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02011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处理:将测量仪器的读数记录下来,包括各个测站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测量数据。

2. 靶点坐标计算: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个测站的靶点坐标,通常使用测站坐标和方向角、斜距进行计算。

3. 水平角调整:根据多次观测的水平角数据,进行角度平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4. 垂直角调整:根据多次观测的垂直角数据,进行角度平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5. 斜距调整:根据多次观测的斜距数据,进行距离平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6. 水平位移计算:根据测站之间的水平角和斜距数据,计算各个测站之间的水平位移。

7. 高程计算:根据测站的高程、垂直角和斜距数据,计算各个测站的高程值。

8. 结果检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9. 数据输出:将计算结果整理成报告或者数据文件,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1.数据整理:将所有野外测量得到的数据整理并记录在测量数据表中,包括所有测角、测距的观测值和对应的仪器误差。

2.角度计算:按照附合导线中的角度连接关系,计算方位角、前方差以及前后角差等。

首先,计算第一站的初始方位角,即参考方位角。

其次,计算后续各站的方位角,可以使用闭合导线平差法或者条件方程平差法。

最后,计算前后角差,验证闭合条件是否满足。

3.距离计算:根据实地测距所得的观测值,考虑仪器误差等因素,计算出各测线的长度。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估计法和逐差法。

4.坐标计算: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和测量所得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出各测站点的坐标。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方位角距离平差法和三角测量法等。

5.平差计算:根据所得的测角、测距和坐标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常用的平差方法有角度平差、距离平差和坐标平差等。

6.误差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包括观测误差和计算误差。

观测误差一般通过残差分析来评估,计算误差可以通过方差分析和误差传递公式来分析。

7.结果检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验证闭合导线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

若检查发现有误,需要重新检查数据,重新计算。

8.输出成果:将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和输出,包括测线图、测量报告和计算表格等。

以上是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步骤。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的计算和处理,如高程计算、误差传递分析等。

因此,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精)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精)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观测方向少于3个方向时,符合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即“后-前-前-后”,“正-正-倒-倒”:
上半测回:先观测后视点正镜(盘左水平角,顺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前视点,观测前视点的正镜(盘左水平角下半测回:先观测前视点倒镜(盘右水平角,逆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后视点,观测后视点的倒镜(盘右水平角。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及公式(一)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及公式(一)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及公式(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及公式本文将介绍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步骤,并列举相关公式。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是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来确定导线的各项数据,如导线长度、坐标等。

步骤一:测量数据的准备在进行闭合导线内业计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实地测量,并获取以下数据:1.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假设起点坐标为(x1, y1),终点坐标为(x2, y2)。

2.每个导线点的观测角度:使用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对每个导线点的观测角度进行测量,得到角度观测值R1、R2、…Rn。

3.每个导线点的坐标距离:使用测距仪等测量仪器,对每个导线点的坐标距离进行测量,得到距离观测值D1、D2、…Dn。

步骤二:计算导线长度根据测量得到的坐标数据,可以计算闭合导线的长度。

导线的长度计算公式为:L = √((x2-x1)² + (y2-y1)²)其中,L代表导线的长度,(x1, y1)和(x2, y2)分别代表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

举例解释:假设起点的坐标为(0, 0),终点的坐标为(10, 10),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导线的长度为:L = √² + (10-0)²)= √(10² + 10²)= √(200)≈因此,该闭合导线的长度为约。

步骤三:计算导线方位角导线方位角是指导线与北方向之间的角度差。

根据观测角度数据,可以计算闭合导线的方位角。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为:Az = ΣR - (n-2) * 180°其中,Az代表闭合导线的方位角,ΣR代表角度观测值的总和,n 代表导线点的个数。

举例解释:假设角度观测值为R1=90°,R2=110°,R3=95°,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导线的方位角为:Az = (90+110+95) - (3-2) * 180°= 295° - 180°= 115°因此,该闭合导线的方位角为115°。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数字解谜游戏呢。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咱先算出角度闭合差呀。

理论上来说,闭合导线的内角和是有个固定值的,就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 2)×180°(n是边数)算出来理论内角和。

然后把我们实际测量的那些内角加起来,一减就得到角度闭合差啦。

这个差值可不能太大哦,如果太大就说明测量的时候可能出了些小问题。

得到这个闭合差后呢,就把它平均分配到每个观测角上,这样就调整好角度啦。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接下来就是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啦。

这就像是在给每个边确定一个方向呢。

从已知的起始边方位角开始,按照调整后的角度,依次推算出其他边的坐标方位角。

这个过程就像是沿着导线一步步走,每到一个转角就根据角度的变化来确定下一段路的方向,可有意思啦。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

然后呢,我们要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就像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变化一样。

用边长乘以这个边的坐标方位角的正弦或者余弦值,就能得到纵坐标增量和横坐标增量啦。

这里要特别细心哦,正弦对应纵坐标,余弦对应横坐标,可别搞混啦。

四、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算出坐标增量之后,就该算坐标增量闭合差了。

理论上,闭合导线的坐标增量总和应该是零呀,因为绕一圈最后要回到原点嘛。

但是实际测量计算出来的往往不是零,这个差值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这个闭合差也得调整呢,按照边长的比例把这个差值分配到各个坐标增量上。

五、坐标计算。

最后就是计算各点的坐标啦。

从已知点的坐标开始,加上调整后的坐标增量,就像走一步算一步的位置一样,这样就可以算出闭合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啦。

整个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就完成啦,就像完成了一次有趣的数字旅程呢。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测量长线路的长度和方向。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内业计算,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下面是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1.数据整理:首先,我们需要整理测量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测量仪器的读数、观测时间、观测者的姓名等。

对于每一次测量,都需要有一个对应的测量数据表格。

2.角度观测:导线测量需要测量线路的方向。

我们可以使用经纬仪、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观测。

在进行角度观测时,需要注意观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观测完成后,将观测到的角度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3.距离观测:导线测量还需要测量线路的长度。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钢卷尺、测距仪或全站仪。

观测距离时,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观测完成后,将观测到的距离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4.观测纠正:在进行角度观测和距离观测时,会受到很多误差的影响,比如大气折射误差、仪器误差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纠正。

纠正的方法有平差、角度和距离的纠正等。

5.计算导线线路: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通常是根据已知的基准点开始测量。

根据测量到的角度和距离观测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测量点的坐标。

通常情况下,第一个基准点的坐标为已知值,我们可以通过逐点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其他测量点的坐标。

6.线路平差:在计算导线线路时,由于观测误差等原因,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线路平差。

线路平差的目的是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

总结起来,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包括数据整理、角度观测、距离观测、观测纠正、计算导线线路、线路平差和编制报告。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正确的内业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公式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公式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公式1. 引言在测量和勘测中,闭合导线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式。

闭合导线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点,再返回起点形成一个闭合的测量环路。

在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内业计算,以获得最终的测量结果。

本文将介绍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公式和步骤。

2.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公式2.1. 总距离计算公式闭合导线的总距离可以通过测量点的坐标计算得出。

假设闭合导线由n个测量点组成,测量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 (x n,y n),则闭合导线的总距离为:$$ D = \\sum_{i=1}^{n-1} \\sqrt{(x_i - x_{i+1})^2 + (y_i - y_{i+1})^2} +\\sqrt{(x_n - x_1)^2 + (y_n - y_1)^2} $$其中,D为闭合导线的总距离。

2.2. 方位角调整公式闭合导线中的每个测量点都有一个方位角,方位角是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的角度。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需要对方位角进行调整,以确保闭合导线的起点和终点方位角相等。

假设闭合导线的起点方位角为$\\alpha$度,终点方位角为$\\beta$度,则方位角的调整量为:$$ \\Delta \\theta = \\frac{\\beta - \\alpha}{n} $$其中,$\\Delta \\theta$为方位角的调整量,n为闭合导线的测量点数量。

2.3. 差角和校正公式在实际测量中,闭合导线的测量角度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通过差角和校正公式进行修正。

闭合导线的差角可以通过测量角度与理论角度的差值得出。

假设闭合导线的测量角度为$\\theta_i$度,理论角度为$\\theta_{i, th}$度,闭合导线的差角为:$$ \\Delta \\theta_i = \\theta_i - \\theta_{i, th} $$闭合导线的总差角为:$$ \\Delta \\theta = \\sum_{i=1}^{n-1} \\Delta \\theta_i + \\theta_n -\\theta_{n, th} $$其中,$\\Delta \\theta_i$为第i个测量角的差角,$\\Delta \\theta$为闭合导线的总差角。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在电力工程领域中,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是重要的一步,用于确认地面导线的位置和方向,以及防止误差发生。

本文将按照计算步骤的不同类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针对线路和接地系统的计算1. 计算线路参数:根据线路长度、导线截面、材料电阻率、温度系数、交流电流等参数,计算线路电阻、电感和电容。

2. 计算接地电阻:根据接地网格的形状、土壤参数、接地材料电阻率等因素,计算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系统的足够安全。

3. 计算互感器基座接地:为确保互感器基座的充分接地,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地网电极,根据电极间距、形状等参数进行计算。

4. 准备计算线圈阻抗:线圈阻抗是闭合导线内轮廓计算的关键数据,根据导线长度、半径等因素进行计算。

二、针对测量数据和观测量的计算1. 计算方位角度:通过放置在测量线两端的经纬仪、高程仪等测量器,求出方位角度,确定闭合导线轮廓宽度。

2. 计算距离尺寸:使用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计算闭合导线内部距离尺寸,以此确认导线内部杆塔、支架的位置。

3. 计算水平尺寸:通过水平仪等设备,测量闭合导线的水平尺寸(上下距离),以确定导线位置。

三、针对拓扑和导线连接的计算1. 计算导线连接点位置:通过测量线圈阻抗和电流流向,计算出导线连接点的位置,以在固定的位置上连接导线。

2. 计算导线长度:根据导线连接点位置计算出导线长度,通过调整导线紧度和张力确保电力系统正常工作。

总结上述计算步骤虽然繁琐,但是可以确保闭合导线的精准位置以及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小误差率。

同时,这些计算也可以用于优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针对测量数据和观测量的计算则需要使用精准的仪器来获得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的内业计算中,各个环节的准确度都十分重要,不能有任何差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2014) 全站仪导线测量计算书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如已知A点的坐标X,450.000米,YAAAB
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的内角和在理论上应满足下列条件: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
(校核)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α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1212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
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

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调整的方法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以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条边的坐标增量中,公式为:
的改正数,
的改正数,
的改正数,米
的改正数,米
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根据导线起算点A的已知坐标及改正后的纵、横坐标增量,可按下式计算B点的坐标:
起始点A的坐标已知,则B点的坐标为:
(二)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图6—10 附和导线算例草图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由于A、E的坐标为已知,所以从A到E的坐标增量也就已知,即:
通过附合导线测量也可以求得A、E间的坐标增量,用、表示由于测量误差故存在坐标增量闭合差: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击放大图)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击放大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