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15.辞章和文论: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伴随着文论和辞章的撰写,如《文心雕龙》、《吴地吴语》等。

16.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宋代以来文学界的一场运动,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推崇。

17.戏曲:古代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先秦文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书面诗歌文集之一2.《楚辞》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是由屈原等人创作的一系列抒情诗歌组成。

3.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文学元素,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二、秦汉文学(公元前221年-220年)1.《楚辞》在此时期继续流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开始出现骈文和辞章等文体,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司马迁的《史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220年-589年)1.出现了较为丰富的散文作品,如阮籍的《咏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2.出现了诗歌创作上的重大突破,如曹操的“钟鸣鼎食之家”、杨修的“醉里挑灯看剑”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四、唐代文学(618年-907年)1.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2.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活跃于此时期,他们的作品创造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3.杜牧、韩愈等也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多以平实、婉约为特点。

五、宋代文学(960年-1279年)1.出现了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词,其特点是婉约、柔和、婉转。

2.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为宋代文学增添了许多亮点。

六、元明清文学(1279年-1912年)1.元代文学主要是元曲,以白话的散曲为主要表达形式,富有戏剧性和娱乐性。

2.明代文学继承了元曲的创作传统,突出了实事求是的文风,杨时中、文征明是当时的重要作家。

3.清代文学以诗文为主,代表作有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部分重要知识点,每个时期都有许多具体的作品和文学流派,涉及到的文学名家众多。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史,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考点汇总(非标准答案)1.谈谈你对元代文学审美情趣的理解?“自然”与显畅:王国维评元曲之佳处在于“自然”,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

除“自然”外,元代文学审美情趣还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

“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而总体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在元代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和诗词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

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观念认为作品要使人回甘无穷,而元代作品则让人痛快酣畅,如饮烈酒,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2.窦娥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3.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及时“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

(2)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3)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语言艺术:本色当行)4.《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王实甫对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的故事重新调整,最重要的,是对故事题旨作了新的改造。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

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

董解元尽管歌颂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理的一面。

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

王实甫强调,这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便做出冲破礼教的举动。

王实甫认为,真挚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的保护色。

在王实甫之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明确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希望所有恋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5.《西厢记》人物塑造的特点莺莺:主动追求爱情;热情而冷静,聪明而涉狡狯。

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

张生:志诚种,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才华出众风流潇洒,一旦坠入情网,便痴得可爱,迂得可爱。

红娘:泼辣而又机智6.曲状元:马致远7.钟嗣成《录鬼簿》将元杂剧作家分为三类:“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及“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及“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8.元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9.郑光祖:南方戏剧圈的巨擘,今存《倩女离魂》,《周公摄政》、《王粲登楼》、《伊尹扶汤》《㑇梅香》(四大家有争议的是郑光祖和王实甫)10.《琵琶记》: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11.南戏形式上的特点:(1)南戏没有楔子,但开头有“家门”,又叫“副末开场”,副末介绍剧情或说明创作意图,不是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

(2)结构上不分“折”而分“出”,不受出数限制,“出”以“人物上场下场为界限”,实际上等于“场”,每本出数不定,一般都有几十出。

(3)演唱形式灵活多样。

不限一人主唱,可以互唱,合唱,独唱,对唱,伴奏以管乐为主。

(4)在演唱方面,一出中不受同一宫调曲子的限制,可以“集曲”。

唱词也不要求一韵到底,可以换韵。

(5)演员由南方音演唱,以南方乐曲为主。

(6)重要人物出场有定场白,每出戏完时有下场诗。

12.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3.散曲的特点:(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14.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叶儿),套数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15.“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16.《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上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备。

这种形式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17.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1)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得各各不同。

(2)之所以能将众多英雄写得性格鲜明,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

这样就在“同而不同”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3)小说在写某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人物性格具有流动性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4)在用浓墨重彩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这样就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18.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19.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康海、王廷相,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他们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自觉肩负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以复古求革新,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借助复古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成员还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以汉魏、盛唐的诗文创作为楷模,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并且对于法度格调的讲究比前七子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但是他们太强调效法古人,对于创作的法则又规定得太具体细密,必然会对个性、情感的自由表现和艺术创新造成束缚。

得失:(1)从前后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上看,首先它们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

李梦阳等前七子在文坛高举复古大旗,与他们重视文学的独立地位、积极探索文学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联系。

(2)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

对文学自身价值的一种新的理解,以及敢于同传统文学观念发生离异的勇气,赋予了文学复古活动以深刻性和挑战性。

(3)他们在复古过程中寻求消除文学旧误区的办法,却又陷入了文学新的误区——在拟古的圈子中徘徊,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便是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数不少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模拟之作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水准。

20.《太和正音谱》: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

21.徐渭《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22.“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曾将元杂剧称为“传奇”。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得以规范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称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作品的总称。

23.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曲调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是具有开拓意义的昆腔大戏。

24.吕天成《曲品》: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yue),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词隐先生:沈璟;清远道人:汤显祖。

25.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26.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富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你认同吗?为什么?(1)理性框架:“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2)超越框架:在具体描写中,心学与长期流传过程中积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相结合,使《西游记》实际上所表现的精神明显地突破、超越了理论预设,并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人性完美倾斜,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呼唤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3)作家往往随机将一些小故事像珍珠似的镶嵌在整个体系中,让它们各自独立地散发出折射现实的光芒。

这样,通过“整体-局部”的理论框架,“以幻入实”的诸种说法皆可囊括于其中。

27.《金瓶梅》: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为什么叫“金瓶梅”:(1)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人的名字合成。

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有更深一层涵义,即“金”代表金钱,“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2)自然界的梅花尚不能长久,“金瓶”中的“梅花”则更是短暂,以此象征荣华富贵都是云烟。

28.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pian)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29.“三言二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在“三言”的影响下产生。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30.(1)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

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灵性,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

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致出现艰涩之弊。

(2)公安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其是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①他们认为文学是发展的;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③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④反对模拟古人。

用。

属于此派的戏曲家有吕天成、王骥德等。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但他们的诗文多为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创作题材不够宽广,因而创作实践未能达到其文学主张的理论高度。

(3)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

他们先后起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思潮,纠正复古派只学秦汉文的偏颇,提倡唐宋古文,尤极力推崇欧阳修和曾巩。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倡唐宋文风,强调文以明道主张文章要直抒胸臆,文从字顺,平易流畅,被称为唐宋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