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资本的替代
微观经济学第第6章参考答案

第6章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1、引致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我们称之为引致需求。
2、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中要素买卖双方人数众多,并且买卖双方信息对称;要素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可以充分自由流动,那么这种市场被称作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
3、边际收益产品: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用字母MRP 表示。
4、卖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卖方,在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买方的生产者。
5、买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卖方,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买方的生产者。
6、利息率:资本的收益增值与资本的价格之比,用公式表示为:/Z P γ=。
7、补偿性工资差别: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即使能力和受教育程度无差别的劳动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也会存在工资差别。
8、垄断性工资差别:由于劳动者的特殊素质或特殊阶层,使其在某些工作上处于垄断地位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9、极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10、准租金:对供给数量暂时不变或长期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支付。
11、经济租金:支付给生产者或要素的所有者的超额报酬,等于生产者或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减去其机会成本的余额。
1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根据其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百分比的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的百分比,最后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所得到的曲线。
13、基尼系数:衡量一国或一地区贫富差距的标准,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4、产量分配净尽定理: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如果生产函数为线性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恰好等于全部产品。
二、分析简答1、论述完全竞争生产者、卖方垄断生产者、买方垄断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答:完全竞争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生产者购买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价格。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 61页)

第九章
第39页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2)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意味着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 将增加包括闲暇在内的所有商品的购买, 进而劳动的供给将减少。
第九章
第40页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结论
闲暇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相反 的。
概述
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带来直接效用也可带来间接 效用。
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利用自用时间做家务。 – 或者,由于节省了本来需请他人来做家务 的开支,消费者收入相对增加,从而间接 增加效用。
第九章
第15页
概述
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第九章
第31页
价格扩展线和要素供给曲线
Y
w
要素供给曲线
价格扩展线
w2
w2L
w1L w0L
O
l2 l1 l0
第九章
w1
U2
U1 U0
L
w0 lO
L l0 L l1 L l2 L l
第32页
概述
要素供给问题
注意
要素供给曲线不一定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要素供给曲线形状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亦即效用函数的特点。 – 不论提供何种要素,由此所得的收入对效 用的影响是一样的。 – 然而,自用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效用的影响 有较大差异。
第九章
第33页
概述
要素供给问题
注意
要素供给曲线不一定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某些资源保留下来即可增加效用,如时间。 某些资源保留下来未必增即效用,即使能够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3.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4.看不见的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
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要点解析

⼟地经济学复习提纲-要点解析⼟地经济学1 ⼟地是由地球陆地⼀定⾼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壤、岩⽯、矿藏、⽔⽂、⼤⽓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然综合体。
2 ⼟地的⾃然特性:位置固定性、⾯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3 ⼟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后果的社会性4 ⼟地的功能:承载功能、⽣产功能、资源(⾮⽣物)功能5 ⼟地利⽤:⼈类劳动与⼟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活动表现为⼈类与⼟地进⾏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6⼟地利⽤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地利⽤程度分析。
⼟地利⽤程度是指⼈类对⼟地的利⽤与改造程度以及⼟地受⼈为影响的变化程度。
在农业领域可以⽤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和⽔⾯利⽤率来反映⼟地利⽤程度,对城镇或⾮农建设⽤地,⼀般⽤建筑密度,容积率、⼟地利⽤系数等指标来反映城市⼟地利⽤程度。
(2)⼟地利⽤结构分析。
⼟地利⽤结构⼀般是指⼀定区域内,各种⼟地利⽤类型或⼟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例关系,以各种⼟地利⽤类型或⼟地覆被占该区域⼟地总⾯积的⽐重表⽰。
(3)⼟地利⽤效益分析。
⼟地利⽤效益是指⼟地利⽤后给⼈类带来的经济效益、⽣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类利⽤⼟地⽬标实现的程度,⽤单位⾯积的⼟地所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来表⽰。
7 ⼟地利⽤规划:指对⼟地的潜⼒,其他⾃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可供选择的⼟地利⽤格局进⾏系统评定,以选择对实现⼟地合理利⽤综合⽬标最有利的⼟地利⽤⽅案和措施的过程。
8 ⼟地开发:指对未利⽤或利⽤效率低下的⼟地,通过⼯程、⽣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的或效益更⾼的⼟地的过程。
9 我国⼟地利⽤⽅⾯存在的问题(1)⼟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并存。
(2)⼟地供不应求与⼟地浪费兼有。
(3)⼟地利⽤率和利⽤效益还有待提⾼。
10⼟地利⽤的⽬标(1)从⼟地所提供的“产品”来划分,分为两类:取得物质产品,包括⽣产资料和⽣活资料、取得服务(效⽤)。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选择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选择作者:张红宇来源:《前线》2022年第12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展示了打造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方向。
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准确定位了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要求。
实现农业强国的建设目标,既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又需要强化政府行为导向、丰富完善相关政策工具,保障农业强国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12-0079-04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不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特征内涵、目标任务,解决好重大问题、处理和平衡好相互关系,决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道路选择。
全球农业强国有共同特征,也有基于本国国情农情表现的自身特点。
从农业强国的一般表现来看,可将全球农业强国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人少地多,以机械装备替代劳动力,强调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典型的规模化农业强国;一类是农业资源禀赋相对稀缺,人多地少,以技术、资本替代土地,强调土地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荷兰、以色列、日本为典型的精细化农业强国。
区别于全球农业强国规模化、精细化农业模式,我国农业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特征以及农业多元资源禀赋、产业类型、经营方式的农情表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应有鲜明中国特色。
资源禀赋丰富多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物种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土地、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耕文化传承不同,差异性成为我国农业最显著特征。
资源禀赋多元,决定了农业产业产品生产类型多元,有的区域重在规模化生产,要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有的区域重在集约化经营,要求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有的区域适宜粮食等资源性农产品生产;有的区域适宜特色农产品生产,多元化成为我国区别于全球规模化、精细化两大农业模式的第三种模式选择。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引言劳动、土地和资本是市场经济中的三种重要资源要素。
它们的供给曲线是描述不同价格水平下,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数量关系的一种经济学工具。
本文将详细探讨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在经济学中,劳动力是指个体或集体提供给市场参与生产活动的劳动资源。
劳动力的供给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工资水平、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等。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以工资水平为横轴,劳动力供给数量为纵轴,呈现出的一种关系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通常是正斜率的,即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供给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当工资提高时,个体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从而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速度会递减,原因是个体对休闲和其他非工作活动的需求也会增加。
劳动的供给曲线还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就业机会和社会政策。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可能会减少,导致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另外,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可能对劳动的供给产生影响,例如提供失业救济金等。
土地的供给曲线土地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资源。
与劳动力相比,土地的供给相对稳定,不会因工资水平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波动。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以租金水平为横轴,土地供给数量为纵轴,呈现出的一种关系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通常是水平的或者稍微上升。
这是因为土地的供给受到其固定数量的限制,不像劳动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扩大供给数量。
在租金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土地供给的数量相对较小。
然而,当租金水平上升时,土地供给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的替代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的供给曲线可以受到政府调控和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影响。
政府的土地政策、土地用途规划等因素都可能对土地的供给数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地的供给曲线。
资本的供给曲线资本是指企业和个人用于投资和生产的工厂、设备、机器等生产资产。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类比推理

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类比推理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必备的资源。
土地和资本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土地是自然资源,资本则是人工资产。
它们在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深入探讨土地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的类比和推理。
土地和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土地作为一个生产要素,主要用于农业、林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在农业中,土地是农民生产的基础。
土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品质和数量。
在林业中,土地作为树木生长的基质,对树木的生长和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建筑业中,土地则是建筑的基础,没有土地,就无法建造房屋。
资本则是人工资产,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要素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包括了机器、设备、仓库、交通工具等。
这些资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让生产更加高效、精细和自动化。
土地和资本的类比:土地和资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以类比为人类的两个重要器官——心脏和肺。
心脏是人体的推进器,它的作用类似于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精神舒适、充足的血氧、充足的营养,都需要土地的贡献。
而肺是呼吸器,它的作用类似于资本对生产的作用。
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让身体的能量持续输出,完成生产过程。
土地和资本的推理:土地和资本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它们的作用是互相依存的,并且相互推动。
土地贡献了肥沃的土壤,条件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资本则为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流程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生产更为高效和精细。
在总的推理中,土地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因此,保护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是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t 1
五、结论
•
• • • • •
使用59个小样本,利用Engineering 方法,获得土地与非土地投入之间一 个统一的替代弹性系数(高于使用价格变量的估计结果) 测量问题可以解释部分偏差。尤其是对已开发过的土地的估值带来显著 的偏误。 办公楼数据高于住宅数据的估计结果-why? 样本差异 低层住宅建造技术差异 忽略价格变量导致下偏
《The Substitution of Urban Land for Other Inputs 》
John M.Clapp(1977)
尹晓红 2015-11-10
作者:John M.Clapp
• 生平经历…… • 著作 or 文章
《Handbook for Real Estate Market Analysis 》1987 《Semi-Parametric Interpolations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Values: Using Housing Price Data to Generate Balanced Panels》 BIS-Central Bank Research Hub-2014
土地价值的测量误差
Clapp的研究: 样本:高层办公楼 统一的替代弹性 校正误差
二次抽样 + Engineering approach (Cobb-Douglas函数)
二、已有的研究模型
Arrow :土地投入(L)与非土地投入(N)--》建筑产出(Q)
求导 L ->r/p N->n/p b=1/(1-c)
• Cobb-Douglas 模型:
• 假设:替代弹性 b=1,c=0 • 检验:
取In 扩展 Maclaurin'series (4 terms)
• C-D函数的有效性检验: • returns to scale parameter=1 • 0.95 替代弹性=0.946
z=0.71 0.79
c=+/-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57
0 t 1
三、利用高层办公建筑数据进行估计
• 样本:1950~1973-洛杉矶地区的111个高层(8层以上)办公建筑 • 变量:
• • 租赁报价(p);可租赁面积(Q);土地的面积(L) 工具变量: 开始投入使用的时间(YR);层数(FLR) 便利设施和区位因素:有无停车场(PD);内部有无便利设施的装修(ID);区域限制及周边特征(BD) 2个block内的建筑物办公空间面积(OF2) 相关的财产税税率(TX);
A Beautiful Day
Thank You!
• 二次抽样--》59个样本-1963~1973
• (initial assessments)
土地的获得成本 房屋建造成本(K)
0 t 1
三、利用高层办公建筑数据进行估计
• 回归方程(from Fountain):
简化:y=Q/L
• 对评估数据的最低信赖
•
财产评估技术--》每平方英尺的土地价值(r)的误差--》rL+nN误差
一、文章简介 •
•
城市土地与其他资本的替代弹性的估计
重要性:courses & solutions for urban decentralization、density gradient、 public housing(Muth) 、 property tax incidence(LeRoy).
过去的研究: 住宅部门的数据 替代弹性:0.5~0.75 误差:下偏
• 假设:替代弹性 b=1,c=0 • 检验:
取In 扩展 Maclaurin'series (4 terms)
0 t 1
四、替代弹性的Engineering estimate
• •
去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by Kmenta & Arrow
0 t 1
四、替代弹性的Engineering estimate
•标准的评估程序:pQ-可比较的财产的市场销售价格-->土地价值(rL)+非土地价值 (nN)--》r的估计(可以比较的空置土地售价)--》nN •Fountain:大样本、下偏 & specification bias (忽略 p) •Muth & Koenker 测量误差-》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分子和分母
Koenker :1964~1966 -139个多元家庭结构-》b=0.71-》t检验值约为18(假设n常量)
Fountain:1972~1974 - 洛杉矶82个多元家庭项目-》b=0.5~0.6-》t检验值5~10 (假设p常量)
0 t 1
存在的估计和测量问题 •一些非土地投入被忽略--》 (Fountain) •利润最大化的缺陷导致的误差 --》假设回报是非固定的&方程联立问题(Muth & Koenker) •变量r的计算导致的测量误差--》
Muth :1966-美国Ann Arbor47个城市的独户家庭住宅单元 -》b=0.5-》t检验值约为10
令y=Q/L 带入(2) 取In •In p 问题: 估测非土地资本的投入
(3)/(2) 取In
将(5)代入(4) pQ--》房屋的销售价格; rL--》土地的市场价格(开发后的土地VS原始土地)
三、利用高层办公建筑数据进行估计
• 价格变量p的缺失--》结果下偏? • 检验:In(p)与In(r)相关?--》In(p)与In(py)相关?
• 偏误存在的条件: • b<1 (住宅楼) • b=1(办公楼)
0 t 1
四、替代弹性的Engineering estimate
• Cobb-Douglas 模型:
0 t 1
三、利用高层办公建筑数据进行估计
方程(8)的替代弹性为:0.67~0.83;高于 Fountain的公寓住宅数据的替代弹性 原因:样本选择上的差异 & 建造技术的差异 方程(10)(11)的替代弹性为:0.55~0.65
0 t 1
三、利用高层办公建筑数据进行估计
0 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