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学史复习知识⼀、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贾岛、姚合)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个影响较⼤的诗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刘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的诗学原则,追求探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刻意求新,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诗歌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部分是布⾐,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标榜,因⽽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排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诗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题材⼊词,使词能象诗⽂⼀样地反映⽣活,所谓“⽆⾔不可⼊,⽆事不可⼊”。
它境界宏⼤,⽓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各词⼈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轻放,⾟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代表⼈物及其作品:⾟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岳飞(《满江红》)4.婉约诗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成⼀家。
南宋姜、吴⽂英、张炎等⼤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美⽽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这与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们形成了词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重点一、题型辽金部分不考填空2X10=20 名词解释5X4=20 简答 7X2=14 6X1=6 20论述 15X2=30 赏析 10X1=10 熟悉的作品讲过的一首诗或词二、填空1、作品(短的熟悉)默写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部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2、句子处于某个诗人的某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3、词(熟悉的词)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4、重要作家(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生平的各个阶段李白:蜀中时期、安陆漫游、长安时期、鲁梁漫游、安史之乱杜甫:读书游历、长安十年、陷贼及为官、漂泊西南白居易:白居易极为早慧,十六岁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谒顾况,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二十九岁中进士,此后连续两次登科;元和二年(807),任左拾遗,将诗歌作为进谏的手段,因出语太直,触忤权贵,元和十年(815)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
一生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少有才华,后嫁赵明诚,南渡赵明诚病故后,晚年流离于江南一带。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往四年。
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被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
前后在贬所六年。
5、杜甫的组诗《咏怀》白居易的诗分类白居易的诗可分为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四类。
6、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白居易、李清照(字、号)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涪翁、黔州居士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7、文学批评《诗话》《词话》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沧浪诗话》《词论》:“词别是一家”,词作为独立的以抒情为主的音乐文学样式,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与诗不同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元曲:是人们对元代文学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代表了世人对元代文学创作成就的认识和概括性评价。
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指元杂剧的曲辞,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
2.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元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真正走向成熟。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作家关白马郑。
3.元代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是我国古代最后成熟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联系有一定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和尾声,前期代表作家:关白马,后期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刘时中。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戏剧化。
4.说话四家: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所谓说话的家数(种类)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前三类以叙事取胜。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讲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5.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连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ϖ先秦叙事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ϖ先秦说理散文《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ϖ重点篇目《湘夫人》ϖ《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作者司马迁“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修史理想,创作了这部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高峰之作。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ϖ重点篇目:《行行重行行》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
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
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重点篇目:《十五从军征》ϖ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ϖ重点篇目:曹植《赠白马王彪》“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1.诗词: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著名的诗人包括杜甫、李白、陆游等。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各个民族的歌谣和民间歌曲,对后世的诗词有深远影响。
3.文言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形式,通常采用文言文写作。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启蒙,常被用于教育儿童品德和道德。
5.戏曲: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以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等最为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1.春秋:左丘明—— "左传" "国语" 孔子——"论语"2.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屈原——"离骚"3.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司马迁——"史记"4.东汉:班固——"汉书" 赵壹——"刺世疾邪赋" 班固"咏史" 辛延年"羽林郎"5.北朝: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6.三国曹操——"蒿里行" "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 王粲——"七哀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悲愤诗"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嵇康——"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幽愤诗"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7.西晋:陆机——"拟古诗"十二首 "文赋" 左思——"咏史"八首 "三都赋"8.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饮酒"9.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0.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观猎"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将进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填空题: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三诗:鲁诗—申培,齐诗—辕固,韩诗—韩婴。
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后出现"毛诗〞鲁国毛享,赵国毛苌。
2."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商周时期记言的历史汇编,散文形成的标志。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3."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体编年史。
主要记录鲁国事件。
4."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5."国语":国别体。
6.孟轲的对儒家思想的奉献:①性善论〔仁义礼智—人性之善〕②重民思想。
7.庄子的思想:①气②化,万物皆化。
③道,宇宙的最终根源。
自然之限:生与死。
社会之限:时与命。
自我之限:情与欲。
8.汉初:骚体赋西汉中后期:汉大赋东汉:抒情小赋9."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8书:关于天文,水利,历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10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12本纪:记在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
30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70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10."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开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些社会政治思想。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②在一定程度上成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③歌颂对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奉献的人物11."史记"中历史人物形象化的代表是"鸿门宴"12"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8表,10志,12本纪, 70列传。
其父,班彪著"史记"后续。
13.班固"咏史":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14."汉书"对乐府民歌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5."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
16.**文学代表:三曹,**七子,蔡琰正始文学代表:阮籍,嵇康17.王粲是**七子中七子之冠冕。
18.南朝散文:骈体文——辞藻华美,对偶工整,音韵和谐,思想内容贫乏。
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19.曹植诗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20.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21.阮籍诗的风格:阮旨遥深〔一种隐晦曲折的风格〕22.嵇康:嵇志清峻 "幽愤诗":自述生平遭遇,表达抱负。
23.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2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5.西晋文学: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一左:左思。
26.左思:"咏史"独创:借咏史来咏怀。
"三都赋"——洛阳纸贵。
三.名词解释:1.春秋笔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单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是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3.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声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公整,因为这种诗体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4.盛唐气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士人多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势,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盛唐气象。
5.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使人有本领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6.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积极真诚的人生态度。
7.乐府的演变:两汉——音乐机关魏晋南北朝——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唐——批判现实的挖苦诗。
8.**风骨:①功业意识与大方文风。
②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9.近体诗:律诗律绝排律〔五言,七言〕10.以乐府为线的现实主义红线: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曹操等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元复依傍〔杜甫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四.简答:2."诗经"的主要内容?①祭祖颂歌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诗⑤战争徭役诗⑥婚恋诗3."左传"与"春秋"的关系?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为解释"春秋"而作。
⑵又是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①"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内容②"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原则③"左传"有自己的编写体例④"左传"有自己的思想立场4.诸子散文的三个开展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语录体散文。
"论语""墨子""老子"特点: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
代表作品"孟子"、"庄子",在体制上向长篇议论开展。
特点:辞藻华美,说理畅达,行文多用寓言和比喻。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完全转变成专题论著。
特点: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5."左传"的叙事艺术?〔1〕"左传"生动的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2〕"左传"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展编撰,而且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展取舍与剪裁。
〔3〕"左传"不满足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乱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述史事的根底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4〕"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表达尤为精彩。
6."左传"的语言成就?〔1〕行人辞令的技艺非常精彩。
〔2〕"左传"的表达语言词约事丰,意蕴深厚。
7."国语"的文学成就?〔1〕"国语"是一部各国史官的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演分国记录君臣谋议得失的谈话,根本上属于记言体。
〔2〕"国语"开创了以国为单位来表达史实的体例——这种体例叫做国别体,它集中表达*国的历史,又往往可以集中表达*人的生平始末,为传记体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
〔3〕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齐,风格也颇有差异。
8."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出现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4〕"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春秋时期沉着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