型:轮系传动模型。

4. 计算工具: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轮系传动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轮齿、齿轮、传动比等。

3. 讲解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即时传动比、连续传动比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作中的轮系传动,如汽车变速箱、减速器等。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4. 模拟测试:设计相关的传动比计算题目,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传动系统:如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传动方式及其特点。

2. 探讨传动系统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传动系统,优化性能。

3. 参观企业: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轮系传动在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传动比的复杂计算。

轮系教案[新]

轮系教案[新]

轮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轮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轮系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3.能够分析和解决轮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轮系的基本概念轮系是由轮子、轴、轴承、齿轮等组成的机械传动装置,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

2. 轮系的组成部分轮系的组成部分包括:1.轮子:轮系中的主要传动部件,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2.轴:轮系中的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轮子和传递动力;3.轴承:轮系中的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轴和减少摩擦;4.齿轮:轮系中的传动部件,用于改变转速和转矩。

3. 轮系的工作原理轮系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轮子和齿轮的相互作用,将动力和运动传递到轴上,从而实现机械传动。

4. 轮系的运动规律轮系的运动规律包括:1.轮子和齿轮的转速比;2.轮子和齿轮的转矩比;3.轮系的传动效率。

5. 轮系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轮系中常见的问题包括:1.轮子和齿轮的磨损;2.轴和轴承的磨损;3.轮系的传动效率降低。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1.更换磨损严重的轮子和齿轮;2.更换磨损严重的轴和轴承;3.加强轮系的润滑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轮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的同时,通过演示轮系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轮系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轮系,分析和解决轮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讲授教师讲授轮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轮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轮系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轮系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3. 学生实践学生亲自动手拆装轮系,分析和解决轮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第 12 章轮系(一)教学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了解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定轴轮系转向判别2、转化机构法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2、复合轮系的分析(三)教学内容12.1轮系的分类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定 +周(复杂轮系)周 +周12.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一、传动比A ——输入轴B ——输出轴i AB W A n A W B n B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i 15W1W2W3 W4Z 2 Z3 Z 4 Z5i12i23i3 4i4 5Z1Z 2 Z3 Z 4W2W3W4W5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1、首末两轴平行,用“+”、“ -”表示。

Z——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2、首末两轴不平行(将轮 5 擦掉)用箭头表示3、所有轴线都平行i W1( 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W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m——外啮合的次数12.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周转轮系F 3 4 2 4 22差动轮系: F=2行星轮系: F=1(轮 3 固定)(F 3 3 2 3 2 1)二、周转轮系的构件行星轮行星架(系杆)、中心轮基本构件(轴线与主轴线重合而又承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件)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称为主轴线。

ZK-H ( K —中心轮; H —行量架; V —输出构件)还有其他: 3K , K-H-V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差动轮系为例(反转法)-W H(绕 O H—主轴线)转化机构(定轴轮系)i13H W1H W1W H( 1)Z 3W H W3W H Z13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Z 1=100, Z 2=101, Z 2'=100, Z 3=99 求:输入件 H 对输出件 1 的传动比 i H1解: 1, 3 中心轮2, 2'行星轮H行星架给整个机构( -W H)绕 OO 轴转动i13H W1WH( 1)2Z2Z3 W3W H Z1 Z2周转轮系传动比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系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李静
2008-7-11
教学目的:
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1、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2、非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讲授,学生已经认识了轮系并了解轮系不同于齿轮副的传动特点,会简单得齿轮副传动比计算,在此基础上介绍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学生对新课的接受应比较快。

大专院校的学生领悟能力及自学能力都比较高,所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对于轮系传动比的推导没有过多解释。

教学安排:
由前面所学的轮系引入新课程,开始介绍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轮系简介:
轮系: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按照各齿轮轴线位置是否均固定,可以分为:
定轴轮系(又称普通轮系)
周转轮系两类
二、定轴轮系
(一)、定义
定轴轮系:各个齿轮轴线均固定,并只绕其自身轴线回转的轮系。

(二)、分类
平行轴定轴轮系:各齿轮的轴线均平行的定轴轮系。

非平行轴定轴轮系:各齿轮的轴线不全部平行的定轴轮系。

三、传动比计算
(一)、平行轴定轴轮系:
方向相反:轮系中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相同:轮系中首末两轮回转结果分析:
副数目
轮系中所有外啮合齿轮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有从动轮齿数连乘积
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
(-+=:m 1-i m
(二)、非平行轴定轴轮系:
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有从动轮齿数连乘积
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
i
(三)、比较
平行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不仅可以得到传动比的大小还可以判定首末两轮的回转方向的同异。

非平行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只能得到传动比的大小,首末轮的方向需用其他方法判别。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还可以用首末两轮的转速来计算。

末轮
首轮
末轮首轮ωω==
n n i (四)、例题
例1:在如图所示定轴轮系中,已知:n 1=1440r/min ,各齿轮齿数分别为z 1=z 3=z6=18,z 2=27, z 4=z 5=24, z 7=81。

试求末轮7转速n 7。

min
r
160
18
18
18
81
24
27
1440
z
z
z
z
z
z
1440
i
n
n
6
3
1
7
5
2
1
7
=




=




=
=
习题1:如图所示轮系中,各齿轮均为标准齿轮,且z
1
= z
2
= z
4
=z
5
= 20,
齿轮1,3,4,6同轴线安装。

试求传动比i
16。

解:由题义可知:z
3
=z
6
=60
i
16
=z
3
×z
6
/(z
1
×z
4
)=9
例2:如图所示轮系,已知:
m in
/
200r
1
n,
60
,2
,
40
,
20
,
32
,
16
1
6
5
4
3
2
1
=
=
=
=
=
=
=z
z
z
z
z
z蜗轮
蜗杆。

试求蜗轮的转速6n ,并确定各轮的回转方向。

解:
min r
102
201660
40321200
z z z z z z 1200
i
n n 5
316
4216=⨯⨯⨯⨯=
⨯⨯⨯⨯=
=
(五)、作业
作业1:如图所示,已知:z1=16, z2=32, z3=20, z4=40, n1=1400r/min, 试求4轮的转速。

作业2:如图所示定轴轮系中,已知:z1=30, z2=45, z3=20, z4=48。

试求轮系传动比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