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滑轮组的绕绳规律
滑轮绕线方法

滑轮绕线方法《嘿,朋友!来学滑轮绕线啦》嘿呀,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这个滑轮绕线方法,这可是个超有趣的事儿哟!首先呢,你得把那个滑轮拿在手里,就像捧着个宝贝似的。
这滑轮啊,就好比是个小摩天轮,咱得让它乖乖听话转起来。
然后呢,咱看看这线,这线就像是小蛇,得让它顺着咱的心意爬呀。
第一步,咱得找到那个起始点。
这起始点就跟咱起跑的起点一样重要,可别找错喽!你就想象成是小蛇要从一个洞口钻出来开始它的冒险。
第二步,开始绕线啦!把线慢慢地往滑轮上绕,可别着急,就跟给小宝贝穿衣服似的,得轻轻的、柔柔的。
我跟你们说,我有一次啊,着急忙慌地绕线,结果那线缠得乱七八糟,就像个鸟窝似的,哎呀,别提多搞笑了。
第三步,绕的时候要注意方向哦,可别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那可不行,滑轮都得被你绕晕啦!就像你走路,总不能一会儿向前走一会儿向后走吧,那不就撞墙上啦。
第四步,绕着绕着,你会发现线越来越顺溜啦,这时候你就会特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就像是个超级厉害的魔术师,把这线变得服服帖帖的。
在绕线的过程中啊,还有些要注意的呢。
比如说,你得时刻看着点,别让线跑歪了,不然就像那调皮的小孩跑出去玩不回家一样。
还有啊,别把线绕得太紧,不然滑轮都要被你勒得喘不过气来了,就好像你被人紧紧抱住一样难受。
哎呀,我再给你们讲个好玩的事儿。
有一次我给一个滑轮绕线,结果绕到一半发现自己绕错方向了,哎呀妈呀,那可把我愁坏了,没办法,只能又一点点解开重新绕,你们可别学我这么马虎哟!总之呢,这滑轮绕线方法不难,只要你有耐心,就像哄小孩一样慢慢来,肯定能绕得特别好。
等你学会了,你就可以跟别人炫耀啦,“嘿,看我这滑轮绕线技术,杠杠的!”朋友们,快去试试吧,相信你们肯定能行!加油哦!。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及拉力计算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很多,现以串联式滑轮为例,介绍几种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1.47-7;2.一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8;3.二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47-9甲;4.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9乙;巧记“口诀”组装滑轮组初中物理教材中,简单滑轮组的组装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一个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很多;利用口诀:“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掌握组装滑轮组的要领;一、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分析1、基本结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2、装配结构分析:特点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设为“n”,装配结构如下表所示;公式:已知动滑轮个数,求最大省力效果G=nFx动为动滑轮数, n为拉力放大倍数,x定为定滑轮数n= 2x动+1不改变方向时:x定=x动,改变方向时:x定=x动+1一般省力效果则为:n=2x动二、组装滑轮组的要领1、确定“n”;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2、确定动滑轮个数;n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1-n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口诀:“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1在不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2在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定滑轮;4、组装滑轮组;口诀:“奇动偶定”;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1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2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三、组装滑轮组实例解析例1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地面把重物向上提升;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例2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楼上把重物向上提升;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例3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不改变施力方向,把物体从地面向上提升,要求1;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组装示意图;拉力是物重的6例4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站在地面把物体从地面向上提升,要求拉力是1;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组装示意图;物重的61确定n;根据题意n=1200N5100N= 在这里n不能四舍五入,n 应为5段绳子;2确定动滑轮个数;n=5为奇数,则动滑轮的个数为21-n=21-5=2个;3确定定滑轮个数;“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 n=5为奇数,定滑轮应为2个;但又根据题意,站在地面把重物和向上提升,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即:“变向加一定”;则应在2个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即定滑轮的个数这时应取3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如图所示:分析与解答21n=1200N5100N≈52动滑轮个数:21-n=21-5=2个3定滑轮个数:n=5为奇数,不变向;即:“一动配一定”;定滑轮个数为2个; 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如图所示:分析与解答31设拉力为F,物重为G,在不计滑轮重、不计摩擦及绳重时,F=n1G;由题意可知F=61G;则n=6;2动滑轮的个数为:26=3个;3定滑轮的个数:不变向,且n=6为偶数,“偶数减一定”;即:3-1=2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6为偶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动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如图所示:1n=66=3个;2动滑轮个数:23定滑轮个数:一动配一定,但要求改变施力方向,3-1+1=3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6为偶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动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的要领1、确定“n”;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2、确定动滑轮个数;n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1-n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口诀:“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再加一定;”1在不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2在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定滑轮;4、组装滑轮组;口诀:“奇动偶定”;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1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2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简称为:确n,确动,确定,确装。
巧记“口诀”,组装滑轮

巧记“口诀”组装滑轮组初中物理教材中,简单滑轮组的组装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一个难点。
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很多。
利用口诀:“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掌握组装滑轮组的要领。
一、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分析1、基本结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
2、装配结构分析:特点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设为“n”,1、确定“n”。
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或距离(n=s/h)关系式求出受力绳子的股数n。
2、确定动滑轮个数。
(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n(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1-n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
口诀:“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1)在不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
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
(2)在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
即: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定滑轮。
4、组装滑轮组。
口诀:“奇动偶定”。
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1)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
(2)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
(3)滑轮组中动滑轮与定滑轮数目不等时,将少数者作为起点开始绕。
(4)如果知道力的方向,逆向绕线三、组装滑轮组实例解析例1、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地面把重物向上提升。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1)确定n。
根据题意n=1200N5100N=4.2 在这里n不能四舍五入,n 应为5段绳子。
(2)确定动滑轮个数。
n=5为奇数,则动滑轮的个数为21-n=21-5=2(个)。
滑轮组绕线方法

滑轮组绕线方法
滑轮组绕线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在机械系统中改变力的方向或应用力的位置。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滑轮组绕线方法:
1. 准备材料:滑轮组(包括滑轮和轴)以及需要绕线的绳子或线材。
2. 确定滑轮组的位置:根据系统的需求,确定滑轮组应该放置的位置。
通常,滑轮组会被安装在固定结构上,例如框架或支架。
3. 安装滑轮组:将滑轮组的轴安装到固定结构上,确保滑轮能够自由旋转。
确保滑轮组的位置和方向与系统需求一致。
4. 将绳子或线材固定在滑轮组上:将一端的绳子或线材系在滑轮组的一侧,通常是通过将其穿过滑轮的中心孔并打结。
确保绳子或线材牢固地固定在滑轮组上。
5. 绕线:将绳子或线材从滑轮组的一侧绕过其他滑轮(如果有的话),然后再次穿过滑轮组的中心孔。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绳子或线材到达所需的位置或终点。
6. 固定终点:在绳子或线材到达所需的位置或终点后,将其固定在该位置。
这可以通过打结、使用夹子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来完成。
7. 检查绕线:确保绳子或线材在滑轮组上的绕线过程中没有交叉或绞缠,以确保正常的滑动和运动。
这是一种常见的滑轮组绕线方法,但具体的步骤可能会因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请参考相关的设备说明或操作手册,以确保正确和安全地完成滑轮组绕线。
滑轮组绳子绕法

滑轮组组装“口诀”及绳子穿绕方式初中物理教材中,简单滑轮组的组装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一个难点。
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很多。
利用口诀:“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掌握组装滑轮组的要领。
一、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分析1、基本结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
2、装配结构分析:特点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设为“n ”,装配结构如下表所示。
二、组装滑轮组的要领1、确定“n ”。
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
2、组装滑轮组。
口诀:“奇动偶定”。
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1)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
(2)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
三、组装滑轮组实例解析例1某物重为5100N ,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 ,站在地面把重物向上提升。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1)确定n 。
根据题意n=1200N5100N =4.2 在这里n 不能四舍五入,n 应为5段绳子。
(2)确定动滑轮个数。
n=5为奇数,则动滑轮的个数为21-n =21-5=2(个)。
(3)确定定滑轮个数。
“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
” n=5为奇数,定滑轮应为2个。
但又根据题意,站在地面把重物和向上提升,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即:“变向加一定”。
则应在2个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即定滑轮的个数这时应取3个。
(4)组装滑轮组。
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
如图所示:例2某物重为5100N ,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 ,站在楼上把重物向上提升。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1)n=1200N5100N ≈5 (2)动滑轮个数:21-n =21-5=2(个) (3)定滑轮个数:n=5为奇数,不变向。
初中物理_第2节 滑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2滑轮教学设计》主讲人:学科:物理(人教版)年级: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情境,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2、通过实验分析,理解两种滑轮的特点。
3、通过滑轮组的绕绳情况和受力分析,掌握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能分析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滑轮组的绕绳情况和受力分析,掌握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周一都会升国旗,在升国旗的过程中,五星红旗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旗手施加给绳子的力向什么方向?(思考:为什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红旗还可以顺利升起呢?起关键作用的部件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滑轮”。
(二)自学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根据学案上的思考问题,自学P81-P83页,并完成自学检测。
(小组内对答案,统一对)思考问题: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是如何操作的?3、滑轮组是什么? 施加的拉力有什么变化?(三)讲授新课一、滑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1、定义:定滑轮:轴固定不动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2、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和学案上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器材,完成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结合思考问题,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数据用展台拍照展示,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探究定滑轮的特点物重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拉力拉力方向拉力移动距离(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思考:1、拉力与物体重力有什么关系?省力吗?2、拉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3、拉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省距离吗?结论:定滑轮 力, 距离;但 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力; 但 距离,且 改变力的方向。
①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②本质: 等臂杠杆(讲解)】 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绳子段数的确定和绳子的绕法

.
f
1 f F =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 3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 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因为
F A
1 F= 2 f
f
所以
f=2F=120N
1、确定“n”。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 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 n • 2、确定动滑轮个数。 • (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 • (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 n -1 2 • • 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口诀:“一动配一定, 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 (1)在不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以动滑轮个数为 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 定滑轮的个数。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 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 个数减一个”。 •
• 例4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站在地面把物体从地面向上 提升,要求拉力是1/6物重的。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 组装示意图。
• 1)n=6 • (2)动滑轮个数:6/3=3(个)。 • (3)定滑轮个数:一动配一定,但要求改变施力方向, (3-1)+1=3(个)。 • (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n=6为偶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动 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如图所示:
• 例1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 地面把重物向上提升。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 意图。
• 1)确定n。根据题意n==4.2 在这里n不能四舍五入,n 应 为5段绳子。 • (2)确定动滑轮个数。n=5为奇数,则动滑轮的个数为 ==2(个)。 • (3)确定定滑轮个数。“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 n=5为奇数,定滑轮应为2个。但又根据题意,站在地面把 重物和向上提升,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即:“变向加一 定”。则应在2个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即定滑轮的个数这 时应取3个。 • (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 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如图所示: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及拉力计算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法良多,现以串联式滑轮为例,介绍几种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法.之五兆芳芳创作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1.47-7).2.一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8).3.二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47-9甲).4.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9乙).•巧记“口诀”组装滑轮组初中物理教材中,复杂滑轮组的组装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一个难点.按照不合的要求,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的办法良多.利用口诀:“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掌握组装滑轮组的要领.一、滑轮组的结构特点阐发1、根本结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2、装配结构阐发:特点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设为“n”,装配结构如下表所示.公式:已知动滑轮个数,求最大省力效果G=nFx动为动滑轮数, n为拉力缩小倍数,x定为定滑轮数n= 2x动+1不改动标的目的时:x定=x动,改动标的目的时:x定=x动+1一般省力效果则为:n=2x动不变向时:X定=x动-1 ,变向时:x定=x动绳子段数n234567动滑轮个数112233定滑轮个数不变向011223变向122334示意图二、组装滑轮组的要领1、确定“n”.按照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2、确定动滑轮个数.(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n(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1-n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口诀:“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1)在不改动施力的标的目的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2)在需要改动施力的标的目的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办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定滑轮.4、组装滑轮组.口诀:“奇动偶定”.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1)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办法绕线.(2)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办法绕线.三、组装滑轮组实例解析例1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地面把重物向上提升.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阐发与解答】(1)确定n.按照题意n=1200N5100N=4.2 在这里n不克不及四舍五入,n 应为5段绳子.(2)确定动滑轮个数.n=5为奇数,则动滑轮的个数为21-n=21-5=2(个).(3)确定定滑轮个数.“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 n=5为奇数,定滑轮应为2个.但又按照题意,站在地面把重物和向上提升,需要改动施力的标的目的,即:“变向加一定”.则应在2个的根本上再加上一个,即定滑轮的个数这时应取3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环抱纠缠.如图所示:例2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楼上把重物向上提升.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阐发与解答】(1)n=1200N5100N≈5(2)动滑轮个数:21-n=21-5=2(个)(3)定滑轮个数:n=5为奇数,不变向.即:“一动配一定”.定滑轮个数为2(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环抱纠缠.如图所示:例3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不改动施力标的目的,把物体从地面向上提升,要求拉力是物重的61.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组装示意图.【阐发与解答】(1)设拉力为F ,物重为G ,在不计滑轮重、不计摩擦及绳重时,F=n 1G.由题意可知F=61G.则n=6. (2)动滑轮的个数为:26=3(个).(3)定滑轮的个数:不变向,且n=6为偶数,“偶数减一定”.即:3-1=2(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6为偶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动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环抱纠缠.如图所示:例4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站在地面把物体从地面向上提升,要求拉力是物重的61.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组装示意图. 【阐发与解答】 (1)n=6(2)动滑轮个数:26=3(个).(3)定滑轮个数:一动配一定,但要求改动施力标的目的,(3-1)+1=3(个).(4)组装滑轮组.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n=6为偶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动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环抱纠缠.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的要领1、确定“n”.按照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2、确定动滑轮个数.n(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1-n(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2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口诀:“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再加一定.”(1)在不改动施力的标的目的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2)在需要改动施力的标的目的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办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定滑轮.4、组装滑轮组.口诀:“奇动偶定”.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1)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办法绕线.(2)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办法绕线.简称为:确n,确动,确定,确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组的绕线问题
有关滑轮组绕线的问题,应该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滑轮组的绕线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
每个滑轮,绳子只能绕一次。
2.遵循“偶定奇动”的方法:若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固定端在定滑轮上;若绳子段数n为奇数,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3.在判断滑轮组省力情况时,关键是确定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也就是有几段绳子和动滑轮相连。
最省力时绳子段数n与滑轮个数n′的关系是n=n′+1。
例1.(2012?德州)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可以知道,绳子的段数为2段,然后根据“偶定奇动”的原则,此题中的绳子段数为偶数,因此绳子的固定端要从定滑轮开始绕起。
如图2所示。
例2.(2012?达州)请你在如图3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解析:动滑轮被几段绳子承担,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要使滑轮组最省力,就是使最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动滑轮的拉力。
由图知:滑轮个数n′=2,所以绳子段数n=3,最多可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
根据“偶定奇动”的方法,绳子从定滑轮开始绕,每个滑轮只能绕一次,如图4所示。
例3.(2012?随州)小明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用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成滑轮组,请用笔画出在图中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
解析:通过比较提升物体绳子段数的多少确定最省力的绕法。
对由两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有两种绕法: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这种绕法滑轮组上的滑轮都使用,有四段绳子承担物重,拉力是滑轮组提升物重的四分之一;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最后滑轮组只能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有一个动滑轮没有使用,这种绕法只能有三段绳子承担物重,拉力是滑轮组提升物重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是绳子段数最多的,即四段绕线的方法。
如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