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总结-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史料及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料及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料及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罗斯福新政的更伟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对于经济危机,而在于引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也是人民版教材的一个新的动向,其实,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并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罗斯福新政的更伟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对于经济危机。

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2、特点: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破坏性严重3、影响:⑴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⑵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⑴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⑵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 复兴工业——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直接影响:是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
无序竞争等。
主要依据市场来调节经济运行,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史料探史——经济大危机的危害 史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①。在对华 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 年的 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 45 万 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 9 212 826.56 元,作为借款②。” 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 30%以上③。两年后, 美国财政善后银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 5 000 万美元,以购买 美国的棉花和小麦④。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 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 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 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⑤。
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
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 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其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系统认知] 辩证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 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 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 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 代至今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煤矿工人家 里的场景: 寒风呼啸,一个身穿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 落里。 “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 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股票投机过度
材料五:美国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中,一直奉 行从英国传承的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就是 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 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 济生活加以干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并购、 重组等手段,可以同时控制生产、市场和价格, 以追逐高额、稳定的利润。
考点一
(1)含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 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2)发展过程 :罗斯福新政开创,凯恩斯倡导,二战 期间得到巩固和发展,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凯恩斯主义
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它主张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 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 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 企产相对过剩严重
材料二:1929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 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而年收入在200美元以下的贫困 户占全美家庭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 22%,还有21%的家庭收入不到100美元。贫富差距拉大 材料三: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来刺激消 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 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 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 妇说:“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 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 料理后事。” 信贷消费膨胀 材料四: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 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 一倍多。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1929年 9月3日,一天的成交量超过800万股。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含答案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含答案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4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3.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6)影响:①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②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特点:波及范围广,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特别大,资本主义生产缩减36%。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启示和教训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罗斯福新政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0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17 17
6
1.7
40~50 33 20 53
9
6.7 3.5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 A.英美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关税税率 C.世界贸易体系逐步建立 D.英美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美国一名黑人妇女描述了她在大萧条中的切身体 验:“我是一个从事各种最脏最累工作的黑人女 工。老板告诉我因白人女工妇女愿意做这个工作, 我得另找门户。”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劳资纠纷在经济危机期间日益公开化 B经济危机激化了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 C美国白人在经济危机中并无失业困扰 D经济危机迫使人们从事更艰苦的工作
局部调整和完善
1、1973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 在10%以内,但在1974年首次突破两位数 达到15.2%,此后直至1981年,这一数字 基本均在10%以上。这一局面( ) A.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 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 C. 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 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
3、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 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 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 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 映出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4、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 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 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 上做法旨在 A.维护美元霸权 B.防止通货膨胀 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
世界现代史
考点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针对训练 3. (2017 年临沂期中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就任总统后, 当即安排其顾问们和胡佛政府财政部即将离任的官员通力拟订出 “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加强对银行的管理; 3 月 8 日,这一 法案在国会参众两院高票通过,法案通过之迅速,意见之一致前所 未有。这表明 ( )
焦点二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33 年,以实行“新政”改革为竞选口号的民主党 人富兰克林 · 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内容 领域 金融 工业 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 作用 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 减少盲目生产, 为企业复兴创造良 好的条件 保证农民利益, 对农业复苏起到积 极作用 对缓解失业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 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问题; 有助于缓 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针对训练 1.(2017 年日照期中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 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 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 经济制度。”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 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而陷入动荡 B.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 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 D.法西斯滋长威胁到民主政治 )
特别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 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 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知识拓展:罗斯福新政推动美国社会的转型 (1)社会形态: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型。 (2)经济理论:由亚当 · 斯密自由放任向凯恩斯主义政府对经济 的全面干预转型。 (3)政府理念: 由建立之初政府保障个体自由尽量减少政府干预 向国家大规模干预调控转型。 (4)社会保障:由民间保障向国家大规模立法保障转型。 ( 5)社会救济:由直接救济向 “ 以工代赈” 转型;劳资关系由 紧张趋向缓和等。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 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 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1、材料中“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 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
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 国家干预经济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 “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来势凶猛 ②范围广 ③持续时间长 ④破坏力巨大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一)调整的背景——经济危机 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 材料一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经过
4.(2012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1题)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 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 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材料四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 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 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股票投机
活动猖獗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一)调整的背景——经济危机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世界经济破坏严重; 国际关系恶化; 政治危机; 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
1、根据材料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展示考情解读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专题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考查的重点:一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政策及特点,特别是产生的影响。

二是本专题多从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考查,特别是考查政府如何发挥发展经济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

三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并与苏联经济模式进行比较,为今天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提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基本矛盾、供需失衡、自由放任、国际关系恶化、法西斯主义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__基本矛盾__,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__分期付款__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时任总统胡佛的__自由放任__政策加剧了危机。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实行__货币贬值__,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__民主制度__摇摇欲坠。

〔跟踪训练〕1.(2018·泸州三模)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

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

这一现象表明(D)A.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B.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C.追逐财富成为时人普遍愿望D.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解析】根据“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

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可知,美国贫富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贫富悬殊严重,无法体现经济衰退,排除B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时人普遍愿望”,排除C项。

考点二罗斯福新政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国家干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生产关系调整1.背景(1)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__全国工业复兴法__》,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和__以工代赈__。

3.主要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__全面干预__。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__生产关系__进行的局部调整。

5.影响(1)积极——直接影响: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K 考点深化ao dian shen hua运用多种史观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从现代化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和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出了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从社会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从生态史观看: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文明史观: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文明成果,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交融。

〔跟踪训练〕2.(2018·南充三模)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

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为此他采取了(A)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从材料“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章程,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排除;C、D两项是保障工人利益的措施,排除。

3.(2018·深圳一模)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

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

这反映了(D)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解析】材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见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扩大行政机构(总统)的职能,此时的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进行制约,正说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到维护,从而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故A、B、C三项错误。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福利国家、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知识经济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__凯恩斯主义__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__滞胀__”时期。

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利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地社会服务。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保险、失业、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4)发展过程①出现: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政策调整,使“__福利国家__”发展起来。

②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

③继续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④缩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5)评价①缓解了__社会矛盾__,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使一些国家的__财政支出__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知识经济__为基础、以__信息技术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跟踪训练〕4.(2018·濮阳三模)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D)美国2% 36% 6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表格显示联邦德国和美国在第三产业的投入上比例上升,和农业和工业相比,体现出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A项错误;社会福利政策表格没有体现,B项错误;国民经济并不是衰退,C项错误。

5.(2018·青岛5月模拟)下表反映了美国(B)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3 5.5% 47.2% 48.3%1963~1967 3.3% 43.5% 53.2%A.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项错误;由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在提高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第三产业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这表明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这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故B 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外贸易的发展,故C项排除。

一、考查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渗透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史料实证等历史素养体验1(2018·全国卷Ⅲ·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1929~1930年1930~1931年类别烟煤业-12.3 -19.1金属矿业-6.6 -18.3制造业-7.2 -11.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不正确;材料所述工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项不正确;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D项不正确。

二、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