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实习报告
森林保护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森林保护实习总结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森林资源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我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我选择了森林保护作为实习方向,以期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观测和分析,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掌握森林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森林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森林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资源的分类、森林保护的方法等。
同时,我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我国森林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实习过程(1)实地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习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勘察,了解了森林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林分结构等情况,掌握了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2)观测森林生态系统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实习单位组织的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活动。
通过设置观测样地,对森林内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进行了记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
(3)参与森林保护措施实施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森林保护措施的实施,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森林保护措施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4)分析森林保护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分析了森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森林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习过程中的实地调查、观测和分析,使我对森林资源的现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不足。
林业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林业技术专业实习报告•相关推荐刻单位共有在职人员19人。
实习生4人。
2、实习岗位介绍我在xx林业局的一个下属分机构乡镇林业站工作,主要做一些兴林富民的事情。
虽然园林绿化不是我们林业站的主要目标,但是如何为广大林农带给最快捷、最实用、最有效、最满意的管理与服务,是事关林农持久持续营林造林用心性,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巩固群众林权改革成果的长久大计,所以进行必要的植物栽植和养护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习资料介绍20xx年3月至今2个多月期间,我在xx林业局实习。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每一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
从校园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主角,老师转成老板,同学转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立刻适应新的环境。
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在校园,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简单。
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
六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潜力”。
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
我的专业是园林技术而我也工作在一家关于园艺专业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忙。
而在其他公司实习的同学就大不一样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务必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能够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潜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因为是机关单位,每周一到五得去上班,有时候业务繁忙,晚上或得加班,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
我们务必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校园能够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能够逃课,自由许多。
森林保护专业实习报告体会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森林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森林保护专业的学生于近期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森林保护的实际工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调查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赛罕乌拉保护区周边的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山杏等人工林进行了病害踏查。
在刘雪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初步确定了病害为非侵染性病害,即缺素症。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缺素症引发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为保护区初步提供了樟子松干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 森林资源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前往杏树林进行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通过踏查,我们初步了解了山杏叶部和枝干病害,并采集了病状和病症标本。
同时,我们对标准地内的杏树进行了平行式取样,了解了有害生物种类、主要寄主植物种类、有害生物的发生状况、寄主植物的受害程度等。
3. 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在实习期间,我们还了解了赛罕乌拉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森林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还需要良好的基地建设与管理。
三、实习体会1. 增强了专业素养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森林保护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提高了实践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基层,亲身参与了森林保护的实际工作。
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使我们更加了解森林保护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性。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各项工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这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
4. 增进了对森林保护工作的认识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森林是地球的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我们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使我们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实习时间:~实习内容:A.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B.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特性,进而分析林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造途径和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步骤:1.选取踏查样地2.调查该样地树种基本特性3.调查样地林地生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见下表:毛竹基本特性:土壤要求既要求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砂岩等母岩发育中的肥沃酸性的黄壤分布多,生长良好地形地貌要求在造林上应选择背风光照要求其他毛竹属喜光树种,应选择肥沃,湿润,一般在一定的范围排水和透气良好的向南的山谷,山麓,内,土光照强度越大,光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壤条件照在50cm以上,酸性时间越长,毛竹的生砂质土的地方长势越好结果分析:特点:该片样地的毛竹林分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林木发生病害,虫害等,毛竹出现断梢,叶片黄化等现象,且林下杂草丛生成因:1.立地条件差,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陡的地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毛竹很难吸收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它的正常发育需求 2.利用方式不合理3.养护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盲目扩大毛竹林经营面积而忽略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较大部分毛竹林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中(1)土壤复垦措施缺乏,(2)施肥不合理(3)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都是长期处于粗犷状态下改造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农业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培育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府指导和协调2.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养,我们应根据产地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确定利用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来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劳动力成本确定经营方式3.调整林分,科学砍竹4.改良土壤5.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主动权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表现为生活型,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外贸特征,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而相对频率,相对多度等也是重要的参数指标方法步骤:1.确定可选的样地,用四分法无3方取样方法 2.按一定的等高距离,设置若干平行的样线3.在每一个样线上做垂线,将样点所在的区划分为四个象限4.在每一个象限内调查林木的物件,该植株到样点的距离,胸径5.记录数据,并计算频率,相对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等调查结果分析树种榉树灯台三叶槭马褂木野核桃鹅耳栎枫杨朴树厚朴板栗柳杉频度 20 40 20 20相对多相对频度度 5 10 5 5 5相对显著度重要值君纤子紫玉兰华香白栎木豹皮樟天木木兰山拐枣木橿子山核桃杉木铁罗杉树种四照花华东野核桃杉木野核桃三叶槭枫杨华香灯台树栓皮栎山核桃山胡椒10相对多度频度 2060 5第二片样地相对频相对显著度度重要值结果分析:两片样地的群落分析见上表,由表可知,样地一的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丰富,包括杉木,灯台树,三叶槭,枫杨,野核桃等树种,而样地二相对于样地一而言物种丰富度较单一,主要是杉木树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只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生物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环境的微型变化也是群落形成的特有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原因实习感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马鬃岭的部分植被样地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大体了解了马鬃岭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植被分布和生长情况,对当地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为林业相关学科,如森林培育等的资料收集进行了联系和补充。
森林实习报告

森林实习报告森林实习报告三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森林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森林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1、实习的性质实践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我们当代理工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优良传统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的目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火炉山的了解与观察,初步的了解工程地质,并将大二所学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从而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同学们对建筑施工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并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习的任务通过在广东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和学习,联系我们大二所学的知识,并试着运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场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实践生产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20xx年11月13日三、实习项目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实习四、实习的收获体会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五、实习的收获体会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共五则)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共五则)第一篇: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森林经理学》习报告实一、实习目的及内容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
内容:(1)小班区划(外业);(2)小班调查(外业);(3)标准地调查(外业);(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1、区划原则林班:(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
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
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
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小班:(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2、区划方法(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1,2,3…。
森林环境的实习报告前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掌握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今年暑假期间有幸参加了某森林公园的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森林环境的实际情况,也让我对林业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前言部分,简要概述实习的背景、目的和预期成果。
一、实习背景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过度采伐、森林火灾、生物入侵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林业工作的投入,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
然而,林业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能力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森林环境实习。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掌握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基本方法,为我国林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 学习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在林业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4. 通过实习,激发自己对林业工作的热情,树立为林业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
三、实习预期成果1. 掌握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林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为我国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4. 激发对林业工作的热爱,树立为林业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
四、实习内容1. 森林生态系统考察:参观森林公园,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 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实践:学习森林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基本方法,如土壤调查、植被调查、水质监测等。
3. 林业政策研究:了解我国林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林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模板5篇_1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模板5篇森林植物实习报告模板篇1实习背景截至20__年9月份,__级同学的植物学课程已经开展了一学年。
在这一学年中,同学们的植物学理论学问已经得到充分的学习,相关植物的总类。
形态,以及特征也积累。
但是植物学不是仅仅积累全部的理论学问就可以学好的。
它需要我们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实际中,因此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理论学问,增加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激发同学们的讨论爱好,在响应国家对生物科学教学要求下,20__年9月初,我系10级同学开展了为期4天的南岳野外实习课程。
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观看,精确、娴熟把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把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熟悉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学问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学问,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看、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育我们的动手力量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同学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熟悉,培育我们喜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熟悉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育独立力量。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看,讨论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育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培育喜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学问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学问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养的全面熬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爱好,培育观看力量、创新思维和动手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1目的地集结A、9月18号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8点由生科楼动身,下到达南岳山下时已接近晌午,几个女孩由于身体不舒适,和老师们座着托运行李的车上山了,而其他人则开头预备向半山腰的目的地进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090410102 专业:林学年级:XX级指导教师:范海兰教师职称:讲师二O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
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第16周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温湿度的测定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 1、大气温度的测定(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
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
(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
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
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
2、大气湿度测定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风速的测定(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 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2)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3)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4)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理形成直观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四)群落最小面积调查1、基本原理:在做群落结构调查之前,通常是先做一个最小面积的调查,也就是说研究一下这个地区,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的样方面积至少应该多大合适。
我们把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称作最小面积或者叫做表现面积。
2、方法步骤: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记载与面积相应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
在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
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
(本次实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林为调查对象,选择典型地段)2)、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办法如图:A 图1(A、 B)B1 ~ 第一次取样面积。
5×5m21+2 ~ 第二次取样面积。
25×2m 1+2+3 ~ 第三次取样面积。
25×4m2 1+2+3+4 ~ 第四次取样面积。
25×8m ……………(余类推)3)、在不断扩大累积取样面积的同时,记载相应出现的累计种数和种的名录。
并以直角坐标系的X轴代表累计的取样面积,以Y轴代表相应取样面积上所累计的种数绘出种-面积曲线(见下图,表1)表1 种 -面积记载表样方数或取样次数累计取样面积(m2)新出现的种数累计种数1 25 3 3 31005 1356这样在最初的一些取样次数的相应面积中累计的种数上升较快,种-面积曲线表现较陡,随着取样次数的增加,累积的取样面积增大,则重复的种逐渐增多,新出现的种渐少,累计的种数变化较小,甚至没有变化,种-面积曲线趋于平缓。
在这样的转折点,继续扩大取样面积已无意义。
这就说明,转折点所对应的面积,对于表示该群落的种类成份已完全满足,这个面积称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或表现面积)。
400 800221、植物名录篇二:森林经理实习报告森林经理实习指导姓名:_______杨强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3125307079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12级林学____小组成员: _吴腾秀,张永强,曹远,林方辉,湛晓珅,李兴文,王珊珊,林世宙,赖金莉指导老师:_____ 郑德祥副教授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2 0 1 6 年01月森林经理实习报告一、总则(一)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小班勾绘、小班调查、小班面积计算、基本图的绘制、林相图的绘制、林班调查簿的编制等项基本技能。
(二)内容:1、完成福州森林公园小班勾绘与调查。
2、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林相图。
(电子版)3、绘制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电子版)4、)利用角规调查、样圆调查分别对木荷林(用材林)、马尾松混交林(用材林)、杉木混交林(用材林)、竹林、荔枝林(经济林)分别调查,统计立木株数、树种组成、优势木、年龄组成、郁闭度、材积、蓄积、经营规划情况调查。
(三)准备工作:1、人员配备:每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6人,由教师轮流指导。
2、仪器与工具:每组应有手持罗盘、测高器、工具包、记录夹、三角板、皮尺各一、角规片、测径尺各二。
每人自备铅笔、橡皮、小刀。
3、图面资料与其它。
(1)福州森林公园某万分之一地形图(每人一张)。
(2)福州森林公园某生长点基本图。
(3)小班一览表(每小组一张)。
二、林地区与调查(一)小班区划1、小班区划的依据(二)小班调查小班调查的方法很多,本次调查采用角规辅助目测法。
1、调查的项目(1)树种组成:组成的比例以断面积为主(而用角规绕测的每公顷断面积来计算),幼林按株数计算。
(2)郁闭度:目测断定记至0.1。
(3)现有密度:利用株行距推算。
(4)年龄:人工林尽可能记实际年龄,对解放前的人工林、天然林,可按龄级记载,龄级用目测判定。
(5)优势高:按每100m2选一株的原则,在每一个角规目测点半径为8米的样圆内选测2株最高的立木,在人工混交林内,分别树种记载,在天然异龄林内可不测优势高,小班平均优势高,按各点的面积比例成数,将各点的优势高加权平均。
(6)平均直径:各目测点选定3—5株平均木,实测其直径得该点平均直径。
各点按面积加权平均后,得小班平均直径。
(7)平均高:各目测点测一平均木的树高,在按各点的面积权重加权平均之。
(8)每亩蓄积:在各目测点用角规测得每公顷断面积,测高器测得平均高。
查每公顷断面积、每亩蓄积速见表,得各目测点的每亩蓄积,然后将各点的蓄积按面积加权平均之。
(9)立地质量:按福建立地分类系统的立地质量等级表确定Ⅰ、Ⅱ、Ⅲ、Ⅳ四个地类。
(10)经营措施意见:根据小班林木生长情况,对近期内应采取何种经营措施,如间伐、主伐、抚育、改造等提出经营意见。
(11)坡度:按小班平均坡度记,可用测高器和袖珍罗盘仪测,或利用地形图等高线计算。
(12)坡位:分山顶、上坡、中坡、下坡。
(13)坡向:记小班总的(或主要的)坡向。
用袖珍罗盘测定,直接记为象限角。
(14)海拔高:记小班的最高和最低海拔高、地形图等高线查算,记至10米。
如120~160m。
3、小班目测调查点的选择:小班目测调查点必须选择在小班的有代表性的地段,因此,再外业勾绘时就应当根据小班的整体情况,选定各目测点的大致位置和所代表的面积权重,在深入林内后,再根据小班的内部情况,选定有代表性的地段,在选择时应多走、多看、力求全面了解整个小班的情况,这样才能选好目测调查点。
4、角规测树:(1)角规一律采用缺口1cm,杆长50cm的角规。
每相隔一株代表每公顷1平方米断面积,相切一株算半株。
(2)、每个角规点必须分别树种绕测,每个树种要沿正反两个方向各绕测一次,其差值不大于1/10株。
(3)、角规要严格掌握观测林木的胸高处,胸径在5cm 以下林木或断梢木、枯死木不参加观测统计;在1.3m以下分叉的树木按实际株数观测,1.3m (含1.3m)以上的分叉木以一株观测。
(4)、角规平均坡度大于6度的要改算修正系数1/cos θ为坡度。
(5)、各树种每亩蓄积量的计算:按每公顷断面积、平均树高查“福建省林分断面积、每亩蓄积速见表”。
5、在幼林中无法进行角规绕测时,采用三个相邻的3.26m半径的样圆。
样圆每株都应检尺,样圆材积按平均高、胸高断面积查速见表(界限上的树算半株)。
6、小班编号:再外业调查中,可按小班调查的顺序,先编临时小班号(注意调查表上的小班号一定要和图上编的一致),待业内成图时,再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统一编号。
如已有基本图,小班号按原有小班号。
三、内业:(一)面积求算:1.各工组在勾绘结束后,应将各组的材料汇总,进行拼图,核对各种界线有无遗漏,道路、河流是否衔接,(拼图工作一般在地形图上进行),在检查中尤其应该注意各工组衔接的地区。
检查无误后,拼好的图就作为绘制基本图的底图,并在图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重新进行编号,然后方可进行面积求算工作。
2.把拼好的底图进行扫描进入计算机,保存为栅格图像,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或Arcview)对扫描图像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