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紫外光谱分析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紫外光谱分析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咖啡因又名生物碱,属甲基黄嘌呤化合物,化学名称为1,3,7—三甲基黄嘌呤。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2 试剂本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1) 无水硫酸钠(2) 三氯甲烷使用前重新蒸馏(3)1.5(m/v)高锰酸钾溶液:称取1.5g高锰酸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 亚硫酸钠和硫氰酸钾混合溶液:称取1Og无水亚硫酸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OOmL,另取10g硫氰酸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OOmL,然后一者均匀混合。
(5) 15%(v/v)磷酸溶液:吸取15mL磷酸置于1OO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 20%(m/V)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氧氧化钠,用水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mL。
(7) 20%(m/V)醋酸锌溶液:称取20g醋酸锌[Zn (C~COO):.2H20]加入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8) 10%(m/V)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g亚铁氰化钾。
[K4Fe (CN)6·3H2O]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9)咖啡因标准品:含量98 0%以上。
(10) 咖啡因标准储备液:根据咖啡因标准品的含量用重蒸三氯甲烷配制成每mL相当于0.5mg咖啡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四实验内容1 样品的处理在250mL的分液漏斗中,准确移入l0.0mL经超声脱气后的均匀可乐型饮料试样,加入1.5%高锰酸钾溶液5mL,摇匀,静置于5min,加入混合溶液10mL,摇匀,加入30mL重蒸三氯甲烷。
振摇100镒,静止分层,收集三氯甲烷。
水层再加入10mL重蒸三氯甲烷,振摇100次,静置分层。
合并二次三氯甲烷萃取液,并用重蒸三氯甲烷定容至100mL,摇匀,备用。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5.结果 (1)计算: 可乐型饮料中咖啡因含量ω
(4-2)
咖啡、茶叶及其固体制成品中咖啡因含量 (mg/100g)
(4-3)
咖啡、茶叶及其液体制成品中咖啡因含量(mg/L) (4-4)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式 中 : ω—— 样 品 吸 光 度 相 当 于 咖 啡 因 浓 度 , μg/mL;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原理 咖啡因的甲醇液在286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其吸 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进行定量。 2.试剂 (1)甲醇:HPLC试剂。 (2)乙腈:HPLC试剂。 (3)三氯甲烷:分析纯(必要时须重蒸)。 (4)超纯水(18.2MΩ)。 (5)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6)氯化钠:分析纯。 (7)咖啡因标准品:纯度98%以上。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5)15%(V/V) 磷 酸 溶 液 : 吸 取 1 5 mL 磷 酸 置 于 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20%(m/V)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 用水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mL。
(7)20%(m/V) 乙 酸 锌 溶 液 : 称 取 2 0 g 乙 酸 锌 [Zn(CH3COO)2·2H2O],加入3mL冰乙酸,用水溶解并稀 释至100mL。
相关系数:0.999。
方法回收率:91.9%~105.8%。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3)允许差: 同一实验室平行测定或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绝
对值可乐型饮料为5%。
(2)标准曲线的绘制 从0.5mg/mL的咖啡因标准储备液中,用重蒸三氯甲 烷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5,10,15,20μg/mL的标准系 列,以0μg/mL作参比管,调节零点,用1cm比色杯于 276.5nm下测量吸光度,作吸光度-咖啡因浓度的标准 曲线或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3)样品的测定 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5g无水硫酸钠,倒入 20mL样品的三氯甲烷制备液,摇匀,静置。将澄清的三 氯甲烷用1cm比色杯于276.5nm测出其吸光度,根据标准 曲线(或直线回归方程)求出样品的吸光度相当于咖啡因 的浓度c(μg/mL),同时用重蒸三氯甲烷作试剂空白。
化学实验测定某种饮料中咖啡因含量

化学实验测定某种饮料中咖啡因含量某种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人们了解其安全性和饮用适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可用于测定某种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某种饮料样品2. 无水咖啡因标准品3. 精密天平4. 250 mL 锥形瓶5. 50 mL 烧瓶6. 玻璃棒7. 石英比色皿8. 分光光度计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溶液:在称量瓶中准确称取5 g 饮料样品,加入50 mL 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过滤溶液:将样品溶液用过滤纸过滤到烧瓶中,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3. 稀释样品:用去离子水将过滤后的样品溶液稀释至100 mL,得到稀释的饮料样品溶液。
4. 制备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咖啡因的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05 mg/mL、0.10 mg/mL、0.15 mg/mL、0.20 mg/mL、0.25 mg/mL。
使用分光光度计依次测量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吸光度与浓度的对应关系。
5. 测定样品吸光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饮料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下来。
6. 计算咖啡因含量:根据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样品中咖啡因的浓度。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上述方法,我们测定了某种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为0.18 mg/mL。
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一浓度与标准曲线上约0.17mg/mL的咖啡因浓度相近。
因此,可以初步认定该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为0.17 mg/mL。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
首先,样品的不同批次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仪器仪表的精密度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结论:本实验使用一种简便的化学实验方法,成功测定了某种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为0.17 mg/mL。
该方法可用于对其他饮料样品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在日常生活中,饮料是我们常见的饮品之一。
而咖啡因作为许多饮料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其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技术,它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咖啡因,化学名称为1,3,7-三甲基黄嘌呤,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咖啡、茶、可可豆等植物中的生物碱。
由于其具有兴奋神经中枢、提高警觉性和缓解疲劳等作用,被广泛添加到各种饮料中,如咖啡、茶饮料、可乐等。
然而,过量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失眠、焦虑、心悸等。
因此,准确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至关重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液体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
它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的分析。
在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时,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采用反相色谱模式,即以非极性的固定相和极性的流动相进行分离。
首先,样品的前处理是测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对于饮料样品,一般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避免对色谱柱造成堵塞和污染。
对于一些含有较多色素和糖分的饮料,可能还需要进行萃取或固相萃取等净化处理,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条件。
常用的色谱柱有 C18 柱,其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
流动相通常由水和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组成,并添加适量的酸(如磷酸、乙酸)来调节 pH 值,以改善色谱峰的形状和分离效果。
检测波长一般选择在 270 280nm 之间,因为咖啡因在这个波长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
仪器设备方面,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输液系统负责输送流动相,使其以稳定的流速通过色谱柱;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准确地引入色谱柱;色谱柱是分离的核心部件;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分离后的组分,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数据处理系统则对检测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最终给出样品中咖啡因的含量。
非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化学分析方法

非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化学分析方法咖啡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咖啡、茶、可可和一些软饮料中的生物碱。
它是一种心理兴奋剂,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咖啡因也具有一定的医疗和药理作用,在非酒精饮料中的含量监测和分析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咖啡因在非酒精饮料中的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常见的色谱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气体样品中的咖啡因,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液体样品中咖啡因的分析。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提取和浓缩,然后使用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色谱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能够准确测定非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2.光谱法:光谱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通过测定咖啡因分子所吸收的能量来确定其浓度。
红外光谱法则是通过测定咖啡因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量来确定其浓度。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快速、简便和非破坏性的优点,但相对于色谱法来说,灵敏度和分辨率较低。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测量咖啡因溶液中电流或电势的变化来确定其浓度。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有伏安法、电导率法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便于携带的特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快速分析。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用于非酒精饮料中咖啡因的分析,如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和荧光光谱法。
这些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总之,对于非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化学分析方法而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于准确测定咖啡因含量和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考虑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简便性和成本等因素,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口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口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姓名:学号:前言高效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的特点。
咖啡因(Caffeine )是日常饮料中主要成分,据查验,1g雀巢咖啡含35咖啡因,1g茶含20-35mg,而1000ml可乐饮料中含90-100mg[1]。
咖啡因亦称咖啡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属生物碱类物质,化学名称为l,3,7一三甲基一3,7一二氢一1H一嘌呤一2,6一二酮水合物,化学式C。
H。
N。
0:,相对分子质量为194.2,易溶于水、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能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难溶于乙醚和苯,熔点为235~237℃,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有风化性[2]。
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属黄嘌呤类,药理作用相似,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作中枢兴奋药。
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化学名称1,3,7-三甲基黄嘌呤,可由茶叶或咖啡中提取而得的一种生物碱。
它能兴奋大脑皮层,使人精神兴奋。
常用来测定咖啡因的方法有滴定法[3],紫外分光光度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5],气相色谱法[6],毛细管电泳法[7]等。
1试剂、仪器和药品仪器:KQ3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L204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试剂:甲醇为色谱纯、超纯水;样品:可口可乐饮料(市售);对照品:咖啡因(原料药);2色谱条件1.色谱柱:INERTSIL-ODS-SP-18( 4.6×150mm,5um);2.流动相:甲醇:水=35:65(V/V);3.流速:1ml/min;4.检测波长:270nm;5.柱温:2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摘要:目的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新方法。
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柱,以甲醇+乙酸铵(0.02mol/L)=15+85 作流动相,流速 1.0mL/min,检测波长207nm,柱温30℃。
结果6min 内将咖啡因与基体分离,咖啡因含量与峰面积在10~200μg/mL 范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范围为97.4%~101.4%。
结论该法准确,样品处理简单。
咖啡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被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广泛地应用于饮料中。
除咖啡外,含咖啡因的饮料非常多,其中一类是饮料中天然存在的咖啡因,如可可、茶,另一类是将咖啡因添加在饮料中,如某些汽水、果汁。
1、咖啡咖啡有提神醒脑的效果,因为其中含有咖啡因。
在美国,差不多75%被服用的咖啡因是来自咖啡。
一般来说,市场上一杯普通中杯装即磨咖啡,含有150至200毫克咖啡因,一袋速溶咖啡中咖啡因约为66毫克。
2、茶我们常喝的各种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都含有咖啡因。
茶中咖啡因含量与泡茶方法、时间有关,绿茶的咖啡因含量从每杯(约227克)30毫克至50毫克不等。
红茶平均每杯含咖啡因约47毫克。
3、汽水很多汽水饮料以及功能性饮料都含有咖啡因,一罐330毫升的可乐咖啡因含量约有33毫克。
由于某些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性神经,因此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喝功能性饮料,儿童尤其应注意。
4、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含量相对较少,以至于人们常常将其忽略。
一块约40克的牛奶巧克力含有相当于6毫克的咖啡因,另外,巧克力味及咖啡味的牛奶、雪糕、乳酪等也可能含有咖啡因。
咖啡因属黄嘌呤衍生物,化学名称为1,3,7—三甲基黄嘌呤,是从茶叶或咖啡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咖啡因在咖啡中的含量约为1.2%~1.8%,在茶叶中约为2.0~4.7%。
可乐饮料、止痛药等含咖啡因。
咖啡因的分子式为C8H10O2N4,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图: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方法一般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
F SP YL 饮料 咖啡因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FSPYL019 饮料咖啡因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F_SP_YL_019饮料—咖啡因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可乐型饮料、咖啡、茶叶及其制成品中的咖啡因含量的测定,结果以咖啡因计。
本方法仪器检出限为0.2μg/mL,方法检出限可乐型饮料为3 mg/L,咖啡、茶叶及其固体制成品为5mg/100g,咖啡或茶叶的液体制品为5 mg/L,测定值保留一位小数。
2 原理用三氯甲烷萃取试样中的咖啡因,此溶液在波长276.5nm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进行定量。
3试剂3.1 无水硫酸钠。
3.2 三氯甲烷:使用前重新蒸馏。
3.3 高锰酸钾溶液,15g/L称取1.5 g高锰酸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4 亚硫酸钠和硫氰酸钾混合溶液称取10g无水亚硫酸钠(Na2SO3),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另取10g硫氰酸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然后二者均匀混合。
3.5 磷酸,15+85吸取15 mL磷酸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6 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mL。
3.7 乙酸锌溶液,200g/L称取20g乙酸锌[Zn(CH3COO)2·2H20],加入3mL冰乙酸,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8 亚铁氰化钾溶液,100g/L称取l0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0]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9 咖啡因标准品:含量98.0%以上。
3.10 咖啡因标准储备液,0.5mg/mL根据咖啡因标准品的含量用重蒸三氯甲烷配制成1mL相当于0.5 mg咖啡因的溶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4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5 操作步骤5.1 标准曲线的绘制从咖啡因标准储备液(0.5mg/mL)中,用重蒸三氯甲烷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5、10、15、20µg/mL 的标准系列,以0µg/mL作参比管,调节零点,用1 cm比色杯于276.5 nm下测量吸光度,作吸光度-咖啡因浓度的标准曲线或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相关背景:2013年7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该标准于201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饮料标准体系中的固体饮料标准的空白,将进一步规范固体饮料的生产及市场,有利于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固体饮料产品的监管。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是可乐型饮料、咖啡、茶叶、及其制成品必检的成分之一。
依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生部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5009.139-2003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第一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检测方法简介:
咖啡因的三氯甲烷溶液在276.5nm(10mm光程比色杯)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进行定量。
1、可乐型饮料:脱气后移入分液漏斗,加入相关处理溶液进行萃取,得到咖啡因萃取
液,备用。
2、咖啡、茶叶及其固体试样:粉碎成低于30目的均匀试样,加入沸水浸泡,浸出液
进一步处理后萃取得到咖啡因萃取液,备用。
3、咖啡或茶叶的液体试样:加入醋酸锌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前处理后萃取得到咖啡
因萃取液,备用。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ThermoFisher)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完全能够满足上述检测需要,并且可以为客户提供方法建立的工作,以方便有此需求的客户快速使用仪器,达到单位检测要求。
请您联系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8008105118,4006505118),或者咨询我们当地的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