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3 精卫填海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3 精卫填海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内容分析《精卫填海》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帝、曰”等5个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感受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

(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帝、曰”等5个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图片:《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精卫填海》,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

(板书: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图片、动画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一、相关资料《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二、我会写组词帝dì(帝王、帝都、称帝)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溺nì(溺爱、溺死、溺水)返fǎn(返还、返修、往返)衔xián(衔泥、衔命、衔接)三、我会认组词少shào (少年、少爷、少女)四、多音字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五、注释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湮:填塞。

六、课文大意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七、问题归纳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

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八、课文主题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往东海投小树枝、小石子,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精卫填海 重点习题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精卫填海 重点习题课件

少曰 帝


同音易混字
帝 dì

字义:君主,皇帝。如,皇帝。 组词:(帝王 )(皇帝)(三皇五帝)
字义: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如,瓜蒂。
组词:(瓜蒂)(芥蒂)(根深蒂固)
运用:因为政治意见不合,皇帝和宰相之间产生了芥蒂。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 shǎo (多少)
课文先写炎帝女儿的名字,再写填海的原因, 最后写填海的经过,表现了精卫坚持不懈、不屈 不挠的精神。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帝曰 溺 返衔
左中右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炎帝 名曰 溺水 往返 衔接
课堂小结
填一填
课文先写(炎帝的女儿的名字 ),再写 ( 填海的原因 ),最后写( 填海的经过 ),表 现了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2. 下列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内涵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B )
A. 《孟母三迁》
B. 《愚公移山》
C. 《孔融让梨》 D. 《囊萤夜读》
炎帝女
√ 炎帝之少. (shǎo shào)女,名曰女娃。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少女”在本句中的意思是( B),在“青春少女”中的意
思是( )。A
A. 少年女子
B. 小女儿
3. 精卫是____炎__帝____的女儿。
精卫鸟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
木石,以堙于东海。 4. “精卫”是女_娃_______的化身。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精卫填海》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精卫填海》
5、你喜欢精卫吗?为什么? 答:喜欢。因为精卫具有至死不屈 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九、课文主题 这则神话通过描写精卫不畏艰难,衔来西
山木石决心填平东海的故事,赞扬了精卫至死 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古文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 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 注释:①干:盾。②戚:斧。 译文: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 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于是刑天用乳头当眼睛,用 肚脐当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 精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象征着 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精卫填海》 预习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生字组词
帝:皇帝 帝国 帝王 天帝 玉皇大帝 曰:子曰诗云 美其名曰 溺:溺死 沉溺 溺爱 溺水身亡 返:返回 返航 往返 流连忘返 返老还童 衔:衔接 头衔 军衔 燕子衔泥 日已衔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二、多音字
shào 少年 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六、词语积累: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刑天舞干戚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共工怒触不周山 女娲造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七、课文结构
名字——女娃 精 卫
原因——溺而不返 填 海
经过——衔木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八、问题解答 1、精卫是谁? 答: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故:因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四、形近字比较:
曰(子曰) 日(日子)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预习指导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预习指导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预习指导本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

这些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

一、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精卫填海》通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形式,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

二、学习目标1、认识“帝、日”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日”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1、会认字本课要求认识4个生字,可以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灵活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读准鼻音“溺”。

多音字“少”有两个读音,在文中读四声,课文已标注拼音,可借助拼音自主正音,再通过扩词“年少、少女”加深理解。

可根据字形和字义区别识记“曰”和“日”。

“返”,在读准字音后,可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意思,如“往返,返回”。

2、会写字本课要求会写5个字。

它们结构各异,“帝”为上中下结构,“曰”为独体字,“返”为半包国结构;“溺、衔”都是左中右结构,“衔”各部件等宽,“湖”左边要窄一点。

注意辨析容易混淆的地方,如,“曰”相对于“日”,字形扁一些;“溺”相对于“弱”,加上了偏旁三点水;“衔”的中间部分与右边部分不要写错。

4、多音字(为是多音字,如图)四、学习课文文言文的学习,要充分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并熟读成诵。

1、主要内容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

为了不让东海再伤害别人,精卫经常往东海里投树枝和石块,目的是要填平东海。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是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精卫鸟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材中插图生动形象,文字简练,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感受人物品质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精卫、漳水”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精卫鸟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勇敢坚持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

2.难点: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精卫鸟的精神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4.情感教育: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精卫鸟的精神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精卫填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4.情境教学:展示插图,引导学生描述故事情节。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精卫鸟的精神品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精卫—–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漳水——- 困难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故事讲述了精卫鸟为了报答父母之仇,决心填平大海。

她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一直努力不懈。

这个故事传承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勇敢、坚韧和毅力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可能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精卫鸟的形象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精卫鸟勇敢、坚韧、毅力精神的价值,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精卫鸟的形象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以及对故事中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采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精卫填海的故事情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精卫鸟的形象特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读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5.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四单元第 13 课《精卫填海》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四单元第 13 课《精卫填海》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四单元第13 课《精卫填海》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上册部编版中,《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充满了神秘与魅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复习,现在我们来对其进行重点知识归纳,方便大家随时查阅电子课本,作为复习资料使用。

二、课文基础信息1.写作背景:出自《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主题: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3.文学体裁:文言文神话故事。

4.作者信息:《山海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的多人创作。

5.主要内容: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身亡,死后化为精卫鸟。

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6.中心思想:赞扬了精卫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帝(dì):古代指帝王。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巾”。

词义:指炎帝。

●曰(yuē):说。

写法:独体字。

●溺(nì):淹没。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弱”。

●返(fǎn):回,归。

写法:半包围结构,“辶” 包围着“反”。

2.多音字:●少:shǎo(多少)、shào(少年)。

3.近义词:●溺—淹、衔—叼。

4.反义词:●出—入、生—死。

四、修辞手法文中无明显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五、经典语句和段落分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写作手法:简洁明了的叙述。

●表达效果:直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让读者快速了解精卫的由来。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写作手法:动作描写。

●表达效果:生动地表现了精卫填海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六、总结《精卫填海》是一篇简短而富有深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
一、相关资料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二、我会写组词
帝dì(帝王、帝都、称帝)
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
溺nì(溺爱、溺死、溺水)
返fǎn(返还、返修、往返)
衔xián(衔泥、衔命、衔接)
三、我会认组词
少shào (少年、少爷、少女)
四、多音字
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
五、注释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湮:填塞。

六、课文大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七、问题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

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八、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往东海投小树枝、小石子,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石子或小树枝,一直飞到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