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氨 硝酸 硫酸 课件 第二课时 (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氨》课件(共24张PPT)

➢干燥氨气的常用试剂:
NaOH和CaO的混合物
CaO、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思考: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浓氨水
②浓氨水加生石灰法
(生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CaO
请大家完成P99(下)
思考与交流
图4-30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2)氨的实验室制法
△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产生白烟
思考: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好吗?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3;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提高集气的速度和纯度。
(2)碱石灰法:把碱石灰与被检物质的固体混合在研
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证明被检物是铵盐。(适用于被检物 是固体)
(三)氨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纤维、塑料、染料等 (有机合成工业)
制铵盐、 制纯碱
氨
制尿素
制硝酸
制医用稀氨水、 用做制冷剂
(四)氨的制备 (1)氨的工业制备
高温高压
N2 +3 H2 催化剂 2NH3
(2)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书P99) 固体+固体→气体(类似O2) 实验步骤:给试管里的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加热,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反应原理:
△
2NH4Cl 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NaOH和CaO的混合物
CaO、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思考: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浓氨水
②浓氨水加生石灰法
(生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CaO
请大家完成P99(下)
思考与交流
图4-30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2)氨的实验室制法
△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产生白烟
思考: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好吗?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3;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提高集气的速度和纯度。
(2)碱石灰法:把碱石灰与被检物质的固体混合在研
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证明被检物是铵盐。(适用于被检物 是固体)
(三)氨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纤维、塑料、染料等 (有机合成工业)
制铵盐、 制纯碱
氨
制尿素
制硝酸
制医用稀氨水、 用做制冷剂
(四)氨的制备 (1)氨的工业制备
高温高压
N2 +3 H2 催化剂 2NH3
(2)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书P99) 固体+固体→气体(类似O2) 实验步骤:给试管里的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加热,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反应原理:
△
2NH4Cl 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氨 硝酸 硫酸》实用课件(2课时)

巩固训练
1.下列气体中,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C )
A.氨气 C.氧气
B.硫化氢 D.碘化氢
巩固训练
2.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 A、强酸性; B、难挥发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_D____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____C___ (3)干燥H2、SO2等气体____C____ (4)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_____E___ (5)清洗镀件表面氧化物_____A___
【辨析:吸水性和脱水性】
向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浓硫酸若不慎沾到皮肤上,皮肤变黑。
【小组讨论】
C + 2H2SO4(浓) CO2↑+ 2SO2↑+2H2O
设计实验 ,验证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三种产物 。 仪器和试剂: 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硫酸铜固体、 澄清石灰水、干燥管、洗气瓶、导管、双孔塞等 要求: 画出实验的装置图 指明仪器中试剂的名称、现象及作用
雷雨 城市拥堵的交通
喷气式飞机
工厂废气排放
人为排放的NO和NO2是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 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一些工厂的废气排放等。
二、氮的氢化物——氨(NH3)
【探究 】人类合成氨的成功对 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体 现在哪些方面?
1、 试根据氨分子的组成 、结构特征推断:氨可能 具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农村有句谚语:“雷雨肥庄稼”,请解释其科学道理。
氮的氧化物合理利用
主要用于制硝酸: 3NO2+H2O==2HNO3+NO
人教版必修一 第4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2课时 课件(41张)

A.FeCl3 C.KNO3
B.NaCl D.Cu(NO3)2
(4)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有________,写出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如果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Cu、Ag)中分离出Au,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Ag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往两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 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Fe(NO3)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稳定性 (1)化学方程式:4HNO3=△==或==光==照==2H2O+4NO2+O2 (2)实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浓硝酸分解生成的__N__O_2___又溶于硝酸所致。
【自主思考】 2.浓HNO3、稀HNO3与Cu反应产物分别为NO2、NO,反应中稀硝酸化合价降低较多,
说明稀HNO3氧化性比浓HNO3强,对吗? 提示 浓HNO3氧化性比稀HNO3强,与Cu反应时浓HNO3反应更剧烈。 3.实验室中如何保存浓硝酸? 提示 保存浓HNO3用棕色细口瓶、磨口玻璃塞保存,并置于冷暗处。
[效 果 自 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在 常 温 下 , 浓 硫 酸 和 浓 硝 酸 与 Fe 和 Al 发 生 “ 钝 化 ” , 说 明 常 温 下 浓 H2SO4 和 浓 HNO3与Fe和Al都不反应。( )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 (3)常温下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课件(40张)(1)

Cu(NO3)2+ 的还原产物是 NO2 ,稀硝酸 2H2O+ 2NO2↑ 的还原产物是 NO
固体溶 滴加稀 解,产生 硝酸
无 色气
8HNO3(稀)+3Cu=== 3Cu(NO3)2+4H2O+ 2NO↑
体
[问题讨论] (1)浓硝酸、 稀硝酸在上述反应中起的作用是
氧化 性和 酸 性。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主要是指 HNO3 分子 中的 N 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所以浓 HNO3、 稀 HNO3 都具有强氧化性。 (3)不论是浓 HNO3 还是稀 HNO3,与活泼金 属还是不活泼金属反应,都不产生 H2 。
棕色
试剂瓶中;浓硝酸呈黄色是由于
溶有 NO2 的缘故。
(2)在实验室里,见光易分解的试剂一般盛放在 棕色细口 瓶中。
3.硝酸的强氧化性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铜片,然后分别滴加稀硝 酸和浓硝酸,观察现象。
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4HNO3(浓) 滴加浓 硝酸 固体溶产 生 红棕 色 气体 +Cu=== 硝酸具有 强氧化 性, 浓硝酸 结论
2.浓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能否生成 H2?
提示:不能,生成 SO2 气体。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为何能 用铁或铝制品容器盛放浓硫酸?
提示:常温下,浓硫酸可将铁或铝氧化并在 其表面形成坚固、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 继续和硫酸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
[对点演练] 1.将下列现象与硫酸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连接起来。 (1)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2)浓 H2SO4 滴在纸上,使纸变黑 (3)浓 H2SO4 干燥 SO2 气体 (4) 锌 粒 放 入 稀 H2SO4 中 有 气 体 放 出
无色 液态
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 有挥发性
4.4氨 硝酸 硫酸 课件 第二课时 (人教版必修1)

稀 HNO3 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________钝化。 (2)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 19 ________和□ 20 ________的混合物,体积比 (3)王水是□ 21 ________,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铂等溶解。 为□
光照或Δ 22 □ 4HNO3 =====
4NO2↑+O2+2H2O
23 化工原料 □ 24 挥发性 □
●自主探究 1.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提示:浓硫酸吸水是把物质本身中有自由的 H2O 分子或 结晶水吸收。浓硫酸脱水是把本身不含水的有机物中的氢元 素和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的形式脱去。所以,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物质中有没有现成的水分子。
+2H2O
△ 14 □ C + 2H2SO4( 浓 ) ===== CO2↑ + 2SO4↑ + 2H2O
15 H2 □
16 4HNO3( 浓 ) + Cu===Cu(NO3)2 + 2NO2↑ + 2H2O □ 17 □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19 浓 硝 酸 □ 20 浓 盐 酸 □ 21 1:3 □ 18 铁、 □ 铝
【答案】 D
【例 2】 正确的是( )
(2013· 试题调研)下列有关浓 H2SO4 的叙述中,
A.浓 H2SO4 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 H2SO4 既表现出 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 浓 H2SO4 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 的气体一般为 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 H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共 2 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氨 硝酸 硫酸》实用课件(2课时)

2、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源于哪些途径? 3、什么叫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途径?
你找到氮、硫元素了吗?
如果说,碳和硅构造了动植物体和地球的躯干, 那么,氮和磷则是构造人的血肉和灵魂的基石!
一、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N2的分子结构 氮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
∶N ······N∶
氮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氮分子电子式 氮分子比例模型
2、 为 什 么 集 气 试 管 口 塞 一 团 棉 花 ? 如 何检验该试管中氨气是否集满?
3、如果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应采取什么 措施?
5、铵盐(NH4+)的性质
氨是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
H
-3 +1
NH3
H∶N∶
H
氨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
∶ ∶∶
N
H H
H
2. 氨的物理性质
颜 色: 无色;
状 态: 气态;
气 味: 刺激性气味;
密 度: 比空气小(同温同压)
熔、沸点: 较低,易液化;
水溶性:
极易溶于水。通常 条件下,1体积水约 溶解700体积NH3。
3. 氨的化学性质
(1) 氨与水的反应
… H
H
+
H-N: H-O → H-N→H + OH-
H
H
H
NH3 + H2O
NH3 • H2O NH4++ OH-
(2) 氨与酸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思考题:若用浓硝酸 或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进行上述实验,能否 观察到相似现象?
2NH3 + H2SO4 =(NH4)2SO4
(3)氨的催化氧化
你找到氮、硫元素了吗?
如果说,碳和硅构造了动植物体和地球的躯干, 那么,氮和磷则是构造人的血肉和灵魂的基石!
一、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N2的分子结构 氮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
∶N ······N∶
氮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氮分子电子式 氮分子比例模型
2、 为 什 么 集 气 试 管 口 塞 一 团 棉 花 ? 如 何检验该试管中氨气是否集满?
3、如果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应采取什么 措施?
5、铵盐(NH4+)的性质
氨是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
H
-3 +1
NH3
H∶N∶
H
氨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
∶ ∶∶
N
H H
H
2. 氨的物理性质
颜 色: 无色;
状 态: 气态;
气 味: 刺激性气味;
密 度: 比空气小(同温同压)
熔、沸点: 较低,易液化;
水溶性:
极易溶于水。通常 条件下,1体积水约 溶解700体积NH3。
3. 氨的化学性质
(1) 氨与水的反应
… H
H
+
H-N: H-O → H-N→H + OH-
H
H
H
NH3 + H2O
NH3 • H2O NH4++ OH-
(2) 氨与酸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思考题:若用浓硝酸 或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进行上述实验,能否 观察到相似现象?
2NH3 + H2SO4 =(NH4)2SO4
(3)氨的催化氧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课件(共26张PPT) (2)

1、吸水性: 吸收游离态水。可作干燥剂。
2、脱水性: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 H、O 以 2 比 1 脱除变为水
并 吸收。 3、强氧化性
1)与非金属反应
浓硫酸不能 干燥NH3、
HBr、HI和
H2S等气体
2)与金属反应
分析
一、稀硫酸的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硫酸
1、吸水性: 吸收游离态水。可作干燥剂。
2、脱水性: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 H、O 以 2 比 1 脱除变为水
并 吸收。 3、强氧化性
1)与非金属反应
一、稀硫酸的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硫酸
1、吸水性: 吸收游离态水。可作干燥剂。 2、脱水性: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 H、O 以 2 比 1 脱除变为水
并 吸收。 3、强氧化性
1)与非金属反应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常况下,浓硫酸可以使铝、铁鈍化,但加热时会反应。
金属与浓硫酸反应,金属被氧化生成硫酸盐,浓硫酸多被
还原为SO2,无氢气生成。
3)能将
等氧化
三、硫酸的用途
实验用品
染料
炸药 工业酸洗
硫
酸
石油工业
医药
农药
化肥
一、稀硫酸的性质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吸收游离态水。可作干燥剂。
硫酸
2、脱水性: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 H、O 以 2 比 1 脱除变为水
1)气体A 是 CO2 ; 2)上述实验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检验SO2是否除净 。 3)除去B是利用了B的 还原 性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 课件PPT(25张)

四、硝酸 2、化学性质
⑶ 与非金属的反应
C+4HNO3(浓) =△CO2↑+4NO2↑+2H2O
四、硝酸 2、化学性质
⑷ 不稳定性 4HNO3(浓) =△=或==光=照=O2↑+4NO2↑+2H2O
浓硝酸的保存:棕色瓶 黑暗 低温 浓硝酸常因溶有NO2显黄色
四、硝酸 3、用途
① 重要化工原料 炸药 染料
② 实验室 重要试剂
塑料
硝酸盐
⑵ 浓硫酸----氧化性酸:H2SO4
⑵ 浓硫酸----氧化性酸:H2SO4
①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常温,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②浓硫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C+2H2SO4(浓) =△CO2↑+2SO2↑+2H2O
⑵ 浓硫酸----氧化性酸:H2SO4
一、氨
3、用途
氮肥、有机化工、制硝酸、铵盐、纯碱 制冷剂
二、铵盐的性质 1、溶解性:易溶于水 2、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NH4)2CO3=△ 2NH3↑+H2O+CO2↑
3、与碱:不加热生成NH3·H2O 加热生成NH3
纯硫酸 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 常用浓硫酸 98.3%(密度 1.84g/cm3,浓度 18.4mol/L)
稀硫酸
H2SO4= SO42-+2H+
指示剂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Fe
CuO 氢氧化铜 (BaCl2)
三、硫酸 2、化学性质
⑴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 与指示剂 ② 与碱及碱性氧化物 ③ 与金属反应 ④ 与盐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品教材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 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69%,发烟硝酸 的浓度为 98%。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但硝酸与金属反应一 般不生成 H2。 (2)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 光或热 4HNO3 ===== 4NO2↑+O2↑+H2O 注意:硝酸应在棕色瓶内保存。
⑤规律 温度越高,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与硝酸反应时,还原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与非金属单质 C、S、P 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非金属
元素生成酸性氧化物。 如浓 HNO3 与木炭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C+4HNO3(浓)=====2H2O+4NO2↑+CO2↑
③金属与 HNO3 反应一般不生成 H2,浓 HNO3 一般被还 原为 NO2, 稀 HNO3 一般被还原为 NO,极稀 HNO3 可被还原 成 NH3,生成 NH4NO3。 ④在利用 HNO3 的酸性时,要注意考虑它的强氧化性。 如 FeO 与稀硝酸反应时的方程式应是 3FeO+10HNO3(稀) ===3Fe(NO3)3+ NO↑+ 5H2O,而不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Fe(NO3)2。
(2)三大特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能力,能吸收空气中 的水分,甚至能吸收结晶水合物中的水,故浓硫酸常用作干 燥剂,但不能干燥 NH3。 ②脱水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按水的组成脱 去纸、棉布、木条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如浓硫酸使蔗 糖脱水炭化:
实验 操作
现象 1:蔗糖逐渐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现象 及原 因分 析 浓硫酸 C12H22O11 ――→ 12C+11H2O 现象 2: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把炭氧化成 CO2,并有 SO2 气体放出
那是因为铜先被氧化成氧化铜的缘故。 ②在试管 c 上方放一浸有碱液的棉团是为了防止多余的
SO2 污染空气。 ③当足量的铜与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
逐渐变稀,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会
停止,所以还会有硫酸剩余。
④取少量液体,分别加入铁片,产生气泡的为稀硫酸, 不产生气泡的为浓硫酸。 ⑤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使纸炭化变黑的溶液 为浓硫酸,不能使其炭化的为稀硫酸。 ⑥取少量试样,投入胆矾,蓝色晶体变白的为浓硫酸, 晶体溶解的为稀硫酸。
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先后两次用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将动 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只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 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浓硫酸有哪 些重要性质?为什么能伤害黑熊呢?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 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 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台上。后来,纳粹分子闯 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 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 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 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其本人无 穷的智慧。
溴化氢被浓硫酸氧化: 2HBr+H2SO4(浓)===SO2↑+Br2+2H2O (浓硫酸作用:氧化性) 硫化氢被浓硫酸氧化: H2S+H2SO4(浓)===S↓+SO2↑+2H2O (浓硫酸作用:氧化性) 以上反应中,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 SO2。
温馨提示:①在实验过程中会看到铜表面有黑色物质,
(3)强氧化性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是由于 HNO3 中的+5 价氮元素有很 强的得电子能力,在硝酸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乎全部 是+5 价氮被还原。 ①与金属的反应 HNO3 能氧化除 Au、Pt 以外的大多数金属。生成盐和水 及 HNO3 的还原产物。如: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的呢?原来他用的溶 液叫王水。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 1:3 的体积比配制成 的混合溶液。你知道其中的硝酸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吗?
●自主探究 1.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提示:浓硫酸吸水是把物质本身中有自由的 H2O 分子或 结晶水吸收。浓硫酸脱水是把本身不含水的有机物中的氢元 素和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的形式脱去。所以,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物质中有没有现成的水分子。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仪器组装 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并按要求加入各种试 剂,观察铜丝在浓硫酸 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加热前,铜丝在浓硫酸 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 中无明显现象 反应
加热后, b 试管中的品红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a 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 试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
试管,同时观察 3 支试 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管中的现象 渐变为红色,a 试管中液 和二氧化硫 体变蓝
2.浓硝酸与浓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度如何 变化?
提示:两种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如果敞口放置在 空气中,由于硝酸和氯化氢的挥发,使溶液的浓度都减小。 由于它们的挥发性,在实验室中都必须密封保存。
1.硫酸、硝酸、盐酸(教材 P100 思考与交流) (1)组成上的特点 三者都是酸,在水溶液中均电离出 H+,硫酸和硝酸是含 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 强酸。 (2)电离方程式
③向上拉铜丝,冷却后,将 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 大试管中的 有少量水的另一大试管中, 溶液呈蓝色 观察溶液的颜色
Cu+2H2SO4 (浓) △ =====CuSO4+ SO2↑+2H2O
③强氧化性 a.Cu 与浓硫酸的反应(教材 P101 实验 4-9)
b.浓硫酸分子中 S 的化合价为+6 价,易得电子,所以表
- H2SO4===2H++SO2 4
HNO3===H++NO- 3 HCl===H++Cl- (3)制 H2 时酸的选择 制 H2 时不用浓硫酸或硝酸,因为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 化性,与金属反应都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其对应的氧化物。
2.浓硫酸 (1)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常用的 浓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是 98%,密度为 1.84 g· cm-3。
●自主探究 1.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提示:浓硫酸吸水是把物质本身中有自由的 H2O 分子或 结晶水吸收。浓硫酸脱水是把本身不含水的有机物中的氢元 素和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的形式脱去。所以,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物质中有没有现成的水分子。
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表面的水分, 因此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但是它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和强还原性气体(如 H2S)。
⑦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一小块铜片,稍加热,产生刺 激性气味气体且溶液变蓝的为浓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硫 酸。 ⑧滴入石蕊溶液并微热,浓硫酸先变红然后红色消失, 稀硫酸只变红色。
3.浓 H2SO4 和稀 H2SO4 的鉴别 ①观察状态,浓硫酸为油状黏稠液体,而稀硫酸为均一 透明液体。 ②利用密度,用手掂掂试剂瓶的分量,相同体积时,浓 硫酸的质量大。 ③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硫酸,如能放出大量 的热,则为浓硫酸,反之则为稀硫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常温下浓硝酸可以使 Fe、Al 钝化(类似浓硫酸) 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中,生成盐和水,体现了 HNO3 的酸 性,生成 NO 或 NH+等,体现了其氧化性。
③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氧化 C、S、P 等非金属单质: △ C+4HNO3(浓)=====2H2O+4NO2↑+CO2↑ △ S+6HNO3(浓)=====H2SO4+6NO2↑+2H2O △ P+5HNO3(浓)=====H3PO4+5NO2↑+H2O
现强氧化性,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部分非金属单质。 △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C+2H2SO4(浓)=====CO2↑+2SO2↑+2H2O △ S+2H2SO4(浓)=====3SO2↑+2H2O 思考:下面的反应,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铜与浓硫酸反应: △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浓硫酸作用:氧化性、酸性) 灼热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 C+2H2SO4(浓)=====CO2↑+2SO2↑+2H2O (浓硫酸作用: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