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1.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解读】1920年,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提出共产国际有条件地援助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业和斗争精神曾激励过许多革命者。

尤为宝贵的是,孙中山在革命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苏俄、共产国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而且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孙中山及时提出与苏俄合作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关注。

1922年1月至2月,共产国际主持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即远东民族大会),与会期间,尚在病中的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张秋白和邓培(工人代表)等,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对中国的国共合作表示关怀,向他们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

远东民族大会带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

会议通过了关于各国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进一步重申了建立远东各国“反帝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确立了远东民族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任务。

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资料,可以看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①国民党是当时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政治力量。

第8.3课_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8.3课_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思考: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同:二者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 联系: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即新三民主 义是纲领, 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 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 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唤 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 具体实施。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主要考点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标志。 2、掌握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 对象、战果等 3、掌握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 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 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合作。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
原 因
教训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 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汪精卫)叛变革命
客观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 结;国民党右派(蒋介石、 原因 主观 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 原因
1927年4月12日,时任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 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突 然发难,血洗上海,实 行“清党”,国共合作 宣告失败。
蒋介石像
周恩来(1898-1976 年)字翔宇,笔名 恩来。生于江苏淮 安。1913年在天津 南开中学就读。 1917年毕业后东渡 日本留学。1919年 五四运动时回到天 津,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参加共产党。 1924年11月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主任。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中共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技能:分析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过程与方法(1)整理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如何在1926——1927年间趋向高潮。

(2)阅读说明: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导入: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何联系?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这个纲领引起国民党领袖的兴趣,并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又称“大革命”时期)1、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必要性):中共通过二七罢工(1923年2月7日)认识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的需要(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具有革命性、有威信、有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共产党与其合作。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专题知识点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专题知识点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专题知识点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924—1927年)第15课北伐战争1、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决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

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3、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4、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5、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6、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7、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8、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意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人领导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至现在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归纳。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场正式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从封闭状态向半殖民地化的转变。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瘫痪。

最终,中国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

辛亥革命的推动者是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中国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对中国影响的一场爱国抗议运动,也是中国早期的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将旅大产权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学生的愤慨。

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和民主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四、北伐战争(1926-1928年)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

北伐战争由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以推翻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为目标。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

五、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进行的一场历时八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面对着强大的日本军队展开了艰苦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成功范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管理】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

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

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C)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 指导思想 政党性质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 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
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实行产阶级民主政治
奋斗目标 在完成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后,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总之,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 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扶助农工”既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思想的发展,也是中 国资产阶级以革命领导自居的心态。而共产党则是依靠而不是“扶
关于“党内合作”
原 因
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 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 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由于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 着根本的区别,“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中共在政治上、 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独立性。 党内合作使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也容 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 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运 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 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根本原因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 在北伐誓师大会上讲话,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吴佩孚像 军阀
孙传芳像 控制地区
张作霖像 兵力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 和直隶
20万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部分。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两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

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崭露头角的时期。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面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一次重要事件。

3. 苏联的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战期间的一场全球冲突,涉及众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冷战: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对抗。

它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直至苏联解体。

以上只是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变革。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途径。

希望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识记知识点:
1.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及内容;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开始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

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1927年3月,在陈独秀、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理解知识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