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本
质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氨 硝酸 硫酸

2.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4HNO3
△ 或光照
O2↑ +2H2O + 4NO2↑
实验室制取氢气能否用活泼金属和硝酸反应制 得?为什么?
----演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与金属反应不放H2
(3).强氧化性
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有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除Au、Pt外)反应: 硝酸与氢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a b
★结论:气体易被溶液或水 吸收(溶解)即可形成喷泉。
气体 HCl NH3 CO2、Cl2、SO2 NO2+O
2
吸收 剂
水或NaOH溶 液
水或盐 酸
NaOH溶液
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OHNH NH3+H2O所以氨水主要成分的 NH3· H 2O 4 △ NH3·H2 O == NH3NH ↑+H 化学式为 H 2O 3· 2O!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硝酸 硫酸 》
第四节《氨
1、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氮气(N2)
2、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高温、高压
氮的固定
人工固氮 N2+3H2 2NH 3 催化剂
(一)氨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冰块
氨 气 液氨
想想看:
(1)水为什么会向上形成喷泉?这说明了什么?
(2)胶头滴管中水有的作用? 使氨溶于水,形成压差 (3)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了什么?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王水
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为1:3)组成的混合物。 能使不溶于HNO3的金属如金和铂溶解。
必修1 第4章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氨极易溶于水,那么如果向盛有氨气的 瓶子中加入少量水,瓶子内压强如何变 化? 请根据此原理解释实验。 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说明什么?试从课本 上寻找答案。
氨水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思考
氨是一种酸碱 性怎样的气体? 性怎样的气体? HCl是一种酸碱 性怎样的气体? HCl是一种酸碱 性怎样的气体? 他们相遇会不会发生反应? 他们相遇会不会发生反应?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课本,寻找答案。
氨 硝酸 硫酸
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观看并思考
氨气泄漏事故 据新闻报道来看, 氨气是一种怎样的气 体?具有那些性质?
无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极)易溶于水 有一定毒性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猜想与验证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阅读记忆
阅读课本,据以下要点记忆氨气的制备。 1 反应原理 2 试管倾斜方式 3 氨气的收集方法 4 氨气的检验方法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小结
氨气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 碱性 铵盐 加热易分解(但不一定生成氨气) 加热易分解(但不一定生成氨气) 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铵盐的受热分解
用方程式表达你看到的现象。 与加热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是非氧化还原 反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观察并思考
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的问题: 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的? 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的? 2 你能用解释氨水显碱 性的理论来解释为 什么放入碱 并加热能够产生氨气? 并加热能够产生氨气? 3 据此原理,你觉得实验室若需制备氨气, 其原理应当是怎样的? 其原理应当是怎样的?
高中化学 氨、硫酸、硝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1 氨气知识分层讲解学知识基础知识讲解敲黑板知识点 1 氨气【重点】1.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存在游离态:N2,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总质量的75%。
氮元素化合态:硝酸盐等无机盐,蛋白质等有机物。
(2)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易错1】目前工业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即人工固氮的反应。
2. 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喷泉实验(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氨气的密度为0.771 g/L,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700体积NH3。
因此一般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③氨气的沸点为-33.5℃,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2)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示例1实验装置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打开橡胶管上的夹子,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红色。
氮的循环【易错1】在判断氮的固定时,学生往往把由气态的含氮化合物转化为固态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认为是氮的固定。
如:由氨气合成碳酸氢铵的过程。
喷泉划重点:氨气喷泉实验的解释①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②氨气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圆底烧瓶要干燥;③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3. 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NH3·H2O NH4++OH-,或表示为:NH3+H2O NH3·H2O NH4++OH-。
莫第四章第4节_《氨、硝酸、硫酸》课件

③ 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5O2
H2
△
4NO+6H2O
O2
H2O
硝酸的制取过程
N2 NH3 催化氧化 NO
O2
NO2
HNO3
思考: 1.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是哪几步?
3、氨的用途
制氮肥 铵盐
制硝酸 纯碱
氨的用途
有机合成 工业原料
致冷剂
巩固: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判断可能是氨气,下列提供的 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 方法是( AC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NH4)2SO4 + 2NaOH===Na2SO4+2NH3↑+2H2O
NH4NO3 + NaOH===NaNO3+NH3 ↑+H2O
NH4+的检验: 讨论后回答:取样、操作(试剂)、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用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 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金属单质+浓硫酸
硫酸盐 + SO2↑+ H2O
常温下,浓H2SO4可使 Fe、Al等金属钝化
浓硫酸作干燥剂
1.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
H2S、HI、HBr
3.能够干燥: SO2、HCl、 CO2、 H2、 O2等
思考题: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木炭与浓硫酸
反应的产物? 提供以下试剂与装置(装置可多次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3)若V 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
整个烧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 22.4
。mol/L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关于氨水——氨的水溶液
① 氨水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
分子:H2O、NH3、NH3•H2O 离子:NH4+、OH注意:计算氨水的质量分数时,以NH3为溶质。 ② 氨水密度小于水(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③ NH3•H2O不稳定
△
NH3•H2O == NH3+ H2O
氨水是一种不稳定、易挥发的一元弱碱
讨论1:在1L 1mol/L的氨水中( D ) A、含有1mol NH3 B、含NH3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C、含1mol NH3• H2O D、含NH3、 NH3• H2O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注意: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冷却又生成NH4Cl,
NH4HCO3 NH3↑+H2O+CO2↑
都产生NH3,
△
非氧化还原反应
(NH4)2CO3 = 2NH3 ↑ + H2O + CO2 ↑
2NH4NO3△= 4H2O + 2N2 ↑ +O2 ↑ 无NH3产生,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保存:硝酸盛放于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
2、强氧化性
浓氨水 CaO
讨论2: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
干燥的是( B )
A、NH3、NO、HCl C、H2S、SO2、O2
B、N2、H2、O2 D、NO、NO2、O2
高一化学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氨气的泄漏事件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
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
…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
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
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
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3,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2和Cl2,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2)氨与酸的反应: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铵盐又叫铵态氮肥。
思考: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了潮,就在太阳底下晒,等他下午去取时,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氮肥?铵盐可以做氮肥体现了铵盐的什么物理性质?铵盐的性质①铵盐都易溶于水②铵盐受热易分解NH4HCO3受热:NH4Cl受热:③铵盐与碱反应(NH4)2SO4 + NaOH:实质:(离子方程式)NH4HCO3 + NaOH:实质:(离子方程式)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2)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4HNO3(浓)+ Cu ═ Cu(NO3)2 + 2NO2 ↑ + 2H2O
H2SO4 ═
Zn H2SO4 +
Cu(OH)2 CuO BaCl2
2H+ + SO42变红
ZnSO4 + H2↑
CuSO4 + 2H2O CuSO4 + H2O BaSO4 +
@皮皮课件
紫色石蕊试液
2HCl
17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A.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 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 刺激性气味。
@皮皮课件
20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小贴士
有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有些气体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H2、O2、N2、CO、CO2、CH4、SO2、HCl、Cl2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① 碱性气体(NH3) ② 还原性气体(H2S、HI、HBr)
@皮皮课件 21
• 氧化非金属单质: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碳就被氧化成二 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皮皮课件
24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4 硫酸的用途
@皮皮课件
25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5 硝酸
(1)不稳定性(易分解): 4HNO3 ═ 4NO2 + 2H2O + 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非金属反应
C+ 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
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或 非金属起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思考与交流
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生 成物。
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 的化合价,浓HNO3中的氮从+5降为+4,而稀 HNO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从化合价变化可 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这种看 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 +4H2O
[4Zn + 10HNO3(稀) = 4Zn(NO3)2 + N2O + 5H2O]
④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
含氧酸。
应用:
1、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 存在。 2、实验室制取氨气。
原理: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 2NH4Cl + Ca(OH) 2 === CaCl2 + 2NH3↑+ 2H2O 装置:固体 + 固体加热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检验Biblioteka 法: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环保措施:
在试管口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 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 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 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纳 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 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 从王 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 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
NH4+ + OH-
2、与酸反应 实验:
用两根玻棒分别沾取浓盐酸和浓氨水,相互 靠近(不接触),观察现象。
生产HCl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 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 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NH3+HCl=NH4Cl
请完成以下反应: NH3 + HNO3 NH3 + H2SO4
二、 NH3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 + H2O NH3· 2O H NH3· 2O的不稳定性 H △ NH3· 2O === NH3↑+ H2O H •氨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在1L1mol/L的氨水中
A、含有1molNH3分子 B、含NH3和NH4+之和为1mol C、含NH3· 2O1mol H D、含NH3、NH3· 2O、NH4+之和为1mol H
“王水”
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 所有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 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 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 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2、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 +4H2O
王水的主要组 成之一是“硝
酸”。
二、硝酸
(一)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1.5027g/cm3,沸点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
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常用的 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二)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4HNO3(浓) ==== 2H2O + 4NO2↑+ O2↑ 2、强氧化性 演示实验:
△
与非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
把蔗糖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水,缓慢 倒入浓硫酸,边倒边搅拌。
(1)蔗糖为什么会由白变黑?
(2)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体积膨胀?
(3)刺激性气体是什么气体的气味?
(4)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吗?
(5)实验前滴入蔗糖的水在反应中起到了怎 样的作用?
C12H22O11
3、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1、干燥NH3应选用什么试剂?能否用浓硫酸、 氯化钙? 2、任何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都溶于水
②都是晶体
③都有氨的刺激性气味
④加热后都放出氨气
⑤与强碱混合加热都有氨气放出
⑥加热后都会分解
【思考与交流】P98
由氨制取硝酸的一系列反应。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思考与交流】P100
△或光照
在试管中放入2片铜片,加入浓硝酸。 在试管中加入2片铜片,再加入稀硝
酸,微热。
反应物 浓 HNO3 +Cu
反应现象
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 3、气体颜色: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 5、触摸试管:很热
产
物
Cu(NO3)2 、NO2和 H2O
稀 HNO3 +Cu
浓H2SO4与稀H2SO4的比较
构成粒子 主要性质 与金属反应
稀 H2SO4 浓 H2SO4
H+、 SO42主要 H2SO4 分子
弱氧化性 与活泼金属反 (由H+体现) 应生成H2 强氧化性 加热时可与大 (由S体现) 多数金属和某 些非金属反应, 通常生成SO2。
4、硫酸的用途
P102 图4-34
德国化学家哈伯
1918年因在合成氨 发明上的杰出贡献,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 有人赞扬哈伯说: 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 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 制造面包的圣人。
一、NH3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 空气小,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演示实验:实验4-8
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溶解 700体积的氨气。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氨的用途
制氮肥
制硝酸、铵盐和纯碱
合成纤维、塑料、染料
制冷剂
19世纪末化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推 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世界人口增 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再加上工 业发展和军事上的迫切需要,使人工固 氮在本世纪初成了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课 题。仅管不少化学家耗费了相当大的精 力,但仍未掌握一种较理想的人工固氮 方法。
四、铵盐
组成: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 成的化合物。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 NH4Cl === NH3↑+ HCl↑ NH3 + HCl === NH4Cl △ NH4HCO3 === NH3↑+ CO2↑+H2O↑
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 (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NH3↑+ 2H2O △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H2O
对 象
游离H2O
有机化合物中的 H和O
本 质
按H2O的组成脱 H2SO4 + xH2O == 去有机物中的H、 H2SO4· 2O + Q O原子,脱去后生 xH 成水
3、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 1、铝片放入浓H2SO4中; 2、铜片放入浓H2SO4中,加热。
3、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常温下,铁、铝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 Cu + 2H2SO4(浓) == CuSO4+ SO2↑+ 2H2O
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 ↑ +2H2O+4NO2 ↑
硝酸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能氧化所有
的金属;
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 ③一般来说,不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
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 NO。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 可为NO、N2O、NH4NO3等;
一、浓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质量分数为98.3%的浓 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 大,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在使用和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脱水性 实验: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方纸上写字。
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比 较
吸水性 脱水性
1、Cu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 Cu(NO3)2 3、气体颜色:无色(接触空气后, 、NO和 无色变为红棕色) H2O 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 5、触摸试管:温热
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 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 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