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最新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初到春秋中叶。
共305篇,先秦称诗三百。
汉代《诗经》的流传有:鲁诗、韩诗、齐诗、毛诗。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全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分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四是祭祀诗和史诗。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六是燕飨诗,主要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
5、诗经的艺术特色:1.以抒情诗为主2.绝大多数诗作是反映现实人间与日常生活3.具有明显的政治与道德色彩4.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总体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5.基本句式是四言6.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7.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8.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历史散文1、《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最古老的)。
春秋战国称《书》,汉代称《尚书》,儒家尊为经典,又称《书经》。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2、《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与鲁哀公十四年,共记载两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
最突出的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3、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是《左传》。
左丘明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历史事件。
4、《郑伯克段于燕》A、主要内容:记述郑庄公母子兄弟之间争权夺利以致骨肉相残之事,揭露了统治者阶级所宣扬的“君义、臣行、慈父、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
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
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
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是全书的大纲。
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3.汉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叙事诗的形成。
它的最大长处也在于描绘具体的生活现象,以此来使人感动24.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我国抒情小赋演进中的一个新阶段25.东汉前期的散文最值得重视的是班固的《汉书》26.建安文学特点一方面是个人意识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
27. 王粲的代表作为《七哀诗》辞赋的代表作为《登楼赋》28. 曹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代表作是七言《燕歌行》,他的《典论。
论文》是现存最早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
29. 曹植代表作《白马篇》曹植的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30. 蔡琰著有《悲愤诗》31.嵇康在当时以文论著名,其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为《与山巨源绝交书》32.向秀的《思旧赋》为抒情小赋的特绝之作。
33.左思最具独特风格创作是《咏史诗》八首34.一般认为到了谢灵运,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才真正确立35.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36.在中世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鲍照是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乐府歌行突破了自曹丕《燕歌行》以来的七言37.《文心雕龙》刘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文学批判著作38.丘迟《与陈伯之书》39.《玉台新咏》乃是研究我国女性文学的一部很重要的书。
40.南朝乐府最值得重视的是《西洲曲》41.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42.《世说新语》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43.庾信代表作《拟咏怀》44.陈子昂代表作《感遇》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5.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诗歌第一人。
46.王维不少诗作在当时即入乐为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
据载,唐人作此歌作为送别之曲,且将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称为“阳关三叠”。
分析题:1.为什么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剧烈变化,暗寓着时间的迅急流逝,而且更暗喻着诗人心境的巨变。
用了反衬的手法,暗指春天本是与嫁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要面对分离,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流露出诗人抚今追者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反映了怎样的人生体验?读者可以任意地联想起自己所渴望欲追求到,但却始终“上下求之而不得”的目标,人生中本不乏这样的现象,对自己设定的某种目标的追求,无论怎样的努力,总是不能达到总是可望而不可即。
以致每一想及,即无限怅惘,而这也许是人生永远无法克服的3.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一句为什么被称作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秋风”、“波”(起波的意思,名词作动词用)、“木叶”这一组意象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秋天的景象诗歌开头用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4.卢照龄《长安古意》结尾一段为什么称为咏叹古今的绝调?这八句诗,不仅是以今日的落寞,对照往昔的繁华,而且也说明了即使清节自守,不追逐荣利,但同样经受不住时间的淘洗。
这样深沉的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上承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的有关内容的绪余,下开杜甫等悲慨的先声,很明显地影响了稍后一代的唐诗人的创作,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5.《望目怀远》体现的人生宗旨用万顷无波的海上升起一轮圆月,远在天涯的情人共同仰望这一浩大的场面为开端,表现了陷入深深的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即景所思的种种情态,将无生命的月光、夜露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最终以主人公因月光不能盈手相赠所思者而深感遗憾,却期望在梦中与情人相聚这一奇特的构思作结尾。
全诗结构精巧,意境浑圆,充分显示出作者具有一种善于营造朦胧而富于情致的美的境象的高超才能。
6.赏析《春晓》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浓厚的春的气息。
前两局所赞颂的,是自足的生命与春天的蓬勃生机相结合而形成的美,后两句则用了一种转折的笔法,写出一觉醒来的主人公由落花而伤春、惜春的心情,那是一种源自春天的淡淡忧愁,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感伤。
此诗之所以成功,也就在于它用平易而又恬静的语句,深刻地描写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绪7.《鸟鸣涧》、《鹿柴》中表现的王维诗歌的特点王维诗中经常出现的空山无人的意象,联系他中年以后喜欢参禅礼佛的经历,可以说这种对于“空”境的偏爱,是其宗教情怀的艺术呈现诗起首虽述及“人闲”一景,全诗所侧重的则依然在空山一面。
在这月光所照及的空山之中,忽然可以听到因月出而受惊的山鸟鸣叫起来,夜的静被暂时打破了,但山的空旷却也更加鲜明的凸现了。
简答题:1.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诗经中的作品在抒情方面是内敛的,特别在写及纯属个人的情感时,一般相当克制。
与此相对,屈原的作品则感情丰富而热烈。
其次,屈原一面继承了《诗经》的不少优点,如象征手法,比喻,假象和对比等,但又作了发展,在象征和想象方面尤为突出。
第三,屈原的作品已开始对生活的美的事物进行较集中的铺叙,包括宫室,音乐,自然景色,美丽的女性等。
第四,屈原作品的句式虽然源自楚国原已存在的民间歌曲,但显然已发展的远为丰富多彩。
2.左传对我国历史散文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我国历史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首先,左传已能以简要的文字,为事件的过程勾勒出较具体而明晰的轮廓,使人看到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束的过程,有时也能点明原因。
其次左传所载的外交辞令,不仅逻辑严密,而且表达相当精炼有力。
再次,在左传的记事中,有时引入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
总之,左传在叙事文上的成就,为战国策,史记等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左传在我国历史散文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诗经的特征(艺术特色):1)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写得颇为具体,很少抽象的表述,这大概跟我们民族的思维有关,2)诗经在叙事述情时,十分重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时甚至超过对该事物本身的重视。
这在使用比喻的方法时尤为明显。
3)象征手法开始形成,并出现了象征色彩浓厚的名篇。
4)通过语词的选择和调配来加强表现力。
5)运用假想和对比手法,以强化诗人的情感。
6)用景色的描写来烘托情感,增加感染力。
7)双声叠韵字和叠字,叠章的大量运用。
4.战国策与《国语》《左传》相比有什么特色?首先,战国策比左传国语更注意写人物。
因为这实是一部以战国游士为中心的历史故事集,重点在写游士的言行。
其次,战国策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较左传国语更注重细节的描写。
只是有时会对某一个大场景的细节作较具体的描绘。
如:《触龙说赵太后》再次,战国策善用夸张排比,行文恣纵而明晰,因而比左传更富文采。
5.《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从《史记》开始,中国才有了散文的叙事文学,而且使叙事性的文学在汉代取得了重要的发展2)《史记》是最早为我国文学散文的发展开辟道路的作品3)《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史书,几乎无不受《史记》的影响4)《史记》还为以后的通俗说唱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牵涉到中国的虚构性文学与历史著作的关系名词解释:1.建安七子: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它一方面把曹操乐府诗那种人生意蕴,天下大事而慷慨悲歌的新异风格发扬光大,并从西汉文学中借鉴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加以改造,熔铸新篇;中世纪由汉代诗风转向魏晋诗风,正是七子努力下完成的。
2.《咏怀诗》《咏怀诗》是魏晋阮籍的代表作,多以象征的手法喻写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理寓意中,辞随情转,十分出色。
其中所展露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情绪,如生命的意义,自我意识等,依然能动人心弦,它在文学史上因而也具有了特殊的地位。
3.玄言诗玄言诗是因魏晋清谈风气空前兴盛而造成的哲理笼盖文学的产物,它不追求诗的形象性,也不重视诗风的劲健华丽,而以表现理趣见长。
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一是题旨方面以“寄言上德,托意玄珠”为主,一是艺术风格方面无“遁丽之辞”比较素朴。
4.楚辞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集在一起,编成一本书,为《楚辞》,其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明显的楚国文化特点5.左思风力西晋左思的代表作《咏史》诗相对较少雕琢的痕迹和过分的铺叙,主要以诗的气势与骨力取胜,有一种壮美之风,所以《诗品》有“左思风力”之誉6.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关于汉语声韵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其中周顒著有《四声切韵》,沈约把这种学问运用到文学创作上来,建立了一套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
同属于这个文学集团的谢朓等人也积极按照这种理论来写诗,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世称“永明体”或“新体”7.汉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掌管音乐、采集地方歌谣的政府机构,除了掌管朝廷在祭祀、朝会等隆重的场面所使用的乐曲、乐歌外,也掌握从民间采集来的乐曲、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