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同庆祝郑 和下西洋源自00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思考1: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 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了说明?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正因为郑 和是一个本着睦邻友好的和平使者,才受到了 所经地区人民的缅怀。
○消极影响: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
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平使者”
材料: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 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 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 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 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 并正式对外开放。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海上功夫大比拼 “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自主探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92
最少一次3艘,最多17艘 长24.5米 宽6 旗舰 载重约120吨 畜牲、农具、种子、粮 食、小镜子、小刀等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随航人数
1405
200多艘
前者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和平交 往。后者主要是经济利益顶峰驱使,暴力掠夺。
“和平使者‛与‚海盗‛:
情境1: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 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 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 情境2:哥伦布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 ‚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 里在喊:‚强盗来了‛……
原产地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 南瓜、番茄、辣椒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性质:

知识拓展: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知识拓展: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

且不说郑和1405年的第一次下西洋,即以1433年第七次即最后一次下西洋返航而言,也比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早59年,比1498年达·伽马绕好望角到达印度卡利卡特早65年,比1519年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早86年。

就航海规模来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等人的远航规模也大得多。

如哥伦布航行美洲,第一次为90人,3艘船,其中一艘旗舰24.5米,宽6米,排水量为100吨,其他二舰为50吨、40吨;第二次人数一说1000~1500人之间,一说约1200人;船数为17,大小未详,按乘人数推算,大约比第一次乘的船要大一二倍。

第三、四次人数、船数均不详。

郑和远航的人数、船数均大大超过哥伦布。

至于船只的排水量,我们曾请水运史研究人员房仲甫计算。

他认为宝船为沙船型,据现代沙船比例计算,大号宝船总长440尺,满载水线长303.6尺,最大吃水19尺,船宽180尺,满载水线宽176尺,宝船排水体积25627立方米,即排水量为25000多吨。

但据江苏外海沙船比例计算,长44丈,底宽86丈,则舱深22.5尺,吃水11.3尺,排水量则为7833吨。

究竟如何计算,尚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无论如何计算,其排水量大大超过哥伦布远航船只,则是肯定无疑的。

现将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海列表比较如下:
1/ 1。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影响:
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 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 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 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 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 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 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 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 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 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随行人员的 数量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 人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海船长24.5米,宽6米 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 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 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推动全 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性质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 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 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 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 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 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黄晴《郑和属于世界》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2.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 上疏请行海禁。
3.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 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 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 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 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积极发展对外交往到厉行海禁、闭关 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 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 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益落后, 从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 略、掠夺的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 者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 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 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 础狭窄。
谢谢
从上述的材料分析,当时的中国 的社会状况?
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 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列的泱泱 大国。从积极进行对外交往的史实 中看出,中国是一个极度开放进取 的国度。而也正是开放进取成就了 中国古代的繁荣。
1.“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 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
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 最终到达美洲。
三、动脑想一想:
阅读并解释下面材料表达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明史·郑和传》
“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 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卷八
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相比较, 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 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 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传播基督教
哥伦布航海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传播 基督教,将欧洲的文化和信仰传播到 海外国家。
03
航行规模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达到200多艘船,随行 人员超过27000人。相比之下,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 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郑和船队的远航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先进航海技 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和珍宝。
哥伦布航海
01
哥伦布航海是15世纪末欧洲航海 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远航 探险活动,他率领船队向西穿越 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大陆。
02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通 往东亚的新航路,同时也有探索 新大陆和寻找财富的动机。
哥伦布航海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殖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哥伦布的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同时也 对美洲的原住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航行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 历史背景 • 航行目的与动机 • 航行规模与影响 • 航行技术与装备 • 结论:比较与启示
01
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探险活动,由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前往东 南亚、南亚、中东和东非等地。该活动始于1405年,持续到1433年,是当时世 界上最远航行的探险活动之一。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之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之比较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 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规 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 生变化。 • 价格革命:又称作物价革命 。新航路开辟 后,美洲贵金属流入欧洲。货币供应量的 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 胀。衣食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贵族势力衰落。 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所以价格革命 推动了欧洲国家、特点、影响(结 果)等方面比较
• 背景:(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 建制度衰落;(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 本主义兴起。 • 目的:(1)政治目的,宣传国威,加强与 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奇珍异宝 的需求;(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 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 特点: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次数 多。贸易性质也不同,前者是封建国家朝 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贸易。
影响:(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 举,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 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但其不计经济 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 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2)西 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 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 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 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三、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
• 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 规律。耗费浩繁,国库枯竭。明末的禁海 令,实行闭关政策。 • 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 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 开放。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虽未发现新大 陆,但决不是 “杨白劳”!
功过相当,功 魁祸首!≠”强 盗”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 郑和 下西 洋 哥伦 布航 海
结果
航空 厚往 和平 造福 母舰 薄来 亲善 亚非 小渔 东方 殖民 祸殃 船 金梦 扩张 美洲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 航海的比较
焦点问题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的实力状况如何?
规模
郑和为什么 没有发现美洲?
目的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 郑和与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留 下什么经验教训?
活动一:海上实力大比拼
与漫 西画 方一 小: 渔东 船方 航 空 母 舰
发漫 现画 新二 大: 陆“ 小 渔 船 ” 捷 足 先 登
分组讨论
新大陆为什么让 小渔船捷足先登? 为什么航空母舰 发现不了?
从航海的动因、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来 思考。比如,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 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 动因;又如,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 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从国内经 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 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 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从参与者情况来 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 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 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 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 盗”
使漫 者画 与三 “: 海和 盗平 ”
当地人的态度 各是怎样?为 什么出现这样 的反差呢?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情况,掌握其异同点。

2、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史论结合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兴起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三、【课前预习导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相同点(比较一)四、【课堂导学】学习方法:史论结合史――历史事实;论――历史观点、历史教训、历史影响例:秦始皇焚书坑儒(史实)秦始皇是个暴君(史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实)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劳巨大(史论)今天我们要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史实,从中得出一些历史结论、历史观点。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提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

无独有偶,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00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提问:这一天跟我们古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教师承转: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人们总爱把这一历史事件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有的学者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有的认为哥伦布更伟大,你同意哪一种?(学生举手表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点(比较二)合作探究:从世界发展的观点来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各自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郑和下西洋:成功:失败:哥伦布远航:成功:失败:要求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完成:②(看图填空)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最远到达的地区: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最远到达的地区:郑和下西洋路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四: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
情境1:敬业献身、经略海洋、科 学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情境2:睦邻友好精神 情境3:关门主义必然导致落后;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罗马尼亚语:Mul?umesc

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4分钟

关键词:弘扬 激励
课外探究,深化认识 3分钟
关键词:以史为鉴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的实力状况如何?
规模
焦点问题
郑和为什么 没有发现美洲?
目的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 郑和与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留 下什么经验教训?
活动一:海上实力大比拼
活动二:龟兔赛跑 分组讨论
新大陆为什么 让小渔船捷足 先登?为什么 航空母舰发现
不了?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 盗”
当地人的态度 各是怎样?为 什么出现这样 的反差呢?
漫 画 三 : 和 平 使 者 与 “ 海 盗 ”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的实力状况如何?
规模
焦点问题
郑和为什么 没有发现美洲?
漫 画 一 : 东 方 航 空 母 舰 与 西 方 小 渔 船
为什么称郑 和的船队为“航 空母舰”,而称 哥伦布的船队为 “小渔船”?
——小组合作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比较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早87年,长16



出航次数
7
4
多3次
随行人员 最多时达 27800人
目的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 郑和与哥伦布?
个人见解
郑和下西洋留 下什么经验教训?
虽未发现新大 陆,但决不是 “杨白劳”!
功过相当,功魁 祸首!≠”强盗”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最多时1500人 相当于11倍多
船只数 200多艘
3—17艘
相当于11倍多
最大船只 长151.8,宽 长24.5米,宽6 载重相当于10倍 61.6,载 米,载重100吨 100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 古巴、海地到 家和地区 南美大陆北缘
范围更广
陆漫 画 二 : “ 小 渔 船 ” 捷 足 先 登 发 现 新 大
5、教学程序
课前系统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郑和七下西洋简况》 《哥伦布四次远航简况》 《东西方航海组织方面
和任务对比》
课前查找郑和下西洋与 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
5、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3分钟
关键词:flash动画导入
讲授新课,突破重难点 35分钟课堂关键词:创设情景 激发思维 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