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秦俑漫笔
沪教版八下语文背默内容(推荐五篇)

沪教版八下语文背默内容(推荐五篇)第一篇:沪教版八下语文背默内容八下背默内容一、每周一诗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6、《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7、《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8、《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9、《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0、《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步出夏门行》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沪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S版)

(沪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S版)初中(1997年2月第三版)七年级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单元一石壕吏杜甫二卖炭翁白居易[扩展阅读]读读想想老马臧克家一句话闻一多读读背背赤日炎炎似火烧《水浒传》伤田家聂夷中复读与运用第二单元三平民总统孙中山马庚存四伞包和豆角[扩展阅读]读读想想雪下大了丁浪人民公仆孔繁森读读背背善为国者刘向衙斋卧听萧萧竹郑燮复读与运用第三单元五牛郎织女六渔夫的故事[扩展阅读]读读想想孟姜女日月潭读读背背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复读与运用第四单元七松鼠[法]布丰八蝎子贾祖璋[扩展阅读]读读想想螳螂徐廷华有趣的动物学淳读读背背正午牡丹沈括复读与运用第五单元九背影朱自清十佛罗伦萨小抄写员[意]亚米契斯[扩展阅读]读读想想示儿女陈毅挨揍张永亮读读背背游子吟孟郊复读与运用第六单元十一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十二古文两篇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周处刘义庆[扩展阅读]读读想想说\'小\' 林默涵寓言二则啄木鸟与树鹰和鼹鼠读读背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语录四则复读与运用第七单元十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十四童区寄传柳宗元[扩展阅读]读读想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吴承恩大铁椎传魏禧读读背背\'君子成人之美\'等语录四则复读与运用表达一从生活中积累表达材料二叙事要有中心三变换顺序叙述一件事四介绍事物要抓住特点五详细地说和简略地说六就一件事谈谈看法七会听会记*\'扩展阅读\'中\'读读背背\'的文章,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可在课内读,也可在课外读;\'读读背背\'的诗文,主要让形式在课外阅读背诵。
七年级第二学期阅读*第一单元一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二南京[日]大庭美萘子[扩展阅读]读读想想歌词二首游击队歌贺绿汀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马玉祥同大学生的对话读读背背题临安邸林升示儿陆游复读与运用第二单元三上海的几处景观小蓓四飞虹凌波话大桥孙悦[扩展阅读]读读想想昂然屹立的东方明珠塔李亚力上海小传顾荣舫读读背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复读与运用第三单元五谈骨气吴晗六责任廖烈东[扩展阅读]读读想想漫谈\'人格\' 黄彦方志敏正气凛然读读背背齐大饥《礼记》复读与运用第四单元七愚公移山《列子》八狼蒲松龄[扩展阅读]读读想想黔之驴柳宗元知人不易《吕氏春秋》读读背背竹石郑燮善积者昌,恶积者丧《三国志》复读与运用第五单元九说梦傅连暲十人体内的\'夜班\'工作陈良[扩展阅读]读读想想生命之水李宗浩智慧之花杨锋读读背背贾生李商隐复读与运用第六单元十一社戏鲁迅十二月迹贾平凹[扩展阅读]读读背背三颗枸杞豆程海梦痕丰子恺读读背背敕勒歌复读与运用第七单元十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十四小人无朋欧阳修读读想想交友之道潘益大名人论友谊读读背背芙蓉楼送别辛渐王昌龄赠汪伦李白复读与运用表达一叙述中的\'我\'和\'他\'二说明一个操作过程三发表意见要有事实根据四学编小故事五列个提纲好六写静态和写动态七文章语句的修改(上)*\'扩展阅读\'中\'读读背背\'的文章,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可在课内读,也可在课外读;\'读读背背\'的诗文,主要让形式在课外阅读背诵。
沪教版《秦 俑 漫 笔》教案

秦俑漫笔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以游览顺序组织结构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描写的生动性。
说明:本文以游踪为序,描述了“世界第八奇观”的秦俑,称赞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再现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抒写出面对秦俑作者厚重悲壮的历史感。
作者思路清晰严密,段落衔接自然、前后照应,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理清思路。
作者观察角度有俯视全貌、有近看细景,运用细腻的描写,借助丰富的想象,融满腔热情于生动的语言中,所以,教学侧重于品味语言,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情感。
难点:理解第六段的观感。
说明:语言是情感的依托,教学中应该重点抓住品味语言来领会情感,这也是学生赏析文本的一个难点,所以用赏图、朗读、点评、重点词填空等方式反复推敲,引导学生领会运用联想拓宽思维空间、增添历史感凝重感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拓展:比较阅读是很好的思维训练方式,因此可以阅读例文“走近秦俑”交流阅读中的发现。
明确:例文肯定了秦俑的艺术价值,同时更多是写对于历史的思考。
本文主旨就是称赞秦俑艺术价值,同时观感中也联想到历史,增添了凝重感。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面对同一事物,因作者思考角度不同,写作内容有异,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不能片面化。
例文:走近秦俑沧海学历史,不能不知秦始皇;到西安,不可不看兵马俑。
出西安城东行,过临潼约4公里许,可见巍巍始皇陵。
再向东,便是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所在。
随着人流,我走进一号坑展览大厅,沿廊道巡览阵容庞大、气势磅礴的兵马俑。
自1974年春临潼县西杨村几名掘井农民的镢头掘出第一块陶俑的碎片,这里先后挖掘出六千多具兵马俑,以后在附近又相继探掘到二号坑、三号坑以及未来得及完工的四号坑,又掘出兵马俑二千多具。
凭其雕塑精、规模大、气势雄,被称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从电视从书中,不知已多少次的纵览横读。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沉船之前共21页文档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八年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上海初二第二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答案)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B )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8. 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乎一幅深秋空阔浩渺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初诗人愁苦悲凉的心境。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11.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
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
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
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
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医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见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武王示[示,给……看]之[指扁鹊]病。
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疾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停止,病愈的意思]也,将使耳不聪[灵敏],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曰:“君与知之[指治病的事]者谋[商量,商议]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威尼斯商人共30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 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威
尼斯商人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醉太平共19页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试用本:醉太平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Fra bibliotek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天净沙·秋共17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第 二学期试用本:天净沙·秋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Leabharlann 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由
• 参观时 步入展厅 叹为观止 看秦俑和 陶俑
• 参观后 步出展厅 赞叹不已 高度评价
秦俑漫笔
秦俑概况一
• 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 1.5公里处,它是秦始皇帝陵园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秦始皇帝陵的布局是模拟 当年秦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象样的形 制建造的,而兵马俑坑则象征着秦陵的 地下王国的军队,即一支冥军。
秦俑概况二
•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 木或铜等作的象人的物件。俑的质地 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 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 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 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压胜 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当时的各种 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 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秦俑概况三
•
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
美”征服了二十世纪的现代人。
读准下列词语
• 骊山 绛雾氤氲 岿然 临潼县 嫣红
• 蜿蜒 遐迩 铠甲 粗犷 忧悒 躜
俯视庞大的军阵
武士俑的造型
射士和骑士俑
初露头脚的陶俑
秦俑雕塑之美,难以忘怀
理清文章思路
• 参观顺序 行踪 容
感情
主要内
• 参观前 驱车到秦陵 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