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9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1285】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9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9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作业答案课程代码:1285单项选择题1、五服包括_。
候、甸、彝、男、析候、甸、男、析、采甸、候、绥、要、荒甸、候、卫、粦、绥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_____。
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巫山大溪龙骨坡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木铎响而天下应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
《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__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6、人之行事通过_于天地间立足。
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顺天道以安排人事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尽人事、听天命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_的象征。
礼义精神仁义精神仁智精神礼智精神8、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9、“中”字是本义是_。
旗旒之象形北辰所在之位过也,传也中间、中央10、“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
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北斗”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11、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选择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C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D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D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C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C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A.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D 】A.查 B.验 C.测 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C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2世纪 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B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C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D 】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D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B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导论》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章节测试题与答案1.1随堂测试1.【单选题】视频中概括出中华民族有(B)大美德。
A、五B、十C、六2.【单选题】“正”体现在品格上是(A)。
A、正直B、正确C、刚正3.【单选题】中华文化认为(A)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A、礼B、仁C、智2.1随堂测试1.【单选题】(A)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
A、天人合一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2.【单选题】(B)把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到儒学中。
A、孔子B、董仲舒C、老子3.【单选题】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们不能违背(A)。
A、自然B、真理C、规律2.2随堂测试1.【单选题】(B)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A、个人主义B、人本主义C、集体主义2.【单选题】南朝的(B)写了《神灭论》。
A、范仲淹B、范缜C、董仲舒3.【单选题】人本主义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B)精神。
A、人本B、人文C、奉献2.3随堂测试1.【单选题】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重(A)与统一。
A、和谐B、实践C、发展2.【单选题】(A)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A、孟子B、孔子3.【单选题】秦汉之后,(B)思想正好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A、天人合一B、贵和尚中2.4随堂测试1.【单选题】刚健,其实就是()的意思。
AA、刚毅B、健壮C、刚强2.【单选题】有为在()心中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AA、老子B、孔子3.【单选题】从战国到清代,()关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可以说深入人心。
BA、《论语》B、《易传》C、《孙子兵法》2.5随堂测试1.【单选题】文化基本精神有巨大的()统摄性。
BA、行动B、思想C、精神2.【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尊重人的价值个尊严。
AA、以人为本B、刚健有力3.【单选题】当出现内乱时,()能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本团结起来。
AA、中华民族B、中国人民C、中华文化2.6随堂测试1.【单选题】()的完善,是儒家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175-中国文化导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D5.D6.B7.B8.D9.B 10.B11.A12.B 13.C 14.B 15.A16.B 17.A二、填空题1.六经2.浑厚3.徐福4.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儒、佛、道三家思想);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胡汉文化)5.居士6.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8.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9.为现代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奠定了基础,“天人合一”基础上组成的封建王权文化为后世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宋儒穷究天理的治学精神增强了古代哲学的思辨色彩从而成为我国近现代时与西方对话的基础,宋代文人兼济独善之间出处从容的态度浇铸了后代文人的人格特性,宋代的市民文化特色形成了近现代市民文化的雏形10.理藩院11.顾炎武,梁启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心态的结构13.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4.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15.继承,现代化三、简答1.简述原典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参前言)文化原典指的是先秦以来直到明清和近现代的的文学、学术、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与总结,也有破坏与压抑。
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是入微的。
我们的民族精神,即是由那些文化原典所浇铸。
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原典在现当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体现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2.中华文化起源时期有几个区域?P1据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其一,陕豫晋邻境地区:其二,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其三,湖北和邻近地区;其四,长江下游地区;其五,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其六,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
3.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P2龙的形象说明了中华文化构成的多元性,且这种多元文化在发展中又是向心的,最终走向融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13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三、论述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
P4-5(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P13-14(1)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语言记录并保存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同社会有密切关系。
(3)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能够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答案绪论1【单选题】(1分)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正确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B.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夫妇有别B.君臣有义父子有亲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D.“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共性)中寻找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仁礼的统一)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清虚卑弱)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治人事天莫若啬)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道法自然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相反相成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 CD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B ) A.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C.天道酬勤D.忠恕之道第四章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B)A.庙里的塑像B.智者、觉者C.传说中的人物D.神仙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中国B.古印度C.尼泊尔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公元前6世纪秦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少林寺B.白马寺C.南华寺D.普救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西南大学19春[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9春[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在线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945b3b9d528ea80c7791c.png)
单项选择题1、五服包括_。
1.候、甸、彝、男、析2.候、甸、男、析、采3.甸、候、绥、要、荒4.甸、候、卫、粦、绥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_____。
1.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2.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3.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4.巫山大溪龙骨坡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木铎响而天下应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
1.《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3.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4.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__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1.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2.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3.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4.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6、人之行事通过_于天地间立足。
1.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2.顺天道以安排人事3.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4.尽人事、听天命7、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
1.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2.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3.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4.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8、“中”字是本义是_。
1.旗旒之象形2.北辰所在之位3.过也,传也4.中间、中央9、“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
1.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2.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3.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4.“北斗”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10、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网教《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1285大作业答案

答: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3.你如何理解“一点四方”与“五服”的关系?(20分)
答:“一点四方”就是指以天下为中,分为的东西南北等为四方,“五服”就是古代王戚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分为甸服、候服、要服、荒服、和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一点四方的天下结构,在夏朝之初便已确立。在此结构上又规定了四方远近与天子的关系。到周时,虽名称变成候、甸、男、采、卫等五服,单其天下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后,这一结构定格为儒家的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1285】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1.你如何理解“三垣”的影响?(20分)
答:三垣文化的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道教兴起后,其影响更大。刘向的《列仙传》是将老子神话的开始,老子变成太上老君侧是最后的完成,因其传下《道德经》,又把他叫做“道德天尊”,把他奉为道教开山始祖。随即道教有创造出一系列神仙谱系,当道教成为国教后,佛教又拿道教的东西入他的体系,道教在明朝影响最大,永乐皇帝朱棣发迹于北方,一登基就在北方建紫禁城,在南方建武当山,紫禁城和武当山的紫霄宫都是直接对应天上的紫微宫。三垣的影响在民间比比皆是,如天市垣是天上的集市,古人认为对应人世民生商贸。天市明则市利逼迫,商人无利;星微小则吏弱,商人多利。天市中星众而明则岁实,天市中星稀而不明则岁虚,五谷伤,市谷大贵,人民饥,此外,屋外朝东载紫薇树,院中载紫竹,文人以紫竹做扇,种紫藤,画紫藤,照壁上书紫气东来,重紫衣,建紫阳书院,喜好紫端砚等等,都是三垣的滥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______被人称作 “石痴 ”。 杜甫 米芾
王安石 苏轼
17、《诗经 .小雅 .大东》中写道: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歌主要表明了_。
9、 “中 ”字是本义是_。 旗旒之象形 北辰所在之位 过也,传也 中间、中央
10、 “每依北斗望京华 ”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 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 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 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 “北斗 ”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
11、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 八极 八维 八纮 八殥
“扪参历井仰胁息 ”的诗句。 _______都是二十八宿中的星
A. “参 ”、 “井 ”
B. 历“”、 “井 ”
C. 参“”、 “历 ” D. “井 ”、 “息 ”
25、甸、候、绥、要、荒指的是_。 五服 五位 五气 五方
26、后世常用 ________以指代 “故土 ”、 “故国 ”“乡里 ”、 “故乡 ”等等。 “乔木 ”、 “桑梓 ” “乔木 ” “桑梓 ” “社树 ”
被周所征服东方诸国的臣民,怨怼、讽刺周王朝失道 牛郎织女的神话早在周朝便已为民熟知 “织女 ”之星座命名,与养蚕、缫丝、纺织有直接关系 牛郎织女之间悲戚、动人的爱情故事
18、下列句子中包含 “苍璧礼天 ”意蕴的是_。 帝张四维,运之北斗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2、 “中央之国 ”,即是_。的称谓。 中原 中土
中州 中国
13、通过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实现_。 B. 取法于道 —— 应势无为 取法于人 —— 克己复礼 取法于天 —— 大象无形 取法于地 —— 大德曰生
14、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是_。 万年历 黄帝历 .太初历 .颛顼历
29、 ______在古人眼里,被称为 “百川之首 ”, “四渎之宗 ”。 B. 黄河 D. 珠江 A. 长江 C. 黑龙江
30、对长寿的渴求,以 “大椿 ”喻之,有言 “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此大年 也”出自 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赤壁赋》 《庄子 .逍遥游》 31、银河西岸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叫 _______。
西南大学 2019 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作业答案 课程代码: 1285 单项选择题 1、五服包括_。
候、甸、彝、男、候、卫、粦、绥
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 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 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 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 巫山大溪龙骨坡
22、人的智慧通过_达到圆融、圆通的境界 因势利导,辩证创新 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三省吾身,反思己过
23、 _________所蕴含的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对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向往。
七夕节 织女 牛郎 牛郎织女
24、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中,有 宿。
27、 “中华 ”一词见诸文字,是在_一书中。 《魏书 .宕昌转》 《东都赋》 《后汉书 .西域传》 《大人赋》
28、______为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 得名。 A. 《甘石星历》 B. 《授时历》 C. 《大衍历》 D. 《太初历》
因其颁行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
104 年而
《甘石星历》 《大衍历》 《授时历》 《太初历》
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_的象征。 礼义精神 仁义精神 仁智精神 礼智精神
8、先贤曰: “天有九霄 ”,其中九霄分为_。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 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 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
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 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 ___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 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 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
6、人之行事通过_于天地间立足。 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 顺天道以安排人事 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 尽人事、听天命
北斗七星 牛郎星 大角星 织女星
32、关于诗句 “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的阐述有误的是_。 “未央 ”出自于《诗经 .小雅 .庭燎》 ,意即为还未到中间 “常无事 ”即太平安乐 汉高祖修建 “长乐宫 ”、 “未央宫 ”是想将其国作为天下之中,万世长乐 “九州赤县 ”指的是中原
33、 “族 ”、 “游 ”、 “旋 ”、 “旅”等字皆与 “中 ”之旗建中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族 ”之义便是带上 “弓失 ”来建中之旗旒下,建立中华民族 “旋 ”是指众来旗旒下, 绕旗以转圈, 以之为神圣, 出发誓师, 得胜班师, 皆绕其以祀 “游 ”聚于旗旒之众,并随之行进 “旅 ”是指执旗杆摇旗,借以招众
______。
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木铎响而天下应
4、 “天人合一 ”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
《易 .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矣。
19、石,被先民看作是_。 地之黄金 地之骨 地之根本 地之宝
20、何谓 “中央 ”_。 天帝所居北辰 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苍梧之野,江南九嶷 四方八极之地
21、通过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来实现_。 取法于人 —— 克己复礼 取法于道 —— 应势无为 取法于天 —— 大象无形 取法于地 —— 大德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