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化学反应热符号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符号大全

高中化学符号大全

稀H2SO4
NaOH
Cu(OH)2
OH-
H+
HCl
NaOH
O2
Cl2
I2水



H2O
Cl-
Br-
I-
S2-


常温
沸水
浓硫酸
催化剂
V2O5
催化剂
T1



高温
T2
化学符号大全
说明:将符号复制、粘贴到需要得文档就可。
一、数字顺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
二、罗马数字: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IX
三、物理量:
焓 H 平均值 M 平均摩尔质量 Mr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r 摩尔质量 M()
相对分子质量 Mr 相对原子质量 Ar 速率 v 计量系数
CuCl2 500 ℃
电解 1000 ℃ Na3AlF6
点燃或光照 微热
微热或不加热
浓硫酸
常温 水化 稀氨水
NaOH 或CaO
平衡时
灼烧
沸水
酸化
稀盐酸
NaOH溶液

熔融
高温煅烧
灼热的Cu
水浴加热
微生物
盐酸酸化
硝酸酸化
浓硝酸
澄清石灰水
Br2的CCl4溶液
AgNO3溶液
Na2SO3溶液
氯水
光合作用 石灰乳 Fe、水

点燃
高温
放电
电解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MnO2
MnO2 △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点燃
高温
放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1
>△
H2
例4、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 热量 △ H1、 △ H2的大小
H2(g)+Cl2(g)=2(g)+1/2Cl2(g)= HCl(g);
H2
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 放的热量也应是前式的一半,


H1 <△ H2
例题5 12g石墨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3.51KJ热 量; 12g金刚石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 395.41KJ热量,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 稳定?
注:单位中的每mol是与整个反应对应的,即反应 热表示每mol物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测量条件:一定压强下,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4、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 成——放热。 5、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6、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 热)△H 为“+”或△H >0
44.6mol×890.3kJ/mol=3.97×104kJ
答(略)
【例题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H=-2800kJ/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 生的热量。 【 解】根据题意 n(C6H12O6)=100g/180g· mol-122.4L· mol-1=0.556mol 0.556mol×2800kJ/mol=1560kJ 答(略)
c
D.水煤气
D)
3、酸雨危害可包括(

高中化学符号汇总

高中化学符号汇总

高中化学符号汇总【珍藏版】常见的化学符号:1、元素符号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注: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有三层含义:如Cu:可表示铜由铜元素组成;一个铜原子;铜这种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Fe(铁)、Cu(铜)、 Zn(锌)、Ag(银)、Ba(钡)、Hg(汞)、Mn(锰)等。

稀有气体:He(氦)、Ne(氖)、Ar(氩)、Kr(氪)、Xe(氙)一些固态非金属:如石墨、金刚石、P(磷)、S(硫)、Si(硅)等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1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两个氧分子3、必须背熟的元素符号1~20号元素及常见金属,分别如下:H He Li Be B C N O F Ne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Fe Cu Zn Ag Ba Hg Mn铁铜锌银钡汞锰4、必须背熟的离子:阳离子:K+ (钾离子)、 Ca2+ (钙离子)、 Na+ (钠离子)、Mg2+ (镁离子)、Zn2+(锌离子)、 Al3+ (铝离子)、 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Ag+(银离子)、H+(氢离子)、NH(铵根离子)阴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S2-(硫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PO43-(磷酸根离子)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甚至式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磷酸根离子)原子团PO43-SO42-CO32-NO3-OH-NH4+式量959660621718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氧化镁)、P2O5(五氧化二磷)、CaO(氧化钙)、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KClO3(氯酸钾)、KCl(氯化钾)、Na2CO3(碳酸钠)、NaCl(氯化钠)、CuSO4(无水硫酸铜);Fe (铁)、Mg(镁)为银白色(汞(Hg)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氧化铜)、MnO2(二氧化锰)、Fe3O4(四氧化三铁)▲KMnO4(高锰酸钾)为紫黑色:▲硫(S):淡黄色:▲ Cu2(OH)2CO3(碱式碳酸铜)为绿色3、红色固体:Cu(铜)、Fe2O3(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HgO(氧化汞)、红磷(P)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考化学考点2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高考化学考点2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作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2)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热量的单位是kJ,不能混淆。

(3)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带“+”、“−”一起比较。

反应热的理解1.从微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ΔH>0联系ΔH=ΔH(生成物)−ΔH(反应物),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常见反应类型(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4)原电池反应;(5)少数分解反应(如TNT爆炸);(6)大多数化合反应;(7)电石制乙炔的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2)少数化合反应,如C与CO2、C与水蒸气的反应;(3)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4)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 1、定义: 2、反应热符号 Q>0 与反应吸热和 Q 放热的关系:Q<0 3、获得Q值的方法:(1)(2) 4、反应热的实质:⑴ 从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如果旧键断裂的能量新键形成的能量,则反应放出热量,即Q<0 (填吸收、放出、大于或小于) 如果旧键断裂的能量新键形成的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即Q>0⑵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大小比较知,如果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则反应放出热量,即Q 0;如果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则反应吸收热量,即Q 0 。

(填>或<)思考:分析铝热反应的反应热,从化学键的观点和物质本身具有能量的观点分析。

5、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Ⅰ.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如:Ⅱ. 酸碱中和反应。

如:Ⅲ.燃烧反应。

如:Ⅳ.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如: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Ⅰ.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如:Ⅱ. 大多数持续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如:。

Ⅲ. 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 2、中和热的测定【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页,完成:(1)仪器:、、、量筒(2)原理:Q= (C为热容) ⑶步骤: 1) 2) 3) 4)数据处理: 5)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思考:所测得上述三个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吗?为什么?针对性练习: 1.吸热反应一定是(双选)() A.释放能量 B.储存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4.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在生石灰中加水 B.硝酸铵溶于水 C.浓硫酸加水稀释 D.用石灰石煅烧石灰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7.已知反应:X + Y = M + 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的能量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的能量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的总能量 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8.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

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通常用符号“ΔH”表示,单位是kJ/mol。

在化学反应中,ΔH表示反应体系能量的变化。

如果ΔH为负值,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体系能量降低;如果ΔH为正值,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ΔH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恒压和体积功为零的特殊条件下,反应的热量变化。

因为只有在此条件下,焓才表现出它的特性。

例如恒压下对物质加热,则物质吸热后温度升高,ΔH>0,所以物质在高温时的焓大于它在低温时的焓。

又如对于恒压下的放热化学反应,ΔH<0,所以生成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

在化学反应中,因为H是状态函数,所以只有当产物和反应物的状态确定后,ΔH才有定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化学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化学书籍。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份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化学这门功课,考出一个好成绩。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知识讲解】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高中的化学反应热符号

高中的化学反应热符号

高中地化学反应热符号高中地化学反应热符号△H与焓——中学化学教材之我见河南省永城市二高吕军1、高中化学反应热符号△H实为标准摩尔反应焓∆rHӨm(298.15K)焓是什么?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中,给出了同样地定义式:H≡U+PV即焓(H)是一个状态函数,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并椐此推出:∆H≡H终—H始= Qp式中解:2H22H2符号H2(2H2H2(更确切点儿讲是在用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来表示反应热.也就是说三种刊物是从两个不同地角度在介绍焓地知识:《物理化学》是讲地一般意义上地焓;《无机化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焓及焓变;高中化学只是语焉不详地提到了焓变地符号.2、中学化学教材存在地问题及应对措施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地能量变化》部分有这么段文字:“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地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Δ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这种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地热量地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就提出这样地疑问:‘热量地符号不是Q吗?怎么符号换成ΔΗ后连单位也换了?符号再怎么换,只要表示热量,其‘能’地属性是不会变地,单位仍应当是能地单位——千焦或焦耳,怎会变成千焦每摩尔呢?’高中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尤其是高三学生,他们地理解和认知能力完全可以接受焓这一概念,即使考虑到高中阶段不便于涉及太多太难地新知识,教师仍应该简要地向学生介绍标准摩尔反应焓变,这既是对学生地尊重,同时也是对科学地尊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是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地能力,但公理性质地东西也要探究地话,探索岂不是缺乏了科学依据?高中化学教材中△H这一物理量,其单位不应是学生探究地对象.既然我们引用标准摩尔反应焓来描述反应中热量地变化,就应当定义为: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地量地物质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热地多少叫反应热,符号用△H,单位千焦每摩尔.3、高中教材中应注意地两个概念高中生学习热力学,反应热方程式和燃烧热方程式特容易混淆.以下两式2H2H2(地热[1]年4[2]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的化学反应热符号△H与焓
——中学化学教材之我见
河南省永城市二高吕军
1、高中化学反应热符号△H实为标准摩尔反应焓∆rHӨm(298.15K)
焓是什么?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中,给出了同样的定义式:
H≡U+PV
即焓(H)是一个状态函数,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并椐此推出:
∆H≡H
终—H

= Qp
式中∆H即焓变,此式表明,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发生,不做其他功时,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系统的状态函数焓的变化量∆H。

定义式中:U表示体系的内能,PV是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的膨胀功,能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或千焦,所以焓变和焓的单位均应为焦耳或千焦。

《物理化学》关于焓的单位虽没有明确指出,但例题的解题如
解:1mol H
2O(L)在等温等压下气化为1mol H
2
O(g)
∆H=40.65kJ”
用实际行动表明焓的单位是“KJ”或“J”的观点。

大学《无机化学》中焓这部分有着这么一段论述:“通常的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因此反应焓变化比反应热力学更重要。

在中学阶段表达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如:
2H
2(g)+O
2
(g)=2H
2
O(g)+Q
今后我们改用如下形式表示,例如:
2H2(g)+O2(g)=2H2O(g)∆rHӨm(298.15K)=-483.636KJ/mol
符号∆rHӨ
m
(298.15K)中的“r”表示化学反应的焓变,下标的“m”表示发生1mol反应
的焓变,换言之,∆rHӨ
m
的全称为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又简称为反应焓。

显然,对于:
H 2(g)+1/2O
2
(g)=H
2
O(g)∆rHӨ
m
(298.15K)=-241.818KJ/mol
因为这时每mol是1molH
2(g)与1/2molO
2
(g)反应生成1molH
2
O(g),反应焓在数值上相
当于上一反应焓的一半。


这在高中化学里《热化学方程式》部分有以下相似的内容:“与化学方程式不同,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Η也不相同。

例如:
2H
2(g)+O
2
(g)=2H
2
O(g)∆H =-483.636KJ/mol
H
2(g)+1/2O
2
(g)=H
2
O(g)∆H=-241.818KJ/mol
显然对于上述相同物质的反应,前者的ΔΗ是后者的两倍。


比较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三种刊物给出了ΔΗ两种不同的单位:KJ或KJ/mol 。

虽然现行的高中教材反应热并未象《无机化学》里所说用Q来表示,高中课本的编者也试图用焓,更确切点儿讲是在用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来表示反应热。

也就是说三种刊物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在介绍焓的知识:《物理化学》是讲的一般意义上的焓;《无机化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焓及焓变;高中化学只是语焉不详地提到了焓变的符号。

2、中学化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部分有这么段文字:“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
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这种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
‘热量的符号不是Q吗?怎么符号换成ΔΗ后连单位也换了?符号再怎么换,只要表示热量,其‘能’的属性是不会变的,单位仍应当是能的单位——千焦或焦耳,怎会变成千焦每摩尔呢?’高中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尤其是高三学生,他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完全可以接受焓这一概念,即使考虑到高中阶段不便于涉及太多太难的新知识,教师仍应该简要地向学生介绍标准摩尔反应焓变,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科学的尊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是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但公理性质的东西也要探究的话, 探索岂不是缺乏了科学依据?高中化学教材中△H这一物理量,其单位不应是学生探究的对象。

既然我们引用标准摩尔反应焓来描述反应中热量的变化,就应当定义为: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反应热,符号用△H,单位千焦每摩尔。

3、高中教材中应注意的两个概念
高中生学习热力学,反应热方程式和燃烧热方程式特容易混淆。

以下两式
2H
2(g)+O
2
(g)=2H
2
O(g)∆H = - 483.636KJ/mol (1)
H 2(g)+1/2O
2
(g)=H
2
O(g)∆H = - 241.818KJ/mol (2)
其中(1)只能表示是反应热方程式,而(2)既可以表示反应热方程式又可以表示为燃烧热化学方程式。

因为热化学方程式是用于描述‘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的反应式,其‘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是指方程式中计量数是一的物质,前面两式都表述为热化学方程式时,(1)的‘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是指氧气,(2)的‘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则是指氢气;而燃烧热是讲‘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燃料(还原剂)燃烧时放出的热’。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 《无机化学》上册2008年8月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年4月第九次印刷,引用216页
[2] 上海师大,河北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河南师大,《物理化学》上册1991年3月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十三次印刷,引用第十九页.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化学》 2007年1月第2版;2008年5月河南第一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