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历史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精品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精品文档】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复习资料七下历史复习资料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下面是一份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的发展1. 早期人类的生活:早期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居住在洞穴中。

2. 农业革命:农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定居,出现了农耕文明,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

3. 文明的诞生: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形成了城市文明和国家制度,出现了各种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历史1.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国相互争霸,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3.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三、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历史1. 希腊的城邦文明:希腊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希腊人建立了许多城邦,如雅典和斯巴达等。

2. 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帝国是古代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四、中世纪欧洲的历史1. 封建制度的建立:中世纪欧洲是封建制度盛行的时期,封建主义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2.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马丁·路德等人提出了对天主教会的批评和改革意见。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基督教徒对伊斯兰教圣地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旨在夺回圣地耶路撒冷。

五、近代世界的历史1. 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的时期,开启了欧洲的殖民主义时代。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带来了机器工业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一、中国古代文明1.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指南针的发明:唐朝时期的司南望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把木材黏合在一起制成纸张。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

1.2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朝代•夏、商、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其中周朝历时最长,分为西周和东周。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6年,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一定文化和政治统一的朝代。

1.3 中国古代文明的科技成就•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

•指南针:唐朝时期的司南望发明。

•火药:中国古代的战争工具之一,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分度器:由李冰发明,是仪器制造的先河。

二、世界古代文明2.1 古埃及文明•像形文字:古埃及的一种记载文字,是一种图像文字,它采用象征性的插图来代替人物和事物。

•金字塔:古埃及的一种建筑物,有复杂的结构,通常作为法老的陵墓使用。

2.2 古希腊文明•基督教: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宗教,基督之名来自于希腊语中的“基督os”(意为“救世主”)。

•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非常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强调独立的思考能力。

2.3 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统治着整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

•罗马法典:古罗马的法典,被认为是现代法律文化的前身。

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1 儒家思想•孔子: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者爱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人的情感与道德,以“仁者爱人”为中心。

3.2 道家思想•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大道至简: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自然和生命力的优美和简约。

3.3 佛教思想•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

初一下册历史完整复习资料

初一下册历史完整复习资料

初一下册历史完整复习资料在初一下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历史知识,涉及了古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世纪欧洲、早期现代史等多个方面,其宏大而丰富的内容令我们深感震撼。

为了更好地把握初一下册历史重点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整的历史复习资料。

一、古代文明1. 了解最早的文明和文明的特点。

2. 学习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发展历程、经济特点、社会生活等,了解两大文明的区别以及互相借鉴的情况。

3. 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和特点,包括种姓制度、宗教信仰等。

4.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包括金字塔、法老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学习中国文化的特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化艺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等,以及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

3. 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踏青等。

三、中世纪欧洲1.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信仰等。

2. 学习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如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等。

3. 了解欧洲中世纪对于东方文化的了解和影响,包括穆罕默德・阿里教授的《一千零一夜》等。

四、早期现代史1. 了解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程和原因,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兴起等。

2. 学习近代国际关系的背景和变化,如欧洲殖民主义、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等。

3.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以上就是初一下册历史的完整复习资料,包括古代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中世纪欧洲以及早期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有所收获,为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支持。

初一下学期历史复习资料

初一下学期历史复习资料

初一下学期历史复习资料1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2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观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东都)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4 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

7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结构,该成曲辕犁。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朝最出名的陶瓷是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8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9 科举制度诞生是在隋炀帝时。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0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11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设武举制度。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2 科举制度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文艺的发展。

13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

14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成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15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唐朝时,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中日交往著名人物是鉴真。

16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玄奘。

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新疆等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书籍。

初一下学期历史总复习资料

初一下学期历史总复习资料

初一下学期历史总复习资料1.主要朝代建立情况2.主要政治制度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3.著名盛世及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4..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两宋之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5.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唐初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广泛用开军事)、指南针(北宋发明并用于航海事业,南宋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国家)6..四大名著及作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颠峰7.人物与成就李春:赵州桥毕升:活字印刷术孙思邈:记载火药配方司马光:《资治通鉴》关汉卿:《窦娥冤》郑和:七次下西洋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8.中国之最●修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长城是明长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孙思邈●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广泛应用在南宋。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开凿时间:605605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经济、经济、文化联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①政治上,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善于用人和纳谏,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开元盛世”(七下P10P10))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政治比较稳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经济繁荣发展,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方的陈,南北归一。

2,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3,大动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同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后有古人称赞大运河的历史功绩: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4,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从政治上看,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完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②从经济上看,隋朝建立后经过隋文帝20多年的统治,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③利用了许多河流和旧有渠道,把它们挖深加宽连接起来。

5,你是怎样看待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这件事的?答:大运河开通后成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劳役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的徭役负担。

请记住以下地名:长安:陕西西安流求:台湾江都:江苏扬州涿郡:北京余杭:浙江杭州洛阳:河南洛阳第二课贞观之治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迫自溢,隋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史称唐高祖。

626年,玄武门之变。

627年,李世民即位,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即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唐太宗。

2,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②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③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

(房玄龄、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魏征是唐太宗是最著名的谏臣)唐太宗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功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他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任用的著名的大臣有姚崇)4,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答:共同之处是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第三课开元盛世1,什么叫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史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2,开元盛世是怎样形成的?①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②他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勤俭节约,不浪费。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3,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答: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4,①唐朝时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②唐朝的发明了两种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③陶瓷:有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④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即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755年至763年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这是唐朝由繁盛到衰败的转折事件。

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因为自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隋文帝时出现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并称第一名为状元;武则天时开始时行殿试,并发明了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成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科举制的意义(内容、影响):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②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③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④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4,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答:唐朝进士科重视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

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识记: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为什么北方各族和西域的少数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答:因为唐太宗以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

2,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4,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定都逻些(今西茂藏拉萨)。

代表建筑: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意义):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当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椤格河流域,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当时汉人受回鹘风俗影响,喜欢穿回鹘服装,有诗说:“回鹘衣装回鹘马”。

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有“海东盛国”之称。

代表建筑:“渤海石灯塔”。

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

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代表建筑:千寻塔。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对外政策:开放的对放政策)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在此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的使者,称为“遣唐使”。

目的:学习中国的文化。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受到唐朝的政治(大化改新)、文化(日本文字)、社会生活(建筑、饮茶、登高节)影响都较大。

唐朝赴日最有影响的高僧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时才成功。

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于流行于民间。

(新罗人崔致远诗集《桂苑笔耕》)。

3,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时期)。

后来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

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答:相同点经历结果相同;不相同点:小说中虚构了人物、情节。

5,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唐朝的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这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答: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是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③中外交通发达,便于交流。

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唐朝也注意学习各国之长处,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启示:今天我们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国策,努力学习、借鉴各国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