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汇编_第1讲:差量法

合集下载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Method of differences)是一种常用于化学计算中的方法,它基于简单的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计算,包括浓度计算、物质量计算、平衡常数计算等等。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前后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来求解问题。

在使用差量法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状态,然后计算出其他状态与基准状态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通常以数值的形式表示。

举个例子来说明差量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有一瓶体积为500mL的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浓度为30%(体积百分比)。

现在我们想要将浓度调整为20%。

要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酒精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基准状态:即初始状态,即30%浓度的酒精溶液。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酒精的体积差异为30%-20%=10%,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20%-30%=-10%。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酒精的体积为10%*500mL=50mL,而所需溶液的体积为-10%*500mL=-50mL。

4.计算最终结果:将所需差异与基准状态中的对应量进行分别相加,即500mL+50mL=550mL的酒精溶液,以及500mL-50mL=450mL的溶液。

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得到将初始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调整为20%浓度所需的酒精体积为50mL,以及溶液体积为450mL。

差量法同样适用于物质量计算。

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制备100mL浓度为2M的盐酸溶液。

然而,我们只有0.1M和5M的盐酸溶液供应。

我们可以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1.确定基准状态:我们可以选择0.1M的盐酸溶液作为基准状态。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盐酸的浓度差异为2M-0.1M=1.9M,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100mL-0mL=100mL。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0.1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9M*100mL/0.1M=1900mL,而所需5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0mL-1900mL=-1900mL。

中考化学差量法

中考化学差量法

中考化学差量法
差量法是一种在中考化学计算题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它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的变化(如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找出理论差量(固体、溶液或气体质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量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反应方程式:根据题目描述,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分析差量:根据反应方程式,找出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这就是所谓的“差量”。

3. 建立比例关系:将已知的实际差量(如题目中给出的溶液质量增加量)与理论差量(如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差)列成比例关系。

4. 解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求解未知量。

例如,求解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或其他相关量。

5. 检验结果:将求解出的结果代入原题,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如溶液质量增加量是否正确等。

需要注意的是,差量法在适用条件为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

在中考化学题目中,差量法的应用广泛,能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答计算题。

通过熟练掌握差量法,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题时能更加从容应对。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理解差量法的概念:差量法是化学中用于计算两个量之间差值的方法。

在差量法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量,然后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值,最后将差值除以两个量的平均值即可得到分子数。

2.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差量法求解:在一些化学方程式中,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差,以确定反应是否完全或有剩余物质。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生成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反应物A和B之间完全反应,如果有差值,则说明有剩余物质。

3. 混合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混合物,我们需要考虑其中各个组分之间之间的量差。

例如,假设混合物中有2摩尔A和1摩尔B,我们想确定其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A 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即2+1=3,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为3。

4. 反应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反应方程式,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之间之间的差值,以确定是否有反应或是否生成新事物。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和1摩尔D,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产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不相等,则说明有反应发生,产物D是由反应物A生成的。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解:设NaHCO3的质量为x,Cu的质量为y
2NaHCO3 = Na2CO3 + CO2↑+H2O↑ 固体质量减少
2Cu + O2 = 2CuO 固体质量增加
168 106 168-106=62
x 62x/168
128 32
y 32y/128
[例1]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 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铜多少克?
1
2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3
得:x=0.28(g) y=0.32(g)
4
一、固体差量
例2.ag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b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得:x=4.6g 所以Na%=4.6g/16.14g=28.5%
二、液体差量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g,求此铁的纯度。
1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2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 2 56-2=54 10x 55.4-50=5.4克 56∶54=10x∶5.4
X y 30-16=14mL
解得:x= 7mL,y=14mL
若剩余气体为CH4,则V(CH4):V(O2)=8:7
若剩余气体为O2,则V(CH4):V(O2)=7:23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O+CuO = 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8 44 44-28=16 2x克 18 -12 =6克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生成物的摩尔量以及余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实际应用。

一、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差量法基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摩尔量的差值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量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简单地根据给定的摩尔量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二、差量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化学方程式: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知的摩尔量和需求求解的未知的摩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应用差量法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4.检查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差量法的实际应用1.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量。

3.确定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的情况,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反应物是限定剂,哪一种是过剩剂,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4.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化学计量方面的问题,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生产中的用量计算、废料处理等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在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差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

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2. 注意: ① x 、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0.42moln(NaCl)-n(KCl)=0.42mol-0.02moln(NaCl)×58.5-n(KCl)×74.5=25解得n(NaCl)=0.3moln(KCl)=0.1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1. 原子守恒例2 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解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九年级化学解题方法之差量法

九年级化学解题方法之差量法

九年级化学解题方法之差量法解法分析“差量法”是九年级化学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主要是利用反应引起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差量(如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等),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理论质量差”,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质量差”,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一、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固体质量差的问题例1:将质量为16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16.8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 + CuSO 4 = FeSO 4 + Cu 固体质量差56 64 理论固体质量差值:64-56=8X 实际固体质量差值:(16.8-16)=0.8g56/ x =8 /0.8g x =5.6g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 g 。

二、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到气体质量差的问题例2: 将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CO 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CO+CuO====△Cu+CO 2 气体质量差28 44 理论气体质量差值:44-28=16X 实际气体质量差值:(3.2-2.4)=0.8g28/ x =16 /0.8g x =1.4g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1.4 g 。

三、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到溶液质量差的问题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105.4克,求样品中铁的质量为多少?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Fe+H 2SO 4=FeSO 4+H 2↑ 溶液质量差56 2 理论溶液质量差值:56-2=54X 实际溶液质量差值:105.4g -100g=5.4g56/ x =54 /5.4g x =5.6g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5.6g 。

练习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u 2(OH)2CO 3====△2CuO+CO 2↑+H 2O 】A.4.8%B.9.6%C.50%D.51.2%解:设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为x 1,木炭质量为x 2,△2↑+H 2O 固体质量差理论固体质量差值:222+12-128=106实际固体质量差值:(26.2-15.6)=10.6gC+2CuO ====△CO 2↑+2Cu 12/ x 2 =106 /10.6g x 2 =1.2g12 128 128/ x 1 =106 /10.6g x 1 =12.8gx 2 x 1 Cu%=12.8g/(26.2-1.2)g*100%=51.2%练习2:100g 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 ,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 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