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评价
针灸治疗是否有助于治疗颈椎病?

针灸治疗是否有助于治疗颈椎病?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颈椎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困扰着许多人。
无论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还是经常低头看手机的“低头族”,都有可能受到颈椎病的侵袭。
当面对颈椎病带来的疼痛、麻木和不适时,人们总是在寻求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备受关注。
那么,针灸治疗是否真的有助于治疗颈椎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颈椎病的成因和症状。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疼痛、无力,头晕、头痛、恶心,甚至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
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颈椎病时,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这些穴位通常分布在颈部、肩部、上肢等部位,如风池、天柱、大椎、肩井、曲池、外关等。
那么,针灸治疗颈椎病到底有没有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首先,针灸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当针刺入穴位时,会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具有镇痛的作用。
其次,针灸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加了颈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为受损的组织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和氧气,有助于修复和恢复功能。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
除了单纯的针刺,针灸治疗颈椎病还常常结合艾灸、拔罐、推拿等方法,以增强疗效。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拔罐可以去除局部的湿气和瘀血,缓解肌肉的疲劳;推拿则可以放松肌肉,调整关节的位置。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估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耳
鸣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手臂无力、麻木等并发症。
针灸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
常常被用于治疗颈椎病。
本文旨在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方法:
本次评估选取符合颈椎病疼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和对照组。
其中,针灸组20例,应用电针法治疗颈椎病,对照组20例,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
两组
患者经过8次治疗后,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本次评估中,针灸组治愈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
同时,针灸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
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颈部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手臂无力、麻木等并发症也有所改善。
针灸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较小。
本次评估结果表明,针灸对颈椎病疼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不仅可以
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评估样本较少,本次评估还需要更
多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本人技术专长述评针灸推拿

本人技术专长述评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具备相关技术专长的人士,我对针灸推拿的评价如下。
针灸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比于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或按摩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针灸推拿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负担,适合广大人群使用。
针灸推拿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疾病的症状和体质。
例如,针灸推拿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中,常常能够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功能。
针灸推拿还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领域。
通过针灸推拿的治疗,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针灸推拿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质量,延缓衰老。
针灸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虽然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但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无疑是其最大的优势。
作为一名具备相关技术专长的人士,我深信针灸推拿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6-09T02:05:48.73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2期作者:李益[导读]李益(四川省西充县多扶中心卫生院;四川西充637200)颈椎病是常见的椎体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再加上使用手机电脑时间过长。
目前,颈椎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其中神经根型最常见,以头晕、头痛颈部僵硬为主要症状,压迫神经后常常引起手及肩关节麻木。
对颈椎周围穴位进行按摩、疏通,在不同的穴位上实施不同的针刺手法,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手肩部麻木等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减少不适症状发生,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一、针灸选穴及配穴原则选穴原则分为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经验选穴原则,近部选穴是在颈椎病变周围进行选穴,例如大椎、肩井等,体现了“经络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远部选穴是在经络循行路线上选择可以治疗本病的腧穴,例如申脉、昆仑等,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辩证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因病机的特点进行选穴,颈椎病分为督脉证、阳明证及太阳证,根据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实证中风寒痹阻证选择风门、大椎;血瘀患者舌象裂纹选择膈俞、合谷;肝肾亏虚患者选择肝俞、肾俞;恶心呕吐患者选择中脘、内关等;耳鸣、耳聋患者选择听宫、外关等。
督脉及足太阳经证配穴选择风府、昆仑;手太阳经证配穴选择小海、少泽;手阳明经证配穴选择肩三针及曲池。
二、针刺艾灸治疗近年来,针刺治疗颈椎病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椎体活动受限、僵硬等不适症状。
针刺前需要根据患者的CT检查结果确定穴位。
治疗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及阿是穴,督脉及太阳经证的主要穴位为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大椎、后溪、肩井、太阳,百会、申脉等,天柱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可疏通头部血脉,将太阳经与督脉相连,主要表现为颈部及后枕部疼痛,颈椎周围僵硬发紧;手太阳经证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部压痛明显,沿着前臂内侧缘发射性疼痛、麻木,无名指或小拇指症状明显;手阳明经证临床症状表现为手臂外侧放射性疼痛,拇指及食指症状明显,经络辨证治疗法与经络循行路线相同,需要遵循“经络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进行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次调查是从2022年5月开始的,至2023年5月结束,选择的是本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42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分得的患者数量是21例,对照组只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颈椎活动程度评分和颈椎弯曲度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椎活动程度评分显著降低,颈椎弯曲度显著升高,其中改变突出的是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P<0.05。
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情况下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针灸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
颈椎肥厚增生、椎间盘推行变化、骨质增生以及劳动损伤等均有可能诱发这一疾病发生,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肢麻木、头晕头痛,病情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甚至瘫痪,降低其生活质量[1]。
该病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较佳,但是单一性的针灸治疗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仍不理想。
研究发现若是联合推拿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
本次就是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是从2022年5月开始的,至2023年5月结束,选择的是本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42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分得的患者数量是21例,对照组年龄是31-76岁(52.36±3.69)岁,男13例,女8例,病程在8个月-7年(3.26±0.59)年;观察组年龄是32-77岁(53.06±3.72)岁,男12例,女9例,病程在9个月-7年(3.31±0.61)年。
组间数据相比没有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上均已得到确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不能完成本次调查的患者。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浅析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在近年来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实行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发病率较高的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效果;针灸推拿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1-1.5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中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及其效果评估。
首先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肌肉疲劳导致气血运行阻滞引起的。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为主要方法。
具体来说,中医常采用中药配方、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疗颈椎病。
中药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敷的方式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川芎、当归、白芍、桑枝等,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痛症和运动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外用的中药制剂,如龙骨膏、穴位贴敷等,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和局部的疼痛。
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传统疗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
针灸治疗对于颈椎病的疼痛、肌肉紧张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常用的针刺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天突等,这些穴位与颈椎相关的经络相连,针刺后能够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症状。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颈部和周围的肌肉组织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压等,这些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从而缓解症状。
针对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疼痛缓解情况的评估。
疼痛是颈椎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通过问诊、视觉模拟评分工具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治疗后疼痛情况的改善程度。
其次是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
颈椎病患者常常面临运动受限的情况,包括颈部转动、抬头等活动受限。
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评估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最后是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评估。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功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
该病的临床特点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导致颈部疼痛、肩部疼痛、手臂无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达到调整机体功能,促进康复的治疗方法。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中医推拿通过调整颈部的神经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中医推拿还可以调整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也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传导,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促进组织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等多方面,能够全面、多角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二、临床疗效分析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下面通过临床案例进行疗效分析。
病例一:患者王某,女,45岁,颈椎病症状为颈部疼痛、肩部酸痛,右侧上肢无力。
经过10次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减轻明显,肩部酸痛症状缓解,右侧上肢无力得到明显改善。
经检查,患者的颈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两个病例的举例,可以看出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06T16:07:56.7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作者:翟战锋
[导读]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可被显著改善,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利辛县中医院安徽亳州 2367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颈椎病由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接收于我院的170例颈椎病病人被分为2组(每组85例,依据随机分组法),针刺联合推拿的措施被用于治疗组的治疗上,而对照组仅被给予推拿的措施,另外,2组均被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的措施(如牵引和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
对比其疗效。
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
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可被显著改善,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疗效
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类疾病,颈椎病多以针灸的方式去治疗,该方法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论作为依据,但不稳定的颈椎仅采用针刺治疗无法让病人恢复[1]。
因此将针刺和推拿相结合的措施应用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上且取得了卓越成效,且结果被阐述于下文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8月-2018年1月接收于我院的70例颈椎病病人被分为2组(每组85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入选标准:(1)具有慢性的劳损或者是外伤的病史。
(2)所有患者均经X线、CT和磁共振方面被确诊。
(3)患者脊椎未见有炎症性病理变化;(4)所有患者脊椎未出现骨折以及黄軔带为出现增厚现象;其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8.6±3.8)岁),类型:颈型46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各有14例,另有20例患者为交感神经型。
对照组年龄最小17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70.9±4.1)岁),类型:颈型与神经根型各有44例,椎动脉型16例,另有20例患者为交感神经型。
2组基础性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仅被给予推拿的措施,而针刺联合推拿的措施被用于治疗组的治疗上,除此之外,2组均被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的措施(如牵引和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
1.2.1针刺方式
通过影像学将病变位置以及其情况检查出来后,让患者保持坐立姿势,首先与患者沟通让其保持放松,之后在其颈夹脊穴、风池穴(两侧)和天柱穴的皮肤周围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将提前准备好的30号毫针(1.5寸)于颈夹脊穴直刺约1寸,于患者风池穴斜刺1.2寸左右(约倾斜15度),在天柱穴以直刺的方式进针0.6寸左右。
操作时为避免对延髓造成损伤,不要过于向内上方过深进针。
经过半小时的针刺治疗后将针拔出,随后再对患者采取推拿的措施进行治疗。
1.2.2推拿方式
让患者保持坐姿,推拿医师站于患者身后对其颈部和项部两侧进行推拿(拇指手法以推、揉为主,三指以拿捏为主),待推拿至患者肌肉完全放松后再以双手对其进行牵引1-2min,之后进行旋转复位,治疗一个疗程(10d,1d/次)。
1.2.3其他辅助方式
(1)牵引治疗:依据笔者数年经验得出对该类患者实施牵引治疗应该辩证治疗,对于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2个类型的患者实施牵引治疗常收效颇佳,而除此之外的颈椎病类型应慎用,以防止加重病人的疼痛。
(2)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对于椎动脉型的患者的治疗,采用静滴血管扩张药可将患者脑部的血氧供给改善从而能将治疗效果大大提升。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被用来本次数据的分析。
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t值检验)的描述形式分别为[n(%)]和(x±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检验水准α被设定为0.05。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7%、78.82%。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度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方面的病变多与患者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期保持某些动作有关,其常见的病变类型有3种(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该病会诱发患者肩部及上肢出现严重的疼痛感[2]。
考虑到该病的复杂性以及反复发作的特性,在对患者实施针刺推拿的措施时若配合牵引治疗,可使患者的病症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
尤其对于椎动脉出现压迫的患者,给予其血管扩张药物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其脑部血氧供应[3]。
针刺能使患者椎枕肌肉群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缓解损伤血管与神经根。
同时,对患者的颈夹脊穴、风池穴(两侧)和天柱穴等穴进行针刺可使病变组织保持较好的血液微循环,这对于机体快速吸收炎性物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针刺的刺激可促使机体分泌类吗啡样物质进而使患者疼痛阈值也能得到提高[4]。
同时推拿的措施应用到该病的治疗上可起到活筋疏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其对于患者颈部肌
肉的放松以及纠正错乱关节和组织十分有利,可促使患者的病变组织得到快速整复[5]。
因此,针刺联合合适的推拿措施可奏镇痛、舒筋之双重功效,其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着极佳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可被显著改善,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元水.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27):30-30.
[2]苗润.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35):187-188.
[3]王正英.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4):51-51.
[4]何小斌.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26(48):756-757.
[5]庞海燕.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1):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