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__。
二、教学对象分析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2、难点:找立足点。
五、教法设计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六、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第1篇】《故宫》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描写的宫殿也很多。
好多学生空间感较差,真正去过故宫游览的学生几乎没有,要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课文,能达到真正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我专门布置了一项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故宫建筑的简单平面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
可是第二天检查作业发现,有几个同学根本就没画,还有一部分同学画的内容不完整,还有几个同学干脆从网上找来了故宫示意图,照搬上去,课文中没有介绍的也标出来了,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画的规范,完整。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带领大家读课文。
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逐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故宫示意图。
这次画的示意图比第一次的规范、完整多了。
这节课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规划、建筑特点和陈列的珍贵文物,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这一课由于前面在把握课文内容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后面重点讲解部分就显得有点仓促了,以后在时间安排上会注意再合理一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第2篇】《故宫博物院》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第【1】篇〗《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
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师准备: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并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一)导语:(展示)同学们看,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群――故宫博物院,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再次游览古代帝王的宫殿。
(三)检查预习、解题。
3.解题。
1.了解故宫概况与布局。
归纳:首先要介绍概况,即位置、历史、价值。
故宫的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面积,宫殿房屋数量,城墙、护城河和角楼。
概括说,就是故宫的总布局。
2.故宫建筑群的总特点又是什么呢?“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十六个字,四个主谓短语,整齐和谐的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建筑群的总特点,全文就是围绕这十六个字说明的。
1.标注有关建筑物的名词,表明方位的词语和说明走向的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第【1】篇〗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故宫博物院》。
宫,甲骨文(宀,房屋),吕(多个窗口),像一座大型建筑开着多个窗口,造字本义:多窗户的多楼层大型建筑。
故宫——以前的宫殿,昔时的皇城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随着作者黄传惕的脚步,撩开它神秘的面纱,聆听历史脉搏跳动的声音。
2.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边这个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3.再读课文,找出故宫的总体特征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哪些语句印证了这一特征?4.作者将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前朝重点介绍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大殿____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____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____是雕龙屏。
方台___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____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____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____的宝座。
梁坊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____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资料链接:故宫(紫禁城)5.我来当导游!假设现在是20xx年,我们在座的同学都在祖国首都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现在你们将作为“北京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太和殿,你将怎样设计导游词呢?导游词内容:根据课文和分组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恰当的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有自己的创意。
6.全文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7.设计“故宫”旅游纪念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第【2】篇〗课时安排两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故宫博物馆》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说明文,其中包含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
篇幅较多,但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的阅读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其次,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学习,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实现制作导游路线图、进行旅游解说等语言表达训练,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2. 本文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
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
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
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
(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故宫博物院》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说明文,是个老篇目,而且是讲读课文。
以前讲完这课,自己都觉得没有滋味,所以我想重新设计。
就说明条理而言,《故宫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就内容而言,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特点、布局等,详略分明得当。
这两点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者,我非常清楚,但我不能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应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觉认识到,并能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因为多数学生对说明文很厌烦,他们认为说明文无故事情节,单调、乏味,没吸引力,实在不愿意读。
针对这种情况我也费了番心思。
最后终于想出了比较满意的构思。
首先通过一组故宫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设计一副故宫博物院的动态平面示意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然后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学习激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故宫博物院》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说明文,是个老篇目,而且是讲读课文。
以前讲完这课,自己都觉得没有滋味,所以我想重新设计。
就说明条理而言,《故宫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就内容而言,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特点、布局等,详略分明得当。
这两点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者,我非常清楚,但我不能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应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觉认识到,并能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因为多数学生对说明文很厌烦,他们认为说明文无故事情节,单调、乏味,没吸引力,实在不愿意读。
针对这种情况我也费了番心思。
最后终于想出了比较满意的构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六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游览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象,增强本课的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2.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书写顺序:“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入研读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明确:太和殿。
2.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明确: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
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
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
板书:详略得当。
3.范读:(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2)“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4.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此时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故宫的呢明确:作者是在远处和近处去描写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⒈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⒉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⒊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空间顺序。
三、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软件、电视、视频投影仪等。
四、教学设想:⒈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⒊教师讲解与导练结合,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结合另一解说词《解州关帝庙》巩固所学空间顺序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⒈导入新课:①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打一个地名,是哪里?(谜底:故宫)②简介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⒉显示主菜单:课前准备教师明确:这篇课文共讲两课时,本空间顺序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本文的说太和殿明顺序,即空间顺序;第二课时集中总结全文讲皇权的中心-太和殿。
⒊课前准备: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翻开课本164页,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
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u)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屏幕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之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对象分析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2、难点:找立足点。
五、教法设计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六、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
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1、请到过故宫的同学当导游,演示课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1)、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2)、小结: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3、变个顺序说故宫(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四)、精读5——8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1、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
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4、口头作文:介绍电教室。
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五)文化熏陶(多媒体展示几组建筑图片,配以老师的解说。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
下面请大家欣赏几组图片: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
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
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六)布置作业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1、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2、在你的语文资料库中设立一个“建筑览胜”专栏,多方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
3、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4、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2.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部分词语。
2、掌握说明文写作顺序。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空间顺序的能力——抓住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使用方位词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图片法、活动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故宫真遗憾”,的确到了北京,故宫是非游不可的景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2、展示故宫图片,开始一段“故宫之旅”。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4、故宫之旅初体验:假如你是一位导游,面对从未到过故宫的游客,在正式游玩前会对他们简单介绍关于故宫的哪些信息?结合第1、2两段的相关信息,把故宫的概况以导游词的形式向游客做个介绍。
5、故宫之旅定线路: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游玩的地方很多很多,大小宫殿就有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全部游玩是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就结合课文3—15段,参照课后习题一,为我们这次故宫之旅确定一条最佳游玩线路,争取把主要景点一网打尽!明确本文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6、故宫之旅深度游:刚刚在确定线路时,很多游客对在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太和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导游对这个景点进行重点介绍。
那我们就停下匆匆的脚步,深入太和殿去一探究竟。
①明确说明顺序:由外到内②方位词填空,明确合理使用方位词可以使说明更有条理。
③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重点介绍太和殿?④思考:为什么第6段的介绍中屡屡出现“龙”这种动物?7、故宫之旅制图标:这次旅行很快就要走到终点,旅行社准备用一次互动来结束本次愉快的旅行。
请游客们拿起笔,根据你们一路上所观察到的、感悟到的,并结合故宫的建筑特点,为故宫博物院设计一个标志。
8、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游览完故宫,你有何感想?(建筑,流动的音乐;建筑,无言的史诗。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北京故宫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同学们,让我们以拥有故宫而骄傲吧!)9、小结: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也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10、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根据本文学到的说明文相关知识,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一下我们的阶梯教室。
附:板书设计故宫博物院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顺序:南→北3.教学反思上完公开课《故宫博物院》之后,我感觉在一节课内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有点仓促。
我之所以敢这么上,主要是想换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案。
读过福州一中陈日亮老师的书《我即语文》,曾见书中谈到若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不应该把一篇课文上得支离破碎,而应该相应设置若干种课型,这些课型分别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标,比如,有只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课,有教师主持引领的新课教学,有集中巩固旧课的复习课,还有作文专项值得的课型和学生修改的课型,等等。
于是,我想尝试将必须花两教时解读的课文,分成两种课型来上。
这种上法,肯定会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故宫博物院》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内容涉及生字词正音和解释,归纳课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顺序,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在运用说明方法的字里行间做批注。
此外,课后练习也都必须完成。
在这一节课里,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情,对个别难点进行适当点拨,但不能给出答案,给学生留下悬念,以便第二节课吸引学生的关注。
在第二节课(即公开课)里,多数问题跟第一节有关,意在让学生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
一旦回答正确,学生心中就能获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开课上完,我在来个班进行了调查,好中差的层面都咨询过这样的问题:“《苏州园林》那样一节课教一半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而《故宫博物院》那样前一节课预习后一节课教课,你说那一种教法你更喜欢、听得更清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像《故宫博物院》这样上比较好。
”我再问:“可是,《故宫博物院》上的太匆忙,进度太快,你全听明白了?”“听得懂啊,不会太快!”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因为我这堂课没有误人子弟。
语文教改的口号喊了这么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为本”,以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旨归,这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矛盾。
了解学情、尊重学情,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并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厦门市中考说明,也是老师严格施教的主要根据。
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