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屠呦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屠呦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屠呦呦阅读练习及答案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21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

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700篇。

截至10月7号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人次。

摘自2021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材料二: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

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

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21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材料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

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获诺奖相关评论(一)屠呦呦获诺奖的伟大在于几十年的沉默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将一分为二,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两人一同获得一半奖金,而另一半奖金将颁给屠呦呦。

(10月5日央视)屠呦呦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这既是她个人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的荣誉。

中国人应该为屠呦呦喝彩,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鼓掌。

然而,屠呦呦获诺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获奖,更在于她获得诺奖之前的几十年的沉默。

2011年9月23日,纽约。

本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被安排在一个酒会上举行,屠呦呦捧起了这个中国人并不太熟悉但在医学界分量很重的奖杯。

然而在纽约领奖之后,屠呦呦一直坚持对媒体一言不发,唯一的一次露面,是当年11月15日在她所在单位举办的“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上,这个会议只有一个主题——表彰屠呦呦。

会上授予她“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奖励给她所领导的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其实,屠呦呦无论在获得拉斯克奖之前还是之后,都遭遇了种种争议和非议,但屠呦呦不作回应、不说废话,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回应争议和非议。

屠呦呦今年获得诺奖,既为她坚守了几十年的沉默做了一个注脚,也体现了她自身的价值,更回应了各种争议和非议。

这是屠呦呦最为伟大的地方。

众所周知,无论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不是屠呦呦个人能够主宰的事情。

屠呦呦个人能够主宰的,唯有搞好科研、搞出成效、得到世界认可。

拉斯克奖为啥颁给屠呦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说得好,从青蒿到抗疟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屠呦呦与青蒿素》阅读练习及答案

《屠呦呦与青蒿素》阅读练习及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屠呦呦与青蒿素①2015 年10 月5 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 月6 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 年12月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介绍】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11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

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2023_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一.基础与运用(26分)初二年级开展了“阅读经典作品,走近传统文化”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一)阅读经典作品。

阅读经典,需要我们bǐng()息潜心,聆听语言的声音;阅读经典,就是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藤野先生》中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则“油光可见”。

他对此深恶痛疾,便来到仙台学医;不chuò()劳作、宽厚仁慈的朱德母亲让人感动;为镭殚精竭虑的居里夫妇给我们极大的震憾……阅读这些经典,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洗涤心灵。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2分)bǐng()息潜心chuò()劳作(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二)领略国风气韵。

剑眉入鬓,目若朗星,纸扇飞舞,衣袂翩翩。

国风舞蹈《纸扇书生》对川剧“折扇”技法进行创造性转化,雅致生活景象【甲】刚健精神旨趣跃然屏幕。

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十年磨一剑创编的这部作品,曾获多个国家级奖项。

一个偶然的机会,《纸扇书生》亮相短视频平台,迅速受到年轻人追捧,观看量过亿。

舞蹈中的角色风华正茂,高蹈进取,既有诗意生活的趣味【乙】又有挥斥方遒的刚劲,为年轻观众所认同。

两年后,这支舞蹈登上电视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舞台,LED背景屏上,写意水墨点染古典意境,再次收获好评。

《纸扇书生》走红,彰显国风舞蹈价值的同时,也为专业舞者和院团带来启发——原本小众的古典舞经过转化创新之后,可以如此“火爆”。

专业舞者和专业院团的加入,则为国风舞蹈注入丰厚的审美意蕴,助力国风舞蹈走向精品化。

如今,由专业团队创作的国风舞蹈频频“出圈”。

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魏伸洋在端午节的晚会上领舞《龙门金刚》,力量与美有机融合,展现敦煌文化的雄浑气象。

碧柳依依,翠裙飘飘,罗衣从风,长袖交错。

2016年3月月考作文讲评:屠呦呦获得诺奖 (1)

2016年3月月考作文讲评:屠呦呦获得诺奖 (1)

如何处理材料跟自己作文的关系?
这是一个艺术活,靠自己去领悟。 ①不提材料却不离材料 ②时提材料却远离材料 这是两个极端,①是材料作文的高妙 境界,得益于作者的理解材料后的语言 运用能力;②是材料作文的拙劣地步, 是写作者要避开的地方。 提醒:材料作文首先直面的就是多维度 地处理材料!
写作根本三个问题:阅读、理解、表达。 其中“理解”尤其强调“思辨性”,如 何理解“思辨性”?
结合上面内容,能得出哪些观点?
观点二: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观点三:真才实学让你扬起自信的风帆。 观点四:专注地实干才能获得成功。 观点五:成功者必备的素养:豁达、自 信、淡泊名利。
立意不必面面俱到。但是绝 不能套作!考虑如何设置分论 点展开分析!
还原材料完整场景: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杨澜对这位 中国“三无”科学家进行了访谈。 杨澜开门见山问道: “人们称您为三无 科学家,请问您为什么没有当选院士?” 屠 回答“我如果当了院士,怎么还会搞科研获 诺奖?!”现场爆发岀会心的笑声。 杨接着问:“您的科研成果70年代就完成 了,为什么40多年后才得奖”?屠回答“因 为诺贝尔奖一直等着我!”现场为老人家的 机智幽默报以热烈的掌声。
杨又问: “您获得了诺奖,现在可直接晋级 院士了,是吗?” 屠摆摆手说“不,我现在当上 院士,有人会说我是被西方势力推举上去的,我 这样比院士轻松多了!”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杨换了个话题问“您今年85岁高寿,可以介绍 一下长寿秘诀吗?”屠微笑答道“其实我刚才已 经回答了你的问题,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 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掌声和笑声 再次响起。 杨最后说:“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老人握 着杨的手说:“别客气,我还得谢谢你,你不问 我要钱就给我做节目!”台下爆发岀更大笑声和 掌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 ǎng)B .颁.发(B 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C .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D .凌.波(lín) 镌.刻(juān) 督.战(D ū) 一丝不苟.(gǒu)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B .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C .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D .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B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D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B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C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B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C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D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B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C .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D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出清施闰章《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A .③②①④⑤B .①②⑤④③C .①⑤③④②D .③⑤①④②8.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字数不超过10个)(4分)据新华社专电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40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二、现代文阅读(36分)㈠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10分)书香过大年,____________徐忠彪①大众网日照2月8日讯(记者张丽) 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人次千余人.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4岁的小孙女读书.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带着孙女从小多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戚之余,灵活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鸡年春节日照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在图书馆三楼阅读区工作的人员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张金花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得知是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道,“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一些图书馆的条例规定,建议市民在借阅之前仔细了解.⑥除了借阅图书,还有不少孩子、市民选择在图书馆自助选片看电影.68岁的市民王女士在电影播放自助机前刚刚看完《西游·伏妖篇》,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住在图书馆附近的荣誉世家小区,非常方便.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着孙女来图书馆.⑦据了解,春节期间,日照图书馆每日开馆时间为上午九点—下午四点,工作人员轮班上岗,确保市民度过一个书香春节.9.根据选文内容,将新闻标题补充完整.(2分)书香过大年,10.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2分)11.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2分)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12.新闻中说“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请你在图书馆阅读区张贴一则温馨提示语,提醒读者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2分)13.对于此则新闻中报道的“书香春节”这一现象,你怎样评价?(2分)㈡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4.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5.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6.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17.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B .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 .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D .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㈢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①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敖丹娜、段雪莲)当地时间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来自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村敏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日中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当天在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了获奖结果:“诺贝尔委员会卡罗琳医学院评审委员会今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以表彰他们在创新丝虫病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贡献.”③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生于1930年,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运用现代科技,发掘中药的活性成分,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治疗疟疾的“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扬·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表示:“早在1700年前,关于中药青蒿对治疗高热有效果的理论就已经存在.但是,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如何确定青蒿中哪些成分是有效的,以及如何提取这些有效成分,这可以说是医药研究创新的范例,这一成果最终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实现了此类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④几千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人类,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奖者都在寄生虫疾病疗法上作出了革命性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汉斯·福斯贝格教授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意义巨大:“寄生虫疾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即使在今天,它仍旧困扰着世界上亿万易感染人群.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的医学发现为我们抗击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提供了革命性疗法;而屠呦呦的发现为抗击疟疾提供了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当天也表示,3位获奖者的医学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诺贝尔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为人类福祉作出了贡献的人,从这点上来讲,我想他们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医学新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有效预防了残疾的产生和传染病的扩散.同时,它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3位科学家,我想诺贝尔本人也会赞同的.”⑥据了解,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8万美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另一半奖金.18.这则消息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19.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归纳概括第③④两段的大意.(2分)20.第④段中引用汉斯·福斯贝格教授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21.阅读第⑤段,说说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有哪些?(4分)22.第⑥段是新闻的结语,有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为什么?(4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㈠诗歌阅读.(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二)(安徽中考)对比阅读(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 (3)谈笑有鸿儒..之劳形 ( ) .. ( ) (4)无案牍26.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或曰:“陋,如之何?”2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2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2分)四、作文.(50分)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才能磨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炼意志,实现梦想.请以《挑战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参考答案1.B (A .lǐng—lǐn,D ǎng—D āng;C .qiāo—qiǎo;D .lín—líng)2.D (A .潦—缭;B .阵—震;C .馈—溃,惮—殚)3.C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而句子中是要表达“舌尖上浪费”很大,与句意不符)4.C (A .搭配不当,应该删去“的钢铁之躯”;B .用词不当,应将“出现”改为“呈现”;D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5.C (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6.B (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7. A (解题时,先弄清整段话的中心意思或话题,再梳理句子的先后顺序.这段话是讲“正能传播”这个话题的,先讲正能量传播应有的态度,即③②句;然后分别讲媒体、个体的正确方法,即最后总结,即⑤因此答案是A .)8. 示例:嫦娥四号将去月球南极.9. 日照市民图书馆里读书热.10. 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11. “占领”是“占据”的意思,大词小用,风趣幽默,含蓄委婉地赞扬了广大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12. 示例一:文明阅读,请勿涂鸦.示例二:请爱护书籍,就像爱护我们的脸一样.13. 示例:我认为“书香春节”这一现象值得肯定与赞扬.这表现了当前人们健康的过节、休闲方式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意思近即可)14.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15.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16.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17.D (“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18.①归纳了文章的大意,概括了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②点明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国籍,能够增强国人的自豪感.19.第③段:屠呦呦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第④段: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为抗击寄生虫病作出了巨大贡献.20.意在突出屠呦呦及其发明的青蒿素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之大.21.①他们的医学新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有效预防了残疾的产生和传染病的扩散;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③促进了经济增长.22.示例:不赞同.第⑥段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分布情况,从屠呦呦专享一半奖金可以看出,屠呦呦的贡献极为巨大.23. 乡愁乡思之情.(或答“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4.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之中蕴含哲理.25.⑴出名⑵这⑶博学的人⑷官府文书26.⑴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⑵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27. 惟吾德馨君子居之28. 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医学奖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医学奖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医学奖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获诺奖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今年获得医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大奖——拉斯克奖。

屠呦呦获2021诺贝尔医学奖,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屠呦呦获诺奖,屠呦呦是谁?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2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个人履历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荣誉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2021年,获第三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202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期间,她只在正式场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过一次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

①在演讲中,屠呦呦详细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具体过程,并点名感谢了协作单位,最后以一首王之涣的诗作为结束:“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材料二】
演讲要求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结尾常发出呼吁或号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

②通过演讲者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使听众听到演讲者设计的不同的演讲内容。

(1)划线的句中有语病,请修改。



(2)把屠呦呦演讲的结尾换成“青蒿,生有生的意义,死有死的价值”好不好?为什么?
(3)你要参加学校的“诺奖离中国人并不远”的演讲比赛,以下不必讲的两项是( )( )
A.回顾中国人获奖情况 B.介绍中国获奖者事迹 C.介绍外国获奖者事迹
D.介绍历年颁奖委员会成员 E.号召同学们珍惜时间、发奋学习
(1)①改为:“在演讲
中,屠呦呦详细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过程”
或“在演讲中,屠呦呦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具体过程”
②改为:演讲者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2)不好。

原结尾引用中国著名古诗,呼吁听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领略中国文化魅力,既符合屠呦呦中医药专家的身份又富有感染力。

改句虽运用了对偶修辞,但内容只是对青蒿本身的赞美,缺少与听众的互动。

(3)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