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的原因
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 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 A.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 大力植树造林,维持好碳、氧循环 B.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露天焚烧塑料袋,解决“白色污染”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保护水资源)2. A.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石蜡熔化 B. 玻璃破碎C. 酒精挥发D. 牛奶变酸3.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B. 铝元素 C. 氮元素D. 钙元素4. A.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洁净的空气 B. 汽水C. 液态氧D. 水泥砂浆5. A.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用碳素墨水书写B. 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C. 用氮气阻止食品变质D. 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6.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体积读数B.点燃酒精灯C.过滤D.称量氯化钠7. 水是生命之源。
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滤池可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B. “投药消毒”投的是明矾C. 该净水过程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D. 最后进入用户的水为纯水8. 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A. 分子B. 阳离子C. 阴离子D. 原子9. 比较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研究中,没有体现比较方法的是( )A. 区别硬水和软水B.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C. 研究物质结构与D.探究分子的性质关系运动A. AB. BC. CD. D10. “证据推理”是学好化学的基本素养。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则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一定是氮原子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铝大于钠,则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原子一定比钠原子少11. 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等量澄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B.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 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 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2.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利用物理变化的是()A. 冶炼金属B. 烧制瓷器C. 蚕丝织布D. 稻草造纸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氨气B. 氯化钠C. 镁D. 金刚石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称量固体C. 过滤D. 滴加液体5.对化学反应:C+2CuO2Cu+CO2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C. CuO体现氧化性D. C体现还原性6.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开启我的60+生活”,旨在让环保行为超越60分钟,让环保行为和环保思考渗透到平时的生活方式中去。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 适度点餐,不浪费各种食物B. 焚烧电子废弃物,节约所占空间C. 绿色出行,优选公共交通工具D. 少用塑料制品,购物自带环保袋7.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C.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五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B.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撤离水槽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 金属铜放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D. 向装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10.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 CO和CO2区分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B MnO2和KCl分离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C O2(H2O)检验通入无水硫酸铜,观察现象D HCl(H2SO4)除杂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3.0分)11.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一个铁离子______,钠元素______。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以加深对呼吸生理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氧约2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收集并比较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以验证这一生理过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一袋气球、一个气球导管、一个透明的塑料瓶A、一个透明的塑料瓶B、一个橡皮管、一个塞子。
2.将气球导管插入橡皮管一端,再将气球导管另一端插入透明塑料瓶A的瓶口,确保密封良好。
3.请实验者先深呼吸数次,然后将气球吹起并捏紧,再将其连接到透明塑料瓶A的导管上,松手让气球中的空气进入瓶中。
这就是吸入空气的样本。
4.请实验者用力呼气数次,然后将气球吹起并捏紧,再将其连接到透明塑料瓶B的导管上,松手让气球中的空气进入瓶中。
这就是呼出气体的样本。
5.同时收集两个样本后,将两个塑料瓶中的气体样本充分混合。
四、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我们发现以下现象:1.吸入空气的样本中氧气含量较高(约21%),而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约4%)。
2.呼出气体的样本中氧气含量较低(约16%),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约5%)。
3.两种气体样本中水蒸气含量也有所不同。
吸入空气的样本中水蒸气含量较低(约1%),而呼出气体的样本中水蒸气含量较高(约5%)。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低。
这表明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来产生能量和排出二氧化碳。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
这表明人体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并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这些结果验证了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呼吸生理过程。
4.本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体呼吸的生理过程。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科学探究题训练

化学、生物假期作业1.记熟化学、生物已学知识点(教材、试卷)。
2.完成生物试卷。
3.完成化学《一、二单元探究题训练》、《一、二单元测试卷》 4. 复习练习册上相关知识。
一、二单元科学探究题训练1.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几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他接下来的做对比实验应选择图 装置,你的理由是 。
2.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中:(1)怎样得到两瓶空气和两瓶呼出的气体?(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 两瓶)A.在呼出气体中滴入 数滴石灰水,振荡B.在空气瓶内滴入数滴石灰水,敞口放置C.在空气瓶中滴入数滴石灰水,振荡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第—步应如何操作?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①:吹灭蜡烛,立即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实验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白烟上,玻璃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实验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6.如图所示,在带橡皮塞和导气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导气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可见大量白烟产生,一会儿后,燃烧停止,红磷尚未燃烧完全。
冷却集气瓶,打开止水夹,可见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量的1/5。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掉的气体是,本实验证明了该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其理由为。
2020年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专练04 气体的组成实验探究题(教师版)

拉分练04气体的组成实验探究题1. 某化学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资料)①白磷着火点约40℃;②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白磷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操作)实验一:(如图1)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试剂,医用输液袋中收集VmL空气。
②打开弹簧夹________,缓慢将袋中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读出量筒内收集到液体V1mL.由此测得空气中________的体积为________mL。
(2)关闭弹簧夹K1、K2,再用________方法(填具体操作),使燃烧匙内的白磷迅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内剩余液体为V2mL。
由此测得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_。
实验二:(如图2)(3)把测定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传感器放入食品保鲜袋,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
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所示,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________。
(填“X”、“Y”或“Z”)。
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
(4)(数据处理)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
(5)(评价与反思)由实验二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组成上的差异是________。
【答案】(1)K1、K2;CO2;V-V1(2)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4P + 5O22P2O5;×100%(3)X;水蒸气冷凝(4)76.66(5)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比空气高【解析】(1)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mL,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1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的液体体积等于二氧化碳体积,二氧化碳的体积=V﹣V 1;(2)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6实验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含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6实验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含解析)2022-2022秋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6实验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实验题1.(2022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兴趣小组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实验。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A中,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写化学式),气球的作用是。
(2)B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3)C的实验目的是。
(4)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上面的三个实验中用到的红磷需要过量的是实验(填序号)。
2.(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
(1)实验1:①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结合其他实验,可得出水是由组成。
②补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实验2: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是。
3.(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实验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激光笔引燃白磷)。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来,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mL刻度线处,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你认为造成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白磷不足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止水夹没夹紧4.(2022秋·北京顺义·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变为红色,原因是。
(3)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证据是。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性质能由此实验得到证明的是:通常状况下,。
A.不与红磷反应B.难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5.(2022秋·北京丰台·九年级统考期末)补全实验方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4.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如图所示,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
当人对着玻璃片呼气时,玻璃片上会有一层小水珠出现,而空气中
的玻璃片上面则没有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水蒸气在玻璃片上遇冷凝
结
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小木条、火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1.将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装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如图所示
2.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中,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上
3.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在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会有白色沉淀出现,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几乎看不到
以下无正文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初三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表表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B.从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消耗了氧【答案】D【解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解答此题要从人体呼吸最终目的去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
2.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B.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D.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答案】D【解析】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④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④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处于乙时,④表示的结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3.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湿润和的作用。
【答案】清洁温暖【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要熟练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的原因一、前言
氧气是人体必需的气体之一,它参与了人体细胞的呼吸代谢过程。
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这是因为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
二、人体吸入空气
1. 空气成分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汽和少量其他成分组成。
其中,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
2. 呼吸道结构
人体呼吸道由鼻腔、喉部、支气管和肺组成。
鼻腔和喉部主要起到过滤空气、加湿和加温的作用,支气管和肺则负责将空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中。
3. 氧合作用
当人体吸入空气时,经过鼻腔、喉部进入支气管和肺后,经过肺泡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浓度的含有大量O2(即:高压O2)的
血红蛋白(Hb-O2)复合物,然后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中。
这个
过程称为氧合作用。
三、人体呼出气体
1. 呼出气体成分
呼出气体主要由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少量其他成分组成。
其中,二氧
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之一。
2. 呼吸道结构
呼出气体经过肺泡、支气管和喉部后排出口外。
3. 氧解作用
在人体细胞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含有O2的血红蛋白(Hb-O2)复合物释放出O2,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低浓度的含有少量O2(即:低压O2)的血红蛋白(Hb-CO2)复
合物。
这个过程称为氧解作用。
四、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的原因
1. 氧合作用和氧解作用不同
当人体吸入空气时,经过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浓度的含有大量O2的血红蛋白(Hb-O2)复合物,然后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中。
而在人体细胞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含有O2的血红蛋白(Hb-O2)复合物释放出O2,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低浓度的含有少量O2(即:低压O2)的血红蛋白(Hb-CO2)复合物。
这两个过程导致了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2. 氧气在肺泡和组织细胞中分配不同
当人体吸入空气时,经过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浓度的含有大量O2的血红蛋白(Hb-O2)复合物。
但是,在身体各个组织细胞中,由于代谢作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只有少量高压O2被释放出来供组织细胞使用。
而在呼出气体中,则主要是由于代谢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其氧气含量较低。
3. 呼吸频率和深度不同
人体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会影响到肺泡中的氧气含量。
当人体呼吸频率增加或呼吸深度加大时,肺泡中的新鲜空气增多,导致肺泡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而当人体呼吸频率减少或呼吸深度减小时,肺泡中的新鲜空气减少,导致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五、结论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是由于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
其中,主要是由于氧合作用和氧解作用不同、在肺泡和组织细胞中分配不同以及呼吸频率和深度不同等因素导致。
虽然这种差异看起来微小,但它对人体健康和正常代谢过程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