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北师大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详尽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详尽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过程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不同点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一)相关概念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 2个极体滋长(2N)(N)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2N)复制(2N) 1个次级母细胞(N)1个卵细胞(N)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 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点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5、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 次,细胞分裂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的复制)2、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有关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15%和体积分数95%按1: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将细胞分散开来。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梳理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性状和基因2.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体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如DD ×dd;Dd ×dd ;DD ×Dd自交:原指具有两性花的植物的自花传粉。

现在泛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如:DD ×DD;Dd ×Dd;dd ×dd测交:原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间的杂交(即,Aa× aa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现在也指性状表现为显性但基因型未知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即,A ?× aa ),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A ?为Aa,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A ?为AA。

正交和反交: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举例说,如果将豌豆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当作正交,则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就是反交。

4.孟德尔经典豌豆杂交实验5.遗传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2)预测遗传病的概率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精子的形成过程复制减I 减II 变形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极体极体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4.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6.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过程基本相同,但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

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
是 A.32、16、64、64、128 (A )
B.32、8、32、64、128
C.16、8、32、32、64 D.16、0、32、32、64
注意:一个四分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含四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四分体 2 减数 • ⑴此细胞进行_____分裂,处于_______时期, 共___个; 8 8 4 • ⑵图中有染色体___条,DNA___个,染色单体___个 同源染色体 • ⑶ A和B是____________, 分离 • 细胞分裂时将______;A和C 非同源染色体 • 是____________,细胞分裂 自由组合 • 时可能_______; 姐妹染色单体 • ⑷ 1和2是____________,细 分裂 • 胞分裂时将_____,2和3是 •非姐妹染色单体 • ______________,细胞分 交叉互换 • 裂时可能_________; F和f • ⑸属于等位基因的是_____
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 1.生物种类: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 2.细胞类型: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分裂特点:染色体复制 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 。 4.分裂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 细胞中的 一半 。
5.产生场所:动物精子形成发生在 精巢(低等动 物如昆虫等)或 睾丸 (高等动物),卵细胞形
胞中的两倍,精(卵)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 体和DNA数目相同,精细胞或精子中无染色单体,
但染色体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
答案 B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比较项目
发生的场所 染色体自制 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
只在生殖腺内 一次 两次
有丝分裂 全身各处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最全)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行为? 答: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
3.配子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的区别?
答:(1)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2)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 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纺锤丝

细胞分裂次数
两次
一次
联会和四分体
出现
不出现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 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
存在且分离
存在但不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点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
随机组合 第二次分裂后期
不组合 后期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减半
不变
精细胞四个或卵细胞 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 一个极体三个
体细胞两个
2.图像鉴别
图示
时期 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辨析
有同源染色体, 无联会配对行为
无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
小结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 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
1个卵原细胞 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
受精作用与减数分裂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BC
4n
Q 13 14R
2n11
FG
3 47
9
ST 12 15 16
减(1)
减(2) 受精作用
新个体发育 (有丝分裂)
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概括如下: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比较内容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
一次


1.减数分裂的概念
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过程:原始的生殖细胞
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征: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一半。
时间: 有性生殖产生配子过程中
位置: 人和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内
C. 16、8、32、32
D. 16、0、32、32
2.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D ) A.11条 B.11对 C.不成对的22条 D.44个
3、(广东1998高考)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如果 每个精子细胞的DNA相对含量为1C,则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的 DNA相对含量分别是 ( )
例3、(上海1996高考)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 母细胞60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生成的 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
DNA分子 2n 4n 4n 2n 2n 2n n
变化曲线
减数分裂过程中曲线图解
4n
2n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4、受精作用
①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②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
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 遇 →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③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 自于卵细胞。 ④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精子的形成过程
(1)部位: 睾丸曲细精管
(2)过程:
精原细胞
精子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形成场所:睾丸
1个精原细胞 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联会 四分体
第二次分裂
4个精细胞 变形
4个精子
同源染色体:
• 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 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这 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
4个精细胞 变形
4个精子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第一极体)
第二次分裂
1个卵细胞 3个极体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材料中,在一定时期可以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的是( A )
A.蛔虫的卵巢和小麦的花药 B.蚕豆的花蕾和幼苗 C.白鼠的子宫和精巢 D.洋葱的根尖和水稻的叶尖
例2. 全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是(C )
不 细胞质均等分裂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个精细胞
一个卵细胞
精细胞形成精子需要 卵细胞的形成不变
变形

练习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
精、 卵原
初级精\ 卵母细胞
细胞
(2n)
间 期
前中后

次级精\卵 母细胞
前中 后
精子 或卵 细胞
染色体数 2n 2n 2n n n 2n n
A.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1: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
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 )
A. 32、16、64、64
B. 32、8、32、64
D
A.2C和4C. B.4C和4C. C.2C和2C. D.4C和2C
例5:(96年上海)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
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C )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例6: 下图甲、乙是同一种生物两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C )
A.甲是减数分裂,乙是有丝分裂; 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 乙细胞有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联会:
•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四分体:
•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 体,叫做一个四分体。(从染色单体的 角度考虑)
一个四分体
两个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的数目=1/2体细胞=生殖细胞=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思考:
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和数目减半分别发生在何时期? 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形成场所:卵巢
过 程:卵原细胞
1个卵原细胞 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卵细胞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第一极体) 第二次分裂
1个卵细胞 3个极体
精卵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精细胞
卵细胞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细胞 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