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结构物知识点整理
船的知识点梳理总结

船的知识点梳理总结一、船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使用范围,船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按照用途和功能,船可以分为货船、客船、军舰、渔船、科考船等;按照建造材料,船可以分为木船、钢船、玻璃钢船、铝合金船等;按照推进方式,船可以分为帆船、蒸汽船、内燃船、核动力船等;按照船体形状,船可以分为平底船、V型船、双体船、多体船等。
二、船的结构船的结构包括船体、船尾、船首、船桅、船舱、船舱盖、推进装置等部分。
船体是船的骨架,承受着水流和海浪的冲击,同时具有浮力和载重功能;船尾是船体的尾部,包括尾轮和船尾结构,是船的推进器的安装位置;船首是船体的前部,包括船首突、船首高、护舷等部分,能够减轻船体受到的冲击力;船桅是用于搭设帆篷,支持帆篷的结构;船舱是船体内部的空间,用于储存货物和设备;船舱盖是用于覆盖舱室的结构,有防水和防风的作用;推进装置则是将动力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包括螺旋桨、舵等。
三、船的功能船的功能主要包括运输、捕鱼、军事作战、科学探索等。
货船主要用于海上运输货物,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客船主要用于载客旅游,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军舰则用于海上军事作战,具有战斗力和防御力;渔船主要用于捕鱼,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需求;科考船主要用于海洋科学研究,促进海洋科学的发展。
四、船的发展历史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万年前的史前时代,最开始是人们利用浮木或简单的木筏进行水上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船的结构和推进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逐渐出现了帆船、蒸汽船、内燃船等多种类型的船只;20世纪初,随着涡轮机、柴油机等新型动力装置的应用,船的速度和航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还出现了核动力船、悬浮船等新型船舶,为航海事业带来了重大变革。
五、船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船的运输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货船和客船的市场前景广阔;另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船舶建设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氢能船、风能船等新型船只将会成为主流;此外,无人船、智能船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提升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

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船舶是指用于在水上航行的载货或载人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用于海上运输的重要工具之一。
船舶可分为商船、军舰及其他专用船舶。
船舶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其共同点是都需要遵循相关的航海规则和航行标准。
一、船舶的分类和基本结构船舶的分类主要取决于其用途和功能。
按用途可分为货船、客船、油船、工程船等;按功能可分为推进船、辅助船、特种船等。
船舶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台、船底、船首、船尾、甲板等主要部分。
1. 船体是船舶的基本外形,包括船首、船尾、船体各部分以及门窗舷等装置。
2. 船台是承受船体全重和各种荷载的主要构件。
3. 船底通常为平面或稍呈拱形,以增加船艏的上升力和减小阻力。
4. 船首是船头的部分,一般采取弓形、锥形或家宽形设计。
5. 船尾通常为尾突尾、平坦尾或干形尾设计,以减小对流阻力。
二、船舶的基本性能和动力系统船舶的基本性能包括航速、载重量、平稳性、安全性等方面。
航速是船舶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了船舶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性。
船舶的动力系统包括主机、辅机、动力传动系统和操纵系统等。
1. 主机是船舶的动力来源,通常采用柴油机或蒸汽轮机。
2. 辅机是用于供船舶各项设备使用的动力机械。
3. 动力传动系统包括主机与螺旋桨的连接系统,主机与辅机的连接系统等。
4. 操纵系统包括舵机、推进器、操舵机构等。
三、船舶的结构及材料船舶的结构和材料直接影响了船舶的使用寿命、航行性能和安全性。
船舶的结构主要包括船体结构、舱壁结构、甲板结构等。
船舶的主要结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1. 钢材是船舶结构的主要材料,其特点是强度高、韧性好、可塑性强。
2. 铝合金是轻质、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耐腐蚀性的船舶结构材料。
3.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比重轻、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四、船舶的安全管理和规范要求船舶的安全管理和规范要求是确保船舶安全、环保、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船舶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船舶建造、操作、维护、动力系统等方面。
船舶船体知识点总结图

船舶船体知识点总结图船舶船体是船舶的主要结构之一,它是船舶的硬骨架,支撑船体上部结构和设备,承受水压和风压的力量,并保证船舶的载重能力、航行安全和稳定性。
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船体的结构和材料选用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对船舶船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船舶船体结构类型船舶船体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单壳体结构、双壳体结构和混合结构。
1. 单壳体结构:单壳体船体结构是指整个船体由一层厚度不等的船壳板组成,主要由船壳、船底、船尾和船头组成。
根据船体外形,单壳体结构又可分为平底船、V型底船和U型底船等。
2. 双壳体结构:双壳体船体结构是在船舶外壳表面外侧再加一层壳板,形成两层船壳构造,主要用于油船、化学品船等液态货物的运输船舶,以增加船壳的强度和安全性。
3. 混合结构:混合结构是结合单壳体和双壳体结构的优点,将其结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船体结构。
二、船舶船体材料船舶船体的材料选用对船舶的性能、强度和耐久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船舶船体常用的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钢铁(包括碳素结构钢、耐候结构钢等)、铝合金、铜合金等。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强度高等特点,逐渐在船舶船体结构中得到应用。
三、船舶船体主要零部件船舶船体由许多零部件组成,主要包括船壳、船底、船尾、船头、船舷、船艏、船艉等,其中船壳是船体的主体结构,负责承受水压和风压力,其他零部件主要以增加船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为主。
四、船舶船体建造工艺船舶船体建造工艺主要包括:板材切割、板材成型、船壳焊接、水密检测、船体拼装、船体热处理、船体清理、外表面处理、船舶防腐、船体打磨等等环节,这些环节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确保船体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船舶船体的维修与保养船舶船体的维修与保养是延长船体寿命和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船壳表面修复、防腐保养、船体涂装、水密检测、船舶结构强度检测等环节,这些工作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船体结构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船舶的基本结构

船舶的基本结构船舶由主船体、上层建筑及其他各种配套设备所组成。
1、主船体主船体是指上甲板及以下由船底、舷侧、甲板、首尾与舱壁等结构所组成的水密空心结构,为船舶的主体部分。
主船体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如下:1)船底:为主船体的底部结构,有单层底和双层底两种结船舶由主船体、上层建筑及其他各种配套设备所组成。
1、主船体主船体是指上甲板及以下由船底、舷侧、甲板、首尾与舱壁等结构所组成的水密空心结构,为船舶的主体部分。
主船体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如下:1)船底:为主船体的底部结构,有单层底和双层底两种结构形式。
其横向两侧以圆弧形式(称其为舭部,)逐渐向上过渡至舷侧。
2)舷侧:为主船体两侧的直立部分。
两舷舷侧在过渡至近船舶前后两端时,逐渐成线型弯曲接近并最终会拢(该两会拢段部分分别称船首和船尾)。
其中,前部的线型弯曲部分称首舷(又称首部),后部的线型弯曲部分称尾舷(又称尾部,)。
构成船底、舷侧及舭部外壳的板,通常称船舶外板,俗称船壳板。
3)甲板:为主船体垂向上成上下层并沿船长方向水平布置的大型纵向连续板架。
按自上而下位置的不同,自上甲板开始向下依次为二层甲板(第二甲板)、三层甲板(第三甲板)等。
(1)上甲板:为船体的最高一层全通甲板,又称上层连续甲板。
其它各层甲板统称为下甲板。
(2)平台甲板:为沿船长方向布置并不计人船体总纵强度的不连续甲板,如舵机间甲板即为平台甲板。
4)舱壁:为主船体内垂向方向上布置的结构,有横舱壁和纵舱壁两种(详细内容见船体结构部分)。
2、上层建筑上层连续甲板上由一舷伸至另一舷的或其侧壁板离船壳板向内不大于4% 船宽的围蔽建筑称上层建筑,即首楼、桥楼和尾楼,其他的围蔽建筑称甲板室。
1)长上层建筑与短上层建筑:长度大于0.15L,且不小于其高度6 倍的上层建筑为长上层建筑,不符合长上层建筑条件的为短上层建筑。
客船及客货船的上层建筑属长上层建筑,其他船舶的上层建筑一般属短上层建筑。
位于首部的上层建筑称首楼。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点

船舶结构与设备特点:1、知识点多、杂。
考点知识多为书本原文,计算、思考等题目较少;2、与货运、避碰同考,所占比例较小。
其中货运160道题目,结构占20-30道题;3、后期新题更新不多;4、难点不多,需记忆。
如船舶种类及特点、轻型吊杆、舵设备等。
第一章船舶常识(结构货运)第一节船舶的基本组成与主要标志一、船舶基本组成由主船体、上层建筑及其他各种配套设备等组成。
1、主船体船底:分单层底、双层底。
舭部★舷侧:首/尾部船首/尾甲板:上甲板、平台甲板(注:强力甲板、遮蔽甲板、量吨甲板、舱壁甲板定义见“甲板结构”)、甲板命名舱壁:按方向分横舱壁、纵舱壁(其他分类方式见“舱壁结构”)。
★船底、舷侧、舭部构成船壳板2、上层建筑定义:分类:长上层建筑、短上层建筑(定义)组成:首楼、尾楼、桥楼(位置、作用)、甲板室(长甲板室、短甲板室)★桅屋属于短甲板室上层建筑各层甲板:艇甲板、罗经甲板3、舱室名称机舱、货舱、压载舱、深舱(定义)、其他舱室★隔离空舱(干隔舱):仅有一个肋骨间距的空舱二、船舶主要标志1、球鼻首和首侧推器标志:位置(前、后)2、吃水标志:公制/英制(10cm/6英尺),★读取3、甲板线标志:尺寸(300mm×25mm)、★位置★4、载重线标志:位置、堪划要求、字母涵义、丈量最小干舷5、其他标志:船名船籍港标志:船名字高比船首字高小10%-20%;船籍港字高为船名字高60%-70%烟囱标志:位置分舱与顶推位置标志:位置、形状引航员登离船标志:上白下红船舶识别号:100总吨及以上客船/300总吨及以上货船,位置公司名称标志:第二节船舶尺度与船舶吨位一、船舶尺度分为:最大尺度、船型尺度、登记尺度最大尺度(全部尺度/周界尺度):最大长度、宽度、高度(定义)、作用船型尺度(计算尺度、理论尺度):型长、型宽、型深、型吃水(定义)、作用登记尺度:登记长度、宽度、深度(定义)、作用二、主尺度比型长型宽比、型长型深比、型长型吃水比、型宽型吃水比、型深型吃水比:影响三、船舶吨位1、重量吨分为:排水量和载重量排水量:满载排水量、空船排水量、装载排水量(了解定义)载重量:总载重量、净载重量(了解定义)2、容积吨分为:总吨位、净吨位、运河吨位定义(了解)、★作用:★运河吨位数值比总/净吨位数值大些★第三节船舶种类与特点1、客船分类:全客船、客货船、货客船、客滚船特点:抗沉性好(二舱不沉制)、多层甲板、上层建筑高大、航速快、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设计美观等2、集装箱船特点:单层甲板、开口大、航速快、双层底和双层船壳、抗扭箱(保证强度和提高抗扭强度)、装卸效率高、货损货差小、箱格导轨、方形系数小于0.63、散货船特点:运输密度较小散货、单层甲板、开口大、货舱剖面棱形(作用:便于平舱、卸货、提高稳性)、上下边舱(压载)、单层或双层船壳、船型肥大4、矿砂船特点:运输矿砂、中间舱两侧边舱、开口大、双层底高(重心高)、剖面呈漏斗形、航速低、采用高强度钢5、兼用船O/O船、O/B/O船特点:★装货要求6、杂货船特点:运输件杂货、多起重设备、多层甲板、舱口尺寸大、一舱不沉制7、滚装船特点:首跳板、尾跳板、舷侧跳板(要求、特点)、首门有罩壳式、边铰链式,活动斜坡道或升降平台,跳板工作坡度:不大于8°,通常为4°-5°,横倾小于4°时,跳板对码头负荷不超过2-3t/m2、多层甲板、双层底、纵骨架式、支柱少、纵通甲板、抗沉性差、舱容利用率低、造价高、装卸效率高、航速快、码头适应性好8、木材船特点:舱口大、舷墙高、舷侧多立柱、多起重设备9、冷藏船特点:良好隔热设施与制冷设备、舱口小、多层甲板、航速快、吨位小10、多用途船特点:运输多种货物、舱口大、多层甲板、多起重设备11、液货船油船:双层底和双层船壳、无起重设备、舱口圆形或椭圆、多泵管路、纵骨架式、横、纵舱壁(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影响)、船型肥大、干舷小、专用压载舱/清洁压载舱液体化学品船:采用耐腐蚀不锈钢制成、双层底和双层船壳、舱口小、多泵和管路12、液化气船液化天然气(甲烷):隔热结构、货舱呈球形和矩形、极少数为棱柱形或圆筒形、常压低温运输液化石油气船:加压液化(球形或圆柱形)/冷冻液化(矩形)/加压、冷冻液化乙烯运输船:加压液化、货舱呈球形、圆柱形和矩形13、高速客船水翼船、气垫船(全垫升、水面效应)、双体船(特点、航行方式)14、其他船舶工程船:挖泥船、起重船、海洋调查船、敷缆船、航标船工作船:拖船、供应船、破冰船(首尾两舷设有大的压载舱)、海难救助船、消防船、科考船第二章船体结构与船舶管系(结构与货运)第一节船体受力1、力/力矩分类:总纵弯曲力矩、扭转力矩、横向作用力、局部作用力2、总纵弯曲力矩产生原因、分布(★船中力矩最大、1/4L处剪切力最大)、“中拱中垂”(★拉伸/压缩,波长=船长)3、扭转力矩、横向作用力产生原因(了解)★4、主要构件、次要构件定义、辨别5、船体结构设计与建造要求第二节船体结构一、船体结构形式与主要结构图1、骨架形式分类: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2、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特点、应用3、★外板展开图:边接/端接定义、并板位置、船壳板组成(船底、舭部、舷侧、舷顶列板)及厚度分布特点★船壳板命名(两字母一数字):左、右舷分别为P、S,以平板龙骨为K板,向左/右依次为A、B、C、D...(IOQ不用),船首/尾命名数字(注意:甲板板命名相异)、作用4、总布置图:右舷侧视图、各层甲板与平台平面图、舱底平面图及船体主要尺度和技术数据等(由上往下)二、船底结构1、双层底骨架形式:横骨、纵骨架式,组成,作用(强度、舱室、压载、航行性能、抗沉性、抗泄漏、承受负荷)了解客船双层底布置:50≤L<61、61≤L<76、76≤L2、船底板平板龙骨尺度要求、船底板厚度分布3、横向构件肋板:分类(实肋板、水密肋板、组合肋板)、结构、设置要求(横骨、纵骨架式)舭肘板:作用(★连接肋板、肋骨)、尺寸要求(宽度和高度相同,面板或折角宽度为厚度10倍,减轻孔和污水孔孔缘板宽不小于舭肘板宽度的1/3)4、纵向构件桁材:中桁材(箱形中桁材,别名箱形龙骨)设置要求★箱形龙骨,一般设置机舱、防撞舱壁间,作用,宽度不超过2m,设有水密人孔和通向露天甲板的应急出口,两面操纵关闭装置。
船舶结构与设备复习知识点

1、设置载重线的作用
2、总布置图的组成、排列顺序P61.
3、克令吊主令分类,使用P84.
4、散货船的特点P9.
5、B冰级航区船舶强度加强措施P58.
6、克令吊0位、空档时刹车、定子、转子状态P84.
7、横骨架式船舶结构特点P30.
8、日用水管系常用的供水法方式P74.
9、隔离空舱的作用、设置要求P3.
10、油船专用压载舱的优缺点P16.
11、船壳板命名方法、作用P34.
12、四页盖板型液压驱动式折叠舱盖开启、关闭时12组盖板运动先后顺序P96.
13、 B 级防火分隔技术要求P58.
14、轻型单吊杆受力分析及结果P80.
15、船舶总吨位的作用
16、船体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P30.
17、船舶肋骨编号的作用P46.
18、液体化学品船的特点P16.
19、OBO船特点P12.
20、舱盖压紧器的作用及使用
21、货舱盖主要作用P93.
22、甲板结构中支柱上、下支撑点设置位置P43.
23、仅与燕尾槽配套使用的扭锁P109.
24、梁拱、舷弧的作用P44.
25、船尾结构中尾突出体的作用P56.。
船舶结构知识点总结

船舶结构知识点总结船舶是水上运输工具,其结构设计和制造必须满足航海安全和航行性能要求。
船舶结构是指船舶的构造和建造,包括船体结构、甲板、舱室、船体内部设备等。
在船舶的设计与建造中,船舶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船舶的各项性能指标,影响着船舶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船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是船体结构。
船体结构是船舶上最基本的结构,包括船体外围的壳体结构、船舶内部布置的结构、船艏船尾的设计等。
船体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船舶的使用条件、荷载条件、航行条件等因素,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要兼顾船舶的轻量化设计和造船成本的控制。
在船体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对波浪的阻力和冲击力,以及船舶在航行中所受到的不同方向的荷载作用。
因此,船体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这些荷载的作用,从而确保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船舶的甲板结构和舱室结构也是船舶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船舶的甲板结构主要用于载货、装卸货物、以及船员的行走和活动,因此其设计必须考虑到载荷、耐磨和防滑等要求。
船舱结构则是用于存储货物、设备和生活用品等,因此其设计必须考虑到货物的安全固定和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的船舶结构,船舶内部设备也是船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船舶内部设备包括船舶的动力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控制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布置必须满足船舶的功能要求,使得船舶能够正常运行和保证船舶上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船舶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船舶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船舶的结构材料和建造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新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船舶的结构强度和轻量化设计水平。
新技术如数值模拟、虚拟设计、智能制造等的应用,可以提高船舶设计和建造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船舶结构是船舶设计与建造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船舶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航海科普轮船知识点总结

航海科普轮船知识点总结一、轮船的基本结构和类型1. 船体结构:船体是轮船的主体部分,包括船体外形、船体材料、船体分段等。
2. 轮船类型:根据用途和功能,轮船可分为货轮、客轮、油轮等不同类型。
货轮: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集装箱,可分为散货船和干散货船等不同类型。
客轮:主要用于运输乘客,可分为客运轮和游轮等不同类型。
油轮:主要用于运输石油和液化气等液态货物,可分为原油船、化学品船等不同类型。
二、轮船的推进方式1. 螺旋桨推进:大多数现代轮船采用螺旋桨推进方式,包括固定螺旋桨和可调螺旋桨。
2. 水翼推进:水翼推进是一种新型推进方式,利用水翼的升力来提高轮船的推进效率。
三、轮船的航行原理1. 艇体设计:轮船的艇体设计对船舶的速度、稳定性和海上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 船舶力学:船舶在海上受到风浪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船舶力学研究了船舶在各种环境下的运动规律和稳定性。
四、轮船的航行设备1. 导航设备:包括罗经、测深仪、雷达等设备,用于帮助船舶确定航向和避免障碍物。
2. 通信设备:包括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等设备,用于与船舶通信和接收航行信息。
3. 定位设备: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设备,用于确定船舶的准确位置。
五、轮船的安全管理1.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ISM):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了ISM规则,要求船舶公司建立并执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
2. 船舶应急响应:船舶应急响应包括事故应对、救援和紧急撤离等应急措施。
六、轮船的环保技术1. 节能减排技术:包括船舶节能设备、先进动力系统等技术,以实现船舶更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利用。
2. 污染防治设备:包括油水分离器、废水处理设施等设备,以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七、轮船的航行管理1. 船舶航行规则:国际海上航行规则(COLREGs)规定了船舶在海上的航行规则和安全标准。
2. 船舶运营管理:包括船舶航线规划、货物装卸和船舶维护等管理活动。
八、轮船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船舶: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将成为航海科技的新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结构物知识点整理船舶结构概述1.船体受力:总纵弯曲力,横向载荷,其它局部力。
2.船体总纵弯曲受力特点:在同一横剖面离中性面越远,其受力越大,即上甲板和船底比下甲板受力大,、舷侧外板中靠近上甲板和底部的列板要比其它舷侧外板受力大。
3.船体:主船体,上层建筑。
4.主船体:船首,船中,船尾。
5.上层建筑:首楼,桥楼,尾楼,甲板室。
6.板:平直板,弯曲板,折边板等。
7.骨材:扁钢,球扁钢,角钢等。
8.肘板;无折边,折边,t型肘板等。
9.板与型材之间连接都采用焊接形式:对接,搭接,角接,t型。
10.客货船结构特点:甲板层数多,房舱多,围壁多,甲板两旁及房舱间设有走廊。
船舶类型1.客船:甲板层数多,上层建筑丰满,首尾大多呈阶梯形。
2.杂货船:多为前倾型首,方形尾,机舱布置形式采用中机型,中后机型和船尾机型没甲板上货仓口较大,货仓口之间配备了完善的起货设备。
3.单层甲板双层底,驾驶室和机舱都在尾部,货仓口比杂货船的要宽,带有顶边仓和底边舱。
4.集装箱船:货舱里和甲板上堆放规格统一的集装箱,舱口又宽又长,甲板较小,多为尾机型船,上层建筑较短。
5.滚装船:上层建筑高大,最上层的露天甲板平坦,无起货设备及货舱口。
6.油船:防火防爆要求特别高,因此消防设备比较完善。
7.液化气船:机舱和船员舱设在船的尾部,船首有首楼。
8.驳船:载货量大,吃水浅,设备简单,船上通常不设置装卸货物的起货设备。
外板和甲板板1.外板作用:保证船体水密,使舰船具有漂浮及运载能力。
2.外板受力:总纵弯曲力,横向载荷,动力载荷及碰撞,搁浅等偶然性载荷。
3.生产图纸中:kabs4.外板厚度沿船长方向变化:船中0.4l区域内的外板厚度较大,离首尾端0.075l区域内的外板较薄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域,其板厚可逐渐减薄,平板龙骨宽度和厚度从首至尾保持不变。
5.外板厚度沿肋骨围长方向的变化:平板龙骨和舷顶列板要比其它外板厚些。
其余从船列板向上的各个列板,随着水压力减小而逐渐减薄。
6.外板的局部加强:首部锚孔区域,尾端螺旋桨区域,外板开口区域,冰山区部分。
7.甲板:上甲板,第二甲板,第三甲板,平台甲板。
8.甲板形状:曲面形状,首尾窄中部宽,船长方向中部低于首尾端,船宽方向中间高于两、舷。
9.甲板作用:甲板与外板和舱壁板共同组成供各种用途的舱室。
上甲板作为船体的水密顶板,遮蔽舱室空间,有些船舶的上甲板上一载货。
下甲板和平台甲板封层安置设备及各种装载物。
上甲板通常是强力甲板,参与船体的总纵强度。
10.甲板受力:总纵弯曲应力及横向载荷。
11.甲板布置:甲板板由许多钢板并和焊接而成,钢板的长边通常沿船长方向布置,并且平行于甲板中线。
甲板的端接缝不宜设于大开口的四角。
12.舷边连接形式:舷边直角连接,圆弧舷板连接。
船底结构1.肋板作用:承担横向强度,并将底部载荷传递给舷侧。
2.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由船底板,内龙骨,肋板和数量较多的船底纵骨等组成。
3.船底纵骨与肋板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在肋板上开切口让纵骨穿过,仅在纵骨腹板的一面与肋板焊接,优点是容易装配;另一种是泪板上的切口与纵骨形状相同,把纵骨插进去,周围全部焊接,优点是连接可靠,但装配麻烦,用于军船上。
4.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由外底板,内底板,底纵桁和各种形式的肋板等组成。
5.中底桁作用:承受总纵弯曲,坞墩反力及其他外力,是双层底结构中的重要构件。
6.横骨架式双层底肋板通常有三种形式:主肋板,水密肋板,和框架肋板,框架肋板有时用轻型肋板代替。
7.主肋板布置形式:一种是在每个肋位上都设置主肋板,常用于机舱,锅炉及推力轴承座下;另一种是每隔2到4个肋距设置一个主肋板。
8.横双肋板作用:支撑纵骨,支持船底外板和内底板,同时与舷侧及甲板上横向构件组成坚固的横向框架,是保证船体横向强度的重要构件。
9.内底板厚度:机炉舱,装载燃油的底舱,货舱口下的内底板应该厚些,船端部内底板的厚度较中部薄,内底边板应比内底边厚些,并应有足够的宽度。
舷侧结构1.横骨架式舷侧结构主要优点:制造方便,横向强度好,适于内河船和一般货船。
2.横骨架式舷侧结构组成:舷侧外板,普通肋骨,强肋骨,舷侧纵桁。
3.肋骨作用:支持舷侧外板,保证舷侧强度刚性。
4.强肋骨作用:局部加强支持舷侧纵桁,保证舷侧横向强度。
5.舷侧纵桁作用:支持住肋骨,将部分载荷传递给强肋骨和横舱壁。
6.舷侧纵桁与强肋骨,主肋骨,横舱壁连接形式:遇强肋骨时舷侧纵桁间断,让强肋骨连续,遇主肋骨时,舷侧纵桁腹板上开切口让主肋骨穿过,遇横舱壁时,连接方式与底部内龙骨相同。
7.纵骨架式舷侧结构优点:骨架形式与船底和甲板一致,有利于保证船体总纵强度和外板稳定性。
8.纵骨架式舷侧结构组成:舷侧外板,舷侧纵骨,舷侧纵桁,强肋骨等。
9.舷侧纵骨作用:支撑外板并承受舷侧水压力,参与总纵弯曲,保证外板稳定性。
10.强肋骨作用:支持舷侧纵骨,保证横向强度。
11.舷侧纵桁作用:增加舷部刚度,将部分载荷传给横舱壁。
12.油船单层壳舷侧结构特点:可采用高腹板构件和高大肘板。
13.舷墙:舷墙板,舷墙板上缘的水平特制型钢,和扶强肘板。
甲板结构1.横骨架式甲板结构组成:甲板板,横梁,甲板纵桁。
2.横梁作用:支持甲板板,将甲板横向载荷,传给舷侧和甲板纵桁。
3.横梁按设置位置和尺寸大小分为:普通横梁,半横梁,舱口端横梁。
4.舱口端横梁作用:加强舱口端强度5.甲板纵桁作用:支持横梁,起着纵向强度和力的传递作用6.舱口纵桁作用:加强舱口端强度7.纵骨架式甲板结构组成:甲板板,甲板纵骨,甲板纵桁,强横梁8.甲板纵骨作用:保证船舶总纵强度和甲板板稳定性9.甲板纵骨安装布置:甲板纵骨平行于中线面布置,型钢腹板垂直于基平面安装,除了舱口的一根背向船中以外,其余折边通常朝向船中,甲板纵骨间距与船底纵骨间距一致并与船底纵骨横舱壁扶强材的位置配合10.甲板纵桁作用:支撑横梁,承受总纵弯曲11.强横梁作用:支持甲板纵骨,保证横向强度12.支柱作用:支撑甲板骨架,主要承受轴向压缩力,但在装载液体的深舱内的支柱也可能受轴向拉伸力13.油船甲板结构特点:油船甲板均为单层板架,货油舱区域大多纵骨架式结构,小型油船也有横骨架式结构14.油船纵骨架式甲板结构组成:高腹板的甲板纵桁,强横梁,和密集的甲板纵骨15.高腹板纵桁作用:增加甲板结构强度,又起制荡作用舱壁结构1.舱壁作用:将船体内部空间分成供各种用途的舱室,防火灾蔓延和毒气扩散2.水密舱壁:将船体分成若干个水密分舱,保证船舶抗沉性3.液货船的纵舱壁:可限制液体摇荡,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
较长的纵舱壁还参与总纵弯曲,横舱壁保证船体横向强度和刚性4.水密横舱壁受力:舱壁平面内的压缩力,海损破舱时的偶然性的舱内横向静水压力5.液体舱壁受力:除上述一般作用力外,承受舱内液体的静压力和船舶摇摆时液体的晃动载荷6.纵舱壁作用力:除上述受力外,较长纵舱壁还参与总纵弯曲7.平面舱壁组成:舱壁板,舱壁骨架8.平面舱壁板组成:许多块钢板并和焊接而成,板列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形式9.舱壁骨架由扶强材和桁材组成作用:增加舱壁板强度和刚性10.扶强材按设置方向分类:垂直和水平两种11.桁材按设置方向分:水平桁和竖桁12.槽型舱壁特点:结构质量小,节省钢材,零件少,减少工作量,便于清仓,利于防锈蚀,但占据较大仓容垂直于槽型方向的承压能力较差13.槽型舱壁剖面形状:三角,矩形,梯形,弧形14.槽型体有垂直和水平两种形式15.轻舱壁分为:平面轻舱壁,压筋轻舱壁首尾端结构1.船首结构包括:船底,舷侧,甲板2.船首形状:直立型,前倾型,飞剪型,破冰型,球鼻型3.首端受力特点:首部甲板上浪,舷侧和底部受波浪冲击,波浪对船体产生动压力,这些力作用部位约在1/4船长范围内4.首端加强:首尖舱区域加强(首柱至防撞舱壁),首尖舱后的舷侧加强(从防撞舱壁后至距首端0.15l区域),船首底部的加强(从防撞舱壁后至距首端0.2l区域后)5.球鼻首优点:降低兴波阻力缺点:球鼻对抛锚起锚和靠码头有妨碍且外形结构复杂施工麻烦6.首柱受力:主要是偶然力7.首柱形状:随首部线形变化,水线附近截面较瘦,向上逐渐加宽,向下至平板龙骨处也加宽8.首柱按制作分类:钢板首柱,铸钢和钢板混合首柱,锻钢首柱9.船尾形状:椭圆形,巡洋舰型尾,方形尾10.船尾受力:静水压力,舵和螺旋桨的质量,螺旋桨运转时的水动压力11.尾端加强:尾尖舱加强,尾尖舱以上舷侧加强12.尾端结构分为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13.尾柱作用:连接两侧外板和平板龙骨,加强尾部结构,支持和保护螺旋桨和舵14.尾柱受力:舵和螺旋桨的重量,螺旋桨工作震动,转舵时的力矩15.尾柱形式:装有不平衡舵单螺旋桨船的尾柱,装有下支撑式平衡舵单螺旋桨的尾柱,双螺旋桨船尾柱,装悬挂舵的尾柱16.尾轴架分类:单臂,双臂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有船楼和甲板室两种形式2.船楼分为首楼,桥楼,尾楼3.甲板室分为中甲板室,尾甲板室,首甲板室极少采用4.上层建筑作用:可设为客舱,货舱,生活舱室使用,可存放器具,在其顶部可设驾驶室以扩大驾驶视野,增加储备浮力,首楼可减少上浪,上层建筑设于机舱上方,可围蔽机舱开口,当上层建筑足够长时参与总纵弯曲,提高总纵强度5.上层建筑受力:波浪冲击力,总纵弯曲力6.船楼按参与总纵弯曲强度分类:强力上层建筑,轻型上层建筑7.船楼结构由两侧壁,前后端壁和甲板板围成并由横向骨架,纵向骨架及扶强材加以支持8.甲板室结构:纵向围壁,前端壁,后端壁,甲板及骨架9.伸缩接头分为:滑动伸缩接头,弹性伸缩接头10.机舱棚作用:给机舱采光,补充自然通风11.机舱棚顶分为:水平和倾斜滚装军船1.滚装船结构布置特点:首尾设有尖舱,机舱位于尾部靠近两舷处,高度很低,近似于封闭式2.潜艇按结构形式分为:单舰体,个半舰体,双舰体3.潜艇结构:耐压结构,非耐压结构4.耐压结构:承受深水静压力,包括耐压壳体,耐压指挥台,耐压水舱,耐压舱壁5.非耐压结构:不承受深水压力,包括水密结构和非水密结构。
水密结构包括首尾端机舷间的压载水舱,燃油舱,燃油压载水舱,耐压体内的非耐压液舱结构。
非水密结构有上层建筑,指挥台围壳及首尾端结构6.耐压壳体由壳板及骨架构成7.耐压水舱作用:用作调节水舱,用作潜水舱8.耐压水舱结构:托板式,实肋板式和纵骨式导管架1.环境载荷:山风,波浪,海流,海冰,水温及气温,潮汐,地震等自然现象引起的载荷,主要有风载荷,波浪载荷,流冰载荷,地震载荷等2.导管架平台三主要组成部分:甲板组块,导管架和桩3.撑杆基本作用:帮助把水平载荷传至基础,在建造和安装期间保持结构的完整性,防止安装导管架桩系统时的扭曲运动,支撑牺牲阳极和油井导管,把这些构件产生的波浪力传至基础4.节点破坏原因:达到材料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张力节点中的初始裂纹以及在压缩状态下的极限状态5.四种应用广泛的桩基:打入桩,钻孔再打桩,钻孔灌注桩及爆扩桩6.管节点有许多形式:1、圆管节点2、偏心连接节点3、矩形空心截面节点4、多平面节点5、T型材、工字钢、槽钢等非圆型节点6、管与型材节点定义船体结构概述1.船体总纵弯曲:作用在船体上的重力,浮力,波浪水动力和惯性力等而引起的船体绕水平横轴的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