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管理中建模方法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业务建模的方法

业务建模的方法

业务建模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中,业务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

通过业务建模,企业可以明确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业务建模方法,包括流程图、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和状态转换图。

首先是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直观且易于理解的工具,它用图形符号表示业务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和决策点。

在流程图中,每个步骤都以矩形框表示,箭头表示步骤之间的流向。

通过绘制流程图,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业务流程的顺序和依赖关系,找出瓶颈和改进的机会。

接下来是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数据流动和处理的图形工具。

在数据流图中,用箭头表示数据的流向,用圆圈表示数据的处理过程。

通过绘制数据流图,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中数据的来源、流向和处理方式,帮助企业优化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一种常用的业务建模方法是实体关系图,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实体关系图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关系用箭头表示。

通过绘制实体关系图,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优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

最后是状态转换图,状态转换图用于描述系统或业务流程中的状态变化。

在状态转换图中,用矩形框表示不同的状态,用箭头表示状态之间的转换。

通过绘制状态转换图,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系统或业务流程中的状态变化规律,帮助企业优化状态转换的逻辑和效率。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业务建模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用例图、活动图等,它们也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选择使用。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关键是要清晰地了解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业务建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运用业务建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业务建模方法,包括流程图、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和状态转换图。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提升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

流程业务流程管理的方法与步骤

流程业务流程管理的方法与步骤

流程业务流程管理的方法与步骤业务流程管理是指组织针对特定业务流程的设计、优化、执行和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涉及到识别、建模、优化、执行和监控业务流程。

下面是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步骤,帮助组织在实践中进行业务流程管理:方法一:业务流程建模1.识别业务流程:确定要建模的业务流程,明确流程的输入、输出和参与者。

2.绘制流程图:使用流程图工具绘制业务流程的流程图,包括流程的各个环节、决策点和分支条件。

3.描述业务规则:在流程图中添加业务规则,描述流程的详细步骤和条件。

方法二:业务流程优化1.分析业务流程:针对已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流程分析,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

2.优化流程设计:根据流程分析的结果,重新设计流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3.标准化操作: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规范操作和减少人为错误。

4.自动化支持:引入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支持,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方法三:业务流程执行1.员工培训:培训员工熟悉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流程控制:采用流程控制和监控手段,确保业务流程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执行。

3.客户参与:鼓励客户参与业务流程的执行,提供自助服务和线上平台,加强客户体验。

方法四:业务流程监控1.流程指标定义:定义合适的流程指标,以衡量业务流程的效率、质量和可靠性。

2.监控工具使用:利用流程监控工具实时监测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数据分析:对业务流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改进流程的潜在问题和机会。

业务流程管理的步骤:1.识别关键业务流程:确定需要进行管理的关键业务流程,包括主要的输入、输出和参与者。

2.建模和优化业务流程:使用方法一中的建模和优化方法,将业务流程流程化和优化。

3.设计自动化支持:根据业务流程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实现自动化支持。

4.实施流程改进:根据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案,进行流程改进和标准化操作。

业务流程建模的基本方法

业务流程建模的基本方法

业务流程建模的基本方法业务流程建模是指基于某一业务对象,通过对其各种操作和活动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建立业务流程模型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有效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业务流程建模的基本方法,方便读者更好地掌握该知识。

一、业务流程建模的概述业务流程建模是一种系统化的工具,可以用于分析、优化、控制和管理任何一种业务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建模,可以将企业的业务过程视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业务目标进行规划和管理。

同时,业务流程建模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其所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二、业务流程建模的基本方法1.确定业务流程的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确定业务流程的范围和目标。

在确定范围时,应尽量确保覆盖到所有的流程和活动;在确定目标时,应定义出想要实现的目标和结果。

2.流程的绘制和建模流程绘制是指将业务流程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描述,通常采用流程图的形式。

流程建模可以采用业务流程建模工具来完成,它可以实现流程图的绘制、流程规则的制定和过程控制等功能。

3.收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信息在进行流程的建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数据收集工作。

这包括对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工作人员、设备、工具、数据等进行详细的了解。

收集到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挖掘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4.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建模不仅是描述过程,更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5.确定流程执行计划确定流程执行计划是业务流程建模的最后一步。

根据业务流程的性质,确定流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流程执行计划。

同时,需要关注流程的控制和监控,并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业务流程建模的优势业务流程建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通过业务流程建模,企业可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自身的业务流程。

及时排查岛相应的问题,快速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业务流程网建模技术及应用研究

业务流程网建模技术及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 万 猛 ( 95 ) 男 , 17一 , 江苏泰兴人 , 士生.E a : am n @c t h eu c 博 m i w n eg u c .d .n l e
维普资讯

4 一 2






20 0 7年 l 月 2
( ) T ×R; 5D

( , , W ,。 G £ , 按照 如下条 件 R ; D; oC , ,) 是
( )N = ( ; D)是业务 流程 网 ; 1 R, W,
( ) o ( )u cd )=R u 6dr a o ( 其 中,
构造的:
dm( )= { jY ( Y D l : ,)∈ W} ,
cd W) = { : Y ∈ W} o( YI j ( ) ,
( )W W,是起始 工作 的集 合. 始工 作 2 o 起 是指不依 赖 于任何转 发 的结 果就 可 以开 始运行 的 工作 ; ( )C 是定义 在 D上 的转 发条 件 的集 合. 3 。 转 发 条件 是指转 发所依 赖 的条件 ; ( )G是定 义在 』 的分 组 的集 合. 果 角 4 v上 如
0 引 言
业 务 流程无 处不 在 , 务 流 程 管理 能 力 和处 业
法 ]II 、 P方法 、 R S体 系结 构 ]P R F A I 加 、 E A方
法 …J SP C 法 、 O E 方 法 、 A S 方 、 IO TV K D
法 ]价值链 法 ]工作流 ( rfw 技术 和 ¨、 、 Woko ) l 面 向对 象 的建 模方 法¨ 等 , 内也取 得 了一些 研 国
相 关理论 与技 术为 企业 建模 、 效 管理业务 流程 提供 了依据 和参 考. 有

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与优化研究

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与优化研究

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与优化研究随着企业业务的日益复杂化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优化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在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尤其是对于那些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企业来说,形成稳定、高效的业务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与优化研究。

一、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是指对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规范与管理。

它包含了对于企业流程的设计、建模、执行与监控等环节,在保证企业运营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效率和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更好的企业业务流程管理。

1. 企业流程的设计企业流程的设计是指在整个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内,对于业务流程的设计与建模。

企业流程的设计应该以实现企业业务目标为基础,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不必要复杂性,提高流程的可重复性与可维护性。

企业流程的设计需要符合企业规模与业务特性的要求,尽可能地提高企业流程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2. 企业流程的执行企业流程的执行是指在流程设计完成后,根据流程执行计划实现流程的执行与管理。

在企业流程的执行过程中,应该注重流程的流畅性和可靠性,确保流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避免流程环节的不必要复杂性。

在流程执行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流程执行的可管理性,保证流程执行的高效性与精准性。

3. 企业流程的监控企业流程的监控是指对企业流程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跟踪,以保证流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企业流程的监控需要对流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流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流程出现中断等情况。

同时,企业流程的监控也应该注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企业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相对应的是企业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是指对于企业流程的优化与改进,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降低企业的成本。

1. 企业流程优化的方法企业流程优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流程重组:对于企业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组织,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业务要求;(2) 流程简化:适度去除企业流程中的冗余环节,降低企业的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效率;(3) 流程自动化:将部分流程进行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风险。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更加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成为企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不同的业务流程模式能够带来不同的优势,但均需要建立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建模基础之上。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方法和策略。

1. 工作流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流程工作流技术是指将企业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人、信息和环境资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协调和监控的技术。

在工作流技术中,工作流程由一系列任务节点构成,每个节点都拥有一定的操作和处理任务,并通过预定义的规则来协调节点间的任务处理流程,实现自动化的流程管控。

工作流体系中的常见角色和组成部分包括任务节点、执行人、条件分支、数据存储和工作流引擎等。

在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时,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分析业务流程中的制约性条件和标准流程要求;- 定义并建立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数据模型;- 定义任务节点,指定任务处理的条件和流转规则;- 设计并实现业务流程引擎;- 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扩展调整。

2. 工作流技术的优势工作流技术相比传统的手动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能够规范并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流转规则,避免手工处理环节中的人为失误;- 便于实现任务的自动化分派和协调,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能够方便地实现流程中的并行处理模式,提高流程处理的效率和增强并发性;- 能够通过业务流程信息全面、精确地掌握业务处理过程,便于监控和管理。

3. 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场景工作流技术在不同领域和场景下的应用非常广泛,如:- 在企业的日常审批流程中(如报销、调休、请假等);- 在产品研发流程中,如新品立项、设计、开发等业务流程;- 在ERP系统或其他企业级信息化系统的业务逻辑模式设计中;- 在金融领域中,如贷款审批、风险控制、投资申请等流程处理。

4. 工作流技术的实践策略在建立良好的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时,可采用以下工作流技术实践策略:- 重视用户体验。

业务流程绘制方法IDEF0和IDEF

业务流程绘制方法IDEF0和IDEF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2
01
03
IDEF0方法
是一种结构化的流程建模方法,用于描述、分析和改 进业务流程。
它强调从流程的起点到终点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流程 中的活动、决策点和物流。
总结
IDEF方法
是一个集成的建模框架,用于描述、分析和优化 企业组织的复杂系统。
它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建模工具,包括IDEF1至 IDEF5,用于描述组织的各个方面。
04
IDEF0与IDEF的比较
相似之处
80%
定义明确
两者都是用于定义和绘制业务流 程的标准化方法,具有明确的定 义和规则。
100%
结构化
两者都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来定义 业务流程,有助于组织和理解复 杂的业务流程。
80%
流程图绘制
两者都可以绘制流程图,以可视 化的方式展示业务流程。
不同之处
流程定义范围
项目阶段
根据项目所处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可以使用IDEF0来定义整个业务 流程;在项目的深入阶段,可以使用IDEF来对特定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和优化。
05
案例分析
使用IDEF0绘制的业务流程图案例
总结词
一个使用IDEF0绘制业务流程图的案 例,展示了企业订单处理流程。
详细描述
该案例使用IDEF0方法,通过绘制流 程图详细描述了企业订单处理流程, 包括订单接收、审核、处理、发货和 确认等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逻辑 关系和数据流向。
03 数据流
04
决策点
文档、数据和资源
05
表示业务过程中的一个任务或动作,用圆圈表示。 表示活动之间的顺序关系,用箭头表示。 表示数据在活动之间的传递,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表示流程中的判断或选择,用菱形表示。 表示与活动相关的文档、数据和资源,用矩形表示。

业务建模的概念和方法

业务建模的概念和方法

业务建模的概念和方法业务建模是指使用特定的方法和工具来描述、分析和优化组织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以便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管理和改进自身的业务活动。

它主要通过建立模型来描绘组织的战略目标、流程结构、信息流动、决策规则等方面,以便为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和决策支持。

业务建模方法是指具体的步骤和技术,用于进行业务建模的过程中。

常见的业务建模方法包括:1.流程建模方法:流程建模方法主要用于描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事件、决策、分支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时序关系。

流程建模方法的代表工具包括BPMN(业务流程建模和标记法)、UML(统一建模语言)等。

2.数据建模方法:数据建模方法主要用于描述业务中涉及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属性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数据建模方法的代表工具包括ER图(实体-关系图)、UML数据模型等。

3.规则建模方法:规则建模方法主要用于描述业务中的决策规则,即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因素,确定业务应当作出的决策。

规则建模方法的代表工具包括决策表、决策树等。

4.信息建模方法:信息建模方法主要用于描述业务中的信息流动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以便为组织提供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信息建模方法的代表工具包括数据流图、UML类图等。

业务建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况。

在实施业务建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建模。

1.确定业务目标和范围: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范围,以便为业务建模提供具体的指导和约束。

2.收集业务需求:与业务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在业务建模过程中满足这些需求。

3.分析业务流程:在业务建模过程中,需要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中的瓶颈和优化的潜力。

4.建立业务模型:根据收集到的业务需求和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型,包括流程模型、数据模型、规则模型、信息模型等。

5.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对建立的业务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提出改进建议,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流程管理中建模方法比较研究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重新梳理自己的业务流程。

造就卓越的流程,凝练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出现了业务流程管理热潮。

业务流程再造/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由迈克尔·哈默首先于1990年提出以来受到广为关注。

BPR的实质是对业务流程的一种系统变革,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对被专业分工和官僚体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

由于BPR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较低,据统计70%的BPR项目五年后均归于失败,所以人们把目光渐渐转向业务流程管理,它更强调循环的、可持续的方法论,更包含了BPR的思想。

1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流程管理的本质就是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

流程管理首先保证了流程是厩向客户的流程,流程中的活动都应该是增值的活动,从而保证了流程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且活动之间相互配合。

与BPR的定义相似,流程管理的定义也包含了几个关键词:规范化、流程、持续性和系统化。

可以看出,流程管理将原来BPR定义中的彻底性、根本性融进了规范化、系统化中,指出不一定全是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而是应该规范的对流程进行设计,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的就进行重新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进。

要想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企业需要对流程的描述、分析、再设计及优化等进行研究,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之一就是对流程进行建模,从而对流程有清晰的理解,为以后的分析和优化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

现在实践中存在的对于流程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体系不健全,分析工具使用的不得力,或者选择不得体,这些都是业务流程管理实施的障碍。

因此,本文从业务流程建模方法出发,对几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先进行简单介绍后,选择3种经典的方法对其进行着重分析,最后综合比较几种常用建模方法,力求推进业务流程管理更好地实施。

2业务流程建模方法概述企业利用业务流程建模思想,用图形化的语言来描述业务过程,通过建立图形化的业务流程模型,使企业各层次的人员都能够很清楚的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他们能参与到业务过程变革中,为变革提出自己的想法。

业务流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结构化模型元素及规范,使其能够对复杂的流程结构与关系予以抽象表达,并通过所建模型使读者可对业务流程达成一致的理解。

目前常用于流程管理的建模方法有:①流程图建模法(process map modeling)是一种传统的流程表达方式,它经过扩展后可以显示流程各环节的部门属性及性能。

该方法优点在于可理解性好,但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太大,无法清楚界定流程界限等缺点,特别是流程图中的输入、输出不能模型化,所以可能失去关于流程的细节信息。

②角色行为图(roleactivitty diagram,RAD)方法的原型是由美国学者Holt等提出的,用以表述协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RAD图形描述方法的语义和语法逐步发展完善,并应用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建模和分析中。

RAD作为一种结构化过程建模技术,它强调角色、角色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动,以及与外部事件的联接。

(要)IDEF方法(integrated definition function modeling)最早源自美国空军的整合式电脑辅助制造计划(integrated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ICAM),主要用于改善制造作业流程。

它的主要技术取自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stra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SADT).用以充分掌握并描述企业流程及各种活动。

IDEF 方法是由一系列的方法组成,是一种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借助图形,清楚而严谨地描述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④Petri网的概念在1962年由联邦德国的Carl AdamPetri提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Petri网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如协议工程、柔性制造系统、业务处理等。

Petri 网是基于状态而不是基于事件的一种分析技术,它已成为分析业务流程模型的一种形式化的正式方法。

Petri网方法是适用于多种系统的图形化,数学化建模工具,为描述和研究具有并行、异步、分布式和随机性等特征的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基)ARIS方法,集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ARIS)是德国萨尔大学的A.W.Scheer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过程的模型结构。

ARIS体系结构模型描述了企业的组织视图、数据视图、过程/功能视图和资源视图。

ARIS区别其它体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四个视图的发展相对独立,通过控制视图来描述四个视图的关系。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每套方法背后都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每套方法都有很大的研究余地。

前人都有做过大量研究,但文献都偏重于某个具体的建模方法,对几种方法比较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几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着重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其完善,更好地应用于业务流程管理。

3经典建模方法研究3.1IDEF系列方法3.1.1IDEF系列方法研究现状目前对IDEF的研究颇为广范与深入,IDEF建模方法已应用于很多领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李爱民,方宗德把IDEF建模方法应用于工程设计重用系统,建立了支持设计重用过程的IDEFO系统模型,指出IDEF方法相对于其它系统分析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突出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而且实践证明采用IDEF进行复杂系统、产品设计分析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孙晓艳将IDEF功能建模方法应用于递阶式柔性制造系统(FMS)建模,比较清晰地定义了柔性制造系统领域的功能系统结构。

通过该FMS模型的建立进~步阐述了IDEF建模分析方法在该领域的运用。

同样地IDEF方法在企业信息化复杂系统建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农宏亮等运用IDEF方法划分与分析了快速化设计平台各个子模块功能及内在实体间联系,建立起快速化设计平台的IDEFO系统功能模型图和IDEFlx信息功能视图模型,为软件编写和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有效地缩短软件开发周期。

3.1.2IDEF系列方法优缺点综上所述,IDEF方法更适用于复杂系统和产品设计,且在CIMS领域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因其本身存在的缺点,常常结合UML在描述系统内部细节方面的优势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

IDEF方法建立在层次理论上,对一些具有自相似性的结构按照不同粒度进行细化。

IDEF方法的核心是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注意力集中于实现功能和所使用的数据上,能较快抓住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核心功能单元,但存在的问题是这种构造的系统软件灵活性较差,系统难于维护和复用。

所以IDEF方法对于具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并严格执行的企业较为适用,能准确地描述需求,并有助于改善业务流程的执行。

IDEF方法能为业务流程的定义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图,并能有效地辅助人们的理解与交流,但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无法准确描述流程的细节,并且对于资源冲突、并行流程、时效以及行为状态的表述是十分模糊的。

此外,它也无法很好地表示流程的动态性。

3.2Petrl网方法3.2.1Petri网方法研究现状Petri网是一种描述离散系统的建模工具,尤其适合于顺序、并发、冲突和同步过程的分析。

几十年来,为了更加容易地对复杂过程进行建模,传统Petri 网模型已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扩展,如:颜色扩展、时间扩展和层次扩展。

乔爽等通过把时间引入Petri网变迁,用颜色区分信息与实体活动,用抑制弧表示信息对实体活动的决策和控制作用,构建了一种颜色抑制弧时间Petri 网过程模型,并对移动商务过程建模与重构。

倪志凌,周好文针对广义随机时间Petri网的局限性,对其进行扩展,可以方便地对流程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

曾益在分析工作流程模型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BPR的基于petri网的模型——工作流网,该模型增强了对企业核心流程活动的性能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Petri网还被应用于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机械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和优化设计。

3.2.2Petri网方法优缺点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Petri网方法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为其不断完善、改进提供了可能。

为满足不同需求,Petri网已被扩展为多种形式,其中广义随机Petri网因引入了时间参数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结合马尔可夫链过,得出系统模型的性能指标,分析和诊断流程存在的问题,为设计新的业务流程提供依据和支持。

利用Petri网方法建模有很多优势,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严格的数学表达,网系统的所有元素都是经过严格定义的;强大的表达能力,几乎可应用于所有的业务流程建模过程中的结构;Petri网综合了数据流、控制流和状态转移。

能自然地描述各种系统特性。

Petri网方法虽有很多优点,但不具有对业务流程中组织因素的表达能力,而且它的数学要求较高,使其实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3.3ARIS方法3.3.1AKIS方法研究现状ARIS不仅有一套完整集成体系,而且提供了一系列的开发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各阶段建模工作,并提供了基本的仿真分析手段。

这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SAP公司使用ARIS作为其ERP软件实施前期进行企业建模、分析、诊断的工具,并指导SAP的实施。

国内对ARIS建模方法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徐国华把ARIS方法应用于某有色金属企业熔炼车间生产管理过程,从车间目标出发,采取由上至下、层层分解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在需求定义阶段对业务进行建模的具体过程。

张红艳等把ARIS方法应用于电力企业ERP项目建设中,王森等u21介绍了ARIS建模方法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徐刚,陈天恩等在农业信息采集平台的研制过程中引入ARIS需求分析建模方法,研究了ARIS5种视图在农业信息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对农田信息采集平台工程管理椤块进行建模,并提供了功能逻辑的数学分析方法。

陈锥对比ARIS建模过程与知识管理过程,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ARIS模型。

赵玫介绍ARIS模型与方法:使用ARIS6toolset工具对现有流程进行组图、功能树和eEPC3种类型模型的建模设计。

综上所述,对ARIS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介绍、应用和实证上,ARIS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并未提及。

A.W.Seheer教授等提出了ARIS与SAP结合的实际应用。

推动了业务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概念进一步地发展。

①SAP公司和IDS Seheer公司共同提出的解决方案——ARIS for SAP Net Weaver为业务流程模型的设计和架构提供了一个量身定制的环境,可以使企业快速、灵活地实施创新业务流程和业务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