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辩题-现代社会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正方)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一辩稿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辩题是,男性比女性更需关怀,首先,请让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辩题。
需要是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和生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需求。
它往往以内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何为关怀,关怀,指精神上或行动上的,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
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首先,工作上男性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因为男女生理上差异,往往导致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不一样,某些特殊行业例如重工业、高危行业只招收男性员工。
重工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
但是这类工作都具有高危、高压性质,只适合男性从事,这其实是男人们为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同时也是对女人的一种变相保护与关怀。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认为社会应该回报给男人更多关怀。
第二,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男性更容易接触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职场男性需要应酬,过多的去接触酒精;程序员,需要熬夜去敲代码,工地上的工人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这就导致了男性更容易患上,肝硬化,心血管类,骨科类的疾病。
并且据调查显示,男性的寿命普遍比女性短七年,深究这些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男性在拥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同时,因为从小被灌输的强者观念,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即使有了毛病,也仅仅是咬咬牙撑过去。
这不恰恰证明了男性更需要关怀么?第三,因为男性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责任,所以男性从小教育被教育要坚强不要娇气于是,男人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能说出来,不像女人一样,碰到挫折就把苦闷发泄出来。
男人太多的压抑自己的痛苦,而不懂主动的哭---以去宣泄.他更需别人帮他疏导,男人总是试图让别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关怀,所以我们说男人更需要关怀。
往往看上去坚韧,有力度的东西,其实内部却很脆弱,那么容易破碎,男人就是这样表面上指高气昂,更多的是在心里怀疑自己,而脸面上又要保持风度,实在好累,又不感轻易向人诉说,你说有多累.所以说更需要关怀.男人是在整个社会最缺少关怀的,但付出最多的人。
一辩稿(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

一辩稿(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第一篇:一辩稿(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主席,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我方今天的观点是: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
首先,“关怀”是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
其次,我方并不否认女人也需要关怀这个观点,但是我方觉得在现如今这个处处维护女权的社会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
一、在科学的角度上,男性免疫力比女性低。
X染色体上包含有许多对于免疫系统必不可少的基因,而男性不仅比女性少一条X染色体,而且男性的脆弱的Y染色体一旦丢失遗传信息,就不可能得到补充了。
因此,男性比女性更脆弱,所以更需要关怀。
二、从法律的角度上,女性受到的关心比男性更多。
1996年,司法部印发了《关于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做好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表示了对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案件的重视的态度。
各级妇联组织也联合当地司法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分支机构,如“江苏省妇女权益法律援助中心”等。
而男人呢?云南昆明男青年王某屡遭丈母娘的性侵犯,在向有关执法部门求助时,却遭遇到了无法可依的尴尬。
在法律忽略男性的今天,相对于受到更多关怀的女性,男性不应该更需要关注吗?三、从观念的角度上,人们的习惯思维中,男人是强者,而女人处在弱势的位置上。
因此,会认为要更加关心女性。
也正因为如此,男性所需要的关怀被遗忘了。
但是作为强势的一方,男性受到的压力更大。
首先,在家庭中,男性是家里的顶梁柱,男性在这方面上有比女性更重的责任。
再来,在职场上,男人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从他的事业成就方面来评定的,因此男性不得不奋力往上爬。
在生活上,女性可以通过哭来宣泄。
而男性,如果轻易流泪,则会被视为懦夫,因此男儿有泪不轻弹。
以上观念都在增加男性的压力,也在让人们忽略男性应该受到的关怀。
因此想对于经常被关怀的女性,被忽略的男性不应该更需要关怀吗?综上所诉,我方坚持认为男人更需要关怀。
在埃及法律上规定,在女性面前,任何男人不可出口不逊、污言秽语侮辱女性,违者监禁一周,若在一年内再犯,则坐牢半年。
女性与男性谁更需要关怀的辩论稿

女性与男性谁更需要关怀的辩论稿以下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女性与男性谁更需要关怀的辩论稿,希望能帮到你!(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正方:波恩大学反方:辅仁大学1.正方一:你们的队伍只有男的没有女的,这就叫男女平等吗?请回答。
反方四: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我们舍不得让女孩子出来劳累呀。
2.正方四:还有一个我们所没有谈到的问题。
连我们用的语言它都反映男女不平等。
中文有两个字表示结婚的概念,一个是“娶”字。
另外一个是“嫁”字,男人是娶媳妇,女人是嫁给男人,那这个“娶”字它表示一种主动性,“嫁”字表示一种被动性。
反方一:像这个例子,我们也发现了中国字的“好”字和“妙”字,都是一种称赞的美德,那么请问“妙”字和“好”字是不是用女字旁开头呢?正方三:男人要承认女人的优势。
女性的柔弱不一定是消极的,老子《道德经》已经暗示以柔克刚的概念:“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我们如果把女性看作比男性更柔弱的话,这就不是轻视女性,而是承认到她的优势。
反方二:对,我们今天不否认女性柔弱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想请教对方辩友,今天男人可不可以把他的柔弱表现出来?能不能在社会中告诉人家说:“其实我内心是很温柔很体贴的”?正方三:“君子能忍。
”就是表达他们的真正的感情。
一般君子能忍的也是男人,一般不会是女人吧?为什么孩子要找母亲呢?反方四:对方辩友就好像您告诉我们老子《道德经》里的说法一样,诚如古人所说的“柔弱生之余,老死皆刚强”,也就是今天柔弱的较容易获得生存的机会,而刚强的却容易因为过分刚强而遭受折断的命运。
既然你也承认男人是刚强的,那么刚强的人是不是应该受到更多的照顾、更多的关怀?正方四:但是男人今天也不是刚强的,看你们吧,你们刚才自己说你们都是很温柔的。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一辩立论稿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大家好!做人难,做男人更难。
我方观点是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首先,我想跟女同胞们说,我自己也是女生,我深切地知道在当下,有多少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有多少的委屈我们无处诉说,但我再请女同胞们想一想:当看到父亲的满头白发,你是否会潸然泪下?当男朋友抱怨近来生活的不如意,你是否会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再者,如果你和我一样还未找到那位Mr right,那么请环顾四周,看一眼坐在身旁的同为单身贵族的他,那迷离而又心酸的眼神,是否让你顿悟:这个世界到了应该关怀男性的时候了。
是的,男性真的比女性更需要关怀,请允许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向大家阐述:第一,从生理及心理角度来看。
首先,男性受精卵没有女性受精卵容易成活,换言之,生活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不少男同胞倒在了起跑线上。
然后,幸运的XY长成了正太,他们在萝莉的恐吓和威胁中成长,并最终蜕变为了男青年,这时候他们又发现,好像怎么做都不对:阳光励志一点,会被人说成“2B青年欢乐多”,低调内敛一点,又会被人扣上“屌丝男”的帽子。
生活还在继续,男青年变成了男人,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可以和家人好好玩玩了,却又被拉来做辩论赛评委。
最后,男人变成了老头子,终于可以陪他老婆子享天伦之乐了,但老头子却走了,因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表明,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要短5-10年。
男人,你的名字叫无奈!第二,从社会分工来看。
男人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一个团体的核心 事业的精英。
,但大家可知道这背后的代价么?对自身的期许,对家庭的承诺,对社会的责任,如三座无形的大山,牢牢地控制着男性的身心。
遇到困难,我们女生一句“臣妾做不到啊”变可轻松化解,但是男生呢?除了坚强,他们没有第二条出路。
第三,男性是在整个社会最缺少关怀的,所以说他们更需要关怀.。
一般,男性总是试图让别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关怀,但要知道往往看上去坚韧的东西,内心却是很脆弱的,他们实在好累,但又不会轻易向人诉说。
男人也是人,也有脆弱,也有痛苦。
辩论赛:现代社会,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正方)开篇立论(1)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
首先我们来看辩题的中心词:关怀。
“关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个体层面上,关怀是一种情感上的抚慰。
社会层面上,关怀是通过政策法规、媒介宣传等途径使社会对弱势者产生倾向性的态度和行为。
辩题中的一个“更”字,说明了这是一个比较性的命题。
我方不否认女人也需要关怀,但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男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在人们的观念里根深蒂固。
男人理所当然地要挑起家庭的经济大任。
买不起房和车会被认为是没有本事,再者,收入比妻子低,就会被世人嘲讽。
而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女性逐渐崛起的今天,男人所要承受的压力倍加沉重。
可是,即使男人的压力再大,也没有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因为在我们社会的刻板印象里面,男人是自信的、勇敢的、不向现实低头的。
简言之,男人,你的名字只能是强者。
一旦男人向社会展示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就会被社会指责为无能、弱懦。
男人只能把苦和累沉淀在心底。
反观女人,在现代社会,女人被当作弱势群体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并享受着男人的呵护。
女人成功时,享受的是社会对她们的高度称赞,赢得新时代女性或女强人的荣誉。
失意时,她们可以随时向社会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可以哭泣,可以向他人倾诉。
这时社会给予她们的不是责备,而是怜惜和关怀。
再者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长期的精神压抑是精神与心理疾病的温床。
面对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加注在男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和压力而使情绪无法释放。
当情绪没有管道宣泄的时候,闷在心里,会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在生理方面会造成消化性的溃疡和心血管疾病等等,而在心理方面,则会造成我们所熟知的忧郁症状。
根据研究男人忧郁症多年的心理家庭治疗师李尔表示,现代男人有七成患有隐性忧郁症。
此外,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男性寿命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说,男性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强壮。
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男性寿命目前仍在不断地缩短,男性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辩题--当今社会男生女生谁更需要关怀

当今社会是男生更需要关怀,还是女生更需要关怀
男人的压力大:
1.
日益高涨的购房压力,足以让男人们佝偻着的背更加弯曲。
甚至对于爱情,
他们更是不敢想象在经济地位不稳的情况下能娶到一个老婆。
他们身上背负
的压力一点不亚于当年附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
2.
男人没车没房没人会嫁给你
还有男人有车房凭什娶你
3.
男人要拼命赚钱
被上司责骂回到家里只有家庭的温暖才可以安慰男人的心可是妻子老是
说后悔嫁了你
4
女人说你们要生小孩很累我不否认但那只是一时的
而男生一生都再为家庭背负压力
5
女人生气了有人安慰可以哭
男人呢不可以哭没人安慰为什么只因为他是男人不公平?
好已经不公平了女人们你们还要和我们争什么男女死亡平均年龄男人要少
女人更累,更需要关心!
现代社会男女的社会分工有了中性化的趋向,即女人也挣钱养家。
而男人要忙于事业,要在事业中有出头之日。
所以,男人的主要时间都在事业中打拼。
女人也有自己的事业,而且除了事业以外,还有家庭,丈夫,孩子,公婆以及外界朋友,社会关系。
因此,女人更需要关心。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一辩稿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在这个男女已经渐趋平等的社会里,我们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讨论谁更需要关怀这个辩题。
首先,请允许我方对辩题中的词语进行阐述。
关怀是指关心,爱护,照顾与情感抚慰。
‘更’字表递进关系,而需要则是指在客观上有获取某物的必须行,但没有得到足够的给予。
所以,从定义来看,我方并不是说女性不需要关怀,只是由于男性的社会角色与他自身的冲突所带来的不平衡性,我们更需要唤起对男性关怀的重视。
所以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而且我方今天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从医学研究来看,男性的健康状况要差于女性。
众所周知,男性在力量方面要胜于女性,但实际上,女性的身体素质好于男性。
据调查显示,男性的寿命普遍比女性短七年,而且男性胃病的发病率比女人高出6.2倍,患心肌梗塞的比例是女人的7到10倍。
而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男性从小被灌输了强者的思想,所以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即使有了毛病,也喜欢硬撑过去。
这不恰恰证明了男性更需要关怀么?2 从社会角度来看,男性受到的关怀要远远少于女性。
从古至今,由于对男性有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人们往往把女性放在弱势地位,导致女性一直受到更为全面的保护。
请大家想想,我们有‘妇女节’‘女生节’,但是为什么没有关于男性的节日?我们不否认当今还存在着少量的女性歧视,重男轻女的现象存在,但国家为了保护女性,出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而且还有专门的组织如妇联的存在。
然而对于男性的保护又在哪里?我们扪心自问,难道能力越大就应该承受更多的风险吗??3 从个人角度来看,男性承受着远大于女性的压力。
从压力源社会来看,从父系社会开始,男性就被刻画成社会强者,所以在家庭里,男性是顶梁柱,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解决家庭纠纷的主要角色;在社会里,男性是职场的主要成员。
现代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平衡自身思想与能力的倾斜,又要呵护所谓弱者的女性,即使累也不能溢于言表。
男女谁更需要关怀辩论赛总结

男女谁更需要关怀辩论赛总结辩题:当今社会中男性女性谁更需要关怀正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在当今平等的年代下,女性由过去的被压迫变成现在与男性的自由平等,顺应时代发展,男女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各自都承受了与以往不同的压力。
我想老师之所以出这个题目也是为了想让大家通过辩论来了解双方都面临些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更加深对对方的理解,使大家更加和睦的相处。
就我们这次辩论而言,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辩论赛,尽管大家对这次辩论赛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课下也查了许多资料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可能是缺乏辩论经验,没有详细的了解辩论程序,场面稍显混乱,辩论逻辑性不强,也常出现跑题现象。
但不乏精彩之处,此时也往往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辩论中,正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陈述:一、压力方面,男性承受的远比女性多得多。
家庭、社会等都给予了男性极大的压力。
二、内心感情的压抑。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男性都是大男主义,更多的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从而造成心里的伤害。
三、男性总是承担着养家报国的重任。
往往有比女性更多的社会职责。
四、从基因染色体上讲,女性生命普遍高于男性,所以男性更需要关怀。
综合以上观点,反方也提出以下几方面来做出反驳:一、从生理上讲,女性的生理结构本身就较男性弱,女性一生中所需要面临的疾病考验,单孕育生命就足以让女性望而却步;二、社会地位上,尽管当代女性逐渐摆脱束缚走向平等但任然有67%的企业对对求职者的性别作出要求等一些就业问题,所以说,从古至今,男性在社会中一直占据着比女性更为重要的地位;三、从社会压力与职责看,绝大多数女性,一方面要承担家庭方面的重担,另一方面有负担着社会生产的重任,双重角色的扮演注定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综上正反方观点来看,我认为并没有具体的谁比谁更需要关怀,大家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铁血柔情。
无论男女,与其在这雄赳赳、气昂昂的辩论谁比谁更需要关怀,还不如再生活中彼此之间都相互理解、友好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辩题):现代社会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正方破题:这是一个比较性判断型辩题,比较的双方是“男人”和“女人”,判断背景/界定是“现代社会”,判断词是“更需要”,判断的标准是“被”关怀。
对于此类比较性判断型辩题,一般我们:首先需要分析比较的对象双方,双方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存同求异。
共同点是需要双方予以同时认可的,双方辩论的前提。
(这点很重要,比如说双方都有共同的弱点,那么辩论的时候这点就不应作为辩论的焦点,否则会出现两个都不完全能够的情况,搬起石头不知要砸谁的脚。
)分歧点则是双方立论的主体或者是支撑点。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分歧点,所以才构成判断的理由。
比如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他们本身生理的区别、在社会中间所受各种因素印象带来的一些区别等等。
拿到一个辩题不能盲目的去说明一些东西。
首先应当抛开所有的条条框框,将辩论的双方进行具体、详细而客观的分析。
这点了解了,处理辩题才能够得心应手,无论是怎么样的判断,都可以游刃有余。
比如这个辩题,针对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点与分歧点可以引出很多种辩题,但是如果对比较的双方能够有客观而条理的理解分析,则都可以解决:比如“男人更累还是女人更累,男人/女人更需要关怀,男人/女人是否平等,男人/女人更应该做家务”等等。
这点是最基础,却也是最重要的,辩论技巧中间有混淆概念、以偏概全、以全概偏、偷梁换柱等等,其实都是基于这点。
还记得庄子中关于鱼之乐的经典讨论么,我觉得那场讨论其实很简单,就是偷换了辩题。
将辩论的对象从鱼,偷换成“知鱼之乐”。
在辩论中更加是屡见不鲜,这点辩手们可要睁大眼睛啊。
第二、判断词/比较词相似的辩题往往有不同的辩论方法,甚至不同的理论/逻辑架构,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判断词的不一样,判断词往往直接影响了辩题理论的逻辑架构,而这一点往往被选手们所忽略。
对于这个辩题,判断词是“更”,更说明的是一种比较的逻辑架构。
他的前提是两者都存在,两者都需要。
(这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在否则另一者来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我们不是在说,男人需要关怀,女人就需要。
对对手的肯定则是对自己的肯定。
)“更”则是一种双方的比较后程度的判断。
这种判断呢,往往存在两种比较方式,一种是横向的,一种是纵向的。
横向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比较,这也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需要关怀的程度=受内(外)界压力的大小程度/本身承受能力。
当然了,辩论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么理性,应该会有很多的感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但是我们的辩手首先需要知道这么一层关系,然后辩论时候有所侧重,来营造有利于己方的辩论坏境。
比如男方(简称了)会基于男性受到的压力更大程度更高。
而对于承受能力呢,则可以一带而过,或者说明双方承受能力相差无几,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正因为世俗的理解,认为男人更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过高的期望和标准,而对男人造成了额外的压力,所谓男人有泪不轻弹,让男人想哭都哭不出来。
还要发出“男人哭吧不是罪”这样的呼吁。
这就是辩手们的战略与战术了。
纵向的,这种更,可以是认为男女双方至于同一环境下的比较,也可以是一种纵向的比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有一个孩子,你以前没有好好照顾他,现在她回到你身边,你自然会说,他更需要照顾,这就是一种纵向的比较。
男女在历史上是不平等的,男人一直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和社会责任,对于他们,我们传统的观点导致我们对他们的关怀不够,而女人我们一直以来,无论是怜香惜玉也好,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已经完全达到他们的需要,就算没有达到也比男人的需要来的多。
这样就是纵向的比较。
这点,大家都可以找到一些形象的说法来继续说明,比如一直以来女性化妆品护肤品比较多,男性也许需要的比女性少一些,但是一直以来都几乎是市场空白啊,那么这种比较结果则比较形象。
第三,比较/判断标准说到这里,我就顺便提到判断标准问题。
还是上面的辩题,举个通俗的例子。
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他们都需要吃苹果,如果进行横向的比较,那么就是大孩子吃多一点,比如说是5个,小孩子就是3个。
如果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大孩子小孩子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谁需要更多的苹果,那么无疑是大孩子需要更多的苹果。
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小孩子生病了,要补充营养,大孩子则是健康的,有几个对健康有益的苹果,谁更需要呢,无疑大家都会认为是小孩子。
再来,大孩子很健康,小孩子则是体弱多病,谁更需要呢?再来,大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吃4个苹果,也许他也需要苹果,需要一个,小孩子呢,一直以来都没有,或者只有一个苹果吃,谁更需要呢。
这些结论大家都可以得出来,可见,这“判断/比较标准”对于辩题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大家也会发现,判断标准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我都加上了相关的背景条件,营造属于他的辩论空间。
所以提到判断标准,不得不提到判断/比较的背景。
第四、判断/比较背景我们经常说到的话:事易时移,变法宜矣。
同样的辩题,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构造出不同的比较判断结果。
可见背景之重要。
最有名的一个辩题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正反两场的经典比赛。
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对于这个辩题,有一个背景的界定,那就是现代社会,这是辩题背景的界定,那么就需要去分析了解这个“现代社会”的特点,通过这个背景的特点去营造有利于己方的环境,营造这种环境的目的还是在于得出有利于己方的判断标准。
在自己阵地上战斗,这种就是辩论的基本战术。
就如上面我所假定的几种背景,大家都会很容易的得出辩方所需的结论。
每个辩手都需要注意这点。
一般人都会有这种误解,好像辩手就是要把死人说成活人,去指鹿为马,其实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辩手辩论不是强词夺理,去强加给观众观点,而是在于用自己的七寸之舌,营造利于己方的环境,而判断则让别人来做。
就如上面的例子,当你营造好这样的语境后,大家都很容易得出你的结论。
而对方,就算有通天之能,也会泛泛无力。
因为他肯定了你的前提。
比如,辩论中有一个很常用的陷阱:你是不是已经不偷东西了。
无论你回答是,还是否,都说明你曾经偷过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已经肯定了你的前提,你曾经偷过东西。
可见,营造环境的重要。
当然有些辩题,是没有这样的特定环境的,这也给双方更公平的竞争机会,那么就要看双方如何去营造了。
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辩题的意义,或者是辩题的价值取向。
这就也是这种背景的营造,比如这个辩题,如果我们认为辩题的意义是,通过这种比较,我们要给与更多的关怀给谁,这种带有补偿性质的关怀,那么自然就是营造了纵向比较的环境。
根据分析,则是有利于正方的立论。
这是不可或缺的功底。
每一种辩题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侧重,同样是比较性判断型辩题,对于这个辩题,我就没有终点提及“公众主流价值判断”问题,因为这个辩题比较感性,很容易得出各自的结论,所以这点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以上是破题~下面是立论~有了以上中立的破题,那么我们再来整理自己的立论将更会很方便了。
立论,我们一般分为四个层次:1、逻辑架构2、理论层次3、事实论证4、价值取向逻辑架构这一般是辩题分析辩论最需要了解和注重的内容。
如果一方的逻辑架构都被攻破了,那么防御也就苍白无力了。
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判断词了,比如“更”、“是”、“利弊”、“基础”、“必要条件”等等。
比如“更”,“更”的前提首先肯定两者,如果辩论过程中将对方否定,那自己将会变得无比被动。
对于不同的辩题,这种逻辑架构形式可能不一样,对于这个辩题,说的简单一点,两者都需要关怀,现代社会男人承受的压力等更多,所以就更需要,或者是,历史上男人被关怀的都太少了,所以现代社会男人更需要。
理论框架就是A和B都要,A的需求更大,则更需要,或者是A和B都需要,但是B缺少的程度高,所以更需要。
这就是逻辑框架。
对于这个辩题还比较好理解,遇到一些比如“基础论”“必要”“充要”,这个逻辑框架将显得异常重要,当然也更难去理解界定了。
(主线和底线)这里顺便提一下主线和底线,其实我觉得这点不需要我特别的阐释的内容,底线就是自己的最后防线。
举个最简单例子,我卖东西,至少不能赔本吧,这个不赔本就是底线。
我打架比你厉害,至少我每次打赢了你。
那么这个至少,就是底线。
对于立论当然仅仅这么简单了,我可以从生理、事实等多方面的比较来证明。
但是不管怎么说,成王败寇,我打赢了。
这就使底线,前面的是主线。
这种底线,必须是“公众主流价值取向”所认可的。
不能说我家蚊子比你家蚊子大,我就比你厉害。
所以这个底线的确定是很重要的。
就像是三八线,不能被别人越过,越过了就是侵略。
辩论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底线,而且强调这一点。
当然不能一直提,否则就会被认为自己的立论比较苍白了。
我记得我参加过的一个辩题“高薪能否养廉”,我们是反方,我们的底线就是“贪者的欲望是无穷尽的,贪者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钱”。
主线则可以是很系统的一些论证了,主要是说明为什么不能拿钱来养,拿钱养的后果,我们要拿什么来养,怎么样才能是他廉,等等。
理论层次理论层次则是基于上面的逻辑框架的进一步阐述和细化、具体化。
对于这点的确定呢,我们不妨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被关怀,怎么样的情况需要被关怀,更需要关怀的前因,更需要关怀的后果。
等等。
明确的说,就是如何按照你所定的逻辑框架来证明你的观点。
比如:A和B都要,A的需求更大,则更需要。
这是逻辑框架那么理论框架就是论证,为什么A和B都需要,为什么A的需要更大,这两点明确了,根据你的逻辑框架,自然就论证了你的结果。
水到渠成。
辩论的结果,大家都可以去判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出这个结果,而不是去声明、强调这个结果。
一个合格成功的辩手,则是善于论证引导的辩手。
成功的理论层次,则可以成功的到处这样的效果。
这种对为什么的论证,这种基于逻辑框架的具体和细化,并结合辩题的比较双方、背景等形成的就是理论框架了。
为什么我要用理论层次的这个说法呢,这就需要我特别说明了吧。
对于这个辩题,至于采用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还是两者一起来共同说明,就由辩手决定了。
理论层次也是同样。
事实论证这点就不用多说了,只是要强调的是以下几点一、是对例子的选择,尽可能的确定的说明问题,不能用模棱两可的例子。
二、例子不能一定要尽可能的形象,简洁,不能拖沓,不能听了半天不知道再说什么。
三、要学会营造例子的语境,和选择恰当的时机,不是有例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不用就可惜。
四、要组织好语言,一个例子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反复斟酌,最好写下来看,一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另一个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把柄,给对方留下机会。
五、要准备好话絮,我们可以用很多个例子进行类比共同说明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一个例子进行反复的阐述,但是千万不能丢了一个例子,不管对方要怎么去反驳,都弃之一边,如果是对方的致命伤,不妨多准备一些话絮,反复攻击,或者算计对方的反驳,进行连串攻击。
这些对整个攻辩和自由辩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