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教学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 让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立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3. 基本审题立意方法讲解与实践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
2. 讲解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审题立意环节。
3. 讲解基本审题立意方法,包括:抓住材料核心、分析材料关系、提炼中心思想等。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审题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在后续的写作教学中,观察学生对新学会的审题立意方法的运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新材料作文实例2. 审题立意方法讲解PPT3. 课后练习作文模板与要求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审题立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借鉴优秀作品。
3. 安排课后辅导时间,针对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审题立意方法。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材料。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邀请作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写作技巧。
3. 开展写作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十、教学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2.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势。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文质量。
3. 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
3. 思维导图软件:准备好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 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新题型:根据要求,自选材料。
2.打破思维定势,沉着镇定审题。
3.熟练掌握“由果溯因法”,破解看似难审的作文题。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2.案例分析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老师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懂不懂我?如果不懂我,你们会不会喜欢我?同理,如果你写作的时候不懂命题者的出题意思,没有审准题意,你写出来的文章,评委会不会喜欢?所以,写作时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作文回放,总结反思。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假如你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你会朗读哪一段文字?请结合个人成长,或情感体验,或背景故事,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本次作文得分情况统计:参考人数:65人平均分:24分(满分60分)及格人数:22人(其中42-48分2人;36-41分20人)不及格人数:43人(其中30-35分共13人;20-29分共8人;20分以下共22人)2.本次作文如此低分的原因:陷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维定势,没有读懂作文要求,导致审题立意错误:审题立意正确的只有24人(其中22人及格),审题立意错误的达到41人。
(1)误以为是叫你朗读作文题目中对《朗读者》这个节目进行说明的两段文字中的其中一段(共10人)。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审题立意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审题立意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学生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审题立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新材料作文题目库:提供丰富多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2.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指导资料: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作文评价标准:提供具体明确的作文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获奖作文和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作文写作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进行写作。
3. 作文互评: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作文修改:根据互评的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互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0fc4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d.png)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方法,包括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思维品质。
3. 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4. 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2. 立意技巧: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关注。
2. 教学环节一:讲解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3. 教学环节二:讲解立意技巧,如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4. 教学环节三: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现场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6.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审题和立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选取一道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3. 提交练习成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互动、练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如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表达等。
3. 结合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其立意深度和广度,以及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优秀作文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c5e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3.png)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典题导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海龟和老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1)材料中都提到了“鹰”,从立意角度,是否都是最佳选取侧面?问题(2)两则材料审题立意可以从哪些几个角度考虑?问题(3)选取一个角度立意:二.归纳审题立意原则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作文则是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一。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新材料作文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写作形式,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审题立意成为了学生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环。
本教案将分享一种针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
2. 学会分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抓住关键信息。
3. 掌握不同题材和题型的审题立意方法,提高作文的质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写作目的。
对新材料作文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与传统作文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讲解审题要点通过示范分析一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引导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题意。
强调关注关键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第三步:练习审题立意基于不同题材和题型的新材料作文,让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分析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思路,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典型例子供学生练习,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扩展创作。
第四步:模拟写作教师出示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审题立意。
然后,学生开始正式写作,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思路展开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第五步:作品讨论和反思学生交换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讲解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立意,点评他人的作品,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学生们在审题立意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提供一些建议来改进审题立意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注意,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
推荐学生多读一些新材料作文的范文,通过比较分析,获取更多写作灵感。
教学评价:利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等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和写作能力的理解程度来评定学生的日常表现。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题材和题型,设计自己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3.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区别。
2. 分析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3. 讲解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如抓关键词、分析材料内涵等。
4. 示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让学生动手实践。
5.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新材料作文,要求审题准确、立意明确。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其审题立意和构思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新材料作文示例:提供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练习。
2. 思维导图软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和整理思路。
3. 作文评价标准:提供一份详细的作文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改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扩展1. 引入多角度审题立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材料,发现潜在的立意点。
2. 举例说明:提供一些优秀的新材料作文范文,分析其审题立意和构思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七、技巧训练1. 审题练习:提供一些新材料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练习。
2. 立意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提出明确的立意点。
3. 构思练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练习。
八、课堂实践1. 现场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针对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和构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材料作文“意在笔先,立在思后”的特点;2、通过例析与训练,掌握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
教学重点1、通过例析,深入了解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2、在审题训练中掌握一些常见的的立意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常见的的立意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学习(多媒体):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其他形式作文的立意一样,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所不同的是,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对象是所供材料,而其他形式的作文是针对全命题、半命题或话题来立意的。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写作中心,表达思想观点。
“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立在思后”,就是对材料所承载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心之官则思”就是这个意思,它包括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正面、反面、同点、异点、倾向、观点等,在明确了这些内容以后,再确定写作角度、意向、内容,以及标题等。
先看下面一则新材料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梅花鹿和上帝梅花鹿自出娘胎便是个哑巴,心里有话不能说,她感到很痛苦!有一天,上帝对梅花鹿说:“我可以解除你的痛苦,使你能够说话,不但能讲兽语鸟语,甚至还能说人话!”“不过,”上帝接着说,“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当你获得说话能力后,不能随便开口,只能说我想要你说的话,不管你心里愿不愿意。
如果你答应,就请点点头吧!同时你也就获得说话的能力了。
”梅花鹿摇了摇头,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因为她深深明白: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心里有话嘴巴不能说,而是嘴里说出心里不愿说出的话。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新材料作文命题怎样立意呢?下面就以这则命题为依据,整理出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一、整体性立意。
就是根据材料的总体意思,来确定写作的中心。
材料的总体意思,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整合,才能够使其明朗化、清晰化,考生要居高临下地把握材料实质,抓住材料的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内容,并通过这些关键的东西,来进行总结,得出材料的主要意思。
例如上面这则材料,涉及上帝和梅花鹿两个人物,上帝提出的条件,梅花鹿没有同意,因为她不愿意说出违心的话,梅花鹿坚持了自己的品格,上帝只好沉默无语。
根据这一整体意思,可以立意:①人格不可丢,②说话要出于真心,③不能说违心的话,④上帝也枉然。
二、分解性立意。
就是根据材料某个方面的内容来确定写作意旨。
材料的整体意思,总是体现在若干个分支观点、若干种具体事物、若干类实在人物上。
这“若干”的内容,可选择某一个来立意,其他方面或作为次者适当介入,或干脆只字不提,这样不仅可以扣住材料,而且可以择其一点而深进,将作文写深写透。
这种方法,挂一漏万,切入点小,容易突破,很受考生的欢迎。
例如,上面那则材料,就人物角度来看,可以从梅花鹿方面来立意,表现人格的重要,意志的坚定;也可以从上帝的角度来思考,表现条件的苛刻,要求的无理。
就材料关键地方来立意可以有:①有条件的好心,②坚定地摇摇头,③痛苦与最痛苦,④痛苦的抉择,⑤放弃的力量等。
三、正向性立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立意为外因对人的影响。
材料内容是正面的,可以从正面立意;材料内容是反面的,也可以从中获得正面的信息,从正面入手。
正面立意就是表示肯定、提倡、赞成甚至歌颂的意思,针对材料中某个含有积极因子的人事、观点和内容,来确定自己立意的角度,如果是正面为主的材料,则正好与观点一致。
例如,上面那则材料,上帝是反面人物,可以少涉及,也可以不涉及;梅花鹿是正面形象,立意时就要完全站在她的这边,称赞梅花鹿意志的坚定、精神的执著和品质的高尚,宁可不能说话,也不说违心的话,立意可以是:①坚定地放弃,②聪明地选择,③坚守的力量,④智者的颂歌等。
四、假设推理(逆向立意)。
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反),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
这主要是针对观点正面的材料内容来立意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开辟新的议论领域,引领读者进入未知空间。
这样的命题,要求对材料的积极方面进行冷静思考,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这样的立意,最好写成议论文,与材料的正面内容相悖,与传统观点相反,具有独树一帜的奇特功能。
例如,上面那则材料,就梅花鹿角度而言,可以逆向立意为:①梅花鹿应该“点头”,②明白也是糊涂,③还是先开口说话为好等。
五、同异性立意。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多则材料来说的,或多个事件,或多种现象,或多个人物,或多种观点等。
在这种罗列性的材料里,必然会有共同的东西,如果从它们的共性内容立意,就如“登东山而小鲁”,以概括整合为前提,难度相对要大一些,谈及的内容要广一些,议论能力较强的考生,往往选择这种立意成文,大开大合,大笔为文,气势恢宏。
如果从它的某种个性内容立意,就如“山有小口”、“从口入”,抓一点,钻牛角,余者不及,容易写深写透,这种方法,难度不大,成文迅速,议论水平一般的考生,多采用这种技巧。
六、横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七、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材料: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联系现实有无类似的现象,才发现比比皆是,如现实中许多家长费劲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八、辨正立意。
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
材料四: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延远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
”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
”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你怎么认为?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这篇可写“持之以恒”,可写“变一条路”,但是“变通与坚持”更出采。
审题立意方法指导与训练: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惯用塑料袋现在污染了换纸的. 汽车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例4、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
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从肯定的角度立意: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越前人等。
超越,勇气,跨越,突破,挑战权威,开拓,脚踏实地等)例5、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恬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