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合集下载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是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发展情况。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的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测量仪测量儿童的身高,通常要求儿童站立在直立测量仪上,头部贴紧仪器的垂直板,将测量仪滑动到头部顶端。

2.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计测量儿童的体重,要求儿童脱掉外衣、鞋袜,站立在体重计上,保持平衡和放松状态,记录下体重数据。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测头带测量儿童的头围,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额头和后脑勺两侧,位置应在眉弓和耳垂的水平线上,记录下头围数据。

4. 胸围测量:使用软尺或胸围计测量儿童的胸围,测量位置应位于乳头水平线上,在儿童呼吸自然时将测量工具围绕胸部最突出的点,记录下胸围数据。

5. 生理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生理特征,如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性器官发育等),来评估儿童的生理发育状况。

6. 运动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育情况,如平衡、协调能力、
行走、跑步等,来评估儿童的运动发育状况。

7. 智力发育评估:通过智力测验和认知能力测试,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如注意力、记忆力、直觉能力等。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员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引言:儿童的体格生长是衡量儿童健康和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依据。

针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测量需要在儿童站立姿势下进行,将测量尺沿着儿童头顶至脚底的中央垂直线上放置,并让儿童身体保持直立。

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末端要与儿童身体完全接触,并确保测量时尺子与地面垂直。

此外,为了减少误差,测量时最好重复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儿童的身高。

2.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儿童的体重测量通常需要在儿童脱离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采用体重秤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确保儿童裸露身体,没有穿鞋或者任何重物,同时身体要保持稳定。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体重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3.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头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婴幼儿的额骨突起和枕骨突起,放在耳朵上方和颞骨突起之间的最高部位。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头围测量也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4.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胸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儿童胸部最丰满的位置,在胸部两侧贴合。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胸围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二、评价指标: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主要通过体格生长曲线和百分位数来进行。

体格生长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指标为纵坐标,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来判断儿童体格生长情况,通常根据曲线的形状分为正常、滞后和超前三种类型。

百分位数则是将儿童个体的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通常用于评价儿童个体的体格生长情况,10%以下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低,90%以上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高。

体格发育6级分法

体格发育6级分法

体格发育6级分法是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衡量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儿童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进行分级。

在评估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具有人群代表性、易于测量的体格指标,包括体重(weight)、身长/身高(length/height)、顶臀长/坐高(crown-rump length/sitting height)、头围(head circumference)、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等。

具体来说,体格发育6级分法通常采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法来进行评估。

例如,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其生长水平与营养状况的评价会参照WS/T 423—2022标准进行。

此外,对于怀疑体格发育异常的儿童,可以通过动态追踪观察其年龄的身高曲线是否向下偏离越过2条主要身高百分位数曲线,或者其生长速度是否低于特定年龄段的标准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有多种方法来评估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但由于儿童体格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内分泌、营养、环境、疾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评分标准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评分标准
2
注意手温暖。
1
将毛毯或包被辅好以随时保暖。
1
体重(10分)
已脱去衣帽及纸尿裤,裸体或仅穿单衣。
2
体重秤盘上铺垫布。
1
检查体重秤是否放置平稳。
1
调零。
2
一手托小儿头部,一手托臀部,放于体重秤上。
1
不可摇晃或接触他物。
1
待稳定后读数。
1
准确读数至0.01kg
1
身长(10分)
已脱去鞋帽和袜子。
1
在躯干与量床接触部位辅垫布。
量床两侧读数一致,误差不超过0.1cm。
1
测量者眼睛与滑动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胸围(6分)
婴儿卧位,双手自然平放,处于安静状态,测量者位于婴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固定软尺零点于右侧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经背部右侧,沿两肩胛骨下角,经左侧回至零点。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测量者用左手固定膝部使双腿伸直并拢,移动足板接触两侧足跟。
2
助手用软(硬)尺测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垂直距离为下部量。
2
读数精确到0.1cm。
1
身长减去下部量即为上部量。
2
顶臀长(7分)
已脱去尿布、鞋帽和袜子。
1
测量者左手使双腿屈膝90度,骶部紧贴底板。
2
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足板紧贴臀部。
1
2
评价小儿各项指标发育水平。
1
综合评价(9分)
操作熟练。
1
手法轻柔,爱护婴儿。
2
随时注意给婴儿保暖。
1
用柔和语言安抚婴儿。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体格发育评价包括体格的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及身体匀称度三个方面。

【常用指标和参数】(1)常用指标常用指标为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和上臂围。

有时为了判断营养状况及骨骼发育,还要测量皮下脂肪,上、下部量及指距。

(2)常用参数①年龄别体重:用于评价个体或群体的营养及发育状况。

它对近期营养状况变化较敏感。

②年龄别身高:适用于远期营养状况的监测,身高的变化在短期内不易被观察到,如果身高增长速度明显落后,反映慢性营养不足或长期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生长迟缓。

③身高别体重:即每厘米身高的标准体重,是判断近期营养状况的常用参数。

应用这个指标可避免对瘦高和矮胖体型的错误判断;对实际年龄不明的儿童,也可用以判断其营养状况。

【评价方法】(1)单项指标评价常用体重、身高、上臂围指标进行评价。

①均值离差法:以均值()为基值,以标准差(S)为离散值±Is包含68.3%的总体,±2$包含95.4%,±3s包含总体的99.7机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分成三等、五等或六等级进行评价。

②百分位数评价法:百分位数法就是把某一组变量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开并计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值,通常以第3,10,25,50,75,90,97七个百分位数(P)来表示。

P3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P97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从P3到P97包括全部样本的95%,P50为中位数。

当变量值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比离差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多项指标综合评价①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常用WHo推荐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既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又可同时反映出远期营养状况。

此评价法可以对小儿的营养状况和体型作出判断,也可进行纵向观察,是一种较合理的体格评价方法。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追踪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和纠正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问题,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还可以为儿童发育评估、智力评估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方法1.测量身高:测量儿童的身高是了解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估算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使用身高尺或身高仪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身高;估算测量是通过测量躺姿、坐姿或站姿的身高,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测量身高时,需注意儿童保持自然站立或坐立姿势,垂直于地面,额、肩、臀部和脚跟等部位贴紧垂直测量尺。

2.测量体重:测量儿童的体重是了解其体态和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秤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体重。

测量体重时,需注意儿童脱去外衣,光脚站立在称重秤上,并尽量保持平衡,避免身体摇晃。

3.测量头围:测量儿童的头围是了解其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卷尺等工具围绕儿童头部最突出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头围时,需注意卷尺紧贴头皮,且不可过紧或过松。

三、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指标1.身高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身高标准差(SDS)和身高百分位数等。

身高标准差用于衡量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差异程度,正常值为-2SD至+2SD;身高百分位数表示儿童身高在同龄儿童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以3、10、25、50、75、90和97等百分位数来评价。

2.体重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体重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体重标准差(SDS)、体重指数(BMI)和体重百分位数等。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是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与正常生长发育相比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以及一些常见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儿童身高测量要求儿童站立,身体挺直,双脚并拢,脚跟、屁股和后背紧贴墙面或测量仪的垂直规格上,双臂放松自然下垂,头部与身体保持自然姿势。

使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准确读数。

2.体重测量:测量儿童体重时,要求儿童穿着轻便的衣物,脱下鞋袜,并将容器放在称上,记录体重。

也可以在成人站在称上,然后儿童与成人一起上称进行测量,再减去成人的体重,就是儿童的体重。

3.头围测量:头围测量是评估婴幼儿脑部生长和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

使用卷尺绕着头的最大平围处水平围绕进行测量。

头围测量时要注意卷尺的水平、松紧以及是否与耳朵对齐。

###二、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1.身高曲线:根据身高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

常用的身高曲线有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WHO儿童身高曲线等。

比较常用的是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发育情况。

2.BMI曲线:BMI(体重指数)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可以反映儿童的肥胖或偏瘦情况。

BMI曲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肥胖与否。

中国儿童BMI曲线和WHO儿童BMI曲线是常用的评估肥胖情况的标准。

3.头围曲线:根据头围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婴幼儿的脑部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常用的头围曲线有中国儿童头围发育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脑部发育情况。

###三、常见的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1.矮小症:根据儿童的身高曲线判断,如果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就可能存在矮小症的可能。

2.肥胖:根据BMI曲线判断,如果儿童的BMI超过了正常范围,或者超过了肥胖的阈值,就可能存在肥胖的可能。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2s
中上
102.5 103.3 104.1 104.9 105.7 106.4 107.2
+3s

106.3 107.2 108.0 108.8 109.7 110.5 111.2
单项指标评价法的优点: 简单易行 测量技术易掌握 较客观
量具较方便、简单、便宜
该评价法的缺点: 只能用单项指标评价,不能对小儿体形做评价,也不能
➢ 生长水平 ➢ 生长速度 ➢ 匀称度
教学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
对发育动态作评价
要对儿童的体型作出综合评价需要使用多项指标评价
—— 身高别体重评价法
男童的身高体重表 (身高别体重)
身高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厘米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
118.0 16.1 17.9 118.5 16.2 18.0 119.0 16.4 18.2 119.5 16.6 18.4
常用的身长(高)计算公式 2 ~ 12岁儿童身高(cm)= 年龄(岁)×7 + 77
头围、牙齿
➢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 牙齿:是临床常用的观察指标,也是骨 成熟的一个主要指标。
(口腔保健科专题)
三、体格生长的测量(托幼机构)
1、常用测量指标:体重、身高 2、常用指标的测量及注意事项:
常用指标的测量及注意事项
❖ 儿童营养不良包括: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 此类小儿应列入体弱儿管理
体格发育评价注意事项:
1、准确计算年龄到“月” 2、准确测量(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
量部位) 3、使用国家统一推荐使用的评价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2012-03-31 18:35:21)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是体格测量的主要内容。

其表示方法有:
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HT/A)、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WT/A)及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WT/HT)
HT/A偏低表示长期慢性营养不良;WT/HT偏低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
是指通过计算儿童身高或体重的实际测量值达到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来进行营养评价的方法。

有三个评价指标即:HT/A中位数百分比,WT/A中位数百分比,WT/HT中位数百分比。

计算式:中位数百分比= 实测值/ 中位数值*100% 评价标准如下:
(Gomez分类评价法评价标准)
评价参考标准体重(WT/A)中位数(%) 参考标准身高(HT/A)中位数(%)
营养正常90~100 (差值为10)95~100 (差值为5)
(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标准)
案例:
某4岁5个月的男孩,实际身高103cm,实际体重13.5kg,用中位数法评价并判断营养不良属于急性还是慢性。

查《儿童身高体重(HT/A,WT/A)标准表》得知:4岁5个月大的男孩身高中位数为106cm,体重中位数为17.5kg,身高103cm的男孩体重中位数为16.5kg。

1)HT/A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03/106*100%=97%.在
95%~100%的范围内,身高正常。

2)WT/A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3.5/17.5*100%=77%。

在75%~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3)WT/HT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3.5/16.5*100%=82%。

在80%~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4)营养不良的急慢性判断:WT/HT偏低,属于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2. 标准差评价法
是应用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又分为三种方法:
a)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是应用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平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2个标准差,共分成5个等级范围。

将调查对象的测量数值与相应性别年龄段的参考标准数据的等级范围相比较,看属于哪一个范围,然后作出评价。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b) 标准差指标评价法
标准差指标评价法有三个指标:
体重不足(营养不良):WT/A 低于中等范围。

发育迟缓(慢性较长期的营养不良):HT/A低于中等范围。

消瘦(急性近期的营养不良):WT/HT低于中等范围。

c) 标准差评分法
目前WHO根据标准差提出“标准差评分“(Z评分)来表示测量结果,便于统计和比较,是目前对群体儿童评价的常用方法。

计算公式为:Z评分= (儿童测量数据–参考标准中位数)/ 参考标准的标准差Z评分法包括年龄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其标准如下:
案例:5岁男孩,实际身高120cm,体重20kg。

用标准差等级评价法、标准差指标评价法、标准差评分法评价该男孩的营养状况并判断急性或慢性营养不良。

查表得知5岁男孩身高中位数为130cm,标准差为3.5cm。

体重中位数为25kg,标准差为3kg。

身高120cm的体重中位数为24kg,标准差为1.0kg。

方法一: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
1)HT/A中位数(%)的计算与评价:120/130*100%=92%。

在90%~94%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2)WT/A中位数(%)的计算与评价:20/25*100%=80%。

在75%~89%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3)WT/HT中位数(%)的计算与评价:20/24*100%=83%。

在80%~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

4)判断急慢性:HT/A中位数(%)和WT/HT中位数(%)偏低,属于慢性伴有急性的营养不良。

方法二:标准差指标评价法:
1)体重不足指标(WT/A)
正常体重范围:(25+3)~(25-3)= 28~22
轻度体重不足范围:(25-1*3)~(25-2*3)= 22~19
中度体重不足范围:(25-2*3)~(25-3*3)=19~16
重度体重不足范围:<(25-3*3)=16
该男孩的实际体重为20kg,属轻度体重不足(轻度营养不良)2)发育迟缓指标(HT/A)
正常生长发育范围:(130+3.5)~(130-3.5)= 133.5~126.5
轻度发育迟缓范围:(130-1*3.5)~(130-2*3.5)= 126.5~123 中度发育迟缓范围:(130-2*3.5)~(130-3*3.5)=123~119.5 重度发育迟缓范围:<119.5
该男孩的实际身高为120cm,属中度发育迟缓。

3)消瘦指标(WT/HT)
正常体重范围:(24+1)~(24-1)= 25~23
轻度消瘦范围:(24-1*1)~(24-2*1)= 23~22
中度消瘦范围:(24-2*1)~(24-3*1)=22~21
重度消瘦范围:<21
该男孩的实际体重为20kg,属重度消瘦。

4)急慢性判断
WT/A和WT/HT低于标准范围,属急性伴慢性营养不良。

方法二:标准差指标评价法:
1)HAZ。

计算:HAZ=(120-130)/3.5=-2.85 评价:<-2, 生长迟缓。

2)WAZ。

计算:WAZ=(20-25)/3=-1.57 评价:不存在低体重(营养不良)
3)WHZ。

计算:WHZ=(20-24)/1=-4 评价:<-2 属于消瘦
4)急慢性判断:急性HAZ,WHZ偏低,属急性伴慢性营养不良。

儿童的HT/A和WT/A及标准偏差表
(2012-03-31 18:38:53)
标签:分类:
下面列出了我国0~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标准差表,参照本表及《儿童体格测量评价》就可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做出科学的判断,并采取增加营养的方式进行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