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战后的国际关系一、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背景:①西欧各国的衰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还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政治上,战后相当长时间操纵联合国。
③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和政治影响的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是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在战争中苏联扩展了疆土,解放了东欧大片领土。
战后,苏联的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及评价——(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2)内容: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确定的有关内容。
雅尔塔体系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
(3)评价: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两极格局特点渣油泵ZYB-7.5/2.0是两大阵营阵线对峙,斗争表现形式是冷战,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3、联合国的成立——成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
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等。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4.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利益考虑 C.日本认罪态度好 B.美国的利益考虑 D.中国政府的宽容
)
B
5.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 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 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 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 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 来的压力。 • 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 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 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 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 说,是必要的。 • ——杜鲁门致国会之咨文
不同点;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 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 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而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这只有这 样做才能达到:在现时,即一九四六年,在 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俄国达 成良好的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 在讲英语的世界及其一切联系地区的全力支 持下,使上述良好的谅解在许多和平的年份 中维持下去。
“请不要把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坚持的能力加 以低估。……如果在美国的人口之外,再加 上英语联邦的人口,再加上这种合作关系所 涉及的在空中、海上、科学和工业各方面的 合作,那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靠不住的力 量均衡,致使野心家和冒险家情不自 禁。……倘若英国所有道义上、物质上的力 量和信念,都同你们的力量和信念兄弟般的 联合在一起,那么,就将不仅为我们、为我 们的时代,而且也将为所有的人,为未来的 世纪,带来一个广阔的前程,这是明确无疑 的。”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 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 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 欧洲复兴计划 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的。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 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 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材料二:从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 苏联针锋相对,联合东欧国家在 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 1949年成立经互会 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战争
4、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 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 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 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 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 资4000多亿美元。
C 影响: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 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 化格局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专题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时代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一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战后国际新秩序。
但它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核心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重要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一战的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特点:时间长(1914—1918年)、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三个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国苏、美、英出于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波茨坦会议(1945年7-8月)所确定的战后世界政治的基本蓝图。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对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和平、协调大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但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利益划分了各自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它明显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政治格局的基础,也促使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状态的产生。
(二)两极政治格局两极格局的特点是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抗,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上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3.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4.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总体而言,两极对峙的基本状态是“冷战”,即“不战不和”或“非战非和”,没有直接诉诸大规模战争。
(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1.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2.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1)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2)社会主义阵营分裂;(3)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四)两极格局终结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终结。
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五)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新旧格局的演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旧的力量之间的对比,推动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性质 世界人民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一 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 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 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迪
❖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
如何认识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
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过程中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 国称霸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3、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 ❖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经济力量多极化 ❖ 5、影响世界安全的因素:
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 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③表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中东地区动荡等。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世界经济全球化
❖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加快。
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 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政策
❖ 1、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
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2、概念:……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 ❖ 3、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 4、对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5、开始的时间、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 6、表现(措施):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单元特征整合】世界当代史,主要指1945年9月以来的历史,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和激烈竞争的阶段,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发展的历史。
一、阶段特征1、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①从经济发展看,稳定和高速到“滞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最突出,但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滞涨”状态;②从经济格局看,美国的经济霸主到三足鼎立:从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③从政治格局看,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世界:①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到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②中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基本线索㈠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1.经济特征⑴经济状况:①战后-50年代初的经济恢复:依靠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50-70年代的高速发展:依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政治改革等。
③70年代以来的“滞胀”: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⑵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
⑶经济格局:①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西欧、日本受控于美国;②70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呈现三足鼎立局面;③80年代末以来: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⑷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兴产业的产生;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政治特征⑴各国内部:通过实行社会改革,推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了政局的稳定。
⑵资本主义内部政治格局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②60-70年代:形成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③80年代以来,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各国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均势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证苏联在生中决国定东北性铁影路响港口
1.处置法西斯战败国等方面拥有特权。
基础: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两大国的均势 3.建立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
民倡 主导 原和 则平
4.托管计划,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 帝国主义性 质的,那么雅尔塔体系呢?)
(政治、军事)
(2)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冷战根源
三、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 2、概念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 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苏
美 两①极分格区占局领德国及首都柏林, 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雅尔②塔美国体独系占日本本土。
内容
③苏联占对有新日的本部世分界岛格屿.局产
建立“安全缓冲带”
推行社会主义革命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 太
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 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 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 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 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三、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原因
(1)美苏力量均势
根本前提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西欧: 严重削弱 (英、法) ➢苏联: 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
美苏两分 天下
大国强权 色彩
5、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对抗形式:以冷战为主; 范围:全方位、全球范围的; 主导: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 作用; 结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 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
31))影积响极:: 对 标维志着护战以后欧洲世界大和国均平、势清为中除法心西的国斯主际格义局、
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
经济: 储备;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 体系的建立
美国白宫
拥有最强大的常规军;
军事:垄断原子弹;建立了数
百个军事基地
1、美国的强大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何时开始居世界第一?
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美元与黄黄金金挂储钩备, 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 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恢已复被和 美发苏展两各极国格经 局济 所, 取都 代有 ,一 国定 际的 关积 系极进作入用了一 个2)新消时极代:。 ①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 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 种子(德国、朝鲜、)
一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凡--华体系:一战后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二战后形成
形成:一战后两年内 形成:二战后期 动摇:德日法西斯崛起 瓦解:苏东剧变
失而瓦解
崩溃:二战爆发
(1991)
实质 国际关系
都体现大国意 志大国强权
帝义重分世界 大国强权
帝义与帝义
美苏两分天下、 大国强权
帝义与社义
评价
都暂时缓和大国矛 盾,不能解决根本
①分赃反苏,强盗联盟 ①符合和平发展潮流
②维护了资本主义世界 ②世界中心转移,
一超多强:90s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 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谈谈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思路引领: 通过比较,两个体系的共同点有哪些? 两个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否相同? 主要调整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两个体系分别是以那里作为中心建立的? 分别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在维护和平的作用方面是否相同?
一、西欧各国的衰落
1.表现
(1)德国:被彻底摧毁 (2)法国:一蹶不振
①实力严重衰退 ②国际地位降低 ③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减弱 (3)英国:成了“小伙伴” ①实力衰弱 ②国际地位下降 ③对殖民地控制能力的减弱
2.影响
无力继续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角, 在近代史上控制世界、决定世界事务的中心地位 彻底丧失。
•主主要要矛矛盾盾是是是战两胜种国不与同战社败国会及制战度胜之国间之的间矛的矛盾盾; •建对立侵了略旨战在争维的护制世裁界无和具平体的措国施际,组故不织能联制合止国战,争。 对制止战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
相同点:
(1)建立背景: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 (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 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 体系; (3)实质: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 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结果: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走向瓦解; (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 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
不同点:
凡: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雅: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 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随德国的
崛起而破产; 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必然 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 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 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 建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对制止战 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比较项目 背景 时间
会议
相同点
世界大战破坏 原有世界体系 都通过国际会议 确立基本原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一战
二战
1919~1922年 1943~1945年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开、德、雅、波等 会议
组织 都建立了维和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演变Βιβλιοθήκη 都因主导国力量消的相对稳定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矛盾
③大国强权政治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华体系的不同点:凡雅—尔华塔
•体体现现了了美英苏法两美国等的帝意国志主;义大国的意志;
体系 体系
•是调资整本了主帝义国大主国义同之社间会的主关义系大;国的暂时妥协
•欧是洲以为欧中洲心为格中局心被的打传破统,的美国苏际格格局局形;成
•是是两建个立战在胜战国胜的国妥对协战、败必国然掠随夺着的一基方础的上解,体必而随 瓦德解国的崛起而破产;
二美苏的强盛
1、美国的强盛
思考:美国强盛的原因
• ①远离战场,损失相对较少; • ②向盟国提供军用物资及贷款 • ③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从事科学研究,接纳受纳
粹迫害的欧洲科学家,将智力优势转化为技术 优势 ;
二美苏的强盛
1、美国的强盛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
政治:强国,西欧、日本唯美国
马首是瞻,操纵联合国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 曾对英美苏的力量对比作过一个形象的描绘: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 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 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思考:从二战后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大国 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这种 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美苏的强盛
2、苏联的强盛
苏联克里姆林宫
政治:势力范围扩大 经济:德的战争赔款;
利用计划经济优势经济 快速恢复
军事:最强大的陆军;
驻军欧亚地区
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 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政治:美国起主导作用的普
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经济:建立美国为核心
的世界经济体系
与西方大国平等,共同主宰世界 得到战后最大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