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
德育课程教案初中

德育课程教案初中二、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四、活动时间:1课时五、活动地点:教室六、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尊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尊重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尊重的含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有关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他人的行为是否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他人与否带来的后果。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校园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如尊重同学、尊重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等。
5. 分享感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活动的感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强调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7. 课后实践:教师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做起,如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关心学校工作人员等,将尊重他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尊重他人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他人行为表现。
3. 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同程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九、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有关尊重的案例素材。
3. 角色扮演道具。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尊重的含义时,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在小组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4. 在总结提升环节,教师要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5. 课后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德育课的教案5篇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德育》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点、实践要求以及在青少年中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青少年中的培育。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实践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实践要求。
(2)教师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题,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示例: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法规,弘扬传统美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涵。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德育教育教案20篇

初中德育教育教案20篇教案一:《友好交往的重要性》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1. 学习友好交往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友好交往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3. 讨论如何培养友好交往的能力。
4.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教案二:《尊重他人隐私》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行为。
内容:1. 分析尊重他人隐私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探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 教授尊重他人隐私的具体行为方式和底线。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尊重他人隐私的原则。
教案三:《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困难》目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能力,形成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内容:1. 探讨关心他人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关心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3. 教授关心他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方法。
4.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心他人的意义。
教案四:《珍惜友谊》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意识和行为。
内容:1. 分析友谊的定义和特点。
2. 探讨友谊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3. 教授珍惜友谊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方法。
4.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谊的美好和珍贵。
教案五:《尊重师长和同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和同学的行为习惯和意识。
内容:1. 探讨尊重师长和同学的重要性。
2. 教授尊重师长和同学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合理表达和处理矛盾的方式。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案六:《倾听的艺术》目标: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内容:1. 分析倾听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教授倾听的技巧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倾听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4.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倾听技能。
教案七:《积极面对困难》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行为。
内容:1. 分析积极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和效果。
2. 探讨应对困难的策略和方法。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5篇)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5篇)高中德育活动教案篇一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
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1周至14周)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形式公布。
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
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
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
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
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
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
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7、实践文明礼仪行为,创新文明礼仪评价体系,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
中学德育课教案模板(多篇)

中学德育课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德育课教案德育课教案课题:挑战垃圾桶教学目的:解决教室垃圾桶不堪重负的恶劣状况,进而引导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饮食、学习和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封写给你们的信,是谁写的呢?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呈现《垃圾桶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看完了垃圾桶的心里话,大家有什么感触呢?(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挑战垃圾桶的难题吧。
二、活动环节1:研究垃圾桶,统计数据。
活动步骤:(1)全班以组为单位,每组挑选出三名垃圾研究员。
(2)准备好提前收集好的教室垃圾,用四个桶分装好。
(3)以组为单位,搬出垃圾桶,看看垃圾桶里都有哪些“宝贝”。
(4)对数量多的几类垃圾分别进行数据的统计。
(5)各组把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公布到黑板上。
2、讨论数据,透过数据看习惯。
活动步骤:(1)老师在公布的数据旁板书“为什么会这样呢?”的思考题。
(2)每四人为一个讨论小组,对黑板上的数据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发表讨论的结果。
(4)老师整理大家的发言,总结透过数据看出的大家的不良饮食、学习和卫生习惯。
3、改变习惯,形成约定,减少垃圾活动步骤:(1)展开班级研讨——怎样减少垃圾?(2)学生发言。
(3)老师黑板上整理学生发言:1、2、3、4、5…… (4)展开班级研讨——如果有同学控制不住坏习惯怎么办?(5)学生发言。
(6)老师黑板上整理学生发言:6、拍照,看谁总是上镜头。
7、同伴互相提醒。
8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第2篇:德育课教案德育课教案德育课教案(一)课题:学会宽容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德育主题教案初中

德育主题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承担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2. 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3. 引导学生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责任意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2. 如何引导学生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承担责任?2. 学生分享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和体会。
二、正文(2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成长的机会。
4. 学生分享自己在承担责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实践与感悟(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从现在起,为期一个月,每天记录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包括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责任行动计划,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责任行动计划,互相鼓励和支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承担责任方面的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积极承担责任,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是否有明显改变。
3. 学生能否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反思:本次班会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明确了承担责任的目标。
但在实践与感悟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责任行动计划不够具体,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承担责任的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大全五篇)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大全五篇)第一篇: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中学生礼仪常规德育教案教学目标: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活动过程: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
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师生施礼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
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
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
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
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初中德育教案十篇完整版

初中德育教案十篇完整版1. 学会感恩【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过程】通过讲述感恩的故事,分享感恩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家人、老师、朋友等对他们成长付出的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2. 遵守纪律【活动目的】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活动过程】讲解纪律的重要性,分析违反纪律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 尊重他人【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活动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过程】讲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督自己执行。
5. 学会合作【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协作,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6. 勇敢面对困难【活动目的】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
【活动过程】讲述克服困难的故事,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7. 培养责任感【活动目的】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活动过程】讲解责任感的内涵,分析承担责任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承担责任。
8. 学会自律【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活动过程】讲述自律的重要性,分析自律的益处,引导学生制定自律计划,自觉遵守。
9. 关爱他人【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过程】讲述关爱他人的故事,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10. 环保意识【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讲解环保知识,分析环保现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礼仪常规德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
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师生施礼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
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
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
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
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
(五)、穿的礼仪
1、衣着整洁,朴素大方。
2、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女生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3、在校不外穿背心、裤衩;不穿拖鞋、不披衣、敞衣、散扣;男生打球时不赤背;课堂上不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