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开口面积计算

合集下载

关于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的设计探讨

关于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的设计探讨

关于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的设计探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于2018年8月1号实施后,部分地区对防排烟新规条纹进行了解读,解读结果不尽相同,对于少数理解不一致的条文,部分地区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以便设计人员参考执行,其中关于地下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的条件,各地对规范条文解读有所差异,先就此差异进行对比,以便清晰的了解各地对规范条文的执行条件。

一、规范条文条文3. 1.4条: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条文3.1.6条:封闭楼梯间应釆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 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条文3. 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 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 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二、部分地区对条文的解析规定1、关于地上与地下楼梯间共用的问题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广西省、云南省、河南省、上海市等关于楼梯间是否共用的规定:地上地下楼梯间共井,且地上、地下梯段之间在首层采用防火隔墙分隔无连通门的情况为不共用,如图1。

地上地下楼梯间共井,地上、地下梯段之间2。

在首层采用防火隔墙分隔,且在此分隔墙上有防火门的情况为共用,如图2。

图1 图22、直通室外的门设置要求四川省、福建省:直通室外的门可以是普通门也可以是防火门。

广东省:直通室外的门应该是普通门,不可以是防火门。

云南省: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最好是开敞的门洞,设置门时可以是普通门,也可以是防火门。

河南省:直通室外的门不能有自闭功能。

建筑物理(房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物理(房间的自然通风)

④百叶窗、上悬窗及可部分开启的卷帘等不同窗 户形式对室内气流模式的影响如图示。
⑤ 遮阳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室内气流。如图。
(三)利用绿化改变气流状况:
建筑物周围的绿化,不仅对降低周围空气温度和 太阳辐射的影响有显著作用,当安排合理时,也能 改变房屋通风状况。
四、建筑平面布置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 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 的布置; 2.正确选择平面的组合形式,主要使用房间应布置在夏 季迎风面,背风向则布置辅助房。并以建筑构造措施 改善通风效果; 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 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场分布均匀; 5.改进门窗及其它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 风量、风速等。
二、遮阳的形式及其效果
(一)遮阳的形式:
① 水平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 方投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 归线以南低纬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
②垂直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侧斜 射的阳光,但对于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的 阳光,或接近日出、日没时平射窗口的阳光不起遮挡 作用;主要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③综合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中等的、从窗前斜 射下来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主要适用于东南 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
④挡板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正射窗口的 阳光;主要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的窗口。
(二)遮阳的效果: ① 遮阳对太阳辐射热量的阻挡。
遮阳设施遮挡太阳辐射热量的效果还与遮阳设施的构造处 理、安装位置、材料与颜色等因素有关。
当扩大面积有一定限度时,可在进气口采用调节百叶 窗,以调节开口比,使室内增加流速或气流分布均匀。

关于开窗面积

关于开窗面积

悬窗到底应该如何计算通风面积
上悬窗不能按开启扇的面积作为通风面积进行计算;由于上悬窗开启均受到开启角度的影响,所以通风量有所折减,故其通风应按下图进行计算:由于上悬窗开口位置的特殊性,采用A=Wa×b显然也是不合理的,窗通风面积采用A=a×b时,可以通过增加窗高度来完成,但无限增加时扩大了能风面积,但实际进风又没有那么大,采用A=a×W时为开口面积,其保持与平开窗一样的原理(当α=90度时),开启面积相当于平开窗的计算方法,但这在实际中又是作
不到的. α:开启角度;a:上悬窗扇开启距离;b:上悬窗开启扇的高度。

A:通风面积。

建筑师在设计外窗时,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中,在考虑通风指标时不应再采用开启扇面积就是该外窗的通风面积,规范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这也是不正确的作法。

上悬窗在居住建筑中,厨房和卫生间使用的概率大,但这也是通风中指标明确的部分。

《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规定住宅应能自然通风,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规定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平方米。

所以采用第一种算下,也有人提了,完成0.6平米通风一个开启扇是难以完成的,实际中厨房也难以实现。

如何计算法更合理一点呢?A=a×W。

船舶起居处所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

船舶起居处所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

船舶起居处所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参数和计
算方法
船舶起居处所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参数和计算方法:
1. 计算通风量:通风量的计算应根据舱内人员和设备的热负荷计算,以确保船舶内空气的正常流动和新鲜空气的循环。

通风量的计算公式为:通风量 = 舱内空气容积× 风量。

2. 设计送风口和排风口的数量和大小:通过计算通风量和舱内空气的流动情况,确定送风口和排风口的数量和大小。

通常情况下,送风口和排风口的数量应大致相等,并根据舱内安排合理分布。

3. 确定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送风口应该位于离人员活动区域近的位置,以便新鲜空气能够更有效地覆盖到人员活动地区。

排风口则应在离送风口远的位置,以确保舱内空气的循环和流动。

4. 确定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形式:通常有人工和自然两种通风方式。

人工通风包括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自然通风则包括天窗和通风口。

5. 确定送风口和排风口的风速:送风口和排风口的风速应该根据舱内活动人员的需求来设定,一般应控制在1m/s左右。

6. 设计送风口和排风口的面积:送风口和排风口的面积应根据通风量、风速、空气密度等参数计算得出。

7. 通风系统管路的设计和布局:通风系统的管路应安排合理布局,以确保空气的顺畅流动和通风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船舶起居处所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和计算方法,以确保船员的舒适和安全。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通风设计规范

通风设计规范

通风设计规范在建筑领域中,通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

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促进员工和居民的健康,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

因此,在考虑一个空间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通风系统、空气质量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下面将讨论几种通风设计规范。

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基于建筑物布局的有效通风技术。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通过使用温度差异、风力和空气浮力来产生空气流动。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中小型建筑,其布局应该有适当的开放区域,可以让空气从一个区域流向另一个区域。

在执行自然通风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a)开口面积建筑物中通风口的设计应该足够大,以便有足够的空气流动。

进出口的面积必须是建筑物总面积的5%至10%。

(b)通风模式通风模式是自然通风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室内建筑要根据周围环境采取不同的通风模式,例如交叉通风和单一通风。

这些通风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如风向和周围建筑物的高度等。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装置、风扇和空气调节设备来促进和调节室内气流的设计方法。

机械通风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和工业场所,方便并且效率高。

但是,在考虑机械通风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因素。

(a)计算空气换气次数在考虑机械通风时,应考虑空气交换的次数。

这样可以确保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减少室内空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定期的检查空气换气次数有助于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b)排气位置在设计机械通风系统时,必须确定最佳的排气位置,以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排气口应该位于不会污染室内空气的位置,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混合通风混合通风是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一种组合系统。

这种通风方式通常被用于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

在考虑混合通风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风道设计风道设计能够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动,优化混合通风的效果。

这些风道必须足够大以适应大型建筑和大型室内空间。

(b)引入新鲜空气混合通风系统必须能够引入足够的新鲜空气,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达到最优。

设备用房自然通风开窗面积探讨

设备用房自然通风开窗面积探讨

设备用房自然通风开窗面积探讨310000摘要:本文研究单侧窗在热压作用下设备用房自然通风模型,得到开窗面积、窗户高度、窗户宽度相互影响的关系式。

通过对窗孔流量系数简化数值处理,得到的简化公式,进而得到设备用房自然通风所需开窗面积的量化数值,对建筑工程设计中设备用房的开窗给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自然通风;流量系数;热压;开窗面积量化Discussion on window area of natural ventilation toequipment roomAbstrac 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model of equipment room with one side window under the action of thermal pressure,obt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dow area, window height and window width. Through the simplified numerical treatment of window hole flow coefficient, obtaining the simplified formula, and then obtaining the quantitative value of window area required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of equipment room, giving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window opening of equipment room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Keywords: natural ventilation; discharge coefficient; thermal Pressure ; quantification of window area0引言采用自然通风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减排”口号在建筑节能上的一项重要体现便是“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满足设计需求”。

附录l关于悬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的计算

附录l关于悬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的计算

第 1 页 共 1 页
附录l关于悬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的计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悬窗通风换气面积的计算方法
2.悬窗通风换气面积与房间外墙面积的关系
3.悬窗通风换气面积的实际应用
正文
悬窗通风换气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通风量和每秒风速来计算出通
风有效面积,再除以窗户通风有效面积率。在自然进风情况下,悬窗的风
速范围为 0.2~1m/s。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悬窗的有效通风换气面
积。

悬窗通风换气面积与房间外墙面积的关系是,悬窗的有效通风换气面
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 10%。这是为了保证房间的通风效果,让
新鲜空气能够充分进入房间,同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先测算好房间的外墙面积,即朝外的墙体部
分,再安装窗户、换气扇等。它们的面积不能小于墙体的 10%。这样才能
保证房间的通风换气效果。

总之,悬窗通风换气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通过通风量和每秒风速来计算
出通风有效面积,再除以窗户通风有效面积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通风开口面积计算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来实现室内空气流通和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而开口面积是自然通风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室内外气流的交换速度和量,进而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开口面积与自然通风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如何计算开口面积。

一、开口面积与自然通风效果的关系
开口面积是自然通风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它决定了气流的进出速度和量。

开口面积越大,室内外气流交换的速度就越快,室内空气的新陈代谢也就越频繁。

同时,开口面积的增大也会增加气流的量,使得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被排出,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然而,开口面积过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过大的开口面积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速过大,使得室内产生不适感。

其次,开口面积过大还可能导致室内外温度差异增大,进而增加了室内空调的能耗。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开口面积,以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二、计算开口面积的方法
计算开口面积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 根据建筑面积和高度计算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根据建筑的面积和高度来初步确定开口面积。

一般来说,建筑的开口面积应占据建筑总面积的一定比例,以确保足够的通风效果。

根据经验,建筑的开口面积可以设置为建筑总面积的5%~10%。

建筑的高度也是确定开口面积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建筑的高度越高,开口面积也应相应增大,以保证足够的气流交换。

可以根据建筑高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开口面积比例。

例如,建筑高度小于10米时,开口面积比例可以设置为总面积的5%~7%;建筑高度在10米到20米之间时,开口面积比例可以设置为总面积的7%~9%。

2. 根据人数和活动强度计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室内人数和活动强度来计算开口面积。

一般来说,室内人数越多,活动强度越大,开口面积也应相应增大,以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

根据经验,每个人的最低通风面积可以设置为0.15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室内活动的强度来调整开口面积。

例如,对于办公室等低活动强度的场所,可以将每个人的通风面积调整为0.2平方米;而对于餐厅等高活动强度的场所,每个人的通风面积可以调整为0.25平方米。

三、其他影响开口面积的因素
除了建筑面积、高度和人数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开口面积产生影响。

1. 建筑朝向:建筑的朝向会影响室内外气流的流向和速度。

例如,南北朝向的建筑可以利用自然气流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因此可以适当减小开口面积;而东西朝向的建筑则需要更大的开口面积来保证足够的通风量。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因素也会对开口面积产生影响。

例如,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地区,开口面积可以适当增大,以增加气流交换和降低室内温度。

3. 建筑结构:建筑的结构形式也会对开口面积产生影响。

例如,采用落地窗等大面积的玻璃结构可以增加室内外气流的交换,从而减小开口面积。

开口面积是自然通风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室内外气流交换的速度和量。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面积、高度、人数、活动强度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开口面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朝向、外部环境和建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计算和设计,可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