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8张)

合集下载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企鹅欧洲史·地域之行:1914-1949》
大部分国家中,渲染内忧外患的激烈言论达到了新的高度。大众
媒体煽动着激烈的仇外情绪和不加掩饰的种族敌意,政府也乐得推波
助澜。1899—1902年的布尔战争更是给英国国内称为“沙文主义”或
“武力外交政策”的极端民族主义好战情绪火上浇油。德国的保守政
府在1907年所谓的“霍屯督选举”中极力煽动民族主义……
事件
第三阶段
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同
(1917-1918年11月) 盟国战败
一战后的 国际秩序
矛盾的暂时妥协与新的滋长
“滴!大国首席外交官体验卡”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国家集团,并选取1-2名外交官代表,在 “巴黎和会”上申述本国的主张并综合各国利益诉求形成一个方案
意大利
突尼斯问题
法国


国 德国 同
国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英国 协

奥匈 帝国
巴尔干半岛问题

俄国
——《中外历史纲要(下)地图册40页
1879年10月7日,德奥便缔结了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意大利同 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 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 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
传承与交流》
英国鼓励战争的海报 ➢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帝国主义与世界 大战的酝酿
矛盾的核心与焦点
问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美西战争中的海战(绘画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历史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历史课件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一战。
材争料夺1:世“界我霸们权对(全根世本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 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 己的希知望识在和战智后慧收管回理山这东个主世权界。”——美 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 巩固政权;鼓舞欧洲反战运动
影响:增强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使战局朝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思考:美国倡导建立 国联的根本目的?
控制国联 抗衡英法 称霸世界
三、国际秩序的重构
思考:举例说明,国际联盟能否带来持久的和平?
材料: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 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帕尔默: 《现代世界史》 材料: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 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 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国际联盟盟 约》
联系初中所学,思考“声震全球” 的是什么事件?
一、国际秩序的失衡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学习思聚考思焦2考:】1各:帝国材国之料主间1义反的列映矛强出盾瓜2焦0分世点世纪是界初什的欧么争洲?斗社哪,会些是存国第在家一怎的次样矛世的盾界问最大题突战?出的?根源。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思考:这些国家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战争动员的原因?最终目的是什么?
导火索
6月28日
萨拉热 窝事件
正式爆发
1914年
7月21日 7月23日晚 7月25日 7月28日 7月30日 8月1日 8月4日
弗朗茨·约 最后通牒发至贝 瑟夫同意 尔格莱德要求48 发出最后 小时内答复。 通牒。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课件

讲方法题型对接
读史:
① 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利用程度不同
设问: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0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探究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及性质 史论史识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历史的偶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带有一 然性与必 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军
然性 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1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时空观念]
2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
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 ”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导 大战。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
16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见教材P83)
信息解读:反映了欧洲分裂为两大帝国主义阵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
国家实现向帝国主义过渡,但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日益不平衡的突出表现。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36张PPT)

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 经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 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 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 外交: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引发山东问题(1914);“二十一 条”(1915);中国参加一战 (1917);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引发五四运动。 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思 西方文明(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
(法国护士弗洛伦斯在战地医院的记录):无数人是被用担架抬进来的,有几个会爬进里面,哀求我们对 他们进行刻不容缓的治疗。晚上,死者就会被集中一处,然后,将他们肩并肩放入在战场上为他们挖好的 葬坑中,德国人、奥地利人、俄国人,他们平静的躺在一起,成群的苍蝇在敞开的墓坑中落满逝去的“兄 弟们”身上,仿佛一层厚重的黑色棺椁,心中充满恐怖的感觉。
战争。“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 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 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
回故乡”。
流》
多不了多少。”
——德皇威廉二世
15
(在1916年最后的) 五个月中,凡尔登对峙 的两军共打出2300多 万发子弹,平均每分钟 打出100多发,平均每 天就有6600人战死。
——(英)马丁吉尔 伯特《第一次世界大 战》页)
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 “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 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 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 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10
2.条件: (1)客观:20C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 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 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 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 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4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48张ppt)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巴 黎
开了巴黎和会殖与民华扩盛张顿会议,与会各国手缔工结工了以场《凡尔赛
和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
背景 意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
法Leabharlann 同 盟德 国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协 英约

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背景
巴尔干地区
背景
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 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1914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夏初,威尔逊 总统的密友和顾问M ·豪斯上校声称: “只需要一颗星星之火,就会闯下滔天大 祸”。
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 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 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 [美]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 史纲》
思考”声震全球”的是什么事件?
它诱发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历史》解说词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背景
1914年行走在柏林街道上的德国志愿兵
英国妇女走上街头庆祝开战
征兵海报 ——摘自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 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02 PART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过程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8张)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8张)
阶段
课 时 分

德兰海战
一方




第三
美、中等国参战,俄国退出战 一战以同盟国的 业

1917—1918 年
阶段
争,德国投降
失败而告终



15
·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影响






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含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 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基

合 作
4.一战的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课 时
探 究
的 帝国主义之战 。
分 层





返 首 页
·
10
·








·



[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 双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其导火线。1914 年 7 月,


作 探




返 首 页
·
32
[尝试解答]


主 预
(1)会议:巴黎和会。原因:《凡尔赛条约》最大限度地惩罚了德
堂 达


·
探 国,表面上解决了战前各国的矛盾,实质却隐藏了德国与协约国的 固


知 矛盾;随着德国实力的恢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这种矛盾不断被激 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课件

提示: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对美国的愚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 法国与德国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排斥苏俄;资本 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 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转交给日本。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 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该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 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 约 签 订 后 , 美 国 国 务 卿 休 斯 掩 不 住 得 意 之 色 , 说 :“ 对 华 ‘ 门 户 开 放 ’ 终 于 实 现 了。”
3.国联:
性质 宗旨
实际 作用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_世__界__性__国__际__组__织__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__体__一__致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 采 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2)英法将国联作 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 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法国 6
1 060 5 550
德国 16 290 1 230
日本 1 30
1 920
美国 38 30 970
思维交互:根据史料信息,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据此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又对 德英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微点拨
学业质量 水平1、2: 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关键能力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正误会诊】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 × )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 √ )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速决战的战争方式, 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 ( × )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难以速战速决是因为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 式。

课件1: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1: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深度析史料
主题一 大国矛盾复杂,战争阴云笼罩——巴尔干地区成为 欧洲的“火药桶”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 说:“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如同一切战争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 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
[明历史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1.可能性 (1)客观条件:20 世纪的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 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完成工业革 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而必将是全球 性的;不仅是宗主国,其所属殖民地也势必卷入冲突和斗争。
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莱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 退化和堕落了。……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 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 避免地爆发了。
——摘编自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
[探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 的矛盾并举例说明。
简度梳理教材
知识梳理(一)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 (1)原因: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 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表现:奉行 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 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各国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 比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英德矛盾、法德 矛盾、德俄矛盾、奥匈 帝国与俄国的矛盾。 (2)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20 世纪初,德国、奥匈 帝国、意大利组成“ 同盟国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 国”,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 萨拉热窝 事件。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 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
课 时 分

德兰海战
一方




第三
美、中等国参战,俄国退出战 一战以同盟国的 业

1917—1918 年
阶段
争,德国投降
失败而告终

首 页
15
·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影响






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含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基
分 层


重 难
(4)导火线: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 业
在 萨拉热窝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返 首 页
9
·









3.爆发:7 月 28 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 塞尔维亚 宣战。此 固
·


知 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①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固
·



②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③实际作用: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 课


探 究
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国联
分 层


重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探 新
历史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内涵;辨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固 双


解释 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
·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运 课
作 探 究
唯物 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辩证
史观
时 分 层

认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课 时
探 究
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c.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
分 层


重 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业

返 首 页
·
28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史料一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 标
·


新 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 双
合 与会各国缔结了以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 课


探 究
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
分 层


重 难
—华盛顿体系。

返 首 页
·
16
(2)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 堂




探 减军备,德国的 海外殖民地 被战胜国瓜分。

究 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分 层





返 首 页
·
27
·


主 预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原因
堂 达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②直接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 基
合 作
斗争。表现为:a.法德之间围绕争霸欧洲矛盾十分尖锐。b.俄奥的矛
11

11
日,大战以
同盟国
的失败而结束。
时 分







返 首 页
·
14
[轻巧识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
自 主
阶段


第一


阶段

时间 1914 年
战事 马恩河等战役
结果
当 堂

德军“速决战” 标
·

的计划破产


·
·
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 大战的战略主动
合 作 探
第二 1915—1916 年 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 权转移到协约国




1.帝国主义阶段
·




(1)原因: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基
合 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帝国主义 阶段。



探 究
(2)政策: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
分 层


重 策,掀起了新的 瓜分世界 的狂潮。


返 首 页
·
8
时 分
究 攻
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②英德在日德兰海域 进行海战,德国未
层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难 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返 首 页
·
13
·








·
探 新
(3)1917 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
固 双


胜利 后于 1918 年退出了战争。


作 探
(4)1918
年:1918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2
学习目标








·
探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 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 固


知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 基
合 作
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
课 时


究 影响。



难 家国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认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亚非
·
情怀 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6
·








·


新 知
自主
预习
探新

双 基













返 首 页
·
7
·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
探 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 固


知 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 基
合 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 课


探 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 作



(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返 首 页
·
30
·


主 预
[思考]
堂 达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史料一和所 固
·


知 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德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 基
合 张了。



探 究
分 层


重 国独霸的局面;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军事戒备;美英 业

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返 首 页
33
·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主 预
(1)积极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创造了相对和
2.大战的酝酿


主 预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致它们的
堂 达


探 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




(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 基
·
·
合 作
(3)两大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课 时

究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协约国 ”。
26.6



1896—1900 年
9.5
13.2
课 时

13.9



16.6
·
返 首 页
22
史料二 一幅关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的漫画“项庄舞剑,


主 预
意在沛公”。
堂 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