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答案]
(1)BEFH (2)太阳能 潮汐能(或水 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氢能等)
●案例精析
【例2】
25℃、101kPa时,将1.0g钠跟足 量的氯气反应,生成NaCl晶体并放出 17.87kJ的热量,求生成1mol NaCl的反应热。 [解析] 方法一 Na与Cl2起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如下:Na(s)+ Cl2(g)=NaCl(s) 1mol Na反应后生成1mol NaCl的摩尔质量是 23g /mol ,设生成1mol NaCl的反应热为x。 1.0g:23g/ mol=-17.87kJ:x x=- 411.01kJ/mol
[解析]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C4H10 燃烧放热2900kJ。0.056kg液化石油气完全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将水烧开所需热量为:Q=cm(t-t0)=
[4.2×4+0.88×0.8]×(100-20)=1400(kJ)
[答案]
50% [点评] 求解时应用了反应热与物理学热容 知识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不要遗漏铝壶 升温时要吸收热量。
【例】
据报道,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 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我 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 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 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所 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三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解析]
[答案]
反应2C(s)+2H2(g)+O2(g)= CH3COOH(l)的反应热为-488.3kJ/mol。 [点评] 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应注意: ①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 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 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左右颠倒时,ΔH的 “+”“-”号必须随之改变。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3、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计算
下列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 NaOH 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
量为
28.65 kJ。
(2)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
出热量为
11.46
kJ。
(3)用1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
H2
C(s)
H3 CO2(g)
C(s)+1/2O2(g) = CO(g) △H1=?
+) CO(g)+1/2O2(g) = CO2(g) △H2=-283.0 kJ/mol
∴△CH(s)1+=O△2(gH)3=-CO△2H(g2)
△H3=-393.5 kJ/mol
= -393.5 kJ/mol -(-283.0 kJ/mol)
量
小于 (大于、小于、等于)57.3kJ。
(4)100ml 0.1mol/L的Ba(OH)2溶液与100ml 0.1mol/L的
H2SO4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为1.146kJ?为什么?
4.下列对H2(g)+Cl2(g)==2HCl(g) △H(298K)=184.6kJ/mol的 叙述正确的是( C )
⑤NH4Cl(s)+2H2O(l)= NH4Cl(aq) △H5=?
则第⑤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是________。
根据盖斯定律和上述反应方程式得:
⑤=④+③+②-①,
即△H5 = +16.3kJ/mol
自主归纳: 计算注意事项
①求总反应的反应热,不能不假思索地 将各步反应的反应热简单相加。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件

[答案] C
[例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1 2
O2(g)===H2O(l)
ΔH=-285.0 kJ/mol
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20.0 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 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 262.5 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 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例1] 已知: 2Zn(s)+O2(g)===2ZnO(s) 2Hg(l)+O2(g)===2HgO(s)
ΔH1=-701.0 kJ/mol①, ΔH2=-181.6 kJ/mol ②,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A.+519.4 kJ/mol
B.+259.7 kJ/mol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Δ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 “加”、“减”等变形后,由过程的热效应进行计算、比较。
(5)根据物质的燃烧热数值计算: Q(放)= n(可燃物)×|ΔH|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内容 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 是 相同 的(填“相同”或“不同”)。 2.特点 (1)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 途径无关。
(2)反应热总值一定,如下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 ΔH1+ΔH2 = ΔH3+ΔH4+ΔH5 。
3.应用实例 (1)C(s)+O2(g)===CO2(g) ΔH1=-393.5 kJ/mol, (2)CO(g)+12O2(g)===CO2(g) ΔH2=-283.0 kJ/mol, 求 C(s)+12O2(g)===CO(g)的反应热 Δ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2)

和 燃烧热的数据 。
2.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主要类型有:
(1)根据反应热计算一定量物质完全燃烧 放出 的热量;
(2)利用 盖斯定律 计算某化学反应的ΔH。
微思考2怎样利用盖斯定律和已知反应的反应热计算其他
反应的反应热?
提示:若某个化学反应的ΔH=+a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
A项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两项正确;
ΔH1+ΔH6=-(ΔH2+ΔH3+ΔH4+ΔH5),D项错误。
3.已知:
①2H2(g)+O2(g)══2H2O(g) ΔH1
②3H2(g)+Fe2O3(s)
③2Fe(s)+O2(g)
④2Al(s)+ O2(g)
⑤2Al(s)+Fe2O3(s)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已知:
①H2(g)+ O2(g)══H2O(g) ΔH1=-241.8 kJ·mol-1
②H2O(g)══H2O(l) ΔH2=-44 kJ·mol-1
根据①和②,如何求出氢气的燃烧热?
提示:要计算H2的燃烧热,即求热化学方程式H2(g)+ O2(g)
CO(g)的反应热 ΔH。
ΔH3+ΔH2
,则:ΔH3= ΔH1-ΔH2 。
微思考1如何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
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提示:由于在指定状态下,各种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的,因此
无论经过哪些步骤从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它们的差值是不
第三节反应热的计算

(4)NH3(aq)+ HCl(aq)=NH4Cl(aq) △H4=-52.3kJ/mol (5)NH4Cl(s)+2H2O(l)= NH4Cl(aq) △H5=? 则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是________。 根据盖斯定律和上述反应方程式得:
(4)+ (3)+ (2)- (1)= (5),即△H5 = +16.3kJ/mol
1、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 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为
B2H6(g)+3O2(g)=B2O3(s)+3H2O(l)
△H
= -2165 kJ/mol
又已知H2O(l)= H2O(g) H=+44 kJ/mol,则 11.2L标准状况下的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 时放出的热量是 1016.5 kJ。
所以, ①- ②得: C(石墨,s)= C(金刚石,s) △H=+1.5kJ/mol
例3: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 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 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 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 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 P4(s、白磷)+5O2(g)=P4O10(s) H1= -2983.2 kJ/mol
2 N2H4(g)+ 2NO2(g)= 3N2(g)+4H2O(l) △H=-1135.2kJ/mol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注意: ⑴ 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 数。 ⑵ 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 且要带“+”、“-”符号,即把△H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 算。 ⑶ 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同样要把 △H 看作一个整体。 ⑷ 在设计的反应过程中常会遇到同一物质固、液、气 三态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 反之会放热。 ⑸ 当设计的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1.1 反应热的定义1.2 反应热的单位1.3 反应热的类型1.4 反应热的测量方法第二章:反应热的计算方法2.1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2.2 反应热的计算步骤2.3 反应热的计算实例2.4 反应热的计算注意事项第三章: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1 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2 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3.4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例分析第四章:中和反应热的计算4.1 中和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4.2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公式4.3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步骤4.4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5.1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5.2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公式5.3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步骤5.4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六章:燃烧反应热的计算6.1 燃烧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6.2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公式6.3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步骤6.4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七章:沉淀反应热的计算7.1 沉淀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7.2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公式7.3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步骤7.4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八章: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8.1 复分解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8.2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公式8.3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步骤8.4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九章:化学反应热的实际应用9.1 化学反应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9.2 化学反应热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9.3 化学反应热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4 化学反应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1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重要性和意义10.2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比较和选择10.3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10.4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进一步研究和拓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反应热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理解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掌握不同类型反应热的概念和特点。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直观化△H=△H1+△H23、盖斯定律的应用(1)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例如:C(s)+0.5O2(g)=CO(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
因此该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
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H却可以直接测得:C(S)+O2(g)=CO2(g) △H1=-393.5kJ/molCO(g)+0.5 O2(g)=CO2(g) △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
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H1=△H2+△H3△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由以上可知,盖斯定律的实用性很强。
(2)在化学计算中,可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3)在化学计算中,根据盖斯定律的含义,可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运算,比较△H的大小。
知识点二:反应热的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
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规律方法指导】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依据归纳1、根据实验测得热量的数据求算反应热的定义表明: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例如:燃烧6g炭全部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kg水由20℃升高到67℃,水的比热为4.2kJ/(kg·℃),求炭的燃烧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目 录
• 化学反应热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热计算原理及方法 • 典型化学反应热计算实例分析 • 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措施 • 化学反应热计算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应用
01 化学反应热基本概念
反应热定义及分类
反应热定义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或 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热 力学基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力学数据。
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通过量热计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差,从而计算出 中和热。
3
中和热计算实例
以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为例,通过已知的热力学 数据和实验测定的温度差,可以计算出中和热。
沉淀溶解平衡反应热计算
0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热力学基础
在一定条件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 1mol某化合物的反应焓变称为该化合 物的生成焓。
对于同一物质,其生成焓与燃烧焓之 和等于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焓。
燃烧焓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 生成稳定氧化物时的反应焓变称为该 物质的燃烧焓。
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应用
盖斯定律内容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反应 的热效应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
化学反应热计算在碳捕集和储存方面的应用
利用化学反应热计算可以确定碳捕集和储存的潜力和方式,实现碳的捕集、转化和储存,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化学反应热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将化学反应热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 更加精准、高效的能量转化和回收利用。
改进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更合适的数学模型或计算 方法处理数据,提高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