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农业资源的效益和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农业资源的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农业资源的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不断扩大的农业需求下,如何最大化农业资源的效益,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展开讨论,探索实现农业资源优化利用的路径与措施。
一、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载体,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益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土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化过程,防止农用地流失。
其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做到土地分类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推行耕地轮作休闲旅游模式,实现农田多元化利用,提高农田效益。
二、科学施肥与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
科学施肥要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等因素制定施肥方案,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浪费。
同时,利用有机肥料和绿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在节水灌溉方面,应推广滴灌、微喷灌等节水技术,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资源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业废弃物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如秸秆利用生物质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同时,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制作,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还可以将农业废弃物用于土地修复,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四、推行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循环农业要注重农畜产品的循环利用,建立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利用的产业链,减少浪费和资源损失。
此外,循环农业还要加强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态,保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五、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优化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支撑。
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如精准农业、遥感技术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资源的损失。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农业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农业资源,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体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地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根据土地的类型和特性,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和退化。
其次,要注重土地的肥力保持和恢复,采取合理施肥和轮作措施,防止土地贫瘠和退化。
此外,要加强土地所有权和流转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其合理利用和管理事关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科学灌溉和雨水收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其次,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质和水环境。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调度,实行水权分配和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植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植物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施肥和合理作物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动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丰富人们的营养结构和提高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动物饲养管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减少动物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其次,要加强动物疾病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和免疫工作,保障动物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要注重动物福利保护,保障动物的权益和利益,促进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与开发

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与开发农业生物质资源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下,对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对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探讨,探讨其在可再生能源产业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一、农业生物质资源的概念及特点农业生物质资源是指从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废弃物和副产品,包括秸秆、玉米杆、稻草、麦麸等。
这些生物质资源具有很高的可再生性和广泛的来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宝库。
其特点包括种类繁多、产量大、分布广、更新快、储存便利等。
二、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形式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生物质能源利用、生物质材料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利用。
其中,生物质能源利用是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利用、生物质生物燃料等。
生物质材料利用主要指生物质制品的生产和利用,如木质纤维板、生物塑料等。
而生物化工产品利用则是指将农业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基化工产品,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三、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路径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路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生物质利用技术、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
生物质利用技术主要是指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能源的技术,包括生物质颗粒化、生物质气化、生物质醇化等。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指将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于生产制品的技术,如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生物质材料综合利用等。
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则是指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基化工产品的技术,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四、的关键问题在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生物质资源获取和采集难度大、生物质资源储运成本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不成熟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和创新,完善相应和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回答写作,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 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基本形式。
农村土地资源可以通过适当的耕作方式和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例如,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合理轮作休耕,优化农作物品种选择等,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稳定供应。
2. 生态农业的土地资源利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有机农业耕作和农业旅游等方式,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 乡村旅游的土地资源利用乡村旅游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农村发展方式。
通过开发和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提供旅游服务和农事体验,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 农村土地资源的产权和流转农村土地资源的产权和流转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难题。
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可以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大规模农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农村土地资源的非农化利用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村土地资源也可以用于非农化利用。
例如,发展农村特色小镇、农产品加工业、农家乐等产业,可以将农村土地改造成非农用地,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6. 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部分农村土地由于过度利用或不当使用,出现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采取植被恢复、废弃土地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可恢复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需要注重综合开发。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广

一、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旳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设施不足且老化严重,水分利用系数 低
全国平均到达57%,即水分利用系数仅为43%, 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旳70%~80%。据统计,全国渠 道输水损失量占浇灌用水总损失量旳80%
2、浇灌技术落后,水分生产率低 中国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只有1kg/m3左右,而 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为2kg/m3。
第三节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农业
一、节水农业旳意义及存在问题 1、节水农业旳意义 短缺与挥霍并存是中国农业用水紧张旳主要特征。一 方面,农业供水因水资源紧缺而难以增长,与此同步,工 业和城市旳发展也将进一步削减明显不足旳农业浇灌用水 ,从而使得农业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业用水 挥霍严重,这启示出农业节水旳巨大潜力。发展以节水和 提升水分利用率为中心旳节水型农业,将是处理农业缺水 问题旳关键。
第二讲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第一节 农业资源类型
一、农业资源旳概念
1、资源与农业资源 资源定义:又称财源,资财旳起源。涉及 人类需要旳一切物质、能量、技术、信息、资 金等。 涉及:a.自然界所赋予旳自然资源
b.人类经过本身劳动提供旳资源
农业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 活动所利用或能够利用 旳多种资源。
我校杨建昌教授旳研究成果显示实地实时施肥旳明显效果。
(3) 精确施肥法
以斯坦福养分平衡公式为基础,以群体质量和模式 法栽培为指导。在参数拟定上提出以高产栽培为基础, 大大降低了参数旳变异。全生育期与分阶段计算。 计 算设定5个假定:(1)在一定旳地域范围内;(2)按 品种类型;(3)按土壤肥力等级;(4)以化肥加秸秆 还田为肥源对象;(5)以高产为基础。全省试验,在 水稻亩产700公斤水平,氮量18-22公斤/亩, 其追比 5.5:4.5-6:4,氮肥利用率39%-45%。
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与开发

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与开发农业生物质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有机废弃物等。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农业生物质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农业生物质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和可循环利用的特点。
其主要来源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有机废弃物等。
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种类和数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
二、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方式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方式多样,包括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机肥料生产、燃料乙醇生产等。
其中,生物质能源利用是当前最为广泛的利用方式之一,通过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可以实现能源替代和减排的双重效果。
三、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开发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支持等手段推动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
四、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环境效益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环境具有显著的效益。
首先,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其次,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密切相关,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潜力、开发技术和支持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与展望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工作,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包含的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包含的专业首先,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中的重要专业之一,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这个专业涉及到土壤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农业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的技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资源,使农业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其次,环境保护与管理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和管理环境资源。
这个专业涉及到环境科学、环境政策、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环境的特性、环境资源的管理方法以及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地资源。
这个专业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土地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特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方法以及土地资源的评估标准,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更好的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农业环境科学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
这个专业涉及到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以及环境管理的方法,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更好的调控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管理灌溉工程。
农业规划的农业资源整合与利用

农业规划的农业资源整合与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对于农业规划变得愈加重要。
农业资源整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和配置,以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则是指根据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利用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潜力。
首先,农业资源整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等多种要素,而农业生产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
通过整合农田、水资源、种子、农药等农业要素,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例如,农田整合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调整与改造,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壤品质,从而提高农田的产能和产出。
水资源整合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灌溉率和产量。
其次,农业资源整合也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面临土地面积不足、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通过土地整合,可以将多块分散的小块土地整合成一块较大的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出。
通过水资源整合,可以实现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共享,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同时,通过整合农药和农业机械资源,可以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减少农业损失。
此外,农业资源整合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资源的浪费和损失较为严重。
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农田整合和水资源整合,可以减少农田和水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还可以推广和应用资源节约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整合也可以促进农业向高效、环保、生态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在农业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农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
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②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少;
③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④水资源短缺
⑤水质污染
⑥水资源浪费
⑦水土流失严重
⑧不合理的开采利用
利用:(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高效用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渠道防渗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渠水渗漏,而且可以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
(3)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
(4)微灌技术。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最省水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
它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微灌一般属于局部灌溉。
(5)膜上灌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以往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灌水,水沿放苗孔和地膜旁侧渗水对作物进行灌溉。
通过调整膜畦首尾的渗水孔数及孔的大小,来调整沟畦首尾的灌水量,可获得较常规地面灌水方法相对高的灌水均匀度。
(6)地下灌溉技术。
是把灌溉水输入地面以下铺设的透水管道或采取其他工程措施普遍抬高地下水位,依靠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浸润根层土壤,供给作物所需水分的灌溉工程技术。
(7)坐水种技术。
是利用坐水种单体播种机,使开沟、浇水、播种、施肥和覆土一次完成,特别适用于我国有小水源的旱地农业区。
(8)沟畦改造技术。
沟畦灌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田间灌水方式,为了节水增产,可在精细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以使沟畦规格合理化
5、资源昆虫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工业原料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传粉昆虫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型资源昆虫生物技术研究用资源虫昆法医昆虫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能有效地控制农田林区害虫。
发挥作物耐受性和受害后的补偿性,并采用稻田、果园发展牧草绿肥,田内间作套种等措施,减少了用药,保护了天敌,创造了有利天敌繁殖扩散的场所。
要充分利用天敌“以虫治虫”,进行综合防治,控制害虫,生产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
利用昆虫传粉节约了人工授粉的大量劳力,还可以得到蜂蜜、蜂王浆等产物。
能为农作物授粉的昆虫以蜜蜂和熊蜂为主,还有切叶蜂、凹唇壁蜂、粗腿透翅蛾等。
油菜、棉花、瓜果等农作物若有足够的蜜蜂传粉,产量可提高10%一20%。
据报道,苜蓿切叶蜂用于草场或人工草地,提高了豆料牧草种子结实率;早春利用壁蜂为果树传粉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6、植物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
可再生性:指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植物具有不断的产生新个体繁殖后代和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它是植物资源的基本属性。
易受威胁性:指植物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导致某些植物种类减少,以至绝灭的特性,
如人参、冬虫夏草、雪莲等。
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近缘属成份一般比较相似。
利用的时间性:植物资源的采收,主要依据其个体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二个因素决定了特定资源植物采收时间,
用途的多样性:植物各类的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可栽培性:理论上讲所有的野生植物资源都可栽培,掌握植物生活环境和生长的特性有利于植物的引种驯化。
分布的地域性:地球上不同区域地理、气候、土壤等特性的差异,决定了植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价值的潜在性:植物价值的有用和无用的相对性决定了所有植物都有潜在的价值,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考虑,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资源的分散性:植物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分散于其他种群的特性。
利用:充分发挥野生植物资源的优势,进行有计划而合理的采收、挖掘、砍伐和剥
取,使野生植物资源永远保持其资源优势,以永续利用。
充分利用农业和生物技术及其先进手段,进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及采
用遗传工程,使一些稀少、珍贵的植物资源迅速增加其数量,提高质量,为植物资
源的开发利用扩大或建立原料基地。
通过提取、加工、精制等工业途径,使植物资源按市场需要形成优新产品。
采取一物多用综合开发途径。
如山楂果在加工食品的同时同学可生产活性炭。
7、简述种质资源在育种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遗传资源,才能丰富自己的创造。
育种实践证明:在现有遗传资源中,任何品种和类型都不可能具备与社会发展完全相适应的全部优良基因,但是可以通过育种,将分别具有某些或个别育种目标所需要的特殊基因有效地加以综合,育成新品种。
(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从世界范围内近代作物育种的显著成就来看,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及育种上大的突破性成就多决定于关键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三)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育种不断提出新目标。
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育种者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四)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种质资源不但是选育新作物、新品种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讲,育种工作者或一个国家、地区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育种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五)种质资源可以保护遗传多样性、避免遗传脆弱性
野生种、近缘种、地方品种数量和面积减少
现代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导致地方品种丢失
新品种的单一性导致作物遗传脆弱性。