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可靠性技术

合集下载

数字通信第八章完整版

数字通信第八章完整版
离、高速的信息传输。
03
数字信号的生成与传输
数字信号的生成
数字信号的种类
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ΔM)、脉码调制(PCM) 等。
数字信号的生成方法
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采样定理
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才能准确恢复原始信号。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BCH码与RS码的解码方法
BCH码和RS码的解码通常采用代数方法和迭代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解码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 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求解高次方程和矩阵运算等。
05
数字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TDM)
总结词
时分复用是一种将时间分割成多个时间段,并在每个时间段上传输一路信号的 复用技术。
详细描述
CDMA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特的扩频码型,实现多个 用户在同一频段上的通信。接收端利用相关器对接收到的信 号进行解扩频,还原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多路信号的复用 和解复用。
06
数字通信中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电路交换
在通信过程中保持通信链路状态,占 用通信资源直到通信结束。
ATM
异步传输模式,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输,支持实时、非实时等多种业务,具有高效的带宽管理和统计复用功能。
ATM交换
基于信元的交换方式,通过建立虚通道和虚路径实现灵活的带宽管理和多业务支持。
07
数字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 息的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
由发送端、接收端和传输 媒介组成,传输媒介通常 是空气或空间。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原理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过程是在满足一定数学关系的前提下, 将输入信息序列映射到一个新的码字序列。这种映射关系 可以由线性方程组表示。

第八章货物求一览表及技术规范

第八章货物求一览表及技术规范

第八章货物需求一览表及技术规范以下条款中打“*”号的条款为实质性响应条款,如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不满足任何一项实质性条款,为不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其《投标文件》将被拒绝。

第一包一、项目进度要求(1)项目工期:在签订合同之日起20个自然日内完成所有设备的到货、安装、调试;(2)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3)项目验收:验收阶段,进行功能和性能的验收测试。

从所采购设备和系统集成的功能性、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及系统文档、管理规范等方面组织全面验收。

验收安排分为系统初验、系统试运行和系统终验。

二、技术培训要求(1)现场培训:在设备安装部署、调试及故障处理过程中,中标方提供对采购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熟悉现场安装环境、体系架构、设备操作及日常维护工作,便于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

(2)集中培训:中标方提供与本项目建设、管理、日常维护有关的国内集中系统培训,要求培训时间为10天,设备原厂商提供的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于2天。

中标方提供集中培训的课程内容与安排、培训地点,指定授课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因租用教室与设备、聘请教师、打印材料等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由中标方承担。

三、质量保证期该包所有产品均需3年的质量保证期及相关的服务,除非有特别的要求需另行说明的,在设备技术要求中也列明所需的质保,中标者被视为承诺承担对应的服务,并要做出相应的书面承诺。

在IT硬件部分所列产品,中标方在相应服务期限内提供更换备品、备件服务,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四、技术服务要求(1)服务要求投标公司需要提供3年5*8的驻场服务,人员不少于1人,驻场工程师必须具备所投交换机设备厂家中高级认证证书。

在质量保证期间,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和服务。

服务方式应包括但不限于:电话技术服务、远程技术支持服务、现场技术服务、定期巡查服务、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升级服务等。

(2)维护响应时间如系统出现故障,应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中标人必须在1小时内对用户所提出的维护要求作出实质性响应。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1.1 数字电路概述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字电路的应用领域1.2 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1.3 数字电路的表示方法逻辑电路图真值表卡诺图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2.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2.2 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2.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最小化方法卡诺图化简法逻辑函数的优化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3.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3.2 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3.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建模状态编码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仿真第四章: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4.1 数字电路设计流程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电路实现测试与验证4.2 数字电路仿真技术数字电路仿真原理常用仿真工具仿真举例4.3 数字电路的测试与维护数字电路测试方法故障诊断与定位数字电路的维护与优化第五章:数字系统的应用5.1 数字系统概述数字系统的定义数字系统的特点数字系统的应用领域5.2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系统设计流程数字系统模块划分数字系统的设计工具5.3 数字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控制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音频处理系统第六章:数字集成电路6.1 数字集成电路概述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数字集成电路的优点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6.2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晶圆制造集成电路布局布线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6.3 常见数字集成电路MOSFETCMOS逻辑门集成电路的封装类型第七章:数字信号处理器(DSP)7.1 数字信号处理器概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定义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特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7.2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7.3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编程与开发编程语言开发工具与环境编程举例第八章:数字系统的可靠性8.1 数字系统的可靠性概述数字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影响数字系统可靠性的因素数字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8.2 数字系统的容错技术冗余设计容错算法故障检测与恢复8.3 数字系统的可靠性测试与验证可靠性测试方法可靠性测试指标可靠性验证实例第九章:数字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9.1 数字电子技术的创新新型数字电路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研究热点数字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9.2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生物医学工程9.3 数字电子技术的产业现状与展望数字电子技术产业概述我国数字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数字电子技术的市场前景第十章:综合实践项目10.1 综合实践项目概述项目目的与意义项目内容与要求项目评价与反馈10.2 综合实践项目案例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实现数字音调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3 项目实施与指导项目实施流程项目指导与支持项目成果展示与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数字电路基础: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逻辑门、逻辑函数和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熟悉数字电路的表示方法。

第八章容错技术详解

第八章容错技术详解

部件故障检测

比较策略



多数投票 均值 中值 ……
部件故障检测

决策判断实例
A1
`
B1
`
C1
`
A4
A0
A2
B4
B0
B2
C4
C0 C3
C2
A3
(a) 正常感应器 (b)
B3
` 故障传感器 (c)
O n log n
部件故障检测

加权中值判断结果
加权后的理论识别率(邻居数为4)
O n log n
内容提要
1. 2. 3. 4. 5.
概述
故障模型
故障检测
故障修复
可靠性协议
可靠性协议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可靠性协议

物理层 物理层是实现无线网络通信的基石, 其可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 的容错能力。物理层主要负责数据的编 码调制、解调解码、发送与接收。对于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的通信,为了使 得数据能够被可靠地传输或接收,必须 要做到高的接收机灵敏度、低的背景噪 声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可靠性协议

传输层
事件汇聚到Sink
可靠性协议

传输层 ---- 从汇聚节点到传感节点的传输 PSFQ(Pump Slowly, Fetch Quickly)为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编程或重新指定任务提供 了可靠传输,并提供了到接收端延迟保证。源 节点低速向网络注入数据包以避免网络拥塞, 接收节点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测这些数据包是否 丢失,假如发生丢失就请求重传。当节点收到 的包序号不等于上一个包序号加1,那么就认为 有包丢失。这个节点在收到正确的包之前停止 继续发送包。

第八章_指数分布和可靠性增长模型

第八章_指数分布和可靠性增长模型

0
p{N (t ) y} [m(t )]y / y !em(t ) , y 0,1, 2,...
• λ是初始故障密度,θ是每个故障归一化故障密度的下降率。 • 延迟S模型和变形S模型: m(t ) k[1 (1 t )et ] • t是时间,λ是错误检查率,k是缺陷总数或所有缺陷的累计缺 陷率。
• 故障间隔时间模型的假设较严格,数据更难收集并需要一 定的精确性。 • 缺陷计数模型基本假设: 1、测时间隔彼此相互独立 2、间隔之间的测试是均匀的(关键) 3、在不重叠的间隔中测试到的缺陷数目彼此之间相互独 立。
• 模型评价:
预测有效性 性能 假设的质量 可应用性 简单性(数据采集简单代价不高,概念简单,不需要很多 数学基础,计算机程序易于实现。)
每 KCSI 的 缺 陷 数
t
每 KCSI 的 缺 陷 数
累积分布

可靠性增长模型
• 故障间隔时间模型:变量为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 • 故障数目模型:变量是在一个特定时间间隔内的故障或失 败数目。 • Jelinski-Moranda模型:假设测试开始时有N个故障,失 败随机发生,造成的影响一样,修复时间不计,修复是完 美的。在第(i-1)个故障和第i个故障之间的时间如下: • Littlewood模型:假设不同的故障影响不同,较大的缺陷 往往容易更早发现并修正。 • Goel-Okumoto不完美调试模型:假设修复时间不计,修 复的完美。第(i-1)个故障和第i个故障间各种的危险几 率函数如下: Z (ti ) [ N p(i 1)] • N是测试开始时的故障数目,p是不完美调试概率,λ是每 个缺陷的故障率。
• 过程建模:
1、检查数据 2、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型,基于对测试过程、数据和模型 假设的理解用模型来拟合数据。 3、预测模型的参数 4、通过在选定模型中换上参数的预测值而得到拟合的模 型。 5、进行拟合程度测试,评价模型合理性。 6、根据拟合的模型进行可靠性预测。 • 压缩因子:测试缺陷密度和领域缺陷密度之间的这种不同 。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RSz=[1-(1-RMzRH)(1-RMz)]RM
8.3 人机系统评价
1.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2)评价方法的通用性 (3)评价指标的综合性
8.3 人机系统评价
2.评价指标的建立
(1)技术评价指标 (2)经济评价指标 (3)环境评价指标
8.3 人机系统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
人机系统设计评价指标(要素)体系中,可 以从整体性、技术性、宜人性、安全性、经济 性、环境舒适性等角度进行评价。
4.多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8.2 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5.控制器监控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设监控器的可靠度为RMk,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Sk按 下式计算:
RSk=[1-(1-RMkRH)(1-RH)]RM
8.2 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6.自动控制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设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度为RMz,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RSz按下式计算:
8.3 人机系统评价
4.评价方法
(1)校核表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
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提出的人类工效学系统,其 主要内容如下:
1)作业空间的分析。 2)作业方法的分析。 3)环境分析。 4)作业组织分析。 5)负荷分析。 6)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分析。
8.3 人机系统评价
4.评价方法 (2)海洛德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仪表与控制器的配置和安装位置对人是否 适 当 , 常 用 海 洛 德 (Human Error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Logic Development,HERALD)法,即人的失误 与可靠性分析逻辑推算法。海洛德法规定,先求出人们 在执行任务时成功与失误的概率,然后进行系统评价。
• 2.故障率(或失效率)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的管理,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确保企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运营场所、生产设备、生产线、产品等相关领域。

第三条企业的可靠性管理要遵循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的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可靠性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严格执行。

第五条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体系、责任和义务、管理程序、应急预案、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

第七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规范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生产设备和产品的符合要求。

第八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的监督和检查,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

第九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第十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经济性原则,优化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章管理体系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管理程序,完善管理手段,保障企业的可靠性管理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可靠性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员配备、工作机制、信息系统等内容。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设立可靠性管理部门或专职的可靠性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可靠性管理部门或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工作。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可靠性管理的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

第四章责任和义务第十六条企业领导层应当明确可靠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履行。

第十七条企业领导层应当重视可靠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十八条可靠性管理部门或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可靠性管理规程,确保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

船舶可靠性工程导论第八章

船舶可靠性工程导论第八章

其三是描述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的参数。这类 参数有:空中停车率和送修率。 空中停车率(Inflight Shutdown Rate)定义为 在规定期间内发动机在空中任何时刻发生的停车 总次数除以发动机飞行小时数,通常用每1000发 动机飞行小时发生的空中停车事件数表示。 送修率(Shop Visit Rate)定义为在规定期间 内发动机送修的总次数除以发动机飞行小间数, 通常表示为每1000发动机飞行小时的送修事件数 。
Re 1
地面返航, 空中返航和换场着陆次数 营运总离站次数
(7-3)
飞行可靠度(Inflig,但不包括地面返航。飞行可靠度 Rin 可 用下式表示;
Rin 1
空中返航和换场着陆次数 营运总离站次数
其二是描述飞机各系统、分系统、设备(或部 件)可靠性的参数。这类参数有:平均故障间隔 时间和平均非计划拆卸间隔时间。
Rd 1
延误和取消航班次数 营运总离站次数
(7-2)
出勤可靠度是目前世界民航界广泛采用的可靠性参数。美国麦道飞机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 及西欧的空中客车飞机公司等都以出勤可靠度作为民用飞机的主要可靠应届生参数。
航行可靠度(Enroute Reliability)定义为没有发生导致偏离飞行计划的故障而顾功地完成飞 行计划的概率。航行可靠度由下式表示:
可靠性参数体系的特征:
•系数体系应具备完备性 •所选择的参数应具有针对性
•选择可靠性参数时应注意相关性
•参数应具有可计算性
舰船可靠性要回答的问题:
•当需要时舰船能够投入战斗活动的能力——可用性 问题 •完成战斗航行任务的能力,也就是从战斗出航开始 到完成作战任务并安全返回的能力——任务可靠性 问题
Rsc 1 航班中断次数 营运总离站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4
可靠性特征量理论上的值称为真值,由产品失效 的数学模型确定。 通过对n个样本的观测,经过统计计算得到真值 的估计值。
ˆ ( t ) = ns( t ) = n −nf ( t ) R n n
n
n-nf(t)
t=0
ns(t)
t
8-15
例子
某电子器件110只的失效时间经分组整理后如下表,试 估计它的可靠度函数。
8-19
f ( t ) dR( t ) 1 d[lnR( t )] λ( t ) = =− ⋅ =− R( t ) dt R( t ) dt R( t ) = e ∫0
− λ( t )dt
t
失效率的估计值
ˆ λ( t ) =

nf ( t + ∆t ) − nf ( t ) [ n − nf ( t )]⋅ ∆t n⋅ ∆t
不可靠度也称为累积失效概率、失效分布函数、 寿命分布函数 。
R(t)
1.0 0.5
F(t)
0 ≤ F( t ) ≤1 F( 0) = 0 F( ∞) =1
ˆ (t ) = nf (t ) 估计值 F n
0
t 0.5
t
8-17
就连续寿命分布而言,失效分布函数的导数称为 失效密度函数,记为f(t)。 f(t)表示产品连续工作时间t之后的一个单位时间 △t内,产品失效数量与t=0时刻的产品总数之比。
=
∆nf ( t ) ns ( t )⋅ ∆t n ˆ (t ) f = ˆ R( t )
8-20
ˆ λ( t ) =
nf ( t + ∆t ) − nf ( t ) [ n − nf ( t )]
例子
对100个某种型号产品进行寿命试验,在t=100h前有2 个失效,在100~105h内有1个失效;在t=1000h前有 40个失效,在1000~1005h内失效1个,分别求t=100h 和t=1000h时,产品的失效率估计值和失效密度函数 估计值。 40 2 1 1 t 0 100 105 1000 1005
失效率的基本单位是1个菲特(Fit),定义为 1个菲特=10-9/h 或
(个) 1 (个) 1 1菲特 = = 6 1000 (个)× 10 h 10000 (个)× 10 5 h
表示每1000个产品工作100万小时后只有1个失效; 或者每10000个产品工作10万小时后只有1个失效。 所以失效率常常表示高可靠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它越小可靠性越高。
第八章 可靠性技术
8.1 8.2 8.3 8.4 8.5 8.6 8.7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特征量 几种常见的失效分布 系统可靠性计算 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过程管理
8-1
8.1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产品质量
性 能 可 靠 性
可 用 性 维 修 性
安 全 性 保 障 性
8-7
一个产品不工作的时间NT包括两个部分: ① 在设备、备件、维修人员和维修规程等齐全的 条件下,用于直接维修工作的时间,称为直接维 修时间MT; ② 由于保障资源补给或管理原因等延误而造成的 时间,称为延误时间DT。 平均维修时间MTTR是直接维修时间MT的平均值。
直接维修时间 MT MTTR = = 维修次数 n
dF( t ) f (t ) = = F′( t ) = −R′( t ) dt F( t ) = ∫ f ( t )dt
0 t ∞
f(t) f(t) F(t) t R(t)
R( t ) = ∫ f ( t )dt = 1− ∫ f ( t )dt
t 0
t
ˆ ( t ) = n f ( t + ∆t ) − n f ( t ) = ∆n f ( t ) n f ∆t n ⋅ ∆t
8-5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分类: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分类: ⑴ 固有可靠性:描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可靠性水 平; ⑵ 使用可靠性:描述产品在计划的环境中使用的 可靠性水平。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分类: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分类: ⑴ 基本可靠性:用于度量产品无须保障的工作能 力,包括与维修和供应有关的可靠性,通常用平 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度量; ⑵ 任务可靠性:描述产品完成任务的能力,通常 用任务可靠度MR和致命性故障间隔任务时间 MTBCF来度量。
8-8
保障性(supportability) 保障性( )
保障性系指产品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 足使用要求的能力,称为保障性,简写为S。 足使用要求的能力,称为保障性,简写为 。 维修保障只是综合保障工程中的一个方面。 表征保障性的指标是平均延误时间MDT。
维修延误的总时间 DT MDT = = 故障次数 n
8-3
8.2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 维修性 保障性 测试性 可用性 可信性
8-4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 )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简写为R。 能的能力,简写为 。 规定的条件: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应力条件, 规定的条件 维护方法,储存时的储存条件,以及使用时对 操作人员技术等级的要求等。 规定的时间:在应用中,时间是一个广义的概 规定的时间 念,可以用周期、次数、里程或其它单位代替, 也可建立这些单位与时间之间的隶属函数加以 描述。 规定的能力:产品应具备的技术性能指标。 规定的能力
i =1
= 360 × 12 × ( 1 × 1 + 2 × 1 + 2.5 × 2 + 3 × 96 ) = 1278720 h
4 λ= = = 0.313×10−5 h UT 1278720
8-23
nf
失效率的单位及失效等级
ˆ( t ) = ∆nf ( t ) =** % / h λ ns ( t )⋅ ∆t
8-10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 )
可用性是产品可靠性、 可用性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三种固有属 性的综合反映,指产品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能力, 性的综合反映,指产品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能力, 也称为有效性。 也称为有效性。 使用可用性A0 固有可用性At。
M TBF A0 = M TBF + M TTR
失效密度函数f(t)不如失效率λ(t)灵敏度高
ˆ (100) = f
1 1 ˆ = 0.002 λ(100) = = 0.00204 5×100 5×98 ˆ (1000) = 1 = 0.002 λ(1000) = 1 = 0.00333 ˆ f 5×100 5× 60
8-21
平均失效率
失效率是标志产品 可靠性常用的指标之一, 在工 程实践中,往往取平均失效率表示产品的这一特 性。 n n
λ=
f
UT
=
f
∑t
i=1
nf
fi
+ nst
其中,UT—总累积工作时间; tfi—第i个产品失效前的工作时间; ns—整个试验期间末出现失效的产品数; nf—整个试验期间出现失效的产品数。
8-22
例子
某产品100只,每天工作12小时,第一年末有1只 失效,第二年末有1只失效,第三年六月末有2只 失效,其余96只工作了3年,求此产品的平均失 效率?(注1年按360天计算) nf 解: UT = ∑ t fi + ns t
适 应 性
经 济 性
时 间 性
8-2
研究可靠性的必要性 ⑴ 设备和系统的复杂化 设备和系统越来越复杂,导致“系统相关的任一部分 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失效的机会增多”。 ⑵ 使用环境的日益恶劣 产品所处的环境愈来愈恶劣,高低温、冲击、震动和 辐射等条件,使产品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⑶ 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 传统的产品生产经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交付用 户使用—反馈—提高质量可靠性—…。 科技进步,竞争加剧,使一些设计和工艺技术更加成 熟,生产周期缩短,不允许有更多的阶段试验,要求 产品本身有高可靠性。
8-18
失效率
失效率定义
产品连续工作时间t之后尚未失效的产品在t~t+△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条件概率,也称瞬时失 效率,记为λ(t)。
1 条件概率 λ( t ) = lim P( t < T ≤ t + ∆t / T > t ) ∆t→0 ∆t P( t < T ≤ t + ∆t ) F( t + ∆t ) − F( t ) = lim = lim ∆t →0 P( T > t )⋅ ∆t ∆t→0 P( T > t )⋅ ∆t dF( t ) 1 f (t ) = ⋅ = dt R( t ) R( t )
某电子器件的可靠度函数
ˆ ( t ) = n −nf ( t ) R n
8-16
失效分布
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称为 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不可靠度,记为F(t)。 不可靠度,记为 。
F( t ) = P(T ≤ t ) =1− P(T > t ) =1− R( t )
8-24
国家标准GB1772-79规定我国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按失效率共分为七级。
我国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等级 名称 符号 最大失效率 亚五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Y W L Q B J S 3×10 -5 /h 1×10 -5 /h 1×10 -6 /h 1×10 -7 /h 1×10 -8 /h 1×10 -9 /h 1×10 -10 /h
M TBF At = M TBF + M TTR + M DT
At反映了生产方的设计、制造和服务的综合水平,越 大越好。
8-11
可信性(dependability) 可信性( )
可信性是一个非定量的集合性术语,表述可用性 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R)、维修性(M)、 保障性(S)、测试性(T),简写为R·M·S·T·。 对可信性的定量要求,就是具体的R·M·S·T·的定 量要求; 定义:产品在任务开始时可用的条件下, 定义:产品在任务开始时可用的条件下,在规定 的任务剖面中, 的任务剖面中,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产品 狭义)可信性” 简写为D。 的“(狭义)可信性”,简写为 。 产品在执行任务中的状态及可信性取决于与任务 有关的产品可靠性及维修性的综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