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市场

饲料原料市场
饲料原料市场

2006年饲料原料市场

大豆:

一、全球大豆供应形势主要特点

美国大豆生产连续两年大丰收,大豆供应充裕;本国大豆压榨需求稳定增长,但由于目前中国和欧盟采购美国大豆量出现大幅度减少,导致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大幅度上升至20年来的创记录水平。1.美国大豆出口下降是库存上升的根源

2.中国欧盟采购美豆数量降幅较大

3.南美大豆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4.中国大豆进口量稳定增长

5.中国对南美大豆的需求热情有增无减(南美大豆价格的竞争力)本年度前4个月,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万吨,同比增长%,显示需求良性。

中国减少美国大豆的进口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实际需求的下降,而是改为了从南美进口,表明南美大豆同期价格更有竞争力。

二、全球大豆价格波动特点

1.大豆供给更加依赖南北美生产

当前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当年度的大豆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总产量的80%,我们看到,2001年以来,大豆价格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这并不是因为需求的暴增暴减所引发,恰恰是因为全球大豆产量的不确定以及市场对此种不确定所产生之预期的强化密切关联。这可以总结为大豆价格波动的"天气偏好"因素。

2.异军突起的南美力量

1994年,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之和只有3840万吨,2005年达到9200万吨,11年增长倍。当前巴西阿根廷大豆总产已经超过美国占据全球43%的份额。因此南美力量必将越来越对全球大豆供给、贸易以及价格波动机制产生深刻影响。

3.中国龙-全球大豆消费的火车头

1995年中国从大豆出口变成进口国,当年度的进口量只有区区16万吨,2005年度已经达到2580万吨,10年来沧桑巨变,令世界瞩目。中国的大豆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控制了90%的全球大豆出口市场,而三国出口大豆的43%来到了中国,

因此中国的需求对世界大豆价格的影响深刻:在丰收年份,中国的需求支撑全球大豆价格;在大的减产年份,中国的需求容易成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火上浇油力量。这就是所谓"中国因素"。

4.本年度大豆进口量推测

2006年2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约145万吨,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海关进口统计量875万吨,合计102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963万吨增加57万吨,增长%,假设增长率不变,则本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273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当前的预测基本一致。根据99/00至04/05计6年中国大豆进口的平均月度比重,模拟本年度的中国大豆进口月度到货量如下:

10/150、11/190、12/220、1/160、2/150、3/220、4/210、5/180、6/240、7/340、8/340、9/320合计2720-2730万吨

三、豆粕行情分折与推测

* 美国大豆库存水平高企

* 南美大豆产量继续增长

* 南美大豆对美国大豆的出口竞争的加剧

* 全球范围的禽流感的干扰与影响

* 全球大豆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使得大豆价格承压

* 中国进口需求的稳定增长

* 生物柴油需求的亮点对豆油价格的拉动

* 全球商品价格的通胀因素、美元汇率的疲弱、能源期货价格的高企等

* 新年度美国大豆产量的不确定性对大豆价格提供潜在支持

四、逢低采购将可能是今年饲料企业豆粕采购的基本策略

* 在南美市场大豆市场的压力体现之时,出口基差回落,国际海运费低位运行时,将是饲料企业采购豆粕的一个好时机。

* 如果大连5月豆粕期货价格快速回落至2100-线时将是一次尝试买入交割的机会。

* 在美国进入春夏大豆天气炒作阶段,注意保持合理库存,不可盲目过分杀跌,密切关注产量变化。

氨基酸:

一、赖氨酸

1.产能快速增长

(1)国外赖氨酸帮商扩产,特别是味之素公司,该公司巴西厂、泰国厂和中国厂扩产,从而使其产能达到20多万吨,再加上ADM、希杰、BASF、协和等厂家,国外赖氨酸产能达到60万吨。

(2)近年,国内赖氨酸产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1年,我国赖氨酸产能不足5万吨,2005年末增长到六、七十万吨。

2.供过于求

近年来国内赖氨酸需求增长较快,2001年赖氨酸需求量为10万吨,2002年为12万吨,2003年达到15-16万吨,2004年约18万吨,2005年约20万吨左右,预计今后几年,赖氨酸需求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随着赖氨酸产能的增加,产量大幅增长。以国内赖氨酸生产为例,2000年,我国赖氨酸产量为万吨,2005年达到近30万吨(全部以%赖氨酸计算),出现了严重会供过于求的局面。3.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2005年我国累计进口赖氨酸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9%,全年进口总价值为6441万美元,同比下降53%;全年平均进口价格为1186美元/吨,同比下降34%;可以看出,进口赖氨酸价格下降非常大。全年出口赖氨酸万吨,同比增加181%;全年出口总价值为6526万美元,同比增长31%。全年平均出口价格为1010美地/吨,同比下降53%。目前,我国已成为赖氨酸净出口国。

4市场预测

受口啼疫、禽流感等疫情的影响,春节后赖氨酸需求相对比较低迷。但玉米、糖密等相关原料、能源等涨价,直接导致赖氨酸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大幅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外赖氨酸厂家已经提高销售价格;河南衡育、四川品源、江苏菊花、牡丹江绿津等厂家持续停产,泉州大泉转产,安徽丰原、金玉米、宁夏伊品、山东西王不同程度减产,大成集团积极拓展国外销路,%赖氨酸出口较多,聊城希杰产品(65%)大量出口。

综上所述,预计2006年国内赖氨酸企业将出现整合,生产格局将会改变,因此我认为四月份以后随着禽流感疫情的控制,赖氨酸需求将增加,赖氨酸价格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由于上述几方面

的原因,预计今年赖氨酸市场将以平稳或稳中有升为主,不太可能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大涨大跌行情。

二、蛋氨酸

1.产能扩大

目前世界蛋氨酸生产企业主要有德国德固萨、法国安迪苏、美国诺伟思、日本住友化学、日本曹达等5家,1998年至2001年,产能增加到67万吨,实际产量为51万吨;至2004年,全球蛋氨酸产能达到万吨,产量为55万吨左右,2005年蛋氨酸产能达到100多万吨。

2.需求不断增长

1997年全球蛋氨酸消费量约万吨,2001年增加到37万吨,2004年约为50万吨。随着养殖和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蛋氨酸需求增加,而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05年我国蛋氨酸消费量8万吨左右。

3.成本压力大

从去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蛋氨酸生产厂商就面临成本上扬、利润缩水的困境,目前,油价持续居高不下,蛋氨酸成本越来越大;据了解,虽然目前的蛋氨酸价格并不低,但主要蛋氨酸生产厂家仍然面临困难,受成本上涨等原因影响,日本曹达宣布将于今年九月份停产/

4.进口量减少

2005年我国累计进口蛋氨酸66487吨,比去年同期减少%。

5.市场分析

目前,禽流感疫情打压家禽饲料需求低迷,蛋氨酸的需求受抑;目前形势:供货紧张、需求低迷。但我国蛋氨酸完全依赖进口,蛋氨酸生产厂家受成本压力影响,不愿向中国大量供货,因此近期蛋氨酸24元/㎏可能会维持平稳;一但禽流感疫情受控,家禽养殖恢复后,蛋氨酸需求趋增,蛋氨酸价格可能会随之上涨。

三、苏氨酸

1.生产情况

世界是主要有味之素、ADM、希杰、德固萨等几家公司生产苏氨酸,产能为5万吨左右,去年德固萨公司宣布扩产苏氨酸,新增产能3万吨,该公司苏氨酸产能将达到5万吨。我国长春大成集团扩产后产能达到10000吨。肇庆星湖公司由赖氨酸改产苏氨酸,目前产量较小。

2.需求增长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品质的提高及苏氨酸推广活动的开展,国内对苏氨酸的需求增长较快,但河北等部分地区仍然以低端料为主,未添加或少量添加苏氨酸,因此中国北方苏氨酸消费量还有待提高。我国2003年苏氨酸使用量1500吨,2004年达到2000吨,2005年为5000吨左右,预计苏氯酸会随着饲料品质的提高,添加量逐年增大,预计未来几年年增长率超赤20%。

3.市场分析

由于欧洲苏氨酸需求强劲,价格较高,味之素、德固寒不愿向中国大量供货;大成集团苏氨酸积极向国外出口,肇庆星湖苏氨产量较小,国内苏氨酸供应仍较紧张,目前市场价格为每公斤35元以上,预计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四、玉米

1.世界玉米情况对我国玉米供求平衡的影响

200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分布,全球产量为亿吨,中国产量占20%;全球玉米消费量7亿吨,中国占20%;

全球玉米供需基本平衡,需求略大于产量。

2.近年来我国玉米供需现状及特点分析

中国玉米种植的基本状况

2005年中国玉米产量亿吨,东北三省占59%。

中国玉米贸易流向北粮南运,高峰期在6-11月。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分析,需大于供,工业消费增长速度快,中国玉米库存量下降。

中国玉米消费结构分析,我国的玉米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但是玉米消费的结构却会出现轻微的调整。饲料用玉米将作为玉米

消费的主要部分,占据70%的份额,但是随着淀粉深加工行业和酒精行业,特别是燃料酒清行业的快速发展,玉米工业消费的数量正逐渐上升,并且上升的速度较快,占据的份额也逐渐上升,食用玉米消费量保持稳定,因而饲料消费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

三、中国未来玉米市场将出现的几个变化

1.玉米高库存时代已经结束

2.黄淮区逐步由产区变为销区,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已经几乎无粮可供应南方销区。

3.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本地加工能力在迅速扩张,东北对南方的玉米供应逐步萎缩,玉米进口预计2007年前后就会到来,届时全球玉米价格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4.产区玉米价格底部在逐年抬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