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一战后的世界

合集下载

29世界现代史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 安彩荣 20200210

29世界现代史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 安彩荣 20200210

六、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1.召开:_1_9_1_9___年1月,战胜的_协__约__国__集团在__巴__黎__的 _凡__尔__赛__宫___召开_巴__黎__和__会____。
2.主题: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和约问题(战后安排)
3.操纵者: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
战后初 期的世

《凡尔赛条约》
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和《九国公约》 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的标志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 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 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 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 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
八、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
1.背景: 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 加剧,列宁认为,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 1921年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内容: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
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4.内容: (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2)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系列和约, (3)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
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战争政策)、十
月革命的发生原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2.了解《和平法令》及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和十月革命意义; 3.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材料展示
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 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 于战争,400多万伤残。
概况
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把社会主义的理论由理想变成现实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特征 意义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背景
列宁
措施 内容 成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引发严 重的社会危机 特点: 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把社会主 义同市场、 ①粮食税②实行自由贸易 商品货币关 ③允许外国资本和私营企业经营 系和资本主 使苏联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义直接联系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起来
影响
美国受益最大;中国受伤最重;日本受限最多。
结果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远东(东亚)和太平洋的 国际新秩序。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1917.11
一战激化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领导者 地点 政党 政权 列宁 彼得格勒 布尔什维克党 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联系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国内五 四运动。
概况
华 盛 顿 会 议

人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课件

人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课件

中国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 败,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2.日本法西斯政权发动 侵华战争,挑起九一八 事变(中国十四年 抗战开始)、七七事变
11
考点 4 巴黎和会(理解)华盛顿会议(理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理解)
时间、地 点
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黎 和
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取得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胜利
构成 赛—华盛顿体系”

尔 实质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战后
华 盛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 (2)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
系 局限 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人民之
(5)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 赛和约》 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会议分
赃性质的条款)
14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
尔 概况 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

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体 系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复习课件
1
时空观念
2
【中外对比】
世界
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2.交战双方:“同盟国” (败)与“协约国”(胜) 3.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1.新文化运动开展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的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焦点: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军事集团: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20世纪初,英国、法国和俄国建立起三国协约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速战争爆发。

二、一战的爆发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一战的进程和结果1.在1916年,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2.到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3.战争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4.一战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①一战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沉重的灾难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准备:列宁分析革命形势,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1917.1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史称“十月革命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十月革命后,通过《和平法令》建议退出一战。

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府措施:第1页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40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40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课题4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4)1914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战争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7—9月,战争初期。

①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

战线作战对象地位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战场东线德奥联军↔俄军奥军↔俄军、塞尔维南线亚军队②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③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①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

②1916年,英德进行日德兰海战。

(3)第三阶段:1917 年,战争出现转机。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于1918年退出战争。

(4)第四阶段:1918年,战争结束。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合必备知识的学习,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战争性质做出科学的历史解释:(1)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带有正义性,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标志:国家时间会议条约战胜国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2)性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德、奥、匈、保和土五 个战败国缔结和约,确定了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 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的基础 上安排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秩序
2. 凡尔赛体系起到了怎样的客观作用?有何局限性?
A.使帝国主义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 稳定时期。 B.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形式调整国际关系比军事对 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3)客观上提高了妇女地位 (4)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①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②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影响各方面
三、一战的后果和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冲破了旧世界,催生了新世界: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导致欧洲政治格局变化: (3)战后世界革命运动高涨: (4)战后出现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3、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1)催化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推广: (2)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3)客观上提高了妇女地位 (4)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争夺世 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 ②以德、意、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形 成,双方相互敌对和竞争,导致国际危机加深; 背景 ③19世纪末,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和斗争 愈发激烈; ⑤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 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索姆 经过 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美国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 苏俄退出战争→德奥集团失败 性质 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产 后果 生变化,西欧衰落,美日崛起;引发了一系列革命,俄国发生十月 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课标内容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 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 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 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1)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 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 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 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 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一战爆发的四个背景 经济: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展开激烈竞争;
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
内容:

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影响:
中国重新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的对象
三、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3)战后世界革命运动高涨:
①十月革命胜利并推动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高涨 ②十月革命推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动摇……
(4)战后出现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3、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1)催化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推广:
飞机、汽车、化工……
(2)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成立专门机构干预经济……
1916.2— 1916.12 1916.6— 1916.11—
西线 法PK德 西线 英法PK德
西线 英PK德
法军站稳脚 跟、德国兵 力士气衰落
未分胜负 德国损失 小,英掌 握制海权
日德兰 海战
1916.5.31 —1916.6.1
同盟国为什么会失败呢? 经济: 同盟国与协约国相比实力上处于劣势 军事: 军事策略上的失误导致同盟国失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 影响,符合题意的应该是②③④。
第贰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骵系下的世界
(一战后二战前的世界、两次大战间的世界)
(1919 ----- 1939)
表面上是战胜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谋求战后世界和平; 实际上是战胜国为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各国相互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的征兵招贴画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 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 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局面;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 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2.科技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 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 形成世界性大战;
欧洲列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

1882
突尼斯问题

1904 1892
同 盟 国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1907
协 约 国

巴尔干问题

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就等一点火星将它引爆!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 拉热窝刺杀了正在检阅军事演习的奥匈帝国皇储斐 迪南大公。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国内:
同盟国国内矛盾尖锐
国际: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三、一战的后果和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冲破了旧世界,催生了新世界: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①经济上,„„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 ②格局上,近代以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2)导致欧洲政治格局变化:
①美、日崛起 ②四大帝国被摧毁,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⑤赔款问题: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a/..b/..)
史料精读: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 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 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也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 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
1.什么是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什么?
五、华盛顿会议
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 (一)背景 美国争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限制日本扩张 中国的反帝运动威胁到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二)会议的几大问题
1、亚太地区问题
——签定《四国条约》
2、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 ——签定《五国条约》
3、中国问题
——签定《九国公约》
1、亚太地区问题 时间: 国家:
——签定《四国条约》
1921年11 美、英、日、法
内容: 互相尊重在_____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上述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约国应 相互协商采取应对措施;条约生效后____ 同盟应予以终止。 影响: 美国扫除太平洋争霸的障碍 英国与日本矛盾激化 日本获得与欧美平等的地位
2、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 ——签定《五国条约》 时间: 国家: 内容: 1922年2 美、英、日、法、意 规定五国____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 ______的总吨位限额 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美国外交胜利:与英海军同等地位,限制 日本海军的扩张 暂时缓慢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但不能 真正消除矛盾
(二)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1)巴黎和会 美、英、法、日对山东问题的态度如何? 日本施压、英法支持、美国妥协 (2)最终处理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代表拒绝签和约
(三)重要议题:建立国际联盟
1、首倡者及意图 :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美国总统威 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 国联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2、盟约原则 : “维护和平”原则 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委任统治” 3、建立 1919年4月28日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殖民地: ②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想从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法等国手中夺 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对殖民地的争夺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 ③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形成剑拔弩张的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民族主义势不两立: ④两大军事集团关注民族成分复杂的巴尔干半岛, 分别支持不同的民族国家,加剧了民族主义冲突,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 的“火药桶”(或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加剧激化了不同国家的民族矛 盾)
左起: 劳合·乔治、克 里孟梭、威尔逊
二、巴黎和会上的争夺与勾结
会议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一)焦点问题:对德国处置问题 (二)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三)重要议题:建立国际联盟
(一)焦点问题:对德国处置问题 ①法: 严厉制裁、肢解德国 ②英: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阻止法称霸欧洲 ③美: 反对肢解德国,防范苏联 给法国确实安全保障
对于德国过于苛刻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 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 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列宁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如何理解列宁和福煦的话?
四、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
(体系下存在许多矛盾)
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 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 ⑵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 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 主要矛盾: 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⑶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原因: “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运动高涨 ⑷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原因: 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 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提供条件) ⑸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