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糖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食品中总糖含量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总糖的定义和检测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糖检测标准: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 17498-2011食品中糖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FDA没有明确规定食品中总糖的检测标准,但要求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糖的含量。

3.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FSA没有针对总糖的特定检测标准,但在食品标签规定中要求将糖的含量列明。

4. 中国国家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 5009.7-2016《食品中总糖的测定》进行检测,采用显色滴定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糖的含量。

总糖检测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食品的信息透明度和准确性,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食品选择。

总糖含量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

总糖含量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

总糖含量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总糖含量是指食品或饮料中的所有可溶性糖类的总和。

测定总糖含量对于食品工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甜味和口感。

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它利用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样品中总糖的浓度。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溶液中溶质的吸光度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

在可见光区域,糖类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吸收作用,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对光线的吸收程度,可以推算出样品中总糖的浓度。

测定总糖含量的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溶液,通常是将固态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以获得合适的样品浓度。

2. 校准仪器: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总糖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用于后续测定样品中总糖含量的定量分析。

3. 测定样品:将样品溶液放入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池中,选择合适的波长(通常是在糖类吸收峰位附近),读取样品的吸光度值。

4. 计算总糖含量:利用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确定样品中总糖的浓度。

在使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糖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波长。

不同类型的糖类在可见光区域有不同的最大吸收峰,正确选择波长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某些食品样品中含有色素、蛋白质等干扰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样品的预处理(如蛋白质去除、色素去除等)来减少干扰。

还需要注意样品溶液的浓度选择。

如果样品溶液过浓,可能会超出光密度检测范围,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总糖含量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总糖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控制产品的甜度,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食品质量监督、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总糖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样品中总糖的浓度。

总糖含量的测定—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总糖含量的测定—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总糖含量的测定——3, 5-二硝基水杨酸法原理:在氢氧化钠或丙三醇的的存在下, 还原糖能将3, 5-二硝基水杨酸(DNS) 中的硝基还原成氨基, 生成氨基化合物, 此化合物在过量的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中呈橘红色。

试剂:葡萄糖;3, 5-二硝基水杨酸(化学纯) ;酒石酸钾钠、苯酚、盐酸、氢氧化钠、无水亚硫酸钠(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仪器和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电热鼓风干燥箱;电热恒温水浴锅。

溶液的配制(1)DNS试剂的配制:称取18.2 g酒石酸钾钠、0.63 g3,5-二硝基水杨酸、2.1 g Na OH、0.5 g苯酚、0.5 g无水Na2SO3,分别加少量超纯水溶解,将酒石酸钾钠溶液放于45℃水浴锅,然后依次加入上述溶解好的试剂,边加边搅拌,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加超纯水定容至100 m L,贮存于棕色瓶内,暗处保存,一周后使用。

(2)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将葡萄糖置于105℃中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0.100g 葡萄糖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即得浓度为0.1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样品0.2g~1.0g,精确到0.0001g,于50 mL试管中,加入20 m 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即为样品测定液。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密量取0.1mg/mL的葡萄糖标溶液0mL,0.2mL,0.4mL,0.6mL,0.8mL,1.0mL 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蒸馏水补充至2.0mL。

向试液中分别加入3 mL DNS显色剂,于沸水浴中加热9 min,立即冷却至室温,定容至刻度,显色20 min后于波长540 nm处,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并以葡萄糖质量浓度 (x)为横坐标,吸光度 (y)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
总糖检测标准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标准方法。

通常,总糖检测包括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多糖(如淀粉)等所有糖类的测定。

下面是一般的总糖检测标准流程:
1. 样品预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研磨、均质处理,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2. 糖提取:将样品与适量的溶剂(如水或乙醇)混合,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糖的提取。

3. 过滤:将提取液经过滤,去除固体颗粒和杂质,得到清澈的提取液。

4. 糖含量测定: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如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法等,确定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5. 结果计算: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样品中总糖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或克/100克(g/100g)为单位。

总糖检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国家、组织或实验室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总糖检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标准方法,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指南。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为人们合
理膳食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总糖是指在食品中以单糖、双糖和多糖形式存在的糖类物质的总和。

本实验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即将食品样品与酚和硫酸混合后,在高温
条件下发生酚酸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比色计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
总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食品样品,将其加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酚溶液和硫酸,混合均匀;
3.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保持一定时间;
4. 冷却后,用比色计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总糖含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定,我们得出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X%,这为我们
进一步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人们
合理膳食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饮食中要适量摄入糖类,保持
身体健康。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酚硫酸法测定了食品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我们提供了重
要的营养成分数据。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引起大家对于饮食营养的重视,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生活。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在食品中测定总糖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糖是食品中常见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食品中准确测定总糖含量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摄入的糖量,从而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糖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中的糖分离,并利用色谱柱进行分析。

HPLC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2. 光学旋光法:这是一种基于糖类物质旋光性质的测定方法。

糖类物质对光的旋光性质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测量旋光角度可以推测出糖类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单糖的测定。

3. 酶法: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方法,它基于特定酶与糖类物质发生反应的原理。

常用的酶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酶解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通过测定检测的光密度,从而确定食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酶解法则通过将糖类物质与特定酶进行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产物来测定总糖含量。

4. 色层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半定量测定糖类物质含量的方法。

色层分析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与试剂反应,然后在色层板上通过比较颜色的强度和形状来推测出糖类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精确度相对较低。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糖类物质的含量。

在具体进行测定时,一般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此外,在测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例如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存储等。

通过合理选择测定方法和注意测定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准确地测定出食品中的总糖含量。

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

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

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
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的实验原理为: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或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或甲苯衍生物)起显色反应,己糖在490nm处(戊糖及糖醛酸在480nm)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实验材料包括葡萄糖试剂、试剂盒、浓硫酸、苯酚等,实验步骤如下:
1. 材料处理:将0.5~1g所测的材料捣碎,用适量蒸馏水、玻璃碾磨器碾磨并分次抽提,混合液离心得抽提液即样品液。

2. 标准曲线制作:取50μg/ml的己糖标准溶液0ml,0.1ml,0.2ml,0.3ml,0.4ml,0.5ml于试管中,用水补足到0.5ml,加0.3ml 5%酚溶液,混匀后快速加入1.8ml浓硫酸,振荡混匀,室温放置20min即可出现橙黄色,以第一管调零点,可于490nm处比色测定读OD值。

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相应的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含量测定:取0.5ml内含2~25μg糖量,同样加入0.3ml 5%酚溶液,混匀后立刻沿管壁加入浓硫酸1.8ml,振荡混匀,达室温后,可测490nm处的OD值,从标准曲线上查相应糖含量。

该方法不需要沸水浴加热,且蛋白质的存在对显色反应影响不大,故也可用于糖蛋白中的己糖测定,还可用于己糖甲基化衍生物和6-脱氧核糖、戊糖的测定。

除此之外,该方法的热量来自浓硫酸与水的混合,因此加浓硫酸时反应快,且应立即混匀,试管应大一些,以免烫手。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国标的方法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国标的方法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国标的方法一、糕点、糖果中还原糖的测定1、直接滴定法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经标定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在终点稍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根据试样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的含量。

直接滴定法已经过多次改进,只要严格遵守实验条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是能够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2)试剂①费林氏剂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四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②费林氏剂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NaOH,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③乙酸锌溶液:称取乙酸锌结晶21.9g,加3ml冰醋酸,加水溶解至100ml。

④106g/l亚铁氰化钾溶液。

⑤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经过96±2℃干燥2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HCl,并以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1ml相当于1.0mg葡萄糖。

3)操作方法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样品(粉碎后的)2.5~5.0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50ml,摇匀后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混匀后再慢慢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振摇,加水定容并摇匀后静置30min,用干滤纸过滤,弃去初始滤液,过滤液备用。

②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 5.0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加约9ml标准葡萄糖液,使其在2min内加热至沸。

趁热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加糖液,直至溶液颜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液的体积。

平行操作3次,得m平均消耗葡萄糖液的体积。

计算每10ml(甲、乙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即m=v×c式中m——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③样品溶液的预测定:吸取费林氏甲、乙液各5ml,置于150ml 三角瓶中,加水10ml、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加样液,趁沸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总糖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
1.掌握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植物可溶性糖的一种提取方法。

二、原理: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浓硫酸作用而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后,与蒽酮
(C
14H
10
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

该物质在620 nm处有最大吸
收,在150 µ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 µ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刻度吸管等
2.试剂:
(1)葡萄糖标准液:l00 µg/ml
(2)浓硫酸
(3)蒽酮试剂:0.2 g蒽酮溶于100 ml浓 H
2SO
4
中。

当日配制使用。

3.材料:淀粉
四、操作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管号 1 2 3 4 5 6 7 葡萄糖标准液(ml)0 0.1 0.2 0.3 0.4 0.6 0.8 蒸馏水(ml) 1 0.9 0.8 0.7 0.6 0.4 0.2 葡萄糖含量(µg)0 10 20 30 40 60 80 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4.0m1,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各管加完后一起浸于沸水浴中,管口加盖,以防蒸发。

自水浴重新煮沸起,准确煮沸l0 min
取出,用冰浴冷却至室温,在620 nm波长下以第一管为空白,迅速测其余各管
吸光值。

以标准葡萄糖含量(µg)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2.植物样品中总糖的提取:
精确称取0.5g,置于50 ml三角瓶中,加水15 m1,盐酸10ml,沸水浴20min,定容至100ml,得提取液。

取10ml滤液定容至100ml
3.测定
吸取1 ml已稀释的提取液于试管中,加入4.O ml蒽酮试剂,平行三份;空
平均值在标白管以等量蒸馏水取代提取液。

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制作。

根据A
620
准曲线上查出葡萄糖的含量(µg)。

五、结果处理
C ×V总× D
样品含糖量(%)= ─────────────×100
W ×V测×106
其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的糖含量(µg),
V总——提取液总体积(ml),
V测——测定时取用体积(ml),
D——稀释倍数,
W——样品重量(g),
106——样品重量单位由g换算成µg的倍数
六、注意事项: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否则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

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七、思考题:
1.在从山芋粉中提取总糖时,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蒽酮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糖含量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